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章 朱勔事件 打击奸臣,宋雄,曹家大叔,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七月十六,龙图阁学士蔡鞗从江南带回了老爷子亲笔手绘的大宋帝国新纸币宋币的成品币,随同新纸币样本的还有一封老爷子的亲手信。我拆开后,便见信中只有六个字:杀朱勔,泄民愤。看来老爷子在江南已经彻底知晓了朱勔为非作歹的事情,也确实感受到了花石纲政策给江南诸路带来的严重影响,不仅导致百姓民生怨道、流离失所更导致商业凋零、农业荒废,朝廷一直以来的倚赖江南等地的粮食、税收来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此时江南经济、农业收到花石纲的影响,势必会造成朝廷中央财政的进一步紧张。
同时这也是老爷子自己对自己宠爱之臣的一个态度,要是确实触及到国本,过分的伤害了国力和民力,那跟大宋帝国的基业比起来,个人的荣誉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加上目前老爷子已经退休,其影响也是能降到最低。
在看了老爷子的书信以后,我也明白了,此时可以适当的对前朝的奸臣进行适度的清算。便召集朝廷众臣于垂拱殿,在众臣纷纷行礼后,我便将新宋币的样本让内侍官拿给众臣看,大家一看这设计、纸张质量、印刷、还有版面的御笔,都赞不绝口。特别是蔡京、王棣、李椿年、蔡鞗等人的经济部门,对纸币更是赞善有加,蔡京拿着新纸币更是一通炫耀,在炫耀的同时也是在向在场的朝廷众臣表示,我蔡京在朝堂上还是屹立不倒,不仅是徽宗时期权臣,更是受到新皇的恩宠。
在得到大臣们的认可以后,我便说道:鉴于龙图阁学士蔡鞗办事严谨,特加封为交子院侍郎之职。蔡鞗听闻,随即出列跪拜谢恩领赏。同时,我将老爷子的信件让内侍官拿给其他大臣传阅,这些前朝大臣,对于老爷子特有的瘦金体笔迹那是一目了然。一来我是借助老爷子的名义来清理奸臣,二来这是老爷子的亲笔手书,不是我这个新皇的意思,以免得朝廷非议新皇刚登基不久便对前朝老臣下手清算。三来也是借这次机会,沉重打击这些有着祸国殃民前科的旧臣。
因为在此时,我也已经得到皇城司的密报,关于朱勔在江南的诸多证据,刚好借此机会,便决定首先对朱勔开刀。在传阅完老爷子的亲笔信后,内侍官拿着放回我的玉案前,我便拿起老爷子书信发问道:众位爱卿,对于朱勔之事有何看法?
执政兼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向来对朱勔之流早已经恨之入骨,之前由于新皇态度不明确,加上朱勔之前依靠蔡京,后来投靠宰相王黼,加上太上皇还在江南便也不好直接弹劾,现在太上皇在江南已经知晓了朱勔的所作所为,并亲笔书信要杀之,这个时机刚刚好,并首先出列启奏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朱勔借花石纲之事,祸害江南已久,此贼不杀,难以平民愤,难以安抚百官之心。
执政兼御史中丞赵野见头彩被宇文粹中所抢,顿时感觉他这个御史台颜面有点挂不住,便也马上出列说道:启禀皇上,朱勔等人借朝廷之名,拿着朝廷花石纲采购预算,对民间横征暴敛,贪污朝廷的专项采购钱款不说,还闹的江南多地民不聊生。此等奸臣,理当该诛。
而蔡京此时则面露难色,朱勔是他推荐给老爷子的,并委任他在江南主持应奉局,负责花石纲项目,为朝廷搜集江南的奇花异石供老爷子建皇家园林艮岳和延福宫之用,哪知道这朱勔胆大妄为,竟然做的如此过分,贪污了朝廷下拨的采购款不说,还对百姓进行无底线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众多百姓由于受不了花石纲的政策,没有办法离开江南故土,成为流民,同时更是导致众多中产家庭破产沦为贫困户。想到这里他也没有了刚才的喜庆,在听完御史和尚书右丞的话后,便也主动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朱勔之事,老臣有用人不当之责,请皇上责罚。
而王黼虽然被撤了宰相职位,还是加了个太保,对朱勔的落井下石,已经怀恨在心很久了,见蔡京表态了,自己也赶紧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老臣同罪,遭受了朱勔的欺骗,对于花石纲的为害民生事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对朱勔的纵容和信任,导致目前难以收拾的局面,请皇上责罚。
话说回来,朱勔也是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判断里,能在王黼、蔡京轮流为宰相期间,左右逢源,也是堪称典型的政治墙头草。有了几位重臣的表态,加上老爷子的书信,朱勔的结局也就注定了。此时检校太傅梁师成则气愤的说道:启禀皇上,朱勔花石纲之事,祸国殃民二十多年,此前为何御史台不弹劾,难道就没有发现其苗头乎?另外蔡太师,王太保这么多年难道真的一点也不知道朱勔的所作所为吗?连国子监的太学生都知道,难道尔等朝廷重臣没有一点耳闻?是故意纵容,还是沆瀣一气?
