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周忱回京,国策新定!
小羊很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5章 周忱回京,国策新定!,大明:我截胡孙若微,朱瞻基傻了,小羊很懒,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顺天府。
皇帝一行人乘着这速度极快的蒸汽船,很快就来到了新的都城。同时应天府,也变成了陪都。
朱瞻基依旧是留在那边,爷爷走了,老爹老娘也都走了,他终于可以大开手脚了。
至于朱瞻墡,在去到了顺天之后,就住在了皇宫之中,给柳雨棠在这边重新开设了一个新的花间楼,和应天一样。
至于孙若微,依旧是住在太子府当中,虽然极不情愿,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不像柳雨棠,没有那么多的束缚和规矩。
在迁都完成差不多之后,皇帝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祭天大典,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宣布着迁都的成功。
偌大的紫禁城,全部都是焕然一新的建筑,朱瞻墡因为第一次看到这几百年前的故宫紫禁城,心中无比激动。
这代表着,华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政权就开始集中在北方地区,算是彻底推翻了长达几百年之久的北方胡人统治。
新的紫禁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瞻墡也急忙在顺天选择了一个绝佳的地址,创办起了燕山大学!
这个大学,与应天那边的永乐大学互相辉映。
紫禁城,奉天殿。
文武百官齐聚大殿之中,朱棣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等待着今日的大朝会。
周忱已经回来了,作为巡抚大臣的他,完成了全国土地的登记丈量。
至于遗漏下来的一些百姓,倒也不是很着急。
“宣周忱!”
大太监喊了一声,立于大殿之外的周忱走了进来,只见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官袍,顿时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看到周忱后,慢慢的走了下来,坐在了台阶上,笑道:“起来吧,周忱,朕问你,土地丈量可否结束?”
周忱站了起来,声音洪亮,缓缓道:“陛下,全国丈量土地基本结束。”
“原来的部分军户,以及辽阳布政史司部分地区依旧是在开垦荒田之中。”
“因为东北地区,大多都是树木,开垦荒地难度较大,时间较长,还需几年时间。”
朱棣微微颔首,“不错,能够解决诸多矛盾,尽快将土地丈量完成,朕很欣慰。”
“说吧,你想要什么?”
周忱急忙摇头,“陛下,臣不敢邀功,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百姓,为了国家安稳。”
“要说头功,还是皇太孙他的功劳比较大一点。”
朱棣知道自己孙儿的功劳比较大,不过就算监国时,出了很多新政策,那也是需要下面人执行的,尤其是主心骨。
周忱在家乡的事迹,朱棣可都听说过,不畏自己家族中长辈的劝阻,宁可赌上他的名誉,非要做成这件事情。
满朝文武之中,有几人不会在乎家族之人的眼光?单凭这个,周忱就是许多大臣遥望不可及的人。
这时,户部尚书夏原吉站了出来,“陛下,户部的户部侍郎已经空了下来,周忱可堪此大任。”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想,说的倒也是。
“那行,朕允了!”
说着,身穿五爪蟒袍的朱瞻墡也缓缓站了出来:“陛下,土地丈量基本结束,百姓拥有的土地,也都登记在黄册。”
“那我大明就不能继续再实施人头税法,根据田地来进行税赋的收纳。”
“还望陛下准允!”
这本就是定下来的决策,今日在朝会之上,他又怎会拒绝?朱棣大手一挥,站了起来:“今日起实行新税法,商人,农户,都需实行新税法!”
“大明日报对这个事情宣传一下吧,让天下的百姓都了解一番!”
“另外,燕山大学创办的如何了?”
朱瞻墡点点头:“筹办的差不多了,即日起工部就可以进行建造。”
“好!以后北方的学子想要求学,就可以来我燕山大学。”
“市舶司呢!”朱棣再次询问道。
“市舶司对于新的蒸汽船制造还在进行当中,准备率先打造出二十艘宝船!”
“行,朕也就不问了。”
太子爷朱高炽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这个做皇帝的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朱瞻墡接着又说道:“皇上,我大明国策需要重新定夺,今日趁着诸位大臣都在,我们应该细细商讨一番。”
“也是。”
朱棣重新坐在了台阶上面,一副很随意的样子。恐怕整个大明皇帝之中,也就只有朱棣能这么随性了吧。
毕竟是个马上皇帝,不会在意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孙儿,说说你的想法。”
接着,其他大臣也都竖起耳朵细细听着。
“我大明尽管已经大力推广了新种子,小麦水稻产量也都节节攀升,可依旧是有部分地区没有使用上新的种子。”
“除此以外,番茄土豆番薯这些新菜,也依旧是没有得到广泛的种植!”
“如今,土地丈量已经结束,需在三年之内减免赋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全力的种植这些新作物。”
“争取在五到十年间,可以使我大明百姓都能吃得上饱足的饭菜,不至于挨饿!”
这个决策一说出来,自然是得到了在场这些大臣们的认可。
朱棣也听着很不错,孙儿所言的确是大明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依旧是有一大部分的人,没有吃上饱足的饭菜。
“夏原吉,你认为如何?”
夏原吉轻轻点头,走上前来,“陛下,太孙所言,臣认为可行!减免赋税,自然会使国库收入减少,但可使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国库的收入充足,在加上新盐,香皂,白糖等东西,能够源源不断的补足国库,放开税赋是上上策。”
朱棣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细细的思索了一番,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赋税的减免的确就是国力强盛的代表,他怎能不答应?
“还有呢?”
按照他孙儿的说法,国策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的内容,一定还有其他的。
朱瞻墡接着,就让大明卧龙凤雏,也就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拿出来了一幅长长的卷轴,上面是关于世界的地图。
这个地图,多数大臣都已经看过了,并不觉得惊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