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少年中国说
会飞的竹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少年中国说,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会飞的竹马,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在我的心里,有一个少年中国的存在。”
朱铨引出了自己说话的主题。
少年中国?
什么少年中国?
为何都没有听过这个?
所有人都没有听懂朱铨说的话。
他们自然是听不懂的。
因为这可是朱铨原来那个世界里梁启超所书写的经典之作《少年中国说》,这个平行世界可是没有的。
这也太狠了!
简直就是王炸啊!
别人的主持稿都是自己写的一些文章,质量虽上佳,可跟朱铨现在说的这篇可以称得上是醒世之言的《少年中国说》相比,那就完全不够看的,犹如云泥之别。
这篇鸿篇巨制从它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很老了,但是它却并不落伍,依旧闪耀特有的光芒,如同指路明灯般引领着我们前进。
放到现在,放到今天,放到这平行世界上,《少年中国说》依旧光彩熠熠,有它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此时、此地,由朱广铨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显得相当的适合。
虽然这篇文章有些危险,但...那又怎样呢?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那时候的中国了!
就算是那时候的中国,也有梁启超这个有志之士写下这篇《少年中国说》来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同时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难道还能越活越回去?
朱铨笑了笑,义无反顾。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这样的一段话说完,众人,不仅是台下与屏幕前的观众,就连坐在评委席的众位主持人都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些话并不难理解,但是...这好像不是白话文吧?!
这是文言文吧!!!
观众们听得是不明觉厉,他们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位选手说的很对,而且声音也很好听。
某些女性观众更是忍不住的舔屏:这位男主持人咋那么的帅呢?!
一众专业评审则是头皮发麻着。
这特么的是一个大三学生写出来的主持稿?
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倒不是听不懂这字里行间的含义,而是觉得这样的文言文不应该出自一位二十岁少年之手。
可现在的情况又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当惊讶的情绪渐渐平息,好些位主持人逐渐品味过来,尤其是几个年纪颇大的主持人与领导都有些愠怒。
年纪大就他妈保守了?
年纪大就他妈总回忆过去了?
年纪大就他妈不思进取了?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坐在点评席上的康光军不由的替朱铨捏了一把汗,眼睛不自主的瞥向坐在评委席上的众位老人,发觉他们脸上虽然不太开心,但表现的并不明显。
尤其是自己的上司徐强,隐约间还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这孩子怕是要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代价咯!”
康晖心里面偷着乐。
朱铨继续侃侃而谈:“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广铨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相对于后半部分来说,《少年中国说》的前半部分虽然不是那么广为流传,但在朱铨看来,《少年中国说》一文的后半部分固然精彩,但前半部分也不容小觑。
因为这前半部分体现了梁启超先生极强的逻辑思维,之后才有了后半部分的慷慨激昂的鼓舞结论,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当所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梁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说中国是少年。有人说这不是哗众取宠么?
并不是。且看他之后的论证。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你们洋人不是说中国像个老人吗?
我们先看看老人是啥。
然后,文中将老年与少年的性格列出来一条一条对比,论证老年人的暮气沉沉和少年人的朝气蓬勃。
有意思的是梁启超先生的用的意象:夕照、朝阳、僧、侠。
有人要问了,这有啥有意思的?很常见啊!
不急,我们再看下一组:鸦片、陨石、死海、波兰地酒、大洋海之珊瑚礁、埃及沙漠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
并接着在下一段中出现了“拿破仑”的典故: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
用在这里毫无违和感,让人听得慷慨激昂。
观众们中的大多数依旧不太懂朱铨说的这些文言文是什么意思,但是当这流畅的语言传入耳中的时候,就是那么的悦耳动听,让人精神振奋。
不过,也有好些位文学素养较高的观众依旧反应过来了,纷纷发起了弹幕帮着科普起来:
“这篇主持稿也说的太牛哔了吧!”
“国视的参赛选手这么敢说的吗?”
“用的典故也太多了,没有一点文学水平还不能听的懂呢!”
“直接上了无数的比喻,把“老人”说的一无是处,这主持人真的不怕掌权的“老人”们直接下黑手给淘汰掉吗?”
“想多了,这个小哥说的是那些“僵化”的老人,可不是年纪大的老年人。”
“这个主持小哥必进决赛好吗!国视也是要脸面的,这样的神仙选手不晋级,谁特么的还有脸面晋级啊!”
...
而坐在评委席上的众位评委们更是瞪大的眼睛,端坐着身子,竖起耳朵聆听朱铨接下来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