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2章 1011南洋必须去,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922章 1011南洋必须去

“末将参见魏阁老。”

天津卫城总镇官署后堂,魏广德坐在太师椅上,看着进来的俞大猷。

天津老城的建立始于1404年,朱棣赐名“天津”,背后寓意其实是“天子渡口”,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标识,更是对这片土地的赐予了深刻的寓意。

在这一时期,明军在直沽寨设卫筑城,天津卫城督修官张思恭和主修官陈瑄开始了城市的初建工程。

天津卫的建立并非仅仅是一座城市的诞生,更是一个军事建制的形成。

明成祖朱棣命令设立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为“三卫”,这是明朝的军事组织,由指挥使统领,直属于后军都督府。

每卫士兵达到5600人,三卫总计16800人,旨在拱卫京师并维持地方安全。

与此同时,工部在此进行城池的建设和水利的改善。

到今日,这座新城已经度过了百余年时光,也经过了数度重修才有了今日的样貌。

前些日子,船队靠近天津时被右卫巡海哨船发现,随即上报卫所,又急忙报告了兵部,才有魏广德今日出现在这里。

毕竟,做为现今大明官职最高的武将,率部抵达天津理应进京觐见万历皇帝才是。

可是,兵部安排了差事儿,万历皇帝年岁也小,其实并不合适接见地方官员,容易让他们产生轻慢之心。

于是,魏广德顺理成章就来到这里,算是“代天巡狩”。

“起来吧,好久不见,所以过来看看。”

魏广德让俞大猷起身,看着他发须斑白,有些感慨。

当初他第一次见到俞大猷时,还是四十多的精壮汉子,之后经历嘉靖年祸事时,俞大猷也是中年人。

魏广德脑海中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这个时候。

想不到,一晃眼再见,人已经老成这样了。

指着下首第一张椅子,魏广德轻声说道:“坐。”

“谢”

俞大猷刚要感谢,就看见魏广德冲他摆摆手。

俞大猷知道,魏广德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虚头巴脑的东西,于是闭嘴,直接坐了下去。

“你老了。”

魏广德看着越发显得老相的俞大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听到魏广德的话,俞大猷没有感慨,也没其他想法,只是大声答道:“末将还能为朝廷征战十年。”

“十年?”

魏广德双眉一皱,追问了一句。

“末将身体自己知道,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超过十年,就不好说了。”

俞大猷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说完全说了出来,他现在身体还行,十年内不需担忧。

魏广德微微点头,随即又朝外面一招手,邓子龙从堂外走进来,先是冲魏广德行礼,随即又对俞大猷行礼。

“末将邓子龙参见大帅。”

“你是邓云卿,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调京城了?”

俞大猷记忆力也不错,一下子认出这个追随过他的卫所将领,当即起身笑着扶起他,又拉他坐在一旁。

俞大猷不傻,邓子龙是江西人,这次又出现在魏广德身边,显然是走老乡的关系,投到魏广德门下,寻求庇护。

年轻时候的俞大猷不明白,或者故意装作不明白,可到了现在,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如何能不明白。

武将,在朝中没有关系,就算再有战场手段也是白搭。

没有文官照应着,武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他的历史就是现成例子。

想想认识魏广德之前,若不是意外认识了陆炳,入了他之眼,他或许早就死在京城。

而在魏广德从朝堂崭露头角之后,他的仕途似乎也变得顺畅起来,虽然依旧不时遭到上官弹劾,但处罚大多不轻不重。

而到了现在,已经没人吃饱了没事儿干弹劾他了。

因为,身边之官员都清楚,他俞大猷背后的大人物在内阁,话语权颇重的次辅。

弹劾他,其实不仅没结果,还凭白在官场树敌,谁会没事儿干自讨苦吃。

过去没条件,可就是年轻气盛不懂事,喜欢处处顶撞上司。

现在有条件了,反而不顶撞上司了,成了伱好我好大家好。

“你来看看,子龙想外调,这北方就算了,谭子理打算让他去广西带兵,或者是跟着你操练操练,看他能不能学会水战的战法。”

魏广德待二人坐下后,这才开口说道。

“广西.”

