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大胆假设之下的地圆说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大胆假设之下的地圆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杨士奇很担心夏原吉,两年清查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第一次清查,用了四年时间才收尾。
夏原吉不是一个说大话的人,只对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请求:「皇上,臣需要礼部、国子监、府州县学一起配合,共同参与到清丈之中。」
朱允炆笑了。
不得不说夏原吉这一招实在是精妙。
前些年清丈土地的主力是国子监监生与县衙、乡里百姓。但这一次,夏原吉改变了策略,选择以国子监、府州县学为主,以县衙、乡里百姓为辅。
如今的府州县学规模已开始起来,拉出来做点实践课自然是没问题的。只要错开区域,加强监管,不让学生清丈自家乡里的土地,想来清丈进度与结果还是可以保证。
这种策略搁五年前依旧行不通,但现如今,已具备了这个条件。
朱允炆指示礼部与国子监配合户部做好清丈工作,然后看向了工部尚书黄福:「户部清丈田产不仅得罪人,压力也大,但工部的事也不少,朕希望工部可以分清主次。」
黄福出班,正色道:「皇上,工部已确定了三大工程,三小工程,只等二月审议,一旦户部应许拨给钱钞,便可面推行。」
夏原吉脸色有些难看,每年二月朝廷进行各部财政预算审核,这是最难的日子,也是户部最头疼的时候。
抛开官员俸禄,军饷,赏赐,皇室宗亲支给与赈灾银外,剩下的财政会被各部往
死里瓜分,每年都吵得不可开交,为了几万、几十万贯钱钞闹个不停。
今年工部搞出来了了三大工程,三小工程,这就是先亮了刀子,准备切去一块肥肉了。
「具体说说。」
朱允炆饶有兴趣。
黄福清了清嗓子,声音高了几度:「三大工程,即铁路工程、水利工程与铁舰工程。火车横空出世,其未来在贯通南北、连通东西上的作用不容忽视,打造铁路是必然之事。水利方面,需要加大各地淤塞河道清理、水井开挖、堤坝维护,准备于各地打造水库,减轻地方洪涝干旱对耕作影响……」
「铁舰工程,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打造纯铁蒸汽机船只八百艘,以满足朝廷控制海洋,供应海外飞地,并接替淘汰下来的老旧木船。同时计划打造一至三艘纯铁的大宝船,只不过这项工程难度太大,尚在论证之中……」
朱允炆对工部的安排很是认可。
老一批的木船在海上已经坚持了许久,再维修的成本日益增加,尤其是蒸汽机的使用对木质结构船的寿命影响很大,未来几年是木船不断淘汰的高峰期,也是铁船下海的高峰期。
「纯铁的大宝船,暂且搁置吧。」朱允炆否决了这一项计划,对黄福等人说:「纯铁大宝船的难度大,成本高,速度缓慢,优先建造纯铁大福船,适当增大一些也是可以,等两三年沉淀之后,再启动纯铁大宝船的制造也不迟
。」
黄福应下,继续介绍:「三小工程虽带有小字,却也不小。其一,混凝土道路工程,工部希望花费十年时间,将主要官道部铺成混凝土道路。其二,印刷工程。匠学院在活字印刷上有了新的进步,工部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活字印刷代替雕版印刷,以更快做好教材与相应典籍的印刷。其三,整顿与清查各地矿场……」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了一眼夏原吉,见他没什么动静,便说道:「那就拟好文书,做好预算,二月共议。」
黄福了然,退了下去。
朱允炆看向刑部尚书暴昭:「《大明律》最初修于洪武七年,这些年来虽对部分刑律作过调整,然时过境迁,总有一些条款已不适用当下。刑部当联合都察院、大理寺,做好刑律内容的
修订。日后每五年或十年,安排一次律令修订,将不合适的改了,将没有涉及的内容添进去……」
暴昭没意见。
这些年来大明发展很快,以至于出现了诸多新情况,而这些情况在律令之中并没有出现过,比如擅闯火车轨道被撞死,这种事虽然还没发生,但总要在律令之中明确一点,擅入轨道撞死不赔、不负责,朝廷还需追究其危害火车安罪。
朱允炆安排妥当之后,对兵部古朴等人吩咐:「眼下四方战事已休,北方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弱,兵部需要与五军都督府商议,一是要推动火器普及代替,二
