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百万贯
安静的九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百万贯,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安静的九乔,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万娘子见火力不济,随手挪开炒锅,朝炉灶中的煤块看了一眼。
她只凭煤块的色泽就下了断语“换炭!”
远处一名长庆楼的伙计左手提着一只簸箕形状的物品,右手则拎着一枚形状奇特的剪子。这剪子没有剪刃,有的只是两枚长长的铁钎,说它像剪子,到不如说它更像是装了手柄的一对铁筷子。
伙计听见万娘子的声音,立即快步走过来。
万娘子对等在火炉附近的食客们道了声借过,一伸手,将火炉上的一枚手柄一拨,炉膛里接近燃到极点的蜂窝煤便显露出来。
那伙计提起火剪,将炉膛里的蜂窝煤挟出来,搁在簸箕里。
万娘子便对那伙计说“剩下的我来。”
她一转身,也拿了一枚一模一样的火剪,自去墙根堆放着蜂窝煤炭块的地方,挟起两块黑沉沉的蜂窝煤,全部放进炉膛里。
随后她从腰间取出一枚匣子,从匣子里抽出一枚木签,将那木签在匣子外一划拉,只听“嚓”的一声,那木签立刻被点着了。
等候在万娘子炉灶前面的食客们议论纷纷,有人认识这个,说“哟,是‘自发烛’啊!万娘子也用上这个啦!”
万娘子面上戴着面纱,但还是抬起头,向刚才说话的人点了点头,然后手一松,将那枚“自发烛”投入火炉中。
她没怎么看火炉中蜂窝煤燃烧的情况,只是一拉手柄,就将那火炉合上了。
“咦——”
对面忽然响起又惊又疑的一声惊呼。
万娘子循声望去,却见是一位她并不认得的主顾,中年男人,衣着富贵,非绸即锻,头上还端正地带着巾帻。这种人通常来说都会在长庆楼里坐着点菜,而不是到外面来,手中托着瓷碟,准备尝鲜。
万娘子不明白这位主顾在惊疑什么,只猜想他可能等急了,于是道了声歉,说“莫急,一会儿就好。”
她身边的帮厨一扯炉灶旁边的风箱,只见面前的炉膛中突然就蹿出二尺高的蓝色火焰。
那火焰如此纯净,挟裹着热力,将守在炉灶前那位中年食客吓了一大跳,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大步。
万娘子却也顾不上他,自己赶紧在一旁的濯手盆中净手,又用热手巾擦过,才在灶上重新架起炒锅,接过一旁酒博士已经备好的材料。
帮厨又扯了一下风箱,这时周围人都被那熊熊热意逼得往后倒退了一步。万娘子却全然不惧,她往锅中舀了一勺油,然后下料。
只听“刺啦”一声响,食材在铁锅中色泽飞快变幻。一阵难以形容的诱人香味迅速在街道上弥漫开,吸引周围的食客纷纷看过来。
万娘子只是翻炒两下,那些荔枝腰花的表面已经完全变色,腰花一枚枚卷起,“荔枝”形状已经显露无疑。
万娘子默数了十几次呼吸,加入事先就准备好的调味料,连同一把姜丝,一把葱白,迅速炒匀。
在她默数到第二十次呼吸的时候,这一道荔枝腰子已经出锅,分装在灶台上摆着的六七枚白瓷碟里,热气腾腾,色泽动人,香味更是勾得人食指大动。
不过二十次呼吸的工夫啊!
若是没有这样的炭炉,从旁辅助的风箱,生成如此威猛的火力……如何能在瞬间用热力将食材外部炒得焦脆,而内部的汁水又统统被锁在其中?
若没有明小郎君麾下炭行出品的炭炉和石炭,万娘子相信自己决计做不出这样口感奇特的佳肴。她在来长庆楼之前,所擅长的,也不过是腌渍、炖煮和爊制。
一面回想,万娘子一面轻舒一口气,抬起胳膊去擦拭额上沁出的汗珠。
却看见面前的主顾之中,那位衣着富贵的中年男人,正一动不动,望着万娘子面前的炭炉目瞪口呆。
这人当然就是管着高家炭行的高绍祥。
他刚才有幸目睹了万娘子换炭,有幸亲眼见到有人使用传说中的“自发烛”。
可不止如此——
就在万娘子拉动风箱,催动炭炉中生出明亮纯净的蓝色火焰时,这高绍祥被惊得目瞪口呆。
良久,他才转身,迷迷瞪瞪地离去,连自己搁在万娘子灶台上的那枚白瓷碟都忘记了。
高绍祥离开长庆楼前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怎么会,对手制出的蜂窝煤就怎么这么容易点?点着后的火焰怎么这么纯,这么热……
难怪,难怪所有的正店与脚店,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竞争对手出品的蜂窝煤。
高绍祥这时才想起,当初他派两个工匠去别人家的作坊里“偷师”,难道别人真的就全无半点防备,乖乖地任由他人学去自家制蜂窝煤的技巧吗?
