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誓师出征
龙越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9章:誓师出征,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龙越岳,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华夏元年5月18日,盐港。
在议案通过的一个月后,国民们的热情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各个工厂和部门也适应了战时状态。
士兵们通过数次演习,以及一次联合演习后,也都已经适应了船只航行,对攻打琉球也模拟了好几次。
颜政审时度势,发布了国君特令,要求在5月18日誓师出发!
整个盐港,此刻各种标语满天飞,星穗旗密布,各个营的军旗也格外的醒目,这些军旗就是星穗旗边缘加上一道白条,上边写着华夏军XXX营。
几个营长挺拔身姿,一个个站在营队前,目光炯炯有神的望着台前。
所有士兵清一色的靛蓝军装,头上戴着的是一种由藤条和铁片制造的头盔,上边有三块布,拉下来可以遮住脸防晒。
下边穿着白色的夏布裤子,绑着灰色的绑腿,脚下踩着的是一双绿布皮底鞋。
枪上的刺刀明晃晃的耀眼,子弹盒别在腰带上,看上去简洁干练,一张张黝黑的脸上,此刻布满认真。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明裔士兵,无论脸上有刺青还是没刺青,所有人都明白,他们这次要跨海作战。
台上,誓师的负责人是安山,也是这次征讨琉球的总指挥。
他穿的军装同士兵一样,只不过没有长长的步枪,而是腰间别着一把短的燧发手枪,外加一把斜挎着的军刀。
最大的区别是他的胸前,有着一块白底黑字的布,上边写着:特遣军临时总督。
望着密布的标语和旗帜,他心里头止不住的激动。
安山缓缓举起右臂,照着稿子开始念道:“征琉军的全体将士!出征在即,在此我们向国君宣誓!”
刷——所有士兵都举起右臂。
“我们宣誓,此战誓死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宣誓,此战誓死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誓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作风!”
“誓死发扬特别能吃苦……”
“服从长官,听从命令,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
“为华夏争光,为家乡父老而战……”
…………
“我们郑重向国君和国民宣誓,不破琉球誓不还!”
“我们郑重向国君和国民宣誓,不破琉球誓不还!”
排山倒海的宣誓声,回荡在大地上,在场的人无不感受到了这股子出征在即的沙场决心。
随着稿子念完,安山手臂放下,拿过来一个大陶碗。
每个排的排长,也立马提着酒坛,一碗一碗的给士兵们倒满酒。
安山也倒满了一碗酒,等到所有人都端酒后,他大喝一声:“干!”
旋即,整个营地都是海饮的士兵,喝完之后便是将碗一摔!
“出发!”
喝了送行酒,一面面旗帜挥舞,等候在港口内的船只,也开始吹响冲锋号。
一列一列的士兵开始依次上船,三斤炮和十斤炮这种重武器,早已经被弄上了船。
走在最前头的,是扛着后装-75炮的炮兵,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随着富有节奏的鼓声,士兵们踏着鼓点而去,行列行进,极有章法。
安排来送行的明裔移民,没有这么丰富的情感,可隔离区的干部们,却一个个都靠上去,不断的挥手致意。
何二婶泪流满面,心里非常舍不得这些小伙子,在她看来,这跨海去打人家,指不定多难。
童生三人组,也在送行的行列中,三人望着这副场景,一个个面面相觑。
孙茂典看着这些士兵,苦笑一声道:“如此军队,以前何曾见过?”
林鸿德点了点头,叹息道:“可惜!这东秦如此重视武人,却有些轻视我等文人。且琉球何罪?竟引得东秦出兵千里去攻?”
萧二林望了他一眼,低声道:“此事不是我等能置喙的,这些日子下来,我倒是觉得,这东秦的规矩,亦合儒家先贤之言。”
“何以见得?”孙茂典问。
萧二林思忖着说:“收纳灾民,以国君的名义定下律法,要求人人平等,此非仁政乎?以宪法约定君主职责和权力,划分三院,使其各司其职,此非孔子所追求克己复礼乎?在东秦,人人能识字,人人有权上学,此非有教无类乎?
此刻堂堂国主,能够以屈膝不事权贵为责,毅然起兵维护国之尊严,维护臣民不屈膝权贵的权力,此非圣主乎?加之东秦无户籍之羁绊,各行各业皆是平等,大明工匠来到东秦,能造出脱粒机,可大明呢?这些日子你们也看到了,为了一台脱粒机,这些商贾是什么德行!”
林鸿德摇头道:“可……可终究是不学四书五经,不讲儒家经义,这天下生来不就该让士大夫和读书人来治理吗?不与士大夫共天下,难不成与平民共天下?”
孙茂典点头说:“此事还不能下定论,东秦治下的疆域,不过一隅,去年方才建国,这一套行与不行,还很难说!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教化治理天下,已达数千年!汉唐之强盛,宋之富庶,这可都是有据可证!这都说明,行儒学,兴儒学,乃是盛世之本!”
萧二林想了想问:“汉末之黄巾之乱,唐末之藩镇,宋之靖康,这些可也是儒教治下的天下!”
“王朝兴替乃是天理,岂可以一时之乱世,就抹灭了名教数千年之功?”孙茂典拱手道。
萧二林沉默了一会,他这段时间以来,心里头都很乱。
主要是见识多了,学习的多了,不由自主就对颜政那一套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华夏宪法,他几乎每天翻阅,从中隐隐窥探到了一些以前不曾察觉的东西。
林鸿德叹道:“咱们还是好生教书吧,东秦的事少掺和!这个国君不可以常理度之。”
三人说着话,出征的士兵差不多都已经上船,前边的船只也已经驶出了港口。
萧二林看了一会后,负手告退。
他走在路上,脑海中想着方才出征的场景,不知为何就将这只军队同明军相比。
一对比他就低落了几分,他见过的卫所兵,一个个如乞丐一般,那能同眼前的东秦兵相比。
望着远处飘扬的华夏国国旗,他长长叹了口气,其实他明白,他心里头的恐惧是什么。
这种恐惧每个儒生都会有,那就是东秦不是蛮夷,他们似乎找到了一套新的方法,可以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细究下来,萧二林又觉得这种恐惧,在东秦似乎很可笑。
人家压根就没用过,也没打算用儒教那一套,甚至严令这些儒生闭嘴。
回到卧室后,萧二林将中山装脱下,现在他已经非常适应东秦的衣服。
家里的蛮婆子见状,忙将他的衣服挂起,还端了一杯茶过来,这个蛮婆子乃是分配而来的。
长得黝黑,人却很勤快,新话说的不好,胜在对萧二林言听计从,他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做芸娘。
“云娘,帮我研墨!”坐了一会后,萧二林突然道。
芸娘忙细细的研墨起来,一边研墨一边笑望着萧二林。
萧二林也笑了笑,拿起竹钢笔就沾墨写了起来,他写的是:华夏宪法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