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宰执天下
我是六只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宰执天下,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我是六只鱼,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秦州军州事盛长柏开疆拓土,扬我国威…擢为通奉大夫,中书舍人。”
也是等到了入冬,盛长柏的调令才下来。
虽然皇帝改革了官制,但是大周的官职,还是有一些繁琐。
还是职官和差遣的构成,到了高官级别的更是会有馆职的帖职,作为文学荣誉头衔,朝廷也给多发一些补贴。
盛长柏现在品级是正四品,差遣的话是中书舍人。
这份工作其实算是皇帝的秘书。
负责帮皇帝写圣旨,起草制敕,除了撰述王命之外,还担任修撰准则、编修典籍、典掌推举等等职责。
这个位置还是不错的,毕竟要帮皇帝起草圣旨。
就必须的经常跟在皇帝身份,也就有机会能影响到皇帝。
属于大周的侍从官之列,也属于大周的“两制”之内,以后大周再有什么需要“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的事情,盛长柏也有了资格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周朝两制的称谓,来源于内外制与帖职中待制的称谓。
前者指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知制诰。
后者指贴职中的待制以上直至学士、大学士。
最低标准的话,其实就是盛长柏的这个正四品中书舍人。
这批人,也就是大周的宰相候补。
盛长柏如果不是本身的差遣中书舍人差遣,就带有待制职责的话,其实也会一个侍制的帖职。
封赏下来之后,朝廷设置的新复之地的经略安抚使也到了西北。
两个人迅速交接了之后,盛长柏就开始收拾东西回汴梁。
盛长柏在西北的收获已经足够。
这一仗打下来,已经证明了大周其实已经有灭国西夏的能力。
如果大周的物资充沛,经济支撑的住,辽国也不掺和的话。
就是这一次,起码也可以去西夏的半壁江山。
所以现在大周的重点,无疑还是发展自身,积蓄内力。
有了足够的物资,训练出足够的精兵强将,有能力在攻略西夏的时候,抵挡住辽国。
就可以收回横山防线,解决掉西北的掣肘。
没有了西北的掣肘,单独面对辽国。
大周也就有了和辽国契丹公平对线,收回燕云的机会。
盛长柏回汴梁的时候,已经比顾廷烨带大军班师回朝晚了很多。
没赶上大军胜利回朝的热闹,盛长柏回汴梁多少有一些悄无声息。
外官回京之后,其实还不能直接回自己家。
先去皇城找皇帝报了道,盛长柏才回了盛宅。
“父亲,母亲,我回来了。”
几年时间过去,盛紘和王若弗的变化并不大。
四十多五十岁的人,几年时间容貌本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几年两个人的日子,过的也算是舒坦。
主要是一家子仕途,都算是顺遂,就没什么糟心的事。
家里人口少了之后,其实还是省心。
最为闹腾的几个兰都嫁出去之后,家里其实也就没什么闹事的人。
盛老三找了柳氏这么一个强势媳妇,被媳妇管的和一个鹌鹑一样。
在望夫成龙的柳氏督导之下,盛老三只能埋头苦读。
连家门都不大能出,更不要说惹什么事。
什么花街柳巷,什么诗会文会,都已经告别了盛老三。
盛小七更不要说,和卫小娘一个模样。
平常连存在感都没有,更不会说主动搞事。
孩子除了性格柔弱了一点之外,倒是和盛长柏小时候差不多。
只是用心读书,一心要科举中榜。
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林小娘能折腾的起来,但是现在已经年过四十的林小娘,已经闹腾不起来。
对盛紘实在没有了太大的吸引力。
“回来了就好,先去拜见一下老太太去吧。”盛紘说道。
“老太太慈安。”
老太太的状态,比盛长柏预想的还是要好一些。
盛长柏给老太太用过,一次妙手回春的技能是一方面。
另一个也是,老太太现在的心态不错,日子过的顺心。
虽然明兰刚嫁人的时候,老太太无聊了一阵。
但是等明兰也生了孩子之后,老太太也就又有了新的牵挂。
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了明兰的孩子身上。
加上明兰有时间,也是经常回来看望老太太。
对于喜静的老太太来说,这种偶尔热闹,大部分都可以安静的日子正是老太太喜欢的。
“千里迢迢的回来,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不用一直陪我这个老婆子。”
聊了没有太久,老太太就让散了,还是和原本一样,是一个很让人省心的老太太。
“既然长柏回来了,就找个时间,让姑娘们都回来省亲吧,家里也有许久没有团圆一下了。”老太太又补充道。
确实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才能把人叫的齐,这个年代,走一下亲戚并不容易。
在汴梁的华兰和明兰好说,随着夫君在外任官的墨兰,如兰,一年都回不来一次。