梁师成的这般灵魂发问,直接将气氛带入的紧张时刻,你御史台不是专业弹劾百官的吗?朱勔二十多年来,引起的民愤那么大,难道你御史台都是吃干饭的,放着这么大的是不弹劾,天天专研于朝廷党争,揣摩皇上心思,干着落井下石的勾当,而蔡京,王黼对朱勔之事没有一点知觉吗?你王黼靠着苏州应奉局贪墨了多少钱财,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吗,连一心只读圣贤书,二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都知道,京师都传言你贪墨了八千万贯。
而此事也涉及到童贯,童贯目前在枢密院正在执行筹建新军之事,本来这些破事都不关他的事,现在出来一个朱勔,硬生生的也把他拉入了这场政治旋涡之中,便也只有出列说道:启禀皇上,老臣此前平方腊叛乱之事,就已经奏报朝廷朱勔之事,咋奈朝廷当时已经明确表态要撤销花岗石,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又重新开启,虽然之前老臣朱勔也有推荐之责,后来到了江南,发现方腊等叛军,竟然打着以诛杀朱勔为号召,便及时纠正并上报朝廷。望皇上明鉴。
而其他大臣都尽量避开这个话题,毕竟朱勔此时已经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尽量不沾边,以防止危及自己。但是面对梁师成的发问,执政兼御史中丞赵野也是满脸通红,心里暗暗骂到,这个死太监,难道你不知道以前太上皇当政,朱勔等人正得宠,谁敢去触那个霉头,你此时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纯心找茬了。但是这当场发问,也得回复啊,便再次说道:启禀皇上,臣有罪,对此前朱勔之事判断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及时的弹劾,望皇上怒罪。
同时蔡京、王黼也是表达了同样的态度,而此时全部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此时我的态度才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毕竟现在把柄已经在手前,乘机将这些乱臣贼子拿下问罪此时确实是大好时机,但是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于推荐官员到朝廷做官,其根本在于朝廷的萌恩制度,也就是一个朝廷大臣最多可以推荐几十个人为官,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了,导致了朝廷官员众多产生了冗官问题不说,还导致了本来一个官位的事务,现在是五六个人在做,导致了办事拖拉,责任不清,官员机构庞大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还有就是对官员升迁的考核制度-磨勘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官员升迁都侧重于巴结朝廷重臣及新旧派党争的站队。
想到这里我便道:鉴于朱勔事件的深刻教训,本来有弹劾之责的御史台没有及时尽到责任,责成御史台内部反省,举一反三,建立健全朝廷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御史弹劾机制,对其直接责任人执政兼御史中丞赵野,剥夺执政之职,专行御史之职,若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朕定将严惩不贷。
关于蔡京、王黼、童贯对朱勔父子的推荐之责,其根源在于本朝的萌恩制度,为了吸取此次事件的深刻教训,朕决定取消萌恩制度,以后朝廷官员的升迁沿用元丰年间的磨勘制,由吏部负责执行。由于朱勔事件影响甚广,特勒令蔡京、王黼、童贯致仕,准予京师养老,按现有职务待遇发放朝廷俸禄。
对于威远节度使朱勔、其子朱汝贤及在江南的爪牙徐铸、应安道和王仲闳等人,着皇城司派人即刻将上述人等缉拿,押送进京,交由大理寺严加审办。
在完成了军事、经济、行政体制等诸多改制后,乘朱勔事件,加上有老爷子亲笔书信的加持,便将之前民愤和官愤极大的蔡京、王黼、童贯重点处理,毕竟童贯在军中几十年,有着根深蒂固、盘根错综的关系,之前增加了种师道、折彦质二位副使,也是在分化和制衡童贯,如今在军改进入关键时刻,拿掉童贯,也是让他们二位放开手脚去干,最大程度减少童贯所带来的干扰。
而蔡京的有些经济政策确实也有过人之处,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加上之前的过度搜刮民间,导致其民怨甚大,所以此时顺势将其拿下,加上之前让其五子任负责经济的交子院侍郎,意思也是很明显,让蔡京退休,让其五子蔡鞗来接手经济。
王黼虽然奉献了其全部家产,但是他由于之前政治立场站队错误,竟然鼓动皇三子跟我争夺太子大位,这个结局也就注定了。顺便将导致冗官问题的官员萌恩制度废除,采用了官员升迁磨勘制,既加强了皇权同时又弱化了朝廷大臣。让各级官员升迁的权利又回到了皇帝的手中,这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我宣布了以上的决定后,蔡京等人也是非常知趣的谢恩,而御史赵野等人虽然对废除蒙恩制度心里有反对意见,可看看蔡京等人的结局,顿时也不敢反对,毕竟此时能保住目前的职位也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谁敢在此时跟皇上硬杠呢?而其他众多大臣,像宇文粹中等一心为朝廷的,则是暗自在心中叫好,其他诸如白时中等墙头草,也是看清了形势,随即倒向了人心所向的我这边。所以在众臣的谢恩声及皇上圣明声中介绍了这次朱勔事件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