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荣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百四十八、可敦城,长歌落日圆,卜荣云,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挞凛嗅了嗅舌尖上的唾液,说“南征,有什么好犹豫的?那就是一堆羊肉,等着我们这只老鹰去啄食。”
韩德昌没想到萧挞凛竟然说出这么狂妄的话来,心里有些不悦,不禁提醒道“太师,你把宋国太看轻了。”
萧挞凛说“不,大丞相,是你们太看重它了。”
萧绰不由地皱一下眉头,说“駞宁,不可目中无人。”
萧挞凛忙说“太后,臣绝没有看不起大丞相之意,臣只觉得宋国远没有朝中大臣们想的那么强大。”
韩德昌心里来气,不禁说“太师难道忘了宋国那边还有一座沙堆吗?”
萧挞凛顿时变了脸色,又耸了耸肩膀,嗅了嗅唾液,说“我就是忘不了沙堆,才要南征,才要复仇,我军已非昔日可比,我在西北经营十数载,苦心钻研兵法,训练士卒,现在,已经兵强马壮,战无不胜,小小的弱宋岂足道哉?请太后下令,臣只率领西北之军,就可以扫平宋国。”
这简直狂妄至极,韩德昌看了一眼萧绰,萧绰正盯着萧挞凛,这真是那个谦逊,有礼的萧挞凛?萧绰觉得自己有些不认识萧挞凛了。难道去了西北的人都是这么自负,都是这么目空一切?那猎猎风沙吹糙了那里人的皮肤,难道把狂妄之心也吹起来了?
萧绰压着火气,说“駞宁,你先说说这么攻打宋国,才是上策?”
萧挞凛说“利刀劈竹,直捣汴梁,汴梁既破,宋国土崩瓦解。”
韩德昌听了,摇头叹息。
萧绰说“可是,守太保说要持重缓进,步步为营。”
萧挞凛说“守太保当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他年纪大了,自然会思前想后,畏首畏尾了,持重缓进当然最为稳当,但这是守太保不了解我西北大军的威力,他若是知道西北大军的战力,一定会率领这支劲旅,一举攻破宋国的汴京,扫平宋国。”
韩德昌听不下去了,说“太师不要太自信了,前不久,你不是还被围困在乌龙岭不能脱身吗?”
萧挞凛愣住了,说“那那那是是一个意意外。”
萧挞凛一被人戳到痛点,说话就结结巴巴的,脸上的青筋根根绷起来,脸越发变得煞白,眼睛瞪得老大,眼光却很快黯淡下去。
萧挞凛说“当当时,我带的兵少,只只顾追击叛贼,没有留留意地形,也没有注注意有埋伏,是我指挥不不好,我没没想到西夏人会背信弃义。”
韩德昌说“难道秘旨上没告诉你借着追剿叛贼之名,攻击李德昭吗?”
萧挞凛垂下头,脸上的青筋渐渐平复了,说“是我大意了。”
韩德昌说“即使你没接到秘旨,为将者首先就要了解敌情,了解地理形势,然后才不会进退失据,从容不迫。”
萧绰说“大丞相说的是,駞宁,朕知道你打仗勇敢,是一员虎将,但是,打仗更要靠谋划周详,庙算得好,仗就会胜,庙算不好,仗就会败,”
萧挞凛低声说“太后教训的是,臣一定谨记,不过臣对西北军还是很有信心的。”
萧绰说“西北军确实很不错,那次胡辇率领西北军反叛,朕看到了西北军的实力,打仗很有一套。”
韩德昌说“恕我直言,要论野战,西北军的确所向披靡,但攻城拔寨还不行。”
韩德昌一语击中要害,萧挞凛嘴动了动,没说出话来。
萧绰说“不过这次南征还是要调动西北军的。”
萧挞凛似乎就是等着这句话,说“行啊,太后,西北大军早等着这一天了,将士们都想到南边去看一看。到时候就让宋国发抖吧。”
萧绰问“西北军现在有多少人马?”
