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商学院——周忱(三更)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一十章 商学院——周忱(三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胡大可知道第一批大明国家债券发行的重要性,将债券的运作、目的毫无保留地告诉了眼前的五位国子监监生。
周忱、林文亨、黄本固、吴谦、林现五人相继点头,很快就明白了国券的本质。
“在来之前,祭酒告诉我们,帮着钱庄推售国券是有好处可以拿的,可是真的?”
林现眨了眨眼,期待地看着胡大可。
胡大可笑着点头,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几人:“确实如此,售卖毕竟辛苦,加之国债初发,百姓与商人不尽了解,想要成功售出,自然需要付出点努力,钱庄也不会吝啬,无论你们售出多少国券,一律可提两个点。”
黄本固一脸正气:“钱不钱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国分忧。我等身为君子,总谈论钱财,岂不是有失君子风度?”
周忱笑呵呵地看着黄本固,说:“得了吧,你入京时还家里还借了二十两盘缠,这才把钱还清了,你不打算赚点帮衬帮衬家里?嫂夫人总是吃糠咸菜也不是个办法,你看清楚,这是光明正大的赚钱路子,钱庄作证,来路清楚,就是安全局来调查,咱也是清白之人。”
林文亨赞同周忱的看法:“当初咱们选择商学院,不就是想要看看商人到底能不能利这天下。这几年来,商风大吹,也不见民不聊生,流民成风,也不见人心不古,处处唯利是图。倒是户部、钱庄因此而利无数,眼下朝廷北面营造新都,西北要打仗,凤阳这又要兴修水利,这些钱财中,不少是来自商税。我们收两个点,也不过是劳有所得,与君子之风无碍。”
吴谦不说话,拿过来一支笔就在纸上乱写乱画,周忱等人凑过来一看,好嘛,这个家伙果然是个财迷,从售卖一百两至十万两所得,都给算了出来……
“若是售出十万国债,我们就可以拿二千两银子,啧啧,我们要发了!”
吴谦呵呵笑着。
胡大可嘴角笑得有些勉强,自己对国债的发行一点都没底气,这是完全的新鲜物,从古至今都没听说过,破天荒的头一次这样干,谁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梁成同可是下了命令,全力配合国子监监生售卖,卖出去有赏,卖不出去,年终的奖励可就要削减一半啊,削减的还是分部主事一个人的,这悲催的,不用心都不行。
“没错,我这分行最多可以售卖二十万国债,若你们都售卖一空,可得四千两。有了这一笔钱,完全可以在京师租一套好的宅院,雇几个小厮丫鬟……”
胡大可开始画饼。
周忱伸出手,道:“先给我们十张字贯一万的国债吧。”
“一万?”
吴谦瞪大眼睛,林现、林文亨与黄本固也有些惊讶。
黄本固的喉结动了动:“我们不应该先弄点字贯一两的先试试吗?”
“一两?”
吴谦将头转向黄本固,郁闷地说:“你们两个一个太大胆,一个太保守,让我说,我们应该先拿一些字贯一百两与十两的,找人试试再说。”
林现、林文亨连连点头,太小不合适,一两才提二十文,也就一天寻常饭钱,去酒楼都去不成。至少也应该弄个一百两的,售出一次可提二两银子,完全可以要一桌酒菜。
周忱摇头,坚持说:“我要十万国债,十张字贯一万。”
胡大可深深看着周忱,提醒着:“你要想清楚,大明国家债券是前所未有之物,突然出现,恐怕接受的人不多,直接拿大额国债,怕是不太好售出。万一耽搁的时间长了,怕会影响你们的课业考核,听说这次售卖与你们的夏考挂钩……”
吴谦等人连连点头,确实,这就是国子监商学院的夏考之题,成了,夏考就过了,不成,夏考就不及格。而夏考与冬考成绩,又是国子监向朝廷推荐人才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着个人未来官途。
“周兄弟,求稳妥,不妨先从小入手,待熟悉之后,再转行大字贯也不迟。”
林现提议。
周忱笑着摇头,对胡大可说:“字贯一万,十张国债,现在给我,有问题吗?”
胡大可见周忱坚持,笑着称赞:“自然是没问题,国债现在便可以开给你们,只不过你们需要记住,你们拿走的国债,上面只有钱庄的官印,却没有户部、购买国债人的印信,三印缺一不可。在售卖成功之后,可以至钱庄加盖另外两印,三印核对无误后,正式生效。”
印信勘验,是防伪的手段,也避免丢失初始债券后发生恶意领取。
林文亨皱眉,追问:“若寻常百姓购置,没有印信当如何是好?”