俞大猷一听就知道,和他想的一样,应该是魏广德开始考虑他的接班人问题。

北方有戚老虎,应该还能再干二十年,而南方,他们还需要有人统兵。

邓子龙,应该就是他们找到的人。

“云卿所擅长的是战阵拼杀,应该不适合在西南作战。”

俞大猷一句话,就否了邓子龙去广西的可能,因为他对敌的灵活性不足,他更擅长指挥军队堂堂之阵的对决。

“战阵?那意思应该调北方?”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北方之军将,或者入水师试试。”

俞大猷开口说道。

“那行,你就带着他习练水战,带带水师。”

魏广德当即开口道,“兵部的公文,我回京城的时候会办理,到时候直接发到浙江去。”

俞大猷点点头,说道:“也好,正好这次运载蓟镇军马去盖州,其实也算军令,他可以尝试下指挥,特别是大队人马在盖州下船时的组织。”

于是,邓子龙的去处,就这么定下来,他要跟随俞大猷学习水师战法。

“对了,魏阁老,此次进京,路上船队在胶东还曾遇到现今的登莱水师.”

俞大猷借着见到魏广德的机会,把此次他看到登莱水师的情况和与徐乔安交谈所了解的情况一一详细告诉了魏广德。

“如此说来,山东卫所的战船状态,其实很差?”

魏广德虽然有猜测,但实际情况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期,远低于纸面上的介绍。

是的,魏广德画圈,把整个山东所有靠海卫所的战船移交登州水营,又把山东八大水寨交给登莱水师管理,也是看过山东都司移交的资料,上面可是清楚写着出海战船接近二百艘。

魏广德知道兵部尿性,但以为最少也应该有百条战船才对,哪知道竟然只有几十只,最大的也只是中号福船。

其实这也不是兵部谭纶欺骗他,谭纶也不会知道山东都司水师详情,不过是卫所到都司再到京城,一层层的欺骗而已。

“这次回去以后,你看看南洋水师中那些老旧战船,挑出还能堪用的,准备移交登莱水师吧。”

说道这里,魏广德停顿片刻,等俞大猷听明白了才继续说道:‘腾出一些位置来,不然就南洋水师当前的规模,继续大肆造船,朝廷里会有非议。’

移交一部分船只给登莱水师,可以有效降低规模,甚至魏广德还能从中操作一番,把工部原本计划给登莱水师造船的银子转到南洋水师去。

“对了,之前说测绘夷人海船,这次可将图册带来?”

就先前俞大猷所说,登莱水师的训练状况,短期内魏广德就不怎么指望这支人马了。

还是先让他们操练出来,再给他们配置好些的战船。

“末将已经带来了。”

俞大猷当即起身,走到大堂门口,从一个亲卫手里接过几卷入册又回到魏广德面前。

<div class="contentadv"> 魏广德起身,走到一处还算宽敞的茶几前说道:“放这里。”

俞大猷带着图册过去,将一卷图册打开,摊在茶几上。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船身偏低的战船,数条木浆由船体延伸出来,形似蜈蚣长腿般。

“这就是你说的,夷人的蜈蚣船?”

魏广德皱眉问道。

所谓蜈蚣船,是一种大船,船两侧有成排的木浆,因木桨大且多,配合风帆,可实现快速移动,但注意,蜈蚣船的主动力是木桨!因状似蜈蚣,所以称为“蜈蚣船”。

“是的,此船以木浆划动提供动力,也可以使用风帆加速,机动性极好。

船首安装有多门火炮,侧舷也可配置火炮多门,实为海战利器。

因船速快,船体圆润,但是深度不大,适宜于遍布岛屿的沿海海域活动,夷人常以此船交通南洋。”

俞大猷介绍道,“不过.”

“不过什么?”