是进行卫所裁撤与合并,对于内地卫所,非是关键之地,可以适当改卫为所。」
古朴听闻,看向一旁的梅殷。
梅殷没任何表示。
没了敌人,内部安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庞大的卫所显然是不合适的,何况新军之策普及之下,朝廷的压力也大,减少卫所军士数量是必然的趋势。
朱允炆削弱地方卫所数量与兵力,并非出于强化京军,强干弱枝的需要,而是因为火器的威力、军队转移与支援的能力大大提升,以前五千人能守一座城抗住三万敌军,现在三千人凭借着具备远程杀伤的火器,守住城池不失并非难事。
何况现在的边疆地区,已经找不到几万敌人了,适当减少军士数量,进行再一次裁兵,转为农户发展农桑,更符合当下的国情。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吏部尚书蹇义,严肃地说:「吏部,是重中之重。外敌已消,然内治任重道远。地方官吏,不作为之事依旧众多,尤其是商业繁荣之后,不少官员开始贪恋享受,沉醉于酒色之中!如此无法开盛世,吏部需从严治理!」
蹇义正色道:「盛世当从吏治开始,臣等定尽力,做好地方官吏考核。」
朱允炆安排好六部事宜之后,起身道:「开盛世,斯民小康,是朕之心愿!诸爱卿能否留名青史,就看未来十年大明能达到哪个高度了!愿我们君臣一起,同心聚力,莫要为私
利而相互攻讦,当为国之利,民之力而为之!」
百官齐动,行礼山呼。
退朝之后,朱允炆回到武英殿,尚未喝一口茶,内侍便通报胡濙求见。
胡濙入殿行礼,看了看左右内侍。
朱允炆抬手,让内侍退下,然后对胡濙说:「有结果了?」
胡濙肃然道:「皇上,关于武义部下陈八远的船只为何会出现在定远行省,臣带国子监航海院监生,并让参与过大航海的张琅、赵庙子等人参与其中,仔细分析之后,得出了三个假设。」
朱允炆带胡濙进入偏殿,落下乾坤大舆图。
胡濙看着舆图,拿起竹节指着南美洲的位置:「当年武义随郑和船队远航却没有抵达南美洲,没有顺利会合,郑和等人猜测其可能遇难,而陈八远的出现,证明武义的船队很可能抵达了陆地。通过分析非洲前往南美洲的海路,从洋流走向上来看,只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从非洲西海岸一路向西,最后南下,抵达亚马逊河附近。第二个方向,那就是被其他洋流卷动去向北,抵达了北美州。水师都督府提供的诸多情报,郑和、骆冠英等人在南美洲长期停留,却没有等到武义船队,故此,目前最多的推测是武义的船队到了南美洲!」
朱允炆微微皱眉:「什么原因会造成这个结果?」
胡濙严肃地说:「可能是牵星板操作失误,也可能是司南、指南针出了问题,还
有就是大宝船失去了动力,船舵坏了,风急浪高之下,军士力量根本无法控制航向,只能随波逐流。」
朱允炆微微点头。
存在诸多可能,加上洋流确实有一股是朝向北美洲的。
「说说三个假设吧。」
朱允炆背负双手,盯着舆图。
胡濙点头,然后说:「第一个假设比较夸大,航海院有监生认为,武义的大船队并没有抵达美洲之地,很可能在一出航时便出现了偏航,最后过早进入西风带,顶着西风错过了南美洲,在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进入了太平洋,然后在大海之中迷失,被洋流卷向北面,最终在这里,也就是皇上说的赤道洋流处,被送至了定远。」
朱允炆微微摇头:「偏航也不应该偏航如此之多吧,错过南美洲直接进入西风带,这偏航的程度过于匪夷。」
胡濙指向北美洲:「其他两个假设都是假定武义抵达了北美洲。一部分监生认为,武义成功登陆,并一路向西找寻高产农作物。但这个过程中折损很大,且收获不多,为了完成使命,武义选择了分散人员,继而导致一部分人员因为各种原因联系不到大部队,被留在了北美洲。」
「武义的主力返回,重新进入大西洋,结果不幸出了事故,没有成功返回。而陈八远很可能是留在北美洲的军士,因为不具备力量二次穿越美洲抵达东海岸,不得不选择在美洲西海岸出海,最终出现
在了定远行省。」
朱允炆凝眸。
这个假设是合理的,无论是南美洲还是北美洲,现在都很危险,加上原始森林的存在,各种凶猛动物,少量的军士一旦脱离了主力,很可能无法再次返回。他们宁愿冒险下海,寻找机会,也不愿意穿越原始森林。
朱允炆看向胡濙:「第三种假设呢?」
胡濙肃然:「皇上可还记得郭文星,他是国子监的监生,出身于钦天监,随武义大船队远航。此人是地圆说的极力支持者,若此人还活着,那他很可能会冒险,安排不止一次跨越太平洋朝着大明而来的远航!」
「有事外出,今日少点,谅解下,惊雪谢过。」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