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女大当嫁,秋霞,斗蚁,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秋霞的奶奶唐素娥早上喝了点稀饭,就坐在大厅外面的屋檐下晒太阳。听见李媒婆说朱家大院的朱太太看上了秋霞,她顿时将两只眯缝着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因为激动,她又是一阵咳嗽,过了好久才停下来。正想问个明白时,发现老爷子已经把李媒婆领进了大厅,一边走一边聊着。于是她抓着藤椅的扶手小心翼翼的站起来,跟在老爷子的身后慢慢的走着。她想知道李媒婆到底怎么说。
王耀荣也不曾明白,朱太太是怎么看上秋霞的。秋霞平日里也未曾出门,买个花线、钩针什么的,也都要等到敲拨浪鼓的货郎来。怎么就会被朱太太看上呢?
他在心里想着:“朱家大院是乌龙江一带最有名望、最富、田地最多的大户人家,怎么会看得上王家祠堂这样微不足道的小户人家的女生?是不是李媒婆又要耍什么花招。”
这个李媒婆可不是那么实在的媒人,一张嘴可以把圆的说成是扁的,黑的说成白的,调包更是她惯用的把戏。
王耀荣尽管这样想着,但还是兴高采烈的把李媒婆领到自己住的前东屋,热情的叫她在私厅的一张小方桌旁坐下,毕竟女大当嫁,秋霞已经十九了,再不嫁,等过了二十可就成老姑娘了。
唐素娥跟着进了私厅,热情的跟李媒婆搭讪。
王耀荣就去厨房找到于韵妹。他对于韵妹说:“老五媳妇,你到我屋里来一下,石塘坡的李媒婆来了,说是跟秋霞说媒来的,正和你娘拉着话呢。”
于韵妹听了后,急忙叫三伯母替她在厨房先忙一会,自己洗干净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解开围裙丢在灶台上,便心情愉快的去前东屋了。刚到大厅就听见李媒婆的哈哈大笑声。
到了前东屋,于韵妹一边忙着给李媒婆泡茶,一边笑容可掬的说:“哟,李大姐,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来,请喝杯我们家的粗茶。”
李媒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接过于韵妹递给她的茶,放在桌子上,习惯性打着哈哈说:“王师母,我也不是第一次上您家,您家的门槛,怕是已经被我踏破了吧!谁叫您有一个如此客气的女儿呢?这十里八乡的人啦,没有不想把秋霞姑娘娶进门的喽!依我看啦,秋霞姑娘要是分得开就好了,一半嫁给张家、一半嫁给李家,哈哈哈。”
“哪里哪里,李大姐,您过奖了。”于韵妹客气的说。
李媒婆喝了一口茶,又笑着说:“王老先生,老太太,王师母,我知道你们忙,我就长话短说吧,朱家大院的朱太太,昨天到古龙庵参加庙会时,看上贵府的千金秋霞姑娘了,特意叫我来求亲的。其实,我不说,您们也知道,朱家大院是什么样的人家。少爷朱公子前年才从朱老爷的师府大院回来,二十一岁,长得一表人才,为人又善良。请容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朱少爷配您们家秋霞姑娘还真是绰绰有余。哈哈哈,好了,我也不多说了,我就讨您们一句准话,行还是不行,我好回去答复朱太太。”
朱家大院名声在外,乌龙江两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家有姑娘都想往朱家大院送,但由于事情来的太唐突,使于韵妹有点不知所措。她看了看李媒婆,又看了看公公婆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老太太开口说:“朱太太能看上我孙女,真是我王家的福分,秋霞她娘,依我看,你就答应了吧!”
于韵妹非常冷静的想:“朱家大院门槛这么高,怎么会看得上我们秋霞呢?李媒婆的话还能信吗?会不会是个傻瓜儿子也很难说。大姐的儿媳妇不就是上了你的当吗?一个傻瓜儿子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我们倒是替大姐高兴,可是亲家母就不高兴了。万一朱家大院那个朱公子也这个样子,我不就害了秋霞吗?”
这样想来,她便把头转向王耀荣,微笑着说:“爹,您看呢?思礼又不在家,我一个妇道人家,做不了主,您是什么意思?要不要等思礼回来商量一下呢?”
