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5章 你这动员效率还不如曹操,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浙东匹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权的河内之行,算是彻底帮助长安朝中的衮衮诸公,看清了前方的不易。
天下还未太平,长安城里看着可以享乐,但实际上哪来的什么岁月静好。包括刘备本人,刚新年那阵子,因为好消息不断、祥瑞谶纬连番出现,都有些飘了。
黄权回来复命后,刘备总算是稍稍收敛,觉得是该重新捡起跟兄弟们同甘共苦那些年的操守。
北线战场不能催了,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嘛,要充分放权让前方将领决断。关羽和诸葛亮建议的进一步扩军的计划,刘备也觉得挺合理。
而且扩军了之后,也能配合保密措施和放烟雾弹诱敌,后续操作空间很大。
不过,在执行这个扩军计划之前,刘备最后还是详细询问了黄权一些疑点,主要是刘备听了黄权对前方战况的转述后、依然觉得不合理想不透彻的地方。
刘备不耻下问地请教:“公衡,你说云长在前线,被沮授以数道防线灵活防御缠住,虽易破墙却难以守住、难以稳扎稳打层层突破,此言莫非有误?
云长不能攻下一道长堑甬道就派兵固守,然后相持修整一段时间,再攻第二道?攻下后再修整稳固、如法炮制,再对付第三道?而且沮授何来的人力冬天修起那么多工事?”
刘备的问题里面,有些黄权当初就问过诸葛亮的,那就直接转述,很快释疑清楚。不过有些细节是黄权当初也没问的,幸好诸葛亮详细写了,黄权就帮着解读:
“陛下,沮授的反击,比我们之前想象的都不同,他只是为了让太尉的神臂弩与投石机与攻坚步军暂时脱节、趁着步军上前立足未稳,就立刻展开了反攻,跟我军绞杀作一团。
沮授能这么干,关键神髓在于他的兵比我们多,却依然采取守势,所以才能这样守。他的甬道长堑也造价极为低廉简陋,就是限制我军集中投入兵力和展开兵力的。
太尉也不是不能与敌人绞肉死战,只是这种被卡在缺口中搏杀换命的打法毫无战术,只是结硬寨打呆仗换命。太尉想的‘打野战’,不是什么野战都行的,他希望体恤士卒、有机会像
去年十一月时那样打出包围战、歼灭战。”
这一点,哪怕是后世之人,如果只是《三国志》玩家,估计都理解不了。但p社四萌玩家肯定能理解,因为《欧陆风云》、《维多利亚》、《小胡子的野望》这些高仿真战略游戏才还原了“部队堆叠后勤惩罚”和“部队堆叠作战效率惩罚”。
因为人太多,堆在一个地图格子里,因为“这块地图的道路运输条件承载上限不足”,部队站在那儿都会直接自行饿死一部分、每个回合死人。而《三国志》之类游戏里肯定不会还原这个点。
因为人太多,堆在一个地图格子里,朝另一块地进攻,结果因为后勤条件道路通过不够,进攻正面宽度不够、堆叠惩罚到无数部队站桩被挤住白白站着却不能站桩输出,这也是非p社简化世界里看不到的。
沮授的弹性防线不是让人不能破,而是用来卡进攻方走位、逼进攻方走位、限制进攻方兵力投入速度和效率的。
刘备理解不了,说白了就是他这辈子也没打过指挥十万人以上在单一战场输出的战役,当初北伐关中总兵力十二万,还分了三路呢。
不否认刘备亲自领兵打仗也是可以的。但历史上他一辈子指挥的是中等规模的部队,能力类别肯定有所局限。己方兵力众多的超大规模战役,刘备的历史战绩是一胜一败,汉中胜而夷陵败。
所以刘备还没理解到韩信的“将兵不过十万”和“多多益善”的差别,现在黄权给他看了诸葛亮的兵法总结后刘备才有所进步。
彻底解释清楚之后,刘备也总算是完全搞清了关羽的详细诉求:他求的不是有消耗战肉搏战打就满足了。关羽还想打运动战、歼灭战,要有迂回穿插包抄、成建制分割消灭敌人的操作空间。
如果不让秀这些领域的操作,纯换命,关羽宁可继续爱惜士兵生命找机会。
而沮授知道自己装备太差,单兵战力和素质也都远逊于关羽,如果被关羽拉扯着打沮授肯定会被收割。沮授只有人多,所以他的选择虽不能帮袁绍打赢,却是最适合袁绍情况、最能帮袁绍拖住和消耗敌人
。
把关羽的走位逼住,不让他操作,强行摁着对方打呆仗,这已经是沮授的过人之处了。
别以为这很容易,如果今天换成历史上曾国藩之类的“儒将”,就是想逼对方打呆仗,都未必逼得到。人家根本不接团,继续拉扯你,拉扯到你出现脱节再回身接团。
说不定弹性防御的防线纵深还是不够,仍然被敌人绕了、然后大纵深穿插包抄,把你整个弹性防御区间范围都包饺子包进去。
……
统一了内部思想之后,刘备自然是全力支持相持扩军计划,期待几个月时机成熟、做好万全准备,再有一波决定性的操作空间。
在刘备的亲自支持下,从兵部、户部、民部等朝廷中枢各部起,下至地方相关兵源征集州郡官员,自然是都快速响应起来。(注:九卿改九部在554章,刘备称帝之后那段情节,跳看的可以回去看看,免得看不懂民部户部职权拆分)
刘备阵营如今的地盘还是比较广大、山区多,人烟相对关东诸侯稀疏不少,信息传递也慢。所以动员速度劣势依然明显。
黄权回长安是三月初八,刘备决议扩军是十一日。把征兵减税的消息传递到汉中和宛城时,已经是十五了,抵达三巴更是已经三月下旬。至于远在夏口的李素,差不多也得到那时候才会知道。当然,征兵扩军的事儿跟他没关系,不用在新占领区征兵。