魏广德诧异道。

俞大猷这么看好该船,但是这转折就有点突兀了。

“此船极耗木料,而因为靠浆力驱动,这种船无法造大,最长不过十丈,栽百余人,所耗无法和福船相媲美。”

俞大猷迟疑着说道。

魏广德轻轻摇头,俞大猷还以为是对他说辞的不满,心中就有些慌了。

还待继续组织语言把夷人蜈蚣船的劣势再说说,就被魏广德打断。

他那里知道,魏广德摇头不是因为否定蜈蚣船,而是因为眼前的所谓夷船和他印象中的完全不同。

虽然这蜈蚣船侧舷可以布置火炮,可魏广德一眼还是看出,此船根本就不是他印象中的那种西洋大帆船。

也是,既然是大帆船,驱动肯定是以帆力为主,怎么可能大量使用木浆。

又不是地中海的古罗马帝国水师,好像木浆船更多还是在那里活跃。

“夷人主要靠这种船活跃大洋之上?”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夷人交通主要靠这种船。”

俞大猷说道,“战力确实很强。”

魏广德摆摆手,机动性高加大量火炮,战力肯定强。

不过确定也很明显,蜈蚣船适合近海而不适宜远洋,绝对不是欧洲海军主流的那种大帆船。

“还有夷人其他海船图册吗?拿出来,我在看看。”

魏广德当即说道。

等俞大猷又展示两卷海船图册后,终于,魏广德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印象中的那种大帆船。

巨大的三角形风帆和长而窄的船身,还有高大的船体,以及船体两侧的一排炮窗。

“这种是什么船?”

魏广德当即指着图册上海船问道。

“这是一种产自吕宋的海船,据他们叫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武装商船,吃水浅,近海活动不便,但是海上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速度,倒是适合在多变的海洋环境中航行。

这种船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较大的载运量,可以满足远洋需要。”

俞大猷当即解释道,“这种船在月港倒是经常出现,我们的人也上去过,不过这种船是商船,不算战舰,虽然他侧舷可以布置大量火炮。

但是实际上,若不是海盗多,船主更愿意把火炮室该做货舱,装更多的货物。”

说到这里,俞大猷回忆了片刻,似乎又想起来似的说道:“对了,听说夷人也用类似船型改护卫舰,为商船护航。”

“武装商船?装货?”

魏广德低声念叨两句,又陷入思考。

“还有个消息,是一个跟随夷人常年在还是活跃的汉人说的。”

俞大猷这时候又开口道。

“你说。”

魏广德抬头看着他,说道。

“这船有种更大型的,夷人称呼它为‘珍宝船’,据说装载上等丝绸、香料,还有黄金珠宝往来于他们的国家和这里。

末将觉得吧,这种船应该就是适合远航,做为商船用,但是机动性确实太差,并不适合做为战船使用。”

俞大猷解释了自己的想法,魏广德听着也是微微点头。

“这种船只有两层甲板?”

魏广德看着图册又问道。

“听说最多有七层,非常巨大,可载很多火炮,不过那人没上去过,所以具体不清楚。”

俞大猷说道。

“这个船,我大明能造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嘶”

俞大猷倒抽一口冷气,一时间并没有回答。

“怎么,造不了?”

魏广德惊讶问道。

“魏阁老,这船咱们的人还真不能造,不过会造的人倒是不难找,吕宋岛那边汉人,许多都参与过这类海船的建造,只不过船体稍小些,就是那些常见的商船。”

俞大猷说道。

“想办法,找到工匠,我们造这种船。”

魏广德当即就说大。

“可是.”

俞大猷欲言又止,似乎不知道该不该说。

“有什么难事,只管说。”

魏广德也看出来了,貌似南洋水师遇到难题解决不了。

“造船需要大量木材,如今,好木料难寻。”

俞大猷踌躇片刻还是低声说道,“之前末将看好的蜈蚣船,就是因为很难采购到好木料,没法建造。”

“那为什么夷人可以造?”

魏广德皱眉问道。

“南洋有大量木材可以造船,不过是我们大明缺少而已,都用光了。”

俞大猷答道。

“想办法,既然知道南洋有,就应该能弄回来,还有工匠。”

魏广德做出决定,这船得造,“南洋,也必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唐皇长孙

南山堂

夫人守家好辛苦

六月无春景

盖世主宰

抱走的鹅

逆天宰道

三马主意

农家青梅有点田

王梓芸

流浪修者

老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