王耀荣知道儿媳妇用的是缓兵之计,其实老五根本不过问家事。
他把铜烟斗的烟灰倒在褐色瓦缸里,吐出一口白烟说:“李大姐,这样吧,等到晚上,我家老五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商量一下,明天,我亲自去贵府给您答复。”
李媒婆是龙头山有名的媒婆,经她说的媒,不管是般配还是不般配,没有不成的。唯一碰过几次钉子,都是在于韵妹面前碰的。所以她对于韵妹的心思确实是拿捏不准。
她原以为,这一次于韵妺准会满口答应,因此摆谱摆得比较高。但她没有想到,于韵妺还是说要商量一下。
当然喽,嫁女儿又不是卖牲口,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嫁到什么样的人家,直接关系到女儿一生的幸福,不可能听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朱家大院固然有钱有势,但并非有钱有势就有幸福。只有两情相悦,互敬互爱,才是真正的幸福。
李媒婆的一张嘴虽然能把死的说成是活的,但在于韵妹面前碰过几次钉子后,也就不再多费口舌了。
她哈哈大笑的说:“王老先生,王师母,您们可别让我等太久了,要知道,过了这一村,没有那个店,想嫁到朱家大院去的女子,排队排得比乌龙江还长。”
之后,她谢绝了王耀荣等人留她吃午饭的真心实意,起身告辞,离开了王家祠堂。
王耀荣对朱家大院请人上门求亲这事,实在是有点受宠若惊。龙头山乡有谁不知道朱家大院的。老爷朱茂林是**部队的师长,一房太太,两房姨太。城里有师府大院,二十余余万人的部队。乡下有五百亩田地,一栋西洋小院。
当然,王耀荣并不是看中这些,他看中的是朱茂林是位将军,是位打过日本鬼子的将军。他敬重爱国将领,因为他自己曾经就是一位义和团的爱国将军,他也杀过洋鬼子。要不是清朝政府**无能,义和团也不会失败瓦解,他也不会流落江湖卖艺为生。
但想到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比朱茂林要矮上一大截,他心里还真的很不是滋味。
傍晚,王思礼带着仲恺和仲勇一起从私塾回到了王家祠堂。
吃过晚饭后,于韵妹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公公婆婆住的前东屋,找二老一起商量秋霞的婚事。
老太太对这门亲事是举双手赞成,也顾不上支气管炎,上气不接下气的断断续续地说:“你们还想挑个什么样的人家?难道秋霞真成金枝玉叶了?”
王思礼说:“听说朱公子是前年才回来的,为人正直,心地善良,长相也不错。我担心的是,人家家境好,条件好,人品好,就怕瞧不起咱家,将来嫌弃秋霞。”
王耀荣说:“凡事都没有十全十美,依我看,反正是他们看上咱们的,又不是咱们攀高枝。再说,咱秋霞本来就不错,虽说不上金枝玉叶,但也是百里挑一。要不然怎么会去古龙庵看一回戏就被朱太太看上了哩?”
