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二十减去五(一更)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章 二十减去五(一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寡妇……
霍邻很郁闷,不知道这位姓刘的寡妇为啥这么招人惦记,莫不是说在京师,就只有她一个寡妇?不对啊,听说京师青楼点点,秦淮河畔可是莺声燕语娇娇醉,酥香雪臂销人魂……
“你流鼻血了。”
宣青书看着霍邻,提醒了下。
霍邻抬手摸了摸鼻子,我去,这,这,天干燥,绝对是天气太干燥的缘故,水土不服啊……
宣青书鄙视,肮脏的灵魂啊。
傅安看到门外还有几位,连忙邀请进来,郑大成命人送来了酒肉,摆了一大桌。虽然看守傅安的军士很不满意,但帖木儿不希望为难他们,也只好忍着不作声,只当看不到。
郭骥推开了王臻,嚷嚷道:“九年不见汉人家,九年不闻汉酒香,九年没有故人音,我们等了九年啊!你他娘的告诉我,因为这点伤不让我喝酒?”
傅霖、王臻、霍邻等人刚到动情深处,感慨傅安、郭骥等人九年来在异国的生存艰辛,突然听闻最后一句话,差点被口水噎死,这话转的也太急了……
傅安看着一桌的肉,看着傅霖满了酒,对起身想要敬酒的傅霖摆了摆手,严肃地说:“坐下!”
傅霖不敢不从。
傅安严肃地问道:“四年前,帖木儿曾告诉我洪武爷走了,你们告诉我,这是不是真的?”
傅霖、王臻等人沉重地点了点头。
王臻脸色肃穆:“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日,洪武爷驾崩,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年号建文。”
“太祖爷!”
傅安、郭骥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滚落,想起出使时朱元璋那有些苍老的身影,想起他曾为大明付出的无数心血,想起他拯救万民,恢复了汉家江山的伟大功业,想起再也见不到,回不去的洪武年代!
“我的太祖啊!”
傅安一嗓子哭了起来。
郭骥也是嚎啕大哭。
霍邻、宣青书看着这一幕,不由地有些心酸。
因为洪武四大案的缘故,世间难免有不少人说朱元璋的坏话,说他是个屠夫,杀人狂,万人屠,恶魔,虽然这些话都是指着桑树说的。
可除了这些杀人案以外,朱元璋难道不是一个好皇帝吗?
他一辈子没有过什么锦衣玉食,没有过骄奢淫逸,没有过好大喜功,从一而终,始终不改本色,不落歪道。就这几点,哪个帝王做到过?
历史上不是没有登基之初的贤君,可他们到晚年之后,很多都难保晚节。
说朱元璋残暴嗜杀,可他杀的不是当官的,就是当将的,他没有将屠刀对准百姓,没有给百姓一次次加赋税,一次次要钱啊。他一辈子致力于轻徭薄赋,致力于恢复民力,致力于保护大明,他难道不是好皇帝吗?
大明天下,他杀了几万人,可他保了六千万人,给了大明无数百姓一个太平天下,无需再被人奴役,无需再被人贬低为下等人,无需再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这难道还不值得尊敬吗?
或许他不是一代明主,但他绝对是一代为了百姓、为了江山社稷呕心沥血、耗尽生命的帝王,他前半辈子为生存,他后半辈子为华夏,他走了,值得人去哭,去凭吊,去缅怀!
傅安与郭骥是真的痛哭,真的伤心,和死了亲生父亲没什么区别,最后见宣青书里衣是白色的,然后,然后衣服就成了布条-子,直接就成了披麻戴孝。
宣青书哆嗦着穿好衣服,这鬼冷的天扒人衣服,不地道啊,以后说什么也不穿白色的衣服了。
“这一杯酒,敬太祖爷。”
傅安端起酒,撒在地上。
“这第二杯酒,敬建文皇帝。”
傅安端起第二杯酒,放在了东面的桌案上,可不敢撒地上,那是给地下的人喝的……
“第三杯酒,敬大明故友,久别重逢。”
傅安看向王臻与傅霖等人,众人碰杯同饮。
傅霖又是敬酒,气氛热闹起来。
傅安放下筷子,脸色又严肃起来:“说吧,你们为何会到这里来,难不成是送岁币的?若是如此,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希望看到你们!”
“岁币?”
傅霖愣了下,王臻呵呵笑着。
所谓岁币,即朝廷给外族输纳钱物。通俗解释来说,就是一年给一次钱,这笔钱不是老子给儿子的压岁钱,而是老子给远处邻居的平安钱。
比如宋辽时期,檀渊之盟后,宋给辽岁币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后来增加到五十万匹两。
定期缴纳,拖延了不仅有滞纳金,还有暴力催缴。
不过大明没岁币,朱元璋是很生猛的,连带着一干洪武武将都不弱,让大明交岁币?呵,你先等等,我召集十五万大军,分三路去送,别走啊,不是要岁币吗?
傅安这是以为大明羸弱,生怕帖木儿带大军占西北,威胁关中,继而图谋中原,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便派遣了使臣前来,商量商量如何用钱来买平安。
霍邻啧啧了两口酒:“我说傅苏武,咱们大明可没岁币一说,只有其他人给咱们朝臣纳贡的份,哪里有给他们送岁币的,就算是拿出来岁币,搁到大同,嘉峪关,你看看谁有本事拿走?”