虽然交通不便动员相对缓慢,但好在三月份本来就是春耕农忙季节,征兵本来就不会那么早。如今南方的双季稻产区因为要抢收夏粮补种插秧,夏天都闲不下来,而北方是单季产区,夏天还能农闲。
巴郡人口稠密、山区多耕地少,有大把无地农民可以征募。南阳地区则是小麦生产区,不存在双季稻问题,挑这两块稠密之地筹兵源,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以目前关西阵营的国力民力,把军队总规模扩大到四五十万,也还是健康的,并不会明显增加百姓压力。
甚至是可以不用额外加税、就靠目前的租庸调输法的税负力度调度,就可以做到了。四月初开始,一切相关
工作倒是推进得有条不紊,并没有激起民变和反抗。
在刘备这边,一个成年男丁百姓,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全部价值就是等价于一千八百铜钱,不用加。袁绍那边的搜刮力度比刘备高一些,但也还是一个数量级上的,所以双方的战争潜力一目了然。
那些人口密集区的无地百姓,听说当兵可以免家里四个正丁的徭役和粮税。将来如果打胜仗有了新占领区,还可以优先移民分田,参军热度还是比较踊跃的。
(这里的“分田”包括去山越和南方拓荒,当时南方开发度还比较低,历史上东吴政权那几十年里,开发力度非常大。东汉时浙南闽北和江西都没什么人。)
到四月底,至少两万新兵兵员已经集中整编、开始训练。预计五月份之内,剩下的两万人也能全部征集到位。而之前俘虏的那些袁、孙军战俘,更是三月底之前已经结束苦役、被调到高顺那儿重新训练整编、洗脑感化改造。
这样的扩军整顿速度,如果传到关东诸侯耳中,怕是也会让人感慨难以支撑。
如今天下还剩下的诸侯里,也就曹操的动员效率明显高出刘备、袁绍,但也不明显,还虐民——毕竟曹操也实施了整整四年多屯田了,前几年实力不行,无非是因为他的地盘四战之地,生产力破坏比较大。
早年曹操实际掌握的总人口就三四百万人,再怎么提高压榨比例,绝对值也不会太高。现在彻底灭了袁术、还接受了孙权的江北淮南之地投效,曹操总人口比四年前翻倍都不止了,这时候曹式屯田的高征收比和动员效率才算是真正发挥威力。
曹操治下的屯田制现在是五五开的征收比,比“三十税一”可高多了。每个男丁理论上分田一百汉亩,官方制定的年纳税收获量应该是一百二十斛,五五开就是缴纳六十斛
(但生产资料都是官府提供的,农民只出劳动力,屯田制下曹操收六十斛,要春耕前先给农民五斛种子粮、给农民铁质农具、并且借牛给农民耕田。
如果是屯了多年的成熟屯田区,官府就不再给种子了,让百姓自己留种子。如果还
要提供种子,就按照六公四民分账。另外部分地区如果百姓不用官牛,可以降到四公六民)
所以,刨除掉前期给农民的投资成本,曹操的屯田在每个壮年男丁身上每年横征暴敛到价值四十斛粮食的财物,还是绰绰有余的(百姓不逃亡不欠税、足额征收的情况下)
屯田制下,丁税就没有了,而徭役也是可以折抵减扣纳粮额度的。所以按照一斛三百钱折算,一个曹操治下的壮年男丁,可不得每年为国家提供相当于价值一万两千钱的物资和劳动?
刘备那边不加税的情况下,一个男丁一年供给才价值两千钱左右,曹操这边的综合压榨力度大了六倍(但官府也组织生产、保证销路、提供生产资料,农民就只卖力气别的不用操心)
刘备是田赋三十税一的基础上,加丁税加徭役,实质上是“十五税一”,而曹操是“五税二(十五税六)”
如今,刘备要从三十二万人扩军到四十万,继续保持事实上的十五税一倒也不是完全维持不住——但光靠国库的钱,肯定是撑不住的。不加税就得开私库或者内库,也就是让刘备把皇家经营的工商业利润拿出来打仗,同时让甄家糜家诸葛家这些三大富豪认捐摊牌。
毕竟,刘备阵营的经济结构摆在那儿,那么多年的种田和工商科技发展,并没有让传统农业税增加,那玩意儿只跟农业壮劳力人口基数有关。
那些种田攀科技成果,都是以工商得利表现的,不在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的范畴内。前些年好歹是为了“北伐关中、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家靠同仇敌忾捐助也还能行。
现在是为了打袁绍、曹操,袁绍毕竟没有董卓李傕郭汜那种程度的罪恶,朝中不少人已经渐渐生出懈怠之心,觉得两边都称帝了,这是两国两个割据政权之战,没早年打李傕那么热血肯捐款了。
虽然刘备要打,大家还是会努力打,但这个努力程度都是在法定范围内,很少再有当年诸葛瑾“毁家纾难”的程度了。
为了这事儿,刘备目前暂时是选择先带头开皇家内库,把皇家经营的工商利
润补贴军费和装备。
但长远来看,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把工商的纳税,也整理出一套常法,归并到租庸调输法的税赋徭役体系内。
所以,从四月初开始扩军,刘备就让密使送了一封私信到夏口的李素那儿,一边让他稍等、高顺把新兵训练好之后就会给他平吴会的援军。另一方面,就是委婉地跟李素商量,怎么把工商业的捐献助军制度化固定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