胡大可点了点头,道:“这一点朝廷也有所考虑,若百姓购置国券,依旧执行三印,只不过加盖的是钱庄、户部两个印信,另外一个印是百姓的五个手指印。你们是国子监的监生,想必知晓手指印鉴别,可证真伪。”
黄本固等人了然,国子监是有这一门杂学,据说是世上没有两个一样的手指印,有一些挑刺的监生非要证明存在一样的手指印,结果在放大镜之下,挫败而归,至少国子监内部是没找到一样的手指印……
听先生们说起过,在秦《封诊式·穴盗》中记录有“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说明至少在秦代时期已经出现了指纹应用了。
而唐代的贾公彦,则发现了指纹的特征与用途,开始使用指纹法来辨别人的不同。
唐代契约、文书、遗嘱中多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便是当时大规模应用指纹的明证。用指纹甄别与辨别身份,一直都后世王朝所使用,为百姓所认可。
手指印比印信来得更为方便,只不过一些商人、士绅,往往附庸风雅,觉得用印鉴更能显示其身份,这才有了两种不同的“三印”方案。
胡大可给了周忱十张字贯一万的国券,林文亨、林现与吴谦则选择了字贯一百两、十两,各十张,而黄本固坚持着谨慎与保守,选择了二十张字贯一两的国券。
“你们务必保存好,不可丢失。虽说丢了也不至引起多大问题,但毕竟还是会有麻烦,务必存好。若有丢失,可当即告诉钱庄或官府,会有人追查寻失。”
胡大可提醒。
周忱等人看着如一本书大小的国券,这可比宝钞大了三四倍,这玩意想丢也不容易丢吧?胡大可准备了一个精致的木匣子,交给几人以存放国券,木匣子有绳索,可挂在胸前或腰间。
胡大可将几人送出钱庄,周忱拍了拍腰间的木匣,道:“现在就看我们各自的本事了,学习商道,也该用一用了。你们去哪里?”
吴谦想了想,说:“我去珠宝廊吧,那里富绅居多,出手阔绰。”
林文亨与林现也选择在了中城。
黄本固思索了下,指了指不远处的扇骨台:“我就在那里试试吧,这里百姓纯善,也有所存余,想必愿意购买一些国券的。”
周忱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去莲花桥,晚上国子监见。”
“好。”
五人约定好,便分开行事。
胡大可看着几人离开,不见了踪迹,这才抬头看向对面的松茗茶楼,上了二楼之后,对朱允炆等人汇报道:“那周忱去了连花桥,拿走了一万字贯,合计十万贯的债券。”
杨士奇欣慰地笑了笑:“此人是个奇才,有胆量,也有智慧,臣还是想举荐他进入户部。”
夏元吉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士奇,户部现在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得力助手虽然有,但真正敢于办大事,拿主意,负责任,果决能干的户部官员实在太少。
周忱自己很想要,此人在国子监历练也差不多了,此番若是他真能售卖出国券,提至户部做个主事也不是不可以。
朱允炆看着夏元吉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莲花桥啊,看来这个周忱早就选好了买家,看来户部要添一位干吏了。”
夏元吉与杨士奇对视了一眼,多少有些疑惑。
莲花桥是官宦人家与富绅人家集中之地,距离小教场与国子监都很近,又是中城繁华之地,繁忙与热闹的进香河就在那里。
选择那里,确实有不少人家有能力购入字贯一万的国券。只不过,官员恐怕不会也不敢接手的,整天哭穷,谁敢买入一万两的国债,周忱的对象只能是商人。
商人……
夏元吉、杨士奇想起了一个人。
夏元吉顿时笑了:“若真如此,这周忱也算是厉害了。”
杨士奇连连点头:“看来,他很可能成功啊。”
朱允炆将茶碗放下,站起身来:“走吧,我们也去莲花桥转转。”
周忱走在人群中,右手始终护着木匣,手指不时敲打在木匣之上,思考着说辞,到莲花桥时,便整理了下衣冠,沿进香河走了没多远,便在一大户人家门口停了下来。
暗暗清了清嗓子,周忱朝着门口的两个仆役走过去,拱手之间,锵锵有力地喊道:“还请两位通报常公子,就说江西吉安周忱到访,有大生意商谈。”
说着,周忱就送出了两张宝钞。
奴役见状,顿时笑了,其中一人客气地说:“还请周公子稍后。”
常百业正在后院抱儿子,听闻周忱来访,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周忱是什么人,一旁绣鞋的侯浅浅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国子监倒是有个叫周忱的,听说是杨士奇的爱徒。”
“国子监?监生来找我有什么事?”
常百业更疑惑了。
侯浅浅笑了笑,说:“监生拜访商人,商谈买卖,这可是少有的事。若真是那个周忱,还是应该见上一见,京师人都说,杨士奇是半步阁臣,他的弟子咱们可不能怠慢了。”
常百业将儿子放入摇篮,吩咐下去:“备好茶,请客来。”
奴役去安排。
周忱抬脚迈入常家的大门,目光坚毅。
多年所学,当在这里得到验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