“哦?”
傅安见霍邻满是豪言壮语,神情之中透着骄傲与自信,不由皱眉:“年少轻狂是好事,可也不应该无知。这天底下的强敌有很多,瓦剌和鞑靼一直都是大明的威胁,这一点我还是有耳闻,而这帖木儿,更是霸主,他横扫了无数国家,因他而死的人,不下百万啊。你们知不知道,他这次带了二十万大军,足足二十万精锐啊。”
霍邻笑着纠正道:“是十五万。”
傅安摇头:“你知道什么,是二十万!我可是亲眼看到他们的骑兵,连绵数十里,亲眼看到无数的骑兵纵横驰骋!”
傅霖连忙拉住傅安挥舞的手,安抚道:“父亲,如果帖木儿从撒马尔罕出兵东征的时候带了二十万大军,那霍邻说的没错,他现在就是十五万大军。”
“你怎么也跟着糊涂?”
傅安皱眉。
王臻敲了敲桌子,压抑着激动:“傅兄啊,你筹算还是过得去的,二十减去五,可不就是十五……”
“减,减去?”
傅安愣住了,似乎明白过来。
郭骥手中的筷子掉了,瞪着溜圆的双眼,喉结鼓动了下,起身对王臻问:“你刚刚说什么,二十减去五?”
王臻潇洒地喝了一杯酒,舒坦地说:“怎么,郭兄连最基本的算术都不会了吗?”
郭骥踢开身后的凳子,走到王臻一旁,一把抓住:“老子当人会,哎哟,我的伤口,呸,我是问你,谁做的减法!”
王臻翻白眼,然后正色道:“你认为可能是帖木儿自己吗?这种事,只有大明,唯有大明,才能让帖木儿被迫做减法!”
傅安也激动起来,起身道:“你们是说,大明阵斩了帖木儿五万兵马?”
王臻摇头:“不是五万,是四万,那一万是被亦力把里干掉的……”
傅安不敢相信,郭骥也是恍惚不已。
大明阵斩帖木儿四万兵马?
这可能吗?
傅安清楚帖木儿骑兵的强大,也看到过帖木儿屠城的恐怖,知道其国土的广袤,走过无数路,听过无数话,唯独没听说过帖木儿的失败,如此惨痛的折损!
傅霖见两人不敢相信,起身将两人拉到了座位上:“父亲,郭叔,这种事是做不了假的。你们不知道,大将军朱棣带领军队,不仅在昌都剌大败哈里先锋军,还生擒了哈里。”
“啥?”
郭骥猛地又站起来了,这下子扯动后背的伤口更厉害了,疼得直掉眼泪。
傅安张着嘴,消化着这个惊人的消息。
哈里,那可是帖木儿的亲孙子啊,听说帖木儿有意将哈里选为接班人,这下好了,打个仗还把接班人给弄没了……
“等等,你刚刚说什么,大将军朱棣?燕王朱棣?”
傅安想起来,这个消息比哈里被抓更让人震惊。
“没错啊,怎么了?”
傅霖坦然。
傅安与郭骥对视了一眼,顿时失魂落魄,什么哈里被抓都不重要了。
完了!
这下子彻底完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啊,你这是糊涂啊,怎么能启用藩王带大军对付帖木儿呢?你知不知道陈桥驿兵变,你知不知道朱棣是你叔叔,知不知道他在藩王之中的影响力,知不知道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哪怕你用朱棣赶走了帖木儿,那大明也难免一场室内操戈的浩劫啊!
年轻,还是太年轻了!
朱棣是最合适的西征人选,可他也是对皇权最有威胁的人啊。
原本他的威望就很高,现在你让他再立下不世之功,他该如何自处?你朱允炆又如何封赏?
藩王之上,就是皇上啊!
“朱棣,不,大将军他带了多少兵马?”
傅安心怀侥幸。
王臻直言:“京军十万精锐,边军五万精锐,加节制陕西行都司之权。”
“十五万大军?!”
傅安苦涩。
这么多兵马,足够朱棣打一个天下了!何况还有陕西行都司里面的几万兵马,若再抓点壮丁,完可以组建二十万大军啊。
羸弱的朱允炆,拿什么去对付朱棣?
霍邻、宣青书看着忧心忡忡的傅安与郭骥,看得出来这两个人都在担忧,只不过他们担忧的不是帖木儿,而是朱棣。
不过,这种担忧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宣青书咳了咳,对傅安、郭骥说:“两位先生多虑了,你们离开大明九年,不知如今的大明风貌。你们的担忧,只不过是杞人忧天。直说了吧,主弱臣强,强枝弱干,自有喧宾夺主之忧。可是两位,谁告诉你们,燕王朱棣强,就强得过建文皇帝了?”
傅安皱眉,郭骥叹道:“建文皇帝我们是知道的,他仁善温和,是一守成明主。”
什么仁善温和,什么收成,你直接说朱允炆文弱,干不过武行朱棣不就好了,呃,还不行,这里有个安局的细作郑大成,他只顾着吃肉,根本不搭话。
霍邻吟诵:“两位,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你们需要重新了解大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