远香近臭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之前三个兰,尤其是墨兰和如兰,在家里的时候争斗攀比的厉害。
现在天南海北的相隔四方,偶尔才能见上一面。
还是要比之前的时候,和气上许多,比之前的时候,更像是姐妹。
也是现在这些人都成为了外人,政治上都要指望盛家。
到盛家之后,比以前要收敛很多,客气很多。
“陛下,现在对变法可以放开一些速度,加快推广了。”
家里的事情,其实都是小事,盛长柏回汴梁的目的,主要还是陪着皇帝一起变法。
在盛长柏成功的拓土之后。
下令出兵的皇帝,才是收获最大的一个人,有了战功之后,皇帝的威望也是大涨。
和大周朝前面的五任皇帝比起来,新帝的地位极速提高,已经排在了前三。
现在不管让谁来说,在武功方面,新帝也都是只在太祖之下。
拳头硬了,在朝堂上自然就可以比之前更硬气。
面对一个有赫赫武功的皇帝,反对者们自然也就不敢如之前那么嚣张。
皇帝连西夏人都敢锤,更不要说国内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改革变法的反对声势,立即被压下去不少。
之前只是短短的三年,大周积蓄的国力,就支持住了朝廷在河湟开边。
真实说明了变法有用,变法没用这种论调,也就没有了市场。
“第一个还是要继续整顿吏治,只要队伍整顿好了,才可以做接下来的事情。”
还是要清理出去朝堂的庸官和贪官,庸碌也不必贪腐的破坏小。
宁可朝廷白养这些人,也不能让这些人掌握权利。
科举的制度总体不能动,算是文人的根基,也是现存最先进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
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可以更为实用一些。
起码加入一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算学之类的基础知识。
另一个全国的最高的学府太学,也可以效仿现代的大学,培养一些农业,水利,矿产等等方面专业的人才。
“然后的话,还是从农业下手。”
封建社会的根基就是种田,种田也是一件永远绕不开的事情。
首先推广良种还是必须的,其实这件事已经做了不少,土豆已经推广半个大周。
剩下的就是,在全大周范围内推广开来,现在没有推广到的偏远地区,其实比其他地方更需要土豆。
第二点就是要抑制土地兼并。
大周之前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大周工商业的繁华。
但这个事情,还是过犹不及,大周工商业的还容不下过多的失地农民。
太多的农民失去土地,也找不到工作。
没有办法生活,只会是造成各种民乱,损失大周国力。
第三点,盛长柏还是支持了皇帝在地方,推行青苗法。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低息借钱给农民。
替朝廷馋这份钱是一方面,另一个高利贷对民间的百姓的破坏,还是太严重。
借了高利贷的自耕农,很少能够翻身的情况。
一个个都从朝廷主户,换成了没有地,依附于地方,为朝堂做不了什么贡献的客户。
做这种事,对官员的道德和监察,肯定要提高许多。
但也是整顿了吏治,准备时常监督,安排了完善的监管制度,盛长柏才敢去支持这种事。
不然本来的善政,到地方也只会执行为苛政。
最后一点,就是方田,查清楚地方上瞒报的田亩。
地方上无主,瞒报的土地,查抄出来,刚好可以便宜卖给底层百姓,给普通百姓补充一波。
“之后就是军事。”
可以推广一下将兵法,禁军之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还是值得改变一下。
训练和带兵出征的武将,从来都不是同一批人,也是挺夸张的。
这样确实不会让武将的势力过大,但是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真的。
给一个五年十年转任的期限,也可以尽量的减少这种问题。
军队的改革还是要继续的走下去。
解接冗兵和淘汰老弱,是长期都要做的事情。
另外可以给士兵,武人们提高一些待遇。
当然待遇高了,士兵武将的素质也就要提升上来。
新皇在武功方面比之前的皇帝更出色,也有底气对武将放松一些。
军校还是要安排起来,新的武将上任需要考核上岗。
旧的武将军官,也要分批回炉。
“然后就是改革商法。”
颁布完善的商业法律,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
繁荣经济,收取更多的商税是一方面。
另一个也是要限制商人的行为,肆无忌惮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种事情,政府还是要控制的。
然后就是加大海上贸易,慢慢的发展海运,海贸,海军。
增加朝廷收入是一方面,海军在针对辽国的时候,也可以派上大用。
“军器也要改革。”
这个事情,盛长柏可以带头做,攀科技树是一方面。
要保证各个军器监,制造的军器质量,也是一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