萧挞凛说“怀远,威虏,各驻守有两万人,庆州,可敦各有三万人,算起来有十几万人。”
萧绰说“这么多,难怪你这么自信,”
萧挞凛得意地笑了笑,看着韩德昌说“什么时候出兵,一声令下,这些虎狼就会扑上去咬人的。”
韩德昌听了,觉得非常刺耳,不禁皱了皱眉头。
萧绰说“那就调五万西北军伐宋,大丞相以为如何?”
韩德昌说“臣以为三万就够了。”
萧挞凛说“三万怎么够?当然,我不是说这三万人打不过宋军,只是西北军有十几万之众,可以给朝廷出更多的力气。”
韩德昌说“西北军不善于攻坚,宋国城池多,城墙坚固,更需要善于攻城的部队去。”
萧挞凛说“谁说西北军不善于攻坚,想那钳尔嘴城那么坚固,西北军不还是打下来了。”
萧绰说“是啊,西北军还是能攻城的,就调五万人来攻打宋国吧。”
萧挞凛想急于证明西北军的实力,又急于立功,说“臣以为可以调七万西北军过来。”
韩德昌说“绝对不行,五万就多了。”
萧绰问“为什么?”
韩德昌说“太后难道忘了守太保临终前说的话?”
萧绰说“没有忘记,无论天下发生什么情况,可敦城必须驻守两万精兵。”
韩德昌说“对,这二万精兵不能动,庆州,怀远,威虏也必须各留一万人驻防,现在,西夏的态度尚不明朗,鹘碾余孽尚未肃清,不能抽调更多的西北军。”
萧绰说“大丞相所虑甚是,駞宁,守太保说了,不管国家发生了什么情况,可敦城两万精兵不能南下,那是救我族人最后的希望,你懂不懂?”
萧挞凛说“守太保深谋远虑,臣懂他的用意。”
萧绰说“所以,可敦城是西北的最重要的城池,必须守好,修建好,不能有任何差池,朕已下令凡我大契丹的子孙任何时候都不能调动可敦城的一兵一卒。”
韩德昌说“不仅如此,臣还建议移民可敦城,可敦城远离京师,隔阻沙漠,粮草转运艰难,移民前去,开荒种地,养殖放牧,自给自足,一、可以解决给养,二可以安定人心。”
萧绰说“这个主意不错,这事就有劳大丞相操办。”
韩德昌说“臣当尽快办理好这事,只是臣不知道现在可敦城修建得如何?”
萧绰说“駞宁,这两年你一直在修建可敦城,你说说建的怎么样?”
萧挞凛看了看案几上的纸笔,说“太后,可不可以借纸笔一用。”
萧绰便站起来,让开座位,对萧挞凛说“好,駞宁,你坐过来,你是要画可敦城的地图吗?快,坐过来。”
萧挞凛走到案几后面,铺开一张纸,拿起笔,画了一幅地图,说“可敦城原址是回鹘的王城,唐灭回鹘之后,在此设立北庭都护府,安禄山叛乱,唐可汗将所有的各地驻军全调回内地平叛,北庭都护府就此废弃,我们到那里时,城垣尚在,但城中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城中长满了野草和树木,野兽横行,渺无人烟。太后,你看这就是阴山,这是图拉河——有人称它弱水,可敦城就建在阴山下面,面临弱水,这是我们新建的可敦城。”
萧绰看了看说“不错,这个位置真的很不错,依山傍水,想必水草也很丰美。”
萧挞凛说“是的,张大人称它是‘塞上江南’。”
“张大人,张大人是谁?”
“就是工部使张瑗——张大人呀。”
萧绰说“张瑗是这么说的?”
