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1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浙东匹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吕布即将发檄文传遍天下辱骂袁绍揭黑料的时候,诸葛亮并不在太原,刘备阵营当时的工作重点也不在这方面,所以看起来,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什么幕后主使。

主要是诸葛亮身上还兼着河南尹的差使呢,今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李师做事,只分出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履行“大将军长史”的义务。

五月初北上,八月初确认关羽进了太原城后,诸葛亮就回来了。

不是李素要奴役诸葛亮,而是雒阳周边地区重建,这才第一年,秋冬时节确实忙得不行。

这是益州移民来河南的百姓,第一季秋收,事关河南尹和河内郡明年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存粮是否够吃、还要不要朝廷从后方输血运粮。

各级官府都得好好巡视劝农,遇到百姓有困难还得临时想办法解决,务求平稳过渡。

同时,今年也是刘备阵营工商税改革后的第一年,八月份北方秋收之后,工商税的征收工作才第一次正式执行。这个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

诸葛亮不得不回来,帮李素一起解决一系列的财政工作。

而且这项工作必须确保平稳推行,

因为今年全年都是雒阳新城建设和南阳博望运河施工的高峰期,刘备阵营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也是飙升到了历年之最。

南阳郡那条运河,总支出已经确定会攀升到一百五十亿钱,这笔钱是分配在两年半之内花出去的,也就是去年小半年、今明两年整年,后年()年初春耕前,还带到一个尾巴。

而且因为今年是爆破攻坚和挖膨胀土的高峰期,施工强度大,全算下来运河工地今年就要花掉六十多亿钱。

雒阳新城的建设,全周期也能花掉一百多亿的政府基建投资。不过那个项目拉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像运河要全程通航才能开始收回投资。

城市建设是造一点就有一点收益的,还可以增加税源,所以可以用前面的基建养一部分后面的基建。

加上雒阳的“伊阙龙门高架水渠”项目已经说好了,起码要等五六年之后、雒阳新城周边人口膨胀到非建不可时再开工,到时候统一战争多半也已经打完了。所以这个五十亿暂时不会产生财政压力。

不过,河南尹地区今年还有一笔比较庞大的基建开支,那就是诸葛亮受李素之命,要在孟津、成皋修建新的船厂,并且储备建造一批黄河里用的运输船只和战船,为将来对关东河南河北地区的决战做准备。

毕竟,当初刘备刚刚拿下河内和雒阳时,之所以不能立刻追击,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很困难。

袁绍军撤退的时候虽然没有搞“焦土政策”、把城池和道路这些“不动产”都破坏掉,但车船这些“动产”可都是能轻易开走的。

众所周知大中型船舶只能在使用水域范围内建造,没法在不连通的其他水域造好了把船陆路开过来。有三门峡的阻挡,刘备阵营占领雒阳和河内之后,只能是在黄河中下游从零开始重新造船,无论是战船还是大型运输船。

这个过程同样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均匀完成,将来出兵时才能压制住袁曹的黄河水上力量。而今年是第一年,上半年基本上都在忙着造船厂,下半年开始才是造船,明年一整年都会按计划进度细水长流建造。

这样既确保供应链平稳推进,也防止产能过度建设产生严重浪费。因为你不可能为了短期内要爆很多船,就一下子把船厂扩张到太大、将来几年之后产能过剩,船厂又闲着浪费。

一言以蔽之,南阳郡今年的基建开支有七十亿钱,雒阳河内这边基建、恢复生产花费三四十亿,还有一二十亿是这两个郡造船厂和船、储备木料的开支。

全加起来,今年的基建财政支出,达到了一百二三十亿钱。

军费方面,看似今年打仗不是很激烈,关羽那边收复整个并州,人员战死和伤重不治也就两千人左右。最后太原也被逼得和平解放了。

但人死得少,不代表钱花得少。关羽一开始是靠优势火力和兵器科技,疯狂火力压制才把吕布的信心和士气给打掉了,逼促了后来的和平交接。

箭矢累计花费两百多万支,光这一项就值十亿钱了,九万大军人吃马嚼三四个月,按照人月一石半,就是五十万石军粮。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是最终和平解放,吃不完的军粮还有多出来,或许能减少一点开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跟吕布的和平谈判条件里,还要给吕布发遣散费粮食呢。

关羽军没吃完多出来的,全部给吕布还不够。当然这笔钱也是该花的,主要是鲜卑对汉地的威胁一直没有彻底解除,给吕布一笔钱,至少可以让吕布帮着先扛住鲜卑劫掠的压力,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如果刘备自己光复并州的长城以内区域后、直接就亲自分兵扛鲜卑,那开支还不止每年十几亿。

