撑死的瘦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户部衙门,红楼蕴大爷,撑死的瘦子,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城千步廊东侧,户部衙门。
衙门内,坐堂官户部尚书李文正端起桌案前的茶盅抿了一口,瞧了瞧堆积如山的文书,无奈地摇头,时至年关,一堆事都需要处理啊!!!
静坐许久,李文正活动活动略显僵硬的身体,先缓一刻再说。
下方小吏见状恭声道:“大人,若是累了,不妨歇息片刻。”。
李文正笑着摇了摇头,开口道:“不必,年关时节,户部本就事情多,还是早些处理,也好向圣上交代。”
户部负责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年底总结,所以一到年底,户部的事情是最繁杂的。
小吏闻言谄媚道:“大人忠君体国,吾等所不能及也。”
李文正笑而不语,似这等谄媚的话,他听得不少,所以并未回小吏的话,反倒是说道:“邻近年关,首重便是俸饷,吾等当务之急是核查各地税银,诸位要同心协力。”
一众小吏见上官发话了,忙停下手中的纸笔,应声道:“下官尊令。”
向上司表完态,其中一个小吏开口说道:“大人,河南正施行火耗归公,据统计,此次多征收了近三十万两白银,这些银子都会作为养廉银发放至河南各县官员,不知此言是否为真?”
上半年,崇明帝以HEN省推行火耗归公,朝中大臣均关注此事,毕竟若是火耗归公能为他们这些官员增添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李文正自然晓得此事,在他看来,“火耗归公为养廉法,是吏治。”,“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银子哪里来?就是从火耗中扣出来的!而火耗归公制度让所有州县府道一律不得私留火耗,其火耗统一定额,全部缴上来,把省里缺分分等级,冲繁疲难的府县,你多分给他些儿,简明易治的缺分,你就少给他一点,就是候补待缺的官员,也可少得一点分润。
按照内阁暂定的规章,河南一地按各官缺份苦乐肥瘦,发给养廉银,上等县缺一年三千两,中等二千五百两,下等的两千两,这笔银子远比官员俸禄高,高达近百倍之多,足够官员生活所用,如此一来,的确能遏制某些官员贪污之风。
毕竟既然生活无忧,何必担着风险贪污,当然,对于不知足之人,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他们,只是相对而言,遏制了某些官员贪污之风。
河南一省就有近三十万两的火耗,这若是推行全国,尤其是赋税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江南一地,这火耗起码得数百万之巨。
为官不止是为民,也是为了前程富贵,这么一大笔正常的收入,朝廷官员焉能无视?怕是明年都不需要崇明帝多言,下面的官员自个就会上奏推行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剥夺了地方官员利用职权多征火耗而形成的贪污恶习,虽说侵占了地方官员的利益会有人反驳,可这些他们都不会在意,这是惠及各级官员的事,可不是少数人反对就能有用的。
对于崇明帝提出的火耗归公,利国利民也利官.......
李文正沉吟一声,开口道:“此事倒是为真,养廉银会依据吏部的考察等级发放给河南各省的官员手中。”
下面小吏闻言一阵心动,如今看来,在河南为官的官员似乎得到了不少好处啊,同样,吏部也不差,考察等级事关养廉银数额,下面的官员为了考察等级,贿赂吏部官员也是常例,而吏部的官员也能分一杯羹,着实是让他们这些户部的人羡慕......
李文正看出了这个苗头,对此他也并未苛责,不光是他们,便是自己也心动,正当的高额收入,哪个会不心动?
只是可惜了,今年也仅仅只是试行,只有河南一地官员才有此等福利。
其实也怪不得朝中官员不在意此事,原本以为火耗归公大意是为了充盈国库,养廉银高也高不到哪里去,最多也就是十倍上下,不曾想崇明帝如此大方,火耗归公的税银大半都分发了下去,着实让人意外。
摇了摇头,李文正笑声道:“不说这个了,办好自己的差事再说。”
今年轮不到他们,明年大家伙都会有份,倒是不急于这一时。
众人闻言恭敬地点了点头,事已至此,再羡慕也没用。
其中一小吏犹豫了片刻,开口道:“大人,京营方面昨日又派了人催要京营的饷银,此事还请大人拿个主意。”
李文正闻言皱了皱眉,如今京营节度使是京师贾家的贾蕴,此人深得圣眷,又即将成为驸马,风头一时无两,怕是不好得罪....
不过,京营的饷银本就有定例,从未听说过先发京营饷银的惯例,故而李文正才借故拖沓,打算等所有事务整理清楚以后在谈京营饷银之事。
沉吟片刻,李文正开口道:“打发了回去,现在各省的税银都在核查,国库里哪有银子。”
听得这话,众人也就明白过来,其实税银虽在核查,可也已经核查了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归入国库,并不像李文正说的一样国库没银子,不过上官这么说了,下面的人也就不多言。
至于饷银,也并非真的不发,而是在事情都完善以后再发,现在还是先押着再说。
众人会心一笑,应了一声,旋即又忙碌着自个的事情。
半晌之后,衙门外突然喧闹起来,处理公务的李文正不由地蹙了蹙眉头,户部衙门重地,哪个敢喧闹。
“出去看看怎么回事。”李文正沉着脸吩咐道。
话音刚落,下面的人还没来得及应诺,门外便闯进来几个彪型大汉,为首的是一年轻甲装男子,李文正见状心中便有不好的预感,不由地蹙了蹙眉,开口道:“贾伯爷,你这是何意?”
早先贾蕴是在拱卫司当差,而且贾蕴又是个“名人”,身为户部尚书的李文正自然认识贾蕴,而贾蕴也认识李文正。
贾蕴看着为首的李文正,一字一句的问道:“李大人,本伯爷来此何为,你心里应该有数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