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心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0章巨大的人情包袱,仕途红人,平和心境,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国汉在乡里会议上提出,祠堂承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和底蕴,是先有祠堂再有市场。
现在虽然由于发展的需要,需要祠堂进行拆除,但是不是可以让市场项目组根据广济村许家选定的新址,重新建造一座祠堂,然后再拆除旧的祠堂。
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承,甚至可以边拆除边新建,主要是让广济村的许氏家族看到我们做事的诚意,再说,新建一座祠堂也化不了多少时间,况且还是边建边拆的。
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同意了许国汉的提议,毕竟对祠堂进行强拆,万一许氏家族几百人闹起来,那不是闹着玩的。
如此一来,许国汉便被广济村的人,特别是许氏家族的人认为能记恩,有能力。
有一次,许军波与许国汉一块吃饭。
许国汉那天有会,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半个小时。
走进包厢时,他满脸笑容,穿戴整齐,还带了一瓶五粮液,打开酒就给许军波倒了一满杯子,半斤高度白酒下肚,二人都有些醉意。
许国汉说起族长的妻子抱着自己挨家敲门,一边敲,一边说“给口奶吃”;他说是村里的人,特别是许氏家族养大的他。许氏家族的恩情自己一辈子都还不完,没有族长,没有家族,自己就不可能活到现在。
他说起初中考上东华区实验中学的时候,族长跟他说踏实上学,别发愁钱:“你爹留下八万元的抚恤金,你的母亲拿去四万元,剩下四万元,现在开始给你化费。”
他说起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全村的人都给他送了东西,有送钱的,有送吃的的。不过,他的父亲留下来的四万元在他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已经化完。
许国汉醉眼看许军波说道:“咱们俩都在京城上学,都在一条路上,从你学校到我学校走路都不超过十分钟,但是咱俩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
“我的大学同学都认为我是个怪人,从来不参加班级聚餐,可谁知道我一个月生活费只有四百元?这顿饭还没有吃完,就开始为下一顿饭发愁,那种焦虑,大学四年压得我喘不过气。”
许军波倒是不知道许国汉的大学生活如此困难,否则的话,他完全可以接济一下。
同时,许军波又觉得许国波拉不下打工的脸面,否则的话,在京城找份兼职的工作并不难。
在许军波的大学里,就有一些家境困难的同学通过勤工俭学来完成学业。当然,此时许军波不会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许国波又说起他在大学里喜欢过一个女孩,喜欢了四年,临近毕业对女孩表白,但是被拒绝了。
张峰听到这里,心里也是非常感慨,当初自己的大学爱情也是无疾而终。
不同的是,自己的女朋友在当初还是喜欢自己的,只是她的父母不同意,进行强行拆散。相同的是,大学的爱情也是已经上升到门当户对的境地了。
许军波在读大学的时候,倒是没有时间来谈恋爱,主要是他和几个外地来京城读大学的同学一起浏览京城及附近省份的所有景点。
他们知道,毕业后,不可能留在京城工作,一是合适的工作不好找,二是在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
为此他都无法就此话题进行劝慰,好在许国汉转换了话题。
他用有些无奈的语气说道,广济村人、特别是许氏家族的人的恩情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比如,许东是广济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当年还教过许军波和许国汉,临近退休找到许国汉说能不能给问问,看啥时候能转正?
说实话,代课老师转正这事儿归东华区教育局管,跟怀樟乡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由于历史情况复杂,许多人都回避不及。
许东对许国波还是不错的,许国波便利用上城的机会,自己或陪着许东去找东华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反映问题。
东华区教育局看在许国波是副乡长的份上,倒是不敢随便推诿。
经过许国汉多方奔走,再加上许东符合转正的条件,后来许东终于转正,许东还是很为感激,在得知自己转正的消息时,他差点给许国汉下跪感谢。
不过,有些事情、有些人的诉求,许国汉完全是帮不上忙的。一是自己的权限不够、级别不高,有些部门根本不鸟他,二是有些人的诉求不一定有理。
为此有些人就在背后说许国汉的坏话,说是养了一只白眼狼,有出息了就翻脸不认人。
这让许国汉非常苦恼,在许多时候,他都不敢回广济村来。
好在族长还是明事理的,他不想让许国汉违法办事,毁了前程。
只是后来,族长因为食道癌晚期过世了,他的儿子许天齐当上了村主任。
而许天齐做事风格与他的父亲完全不一样,许国汉看在原先族长的面子上,经常给许天齐处理后续问题,却没有想到最终还是害了他。
张峰听完许军波的讲述,又听取了东华区委书记、区长以及怀樟乡工作人员
对于许国汉的评价。
张峰最终决定,不给许国汉处分,而是把他调到其它乡镇继续担任乡长,再给他一个改进的机会。
过了几天,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陈朝霞找到张峰,向他反映一个问题,最终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一场不大不小的改革。
通过陈朝霞的反映,张峰才知道,新闻出版总局有规定,区、县及县级市不允许有自己的日报社。各个区自办的《东华通讯》、《北湖通讯》、《海山日报》等是在没有刊号的情况下,以内刊形式对外发放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撤销。
另外,既然不能成立独立法人的日报社,那么自然而然地,这些记者的编制就成了问题。
办一份报纸,特别是日报,需要许多记者。
除了主编、副主编、首席记者、以及跑时政新闻,负责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活动报道的记者的编制挂在区委宣传部外,其它的记者居然都是临时工!
时间一长,积累下的矛盾就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