萧挞凛说“是的,张大人很喜欢那里,说等城建好之后,她就带王继忠到可敦城去住。臣还笑她想的天真,就是她肯在可敦城,王继忠怎么可能来?张大人还笑着说她有的是办法让王继忠到可敦城来。”
萧挞凛说罢,舔了舔嘴唇,吸了翕动了几下鼻翼,大家都沉默了。
过来一会儿,韩德昌说“从地图上看可敦城还是很大的,看起来有点像南京。”
萧挞凛说“不,这是张大人仿照唐长安城建造的,太后,你看这是治所,仿照大明宫修建的,这是朱雀大街,这是东市,着是西市,这是绫锦坊,这是兴教坊,这是鞠院,这是通译局。”
“怎么还设有通译局?”萧绰问。
萧挞凛说“张大人说‘将来可敦城稳定了,可能会成为东西商道上的重镇,往来的各国客商一定很多,设立通译局就可以更好地与他们做生意。’”
萧绰说“张瑗的眼光真是看得很远,可惜~~~”
萧挞凛的鼻翼又翕动了几下,最终没有忍住泪水,说“张大人,一个多了不起的人~~~”他没有说下去,低头啜泣起来。
这大大出乎萧绰的意外,他从来没看见萧挞凛流过眼泪,在他跌跌撞撞的童年,哪怕碰得遍体鳞伤,他也没有哭过,在他备受人歧视和欺负的青年时代,他也没哭过。后来,打仗受伤,他也没有掉过一滴泪水,今天,为一个外人却哭得像小孩一样&nbp;&nbp;。
萧绰说“駞宁,你怎么哭了?这可不像你哟。”
萧挞凛说“太后,你不知道,臣是可惜契丹呀,张大人那么聪明,那么能干的人,却死了,而且死的那么凄惨,臣心里怎不难受?太后,你是不知道为了修建可敦城,张大人几次差一点被狼吃了,为了选修筑城墙的夯土,她掉进图拉河里,险些被河水冲走了,现在,可敦城建成了,张大人却走了,臣的心好痛呀,没有张大人,臣建不起可敦城,即便建起了也经不住两年的风吹雨打。”
萧绰叹息道“是啊,这真是太有才的人命不长,駞宁,你也不要伤心了,想一想,谁有能力驻守可敦城?”
萧挞凛说“臣以为耶律高十有能力担此大任。”
韩德昌以为萧挞凛糊涂了,盯着萧挞凛说“什么?耶律高十担当此任,太师,你没说错吧。”
萧挞凛说“大丞相,我没说错,耶律高十才能出众,堪当此任。”
韩德昌说“可是耶律高十是一个叛贼,可敦城如此重要的地方怎能交到他的手里?”
萧挞凛说“太后是问谁有能力驻守可敦城,又没问谁可以驻守,若是问谁可以驻守可敦城,臣实在想不出来。”
韩德昌说“那你也不能为一个叛贼说话,还推举他驻守可敦城。”
萧挞凛说“不是我要推举他驻守可敦城,我只是觉得耶律高十打仗英勇,心思缜密,有勇有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韩德昌说“那也不能用他。”
萧绰说“是啊,可敦城是西北重镇,千万要掌握好,不能有半点闪失。”
萧挞凛低下了头。
韩德昌说“臣以为乌古部节度使萧图玉长期驻守西北边陲,熟悉边事,屡次讨伐甘州,肃州,擒拿敌首,智勇双全,由他驻守可敦城,可保可敦城万全。”
萧绰正要点头,忽然看见萧挞凛想说什么,便问“駞宁,你想说什么?”
萧挞凛说“萧图玉确实有勇有谋,有能力驻守可敦城,可他偏袒诸部节度使和官员,压迫民众,不得民心,恐怕民众不服。”
萧绰说“这也是权宜之计,等南征回来,你依旧回去领兵,你亲自驻守可敦城,如何?”
萧挞凛说“臣听太后的。”
萧绰说“既然如此,駞宁,你就明日启程前往南京,出任南京统军使,先试探一下宋军的实力。”
萧挞凛领命,辞别了萧绰和韩德昌,回家收拾行装去了。
韩德昌看着萧挞凛离开,回头看了萧绰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但萧绰立即品出了其中的意思。
萧绰看着韩德昌说“你还是不放心萧挞凛?”