另外,南线的赵云对林邑国的征服,虽然是去年八月就出征了,不过仗却是一直打到今年二三月份才打完。另外几万部队万里远航的补给消耗也是一笔巨大的钱粮。

好在这部分物资都是靠荆南、交州和扬州沿海几个郡的财政来承担的,所以还算物尽其用,把运输损耗压到了最低。

毕竟这些州郡的钱粮本来就距离中原主战场太远,如果运到中原主战场来支援统一战争,路上运输损耗就起码好几成,不划算,拿来对付林邑人,正好是就近吃喝花掉。

所以,倒是没对中央财政产生多大拖累。

不管怎么说,今年基建支出一百二十多,关羽、赵云两路远征和吕布遣散费总共五十多亿,还有三十亿的基础财政支出、包括地方卫戍民兵的军饷、官员的俸禄。

全加起来,朝廷在年的财政开支,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两百亿钱!

如果换做桓帝时期和灵帝初年,这个消耗已经等于当时国家五年的财政收入了。

(注灵帝中后期税源愈发崩坏,一年是收不到四十亿钱的,只有二三十亿。但灵帝敞开了卖官和收“修宫钱”后,把这部分加进去,政府和皇帝内帑的总收入,是远超四十亿的。

估计巅峰时加起来能有六十亿,也就是说灵帝卖官的收入已经跟原来的正常财政收入一样多了。)

这已经比去年和前年、大军跟袁绍相持一年多打河内-上党之战时,还要恐怖了。年的时候全年开支才九十亿,第二年也才一百二十多亿。

河内-上党之战时,二十多万大军以战斗状态消耗了一年半,花了一百五十亿,那还是分摊到前后两个年份里的。

就这,当时已经让刘备捉襟见肘极为窘迫了,不得不开始谋划工商税改革,并且靠预先认捐摊派糊弄了一年多。

今年开支再次比去年这个峰值继续暴涨六七成,哪怕是正式按新法足额征上来工商税,那也是解决不了的了。

……

如今,总算是秋收结束,工商税也正式开始征收,这里面的账目缺口,让李素、诸葛亮和刘巴都触目惊心。

毕竟年初的时候,正式落实工商税法改革那阵子,刘巴就给刘备算过账

改革后每年朝廷的盐钞盐引能卖二十多亿钱,铁税只有两亿,茶、酒税分别四五亿和十亿左右。

剩下的水能税费十二亿、通航费加关税八亿、织机税七亿、瓷器税三亿……

(注具体见第章,这里稍微回顾一下免得大家忘了)

全部加起来,所有工商税都足额缴,一年可以增收六十多亿。这个数字不可谓不高——因为已经比刘备阵营目前收到的农业税总额还高了。

农业税是按照壮丁人口数乘以每年两石粮折六百钱来算的,刘备阵营现在万人口,大约折合多万完全纳税壮丁,一年的农业税是多万石粮食、折价五十亿钱。

百姓服的徭役折价是七十多亿、人头税折价二十多亿。所以七十亿的工商税已经超过了五十亿的粮食税,跟百姓的徭役折价一样高了。

但问题是,即使这么高,面对一年两百亿的花费,还是堵不住啊!

更关键的是,因为前一年已经“透支”过了,把未来要征的商税都摊牌下去让大家认捐认购提前纳税凭证。

所以今年的商税其实是被去年的河内-上党战役军费给预支了,今年本来应该是还债不收钱的。

要想继续收,那就得巧立名目,继续“寅吃卯粮”,跟后世那些军阀似的,提前把未来的商税给收了。

在这事儿上面,刘备都有些不好意思,诸葛亮和刘巴倒是看得开些,但他们地位不足以劝刘备直接下这个决心。

而作为有现代人灵魂的李素,从情感上来说,他对于这种“政府借债常态”倒是不那么反感。毕竟他原本接受的教育是“保持一定规模的政府财政赤字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

可问题是如今是年,世界上哪来的“财政赤字”概念。

连欧洲人在罗马时代,都没有这种传统,得到中世纪后期、靠近文艺复兴那阵子,才算是出现最早的金融业者,对国王们搞投机、认购战争国债,打赢了翻倍问国王们要回来。

李素不能破坏刘备朝廷的信用,他必须巧立名目,以自愿的原则,让关西和南方的商人们主动认购“战争国债”,和平接受财政赤字的概念。

整个八月份,李素都在忙活这事儿,连关羽和吕布那边的交接工作,乃至吕布是否有发檄文揭袁绍的短,都暂时顾不上了。

八月底的时候,李素总算是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还有配套的补充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赛博飞仙传

伏雨辰星

反派她不想拆CP

万一

浴火重生西路军

祁连冰雪

不灭圣影

浮城久事

帝国武宗

落花生流水

丹师剑宗

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