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人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太原王氏,大唐之我的时代,黑人人黑,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佑和秦筱秋决定今年七月回京城。
实在是鸽了阴妃太久,阴妃每次写信都要催一遍。
不回去一下不好交差啊。
既然决定回去了,当然得搞一点特产回去了。
不用多想,就玻璃了。
镜子、玻璃杯、墨镜,玻璃做的一些饰品工艺品,比如手链,玉雕之类的。
这些东西其实用不着李佑多费心,他只要把图画出来就行了。
李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提高工匠的炼铁技术。只有炼铁技术高了,他才能制造出重要的东西出来。
比如蒸汽火车,比如枪和大炮。
其实以现在工匠的水平,造出个燧发枪还是很轻松的,但是目前还不能造。
李佑的想法是直接把后膛装填式步枪搞出来,然后拿燧发枪当作幌子。
自己手中的武器必须要碾压其他人才保险。
而且不到万不得已李佑是不会将枪和大炮公开的。
五月下旬的一天,李佑正在大工厂给工匠们上课。
厂长刘松伟跑过来说道:
“殿下,绿蝶总管在门口,说是齐王府里来客人了。”
“哦,今天就到这里。”
李佑下课之后出了大工厂就看见绿蝶在马车旁边等着自己。
上了马车李佑问道:
“什么人来了?还要我回去。”
“太原王氏的人,名字没说。”
“哦?”
李佑一开始觉得有些诧异,然后便有些好奇。
不是好奇对方来找他什么事,而且好奇对方本身。
来大唐快两年了,终于能见到传说中五姓七望了。
“应该是为了盐的事情来的。琅琊王氏是大唐最大的盐商。”
绿蝶担忧地说道。
看样子来者不善,不过李佑心里完全不慌。
刚才李佑还在教工匠手艺,准备造枪和大炮呢,他会怕?
开玩笑,惹毛了李佑,直接炸了他们祖宅。
所以李佑听到绿蝶的话,内心没有一丝波动,甚至想看一下对方到底能嚣张到什么程度。
回到齐王府,李佑在会客厅见到了这位太原王氏的客人。
年龄不大,二十多岁。长相一般,但是浑身上下都散发出自信的气质。
这人也看到李佑,没有站起身,也没有说话。
李佑也没说话,心里却想着:
“卧槽,果然嚣张,竟然还坐着,难道还要我先跟你打招呼啊?”
三秒之后,李佑开口了,
“绿蝶,送客。”
说完转头就走。
这年轻人愣了一下,顾不上摆架子开口说道:
“等等,这就是齐王殿下的待客之道?”
“原来不是哑巴啊,见到本王话都不说,我还以为太原王氏派了个哑巴过来呢。”
李佑回头看着年轻人说道。
“你”
“你什么你?你是什么身份?王爷都不会叫?”
年轻人顿时眼神凌冽地看着李佑。
李佑确定了,
五姓七望的人确实嚣张,而且是无脑嚣张。
你嚣张也要看一下对方是谁吧?
我是王爷啊。
不是你平时见到的阿猫阿狗。
不过这是李佑想岔了。
五姓七望的人还真不把普通王爷放在眼里。
什么是普通王爷?
除了皇后所生的儿子,其他都是普通王爷。
有一个说法,长孙无垢生的儿子才是李世民的儿子。
不过李佑自己不知道,毕竟他一来大唐没几天就来齐州了,跟李世民接触有限。
虽然知道李世民不待见他,但是也没想到会这么不待见他,不,应该是他们。
当然话是这么说,五姓七望的人对待李佑这类王爷,语气冲点没关系。但是不能真的上纲上线,不然李世民也是会发火的。
不过这种发火更多是为了维护皇室的颜面,而不是爱护儿子。
李佑又等了三秒,这货还是不说话。
“浪费本王时间。”
说完转身就准备走,就听到年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见过齐王殿下。”
其实李佑巴不得这个人不说这句话,他实在不想再搭理这个人,但是他说了自己也不能就这么走了。
“你叫什么名字?”
“王录新。”
“在太原王氏什么地位?”
“嫡出。”
这年轻人说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朝李佑笑了一下。
李佑明白这年轻人暗喻自己是庶出的,不过李佑又无所谓,也只有古人才把这个看得这么重要。
“来找本王什么事?”
“盐。”
王录新见李佑没说话,于是继续说道:
“王氏想要盐的制作方法。”
“可以。”
李佑点点头说道。
王录新一愣,显然没预料到李佑会直接答应。
“齐王殿下答应了?”
“嗯。”
“没有其他的条件?”
“没有。”
王录新沉默了,不明白李佑为什么这样?
你要说李佑想讨好太原王氏,那之前的态度是怎么回事?
李佑其实一开始就说过等孔家的事情结束后,就会把制盐工艺公开。
现在登州那里已经开始对百姓招工了,原本派过去的两百人等教会了百姓之后留下二十人管理,其他人回齐州。
不管别人怎么搞都行,反正他这里始终是十文一斤。
“还有其他事吗?等会儿本王会把制作工艺给你。”
王录新回过神来,下意识地说道:
“谢殿下慷慨。另外还有一件事,请问殿下这精盐的成本多少?”
“六文一斤。”
“那十文一斤的价格显然不妥。”
“那你们自己去定价,本王这里就十文一斤。”
李佑面无表情地说道。
王录新又愣住了,他看不明白李佑的操作。如果之前十文一斤是为了打击孔家,现在孔家都把盐厂关了,李佑依旧不涨价。
他不明白居然有人有银子不赚。
可是李佑不涨价,他们就算得到了盐的制作工艺也赚不到多少,比以前低多了。
原本粗盐的成本就七八文,价格二十文,这就能赚十二文。而精盐才能赚四文一斤。
你不生产又不行,他们生产的盐和李佑的盐根本没法比。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在河南道以外倒卖了。
“殿下,这没必要啊,咱们可以一起赚银子啊。这精盐定价三十文,买的人大有人在,百姓也买得起。”
王录新劝说道。
“其他地方本王不管,河南道就十文一斤。你还有没有事?”
李佑不为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