韩德昌说“他那样狂妄岂能不叫人担心?”
萧绰说“是啊,不过他那不服输的劲头还是让朕高兴的。”
韩德昌说“臣恰恰最担心的就是那不服输的劲头,那会让他失去理智。”
萧绰说“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了?”
韩德昌说“不,是太后过于欣赏他了,其实,他身上的毛病,二哥早就看出来了,所以,才劝太后不要让他挂帅。”
萧绰瞥了一眼韩德昌,说“不要总是二哥二哥的,难道大契丹就只有他一人会打仗?别人都是白痴?”
韩德昌被萧绰一声抢白,立刻急得脸红,他没想到萧绰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也无话可说,直直地看着萧绰。
萧绰见韩德昌窘得面红,知道她的话伤了韩德昌的心,忙说“好了,朕也不是说耶律斜轸说的不对,只是朕实在想不到谁可以当这个兵马大元帅,你想一想,谁可以当?耶律善補可以吗?耶律磨鲁古可以吗?萧排押可以吗?奚王和朔奴可以吗?耶律奴瓜、耶律学古,萧敌列、萧继先可以吗?”
韩德昌接连摇了十几个头,差不多把头都要甩出去,的确,没有一个能够挂帅的人。
萧绰长叹道“萧挞凛虽然狂妄,但跟随耶律斜轸东伐西讨,南征北战,打过许多大仗,别的不说什么,可他积累了很多经验,最近在西北治理得也很不错,最主要的是他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有资格领导诸路大军,还有,这次出征就需要一个敢打硬仗,恶仗的人,我们的目的就是逼迫宋国就范,以打促和,如果,我们不打痛宋国,他们能与我签订和约吗?”
韩德昌说“虽然如此,臣还是不放心,打仗非同儿戏,万一打败了,可能动摇国家根本呀。”
萧绰说“朕也不放心啊,但没有办法,只有赌一把,祈求祖宗保佑此一战能够打出一个百年的太平来。”
韩德昌说“臣想与萧挞凛一起去南京,看一看宋国的实力到底如何。”
萧绰说“你和朕一起去吧,朕这边还有好多事要做。”
韩德昌说“臣实在放心不下萧挞凛,如果他试探打败了,会影响南征的士气的。”
萧绰见韩德昌心意已决,又不放心萧挞凛,只好答应让韩德昌先行一步,自己随后就来。韩德昌起身告辞,说要回去收拾行装,好明天早点上路。
萧绰说“好吧,多带一些衣服,眼看天气要冷了,小心冻着。”
韩德昌说一声“知道了”,便走出了延寿宫。
萧绰目送韩德昌出门,眼里忽然一酸,连忙伸手去擦,再睁开眼睛时,已不见韩德昌了。想着刚才韩德昌出门的样子,他侧着身子掀开门帘,手抓了两次才抓住帘子,身子前倾。这让她觉得他似乎比先前矮了一些,可能是他背有些佝偻的原因吧。萧绰有时记不起韩德昌年轻时的模样,仿佛他生来就是这副模样。她有时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暗暗地发笑,怎么可能?这副模样谁还看得上?
可现在她正爱着这副模样,并没有觉得这副模样难看,倒像经过风霜的金樱子,红的那么艳丽,那么清甜。
萧绰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离不开韩德昌了,像热恋的年轻人一样,舍不得他离开半步。想起来不禁脸红,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什么事都经过了,怎么还如此难舍难分呢?真是丢人。
虽然,萧绰嘴里骂着自己丢人,但她已经站起来了,自言自语的说“他会收拾什么呢?一个大男人,哪里会收拾东西?丢三落四的,等到了南京,东西没带上,怎么办?”
萧绰走出延寿宫,吩咐一声“叫车来,去大丞相府。”
不一会儿,一辆马车停在延寿宫门口,萧绰坐上马车,驭者扬起马鞭,在空中甩出一个圆弧,叫声“走了。”
马儿十分听话,昂起头,得得得地跑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