一直沉默不语的于韵妹叹口气说:“唉!生女儿就是难呀!如果秋霞是个男孩子,我就不用这么操心了。无论怎么都行,只要是个健康的女人,就可以娶回来当儿媳妇。但秋霞是个女孩子,嫁人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要是走错了,以后就步步错。我别的都不担心,就担心朱家大院使调包计。还有,是娶妻还是娶妾,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总得了解清楚了才能决定吧。爹说得也没错,凡事都没有十全十美,明天爹去回复李媒婆时,跟李媒婆说,朱太太必须答应我们两个条件,第一,朱公子必须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不呆不傻。第二,我们秋霞嫁过去必须是妻,而不是妾。这两条,朱太太依得就行,依不得就算。还有就是我们的家庭条件就这样,没多少田地,是靠小生意维持生计,到时别嫌弃我们穷,瞧不起秋霞。朱太太要是能答应我们的条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要是不答应,那么我们也就不攀他朱家大院这根高枝。”
“这倒是个好办法,老五媳妇,你放心,明天我一定会跟她说清楚的。”王耀荣说完,往铜烟斗里塞了一把烟丝,想抽一口烟。但看见老伴那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他便把划着的火柴又熄灭了。
于韵妹去厨房打来热水,准备给婆婆洗脸洗脚。
王思礼陪父母说了一会儿私塾的事情,等着于韵妹帮母亲收拾停当上床睡下,便和她一起回西北屋去了。
王耀荣因老伴怕闻烟味,几年前就跟老伴分床而睡。等儿子、儿媳走了,他就进了自己的卧室。
因为他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要在院子里耍上几回挙脚。义和团的义和挙他至今还在坚持练习。
于韵妹回到家里,如往常一样去秋霞房间坐上一坐,跟女儿聊聊天是她多年来的习惯。
其实,秋霞吃过早饭,在中厅的天井旁跟王家祠堂的女孩子和小媳妇们一起做针线时,就听到了李媒婆的笑声。
李媒婆的笑声在这个家里实在是太熟悉了,她们都大眼瞪小眼的相互看着,不知道李媒婆又是给谁说媒来。当看见爷爷把五婶叫到前东屋去时,大家便都把目光移到了秋霞身上。
她们都把手指向秋霞,异口同声的说:“你!”
秋霞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忙低下头去,不好意思的说:“瞎说,爷爷叫我娘去,不一定就是说这事。”
“是又怎样?是个女人都要嫁?还不是迟早的事。”秋平见秋霞犯窘,赶忙给出头给她解围。
“就是,都是早晚的事情。”秋霞有了秋萍帮着说话,顿时就恢复了平静,镇定的说。
“我才不要李媒婆说媒嘞,我自己找。”这当儿,彩云突然冒出一句胆大包天的话来。大家一齐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她,异口同声的问:“你自己找?到哪里找?”
彩云十五岁,长的眉清目秀,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特别的甜,特别的可爱。她是秋霞的大伯王思善的孙女,大堂哥仲书的女儿。
听到大家发问,彩云头一歪,嘴一撅,满不在乎地说:“不告诉你们,反正我自己找。”
秋萍放下针线,起身走到彩云身边,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两只手伸到彩云的腋窝下,一边用力挠一边说:“你这个小**,告诉我,你是不是看上建国了?”
彩云一边笑一边说:“不是,咯咯咯。”
“还敢说不是,看我怎么挠你。”秋萍又是一阵猛挠。
彩云笑的喘不过气来,大家也跟着一起笑,秋萍边挠边问:“是不是?是不是?”
彩云实在是受不了,只好承认说:“是,咯咯咯。”
秋萍松开手,假装一本正经的说:“你们听见没有,这可是她自己承认的。”
彩云刚才因没有注意,被秋萍抱住了。因秋萍力气又大,她没法挣脱,只好承认了。现在秋萍挠不到她了,她随即否定说:“谁说是了,不是你逼着我承认的吗?我才没有看上建国哥哩。”
兰萍看着彩云,抿着嘴笑说:“干脆叫李媒婆给你也介绍一个,把你和霞姐姐一起嫁了。”
仲财新娶的老婆郝妙苗认真的说:“说真的,秋霞要是出阁了,我还真舍不得的,到时,就没有人教我们钩花绣朵了。”
兰芳说:“我也舍不得霞姐姐嫁出去,霞姐姐嫁了人,就没有人给我们讲故事了。”
秋霞谦虚的说:“我也没什么能耐的,你们的花都比我绣得好,我就是比你们多认得几个字而已。你们也可以学认字,背诵三字经,叫我爹教你们,每晚背十句,背不了十句就背八句,到时你们就一个个都比我强。”
秋萍说:“我们女孩子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到时不是洗碗就是带娃,背那些书干什么?劳神费力的有什么用?”
在一旁和香莲一起玩“捻绳叉”的秋波接话说:“二姐姐是笨猪,大姐、恺哥、勇哥和我都认得字,就你不认识。”
就在姑娘家和媳妇们像一窝快乐的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时候,大厅里又传来了一阵哈哈大笑的声音。只是笑声渐行渐远,慢慢的消失在中午温暖的春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