高绍祥此刻心中大致已明白除了石炭与黄泥,对手一定在那蜂窝煤里加了容易引火的东西。
但他又不能完全确定,毕竟今日对方还用了一枚叫做“自发烛”的神物,许是那“自发烛”的玄虚也说不定。
高绍祥一到家中,立即要找人
“吩咐下去,赶紧派人再去山阳镇,就说腊月将至,想赚一份快钱回去孝敬爹娘。借着这个由头溜进那家作坊里……”
“五郎,族老夫人寻您。”
高绍祥还未说完,就被浑家打断了。
他脸色一变,不知族老夫人是为何事找他。
但没办法,高绍祥能管着石炭的生意,就是高家族老帮他说话,族里才交给他的。这么赚钱的买卖,是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的香饽饽。
见到高夫人,对方劈头就将高绍祥一顿训。
“高五郎,今日高家可是因为炭行的事,成了汴京城里的笑话。”
“京里的大户人家都一窝蜂似的挤去对手家买那新出的炭了,还有那些炭炉、烟道……还有人馋那家出的厨具,想要在自家厨房里也安上那么一套,说是做炒菜特别美味……”
今日长庆楼的“美食节”,不正是验证了这一点?急火快炒,最是能激发本味,加之炒出来的菜品爽脆可口,别有一番口感。
“亲友们都在笑话高家炭行出的那种新品,说是只有买不起好炭的人家才会买高家的炭!”高夫人继续抱怨。
高绍祥唯唯诺诺,却没想起当初他自己就是这么说的,“这石炭,就是买不起木炭的人家才会买的。”
“五郎,你好好想想这事怎么收场吧!”
高夫人抱怨完了,一甩袖子离开,烂摊子还是照样留给高绍祥收拾。
高绍祥在原地呆了半晌,最后发了恨“将价格压低点,压得再低点!”
毕竟,汴京城人口有百万之众,到了冬季人人都要取暖,有些小摊小贩做小食生意的,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不过一个挑子,挑起个炭炉,就走街串巷地卖吃食去了。
这些人自是乐意能在炭上多省几个铜板。
因此高家炭行将蜂窝煤的价格压低之后,销量的确一下子上去了不少。
他的策略是,不顾名声,只计算净利。只要炭行一个冬天下来能净赚上一大笔,就算是所有亲友都看不起高家炭行的出品,那又怎么样?
高绍祥想象着他在大赚特赚之后,将账簿扔到族老脸上的场面。
岂料炭行账房怯生生地来找他“东家……最近卖出去的炭,听说有一大部分是山阳镇那间蜂窝煤作坊买去了。”
“什么?”
高绍祥一下子梦醒,跳将起来。
他几乎一口老血吐出来。
这是他凭借他高家的渠道和手段,从大名府运来的上好石炭。现在自家将价格压到几乎亏本,却被别家直接采购去了?
“他们买去做什么?”
账房哪里知道这个,只好摇头回说不知。
高绍祥气咻咻地让人再去打探。
不几天打听的结果出来,竟是山阳镇的蜂窝煤厂将高家出品的蜂窝煤碾碎“回炉再造”,竟又造出一种价格更为便宜的小型“蜂窝煤”。
与正品蜂窝煤相比,这种小型蜂窝煤干脆起了个名字叫“煤球”。
“煤球”与山阳镇原先出产的正品蜂窝煤相比,一样容易点着,烟气也小。只是每一块“煤球”使用的时间要略短些。
虽说这“煤球”的使用时间略短,但只要不是像万娘子那样使用风箱,点上半个时辰,烧上两镣炉水是绝对没问题。
这种成品更适合一些小门小户的汴京家庭,不愿意将大部分钱都花在取暖与烹饪上的,偶尔需要时便快速生火,使用一回。
这消息传出来,高绍祥岂不吐血?
他拼了老命压低了价格,原想把对手挤出汴京的,谁曾想倒为他人作嫁衣裳,提供了更加便宜的原材料?
明远在短短几天的“美食节”里,见识了宋代的厨师是怎样快速适应高效能燃料的。
万娘子以外,各家脚店的主厨,都迅速掌握了猛火快炒的技巧,并且将之应用在自己最擅长的食材上。
明远便饱了口福。
他还见证了各种此前少有人问津的食材当堂入室,成为人们盘中的珍馐美味。
除了万娘子的那道“荔枝腰子”,是用的羊腰之外,十千脚店的“火爆双脆”是炒的猪肚与鸡胗。另外还有使用猪腰和猪肝的“腰肝合炒”,专门选取猪肚或者羊肚上某一块最脆嫩的部位,做成的“爆肚仁”……
可以说,如果没有明远推出的厨具和燃烧效率较高的蜂窝煤,明远也不可能一下子尝到那么多“曾经”熟悉的美味了。
正当明远独自得意的时候,史尚风风火火地来找他。
“郎君,大事不妙。”
“汴京炭行的行老想要见一见山阳煤厂的东家。”
明远一怔,问“这是为什么?”
史尚摇摇头“去了才知道。”
明远与史尚对视一眼,同时开口问“你去还是我去?”
明远原本有意让史尚全权代表他出面,但史尚其实更仰仗明远的商业判断。在无法预判炭行的行老想要做什么的前提下,明远如果不出面,恐怕史尚只能作为中间人多传几次话。
于是明远笑着对史尚说“这简单,史郎君,从现在开始起,你就是山阳炭厂的东主,而我则是你的谋主。”
他随意伸手一挥,手中已是一把折扇在握,轻轻摇动,还真有几分谋士的模样。当然,他那枚折扇的扇面上还是四个意义难辨的大食数字。
史尚顿时大笑“如此贵气逼人的谋主,是小人的荣幸。”
两人便身份互换,一起去见炭行的行老。
那行老姓郑,五十多岁年纪,并不算“老”,只是在木炭与石炭这一行当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反什么风风雨雨都见过。
一见史尚,郑行老便说出来意。
原来是他代为传达高家的意思高氏希望将手中的石炭按市价批发卖给山阳炭行,等山阳炭行制成蜂窝煤以后,再以“兴贩”的价格,“加饶”卖给高家的炭行。
郑行老说完,望望呆若木鸡的史尚,和坐在一旁面露冷笑的明远,摊开双手,道“没办法,谁让这是高家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