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慈恩寺
拳破万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大慈恩寺,奸臣滚开,朕要当千古明君,拳破万法,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武后临朝,崇信佛家,慈恩寺迎来了飞速发展。”
“等到武后退位之时,前后赏赐而来的土地就有一万多亩了。”
“先皇御极天下后,百姓的税赋日重,很多愚夫愚民为了逃避税赋徭役,就把家里的土地主动托庇在慈恩寺。”
魏忠贤说完,就躬身站立,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李瑁听完后,顿时就明白了。
在古代,寺庙道观不用上缴皇粮国税,脑子活泛一点的百姓肯定会抓住这个漏洞。
毕竟现在还没有生产过剩的说法,百姓们自然是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
李瑁对此也提不起怒气。
抬头看了看天色,快要黑了。
“你回去安排一下,明天和朕一同去慈恩寺看看。”
“奴才遵旨!”魏忠贤听到皇帝略带杀气的声音,急忙回答。
翌日清晨。
李瑁一大早就换好常服,通过朱雀门出了皇宫。
身后除了十余个同样身着常服的侍卫外,并没有其他人跟着。
一行人向着长安城南走去。
大慈恩寺,始建于隋朝。
初名无漏寺,贞观二十一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无垢而扩建寺院,并更名为大慈恩寺。
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间,共有院落十进,总计有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间。
大慈恩寺乃是大唐四大译经场之一,寺内僧人不计其数。
放眼望去,前来烧香以求得神灵保佑的百姓更是犹如过江之鲫。
李瑁摇动纸扇,走在路上,就像是一个翩翩贵公子。
旁边的行人都纷纷远离,怕冲撞了贵人。
当然也有性格奔放的大姑娘故意撞上来,但都被李瑁巧妙地躲开了。
“公子!”
一道略微尖细的声音忽然传来。
李瑁定睛一看,来人正是乔装之后的魏忠贤。
“公子!”
又是一道很谨慎的声音传来。
一个面容清瘦,身高七尺有余的中年长须男人紧跟在魏忠贤身后。
李瑁知道此人正是长安令韦坚。
正是他昨晚吩咐魏忠贤今天带上此人。
“韦先生不必拘谨,算起来我们还是亲戚呢!”李瑁安慰道。
韦坚的神色顿时尴尬无比,“我不敢和公子乱攀亲戚。”
被关在天牢的李亨正是韦坚的妹夫。
李亨又是李瑁的兄弟。
这样算起来的确是亲戚关系。
但韦坚现在可不敢认这层亲戚关系。
长安城内的官员都知道,在原太子李瑛被废后,李亨就是李瑁的最大竞争对手。
皇位之争尤其血腥。
韦坚想到以前历次政变被牵连的那些人,立刻就面无血色了。
“哈哈哈!”
李瑁见他那副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大笑起来,“韦先生不必如此,我又不吃人。等天下平定之后,我就会把你妹妹和你妹夫都放出来。”
“臣……”韦坚刚把话说出来,就看到皇帝脸色一变,急忙改口道:“我谢过公子了。”
李瑁这才满意点头,“大家都是亲戚,你真不用紧张。你家中还有妹妹不?我们可以亲上加亲。”
韦坚神色一窒,“我家中最小的妹妹都已经二十三岁了,几年前都出嫁了。”
李瑁又问,“那你女儿多大?”
韦坚松了一口气,急忙回答,“我家小女才十二岁,未到嫁人的年龄。”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拒绝之意了。
李瑁却仿佛听不明白似的,带着一脸笑意自顾自地说:“再等上个三五年就到了嫁人的年纪了。三五年很短,我还等得起。你回去之后,就把你女儿送到杨妃那里吧。可以提前学习宫中的制度,也正好和我先培养一番感情。”
望着厚颜无耻的皇帝,韦坚真的想一脚踹上去。
可是全家老小都在长安,如果真的踹了皇帝一脚,那说不定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韦坚深吸了一口,压制住心中的怒气后才缓缓开口,“我今晚上就把小女送到杨妃那里。”
李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朗声对魏忠贤说道:“像韦先生这样的大才,仅仅担任一个长安县令实在是太屈才了,你明天通知一下内阁,让他们安排一下。”
至于为什么要明天,当然是看他今晚上会不会真的把人送来。
韦坚也知道这个道理。
从内心上来讲,他是完全没有卖女求荣的想法。
可皇帝都已经以势逼迫了,韦坚除了谢恩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连夜携带家人跑路?
这个想法在韦坚的脑子一转就被抛弃了。
新建立的东缉事厂可不是吃稀饭的。
最近几天,不少长安城内的官员发现了自己房子外,多了几个游手好闲之人随时监视。
“走吧!陪我好好逛一逛这大慈恩寺。”
李瑁看着愣在原地的韦坚,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韦坚苦笑着回道:“公子先行!”
看着他那副样子,李瑁只能暗自摇头。
要不是因为没有信任的人用,他还真不至于用绑架人质的方式来胁迫大臣。
李林甫现在还兼任着户部尚书的职位。
就是因为李瑁还没有找到接替的人选。
韦坚的官声一向不错,于是李瑁见到他之后,就动了把他安排上户部尚书位置的想法。
就在几人走进大慈恩寺之时,却突然看见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拉扯。
“大师,能不能再宽限三天啊,小人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来钱了。”
“哼!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没有钱是理由吗?我佛慈悲,借你十贯钱,一个月才收三分利息。”
“杜铁柱,你要是敢不还佛祖的钱,下辈子一定会投胎到畜生道。”
“两位大师,我真不是有心不还啊!实在是家中没有钱了。”
……
李瑁听着几人的对话,大概也理清了思路。
应当是那个名叫杜铁柱的小伙子借了两个和尚的钱,现在还不起了,想要延期。
这时,此处的拉扯已经被不少前来烧香的百姓看到。
国人自古都有看热闹的天性,大唐的百姓也不例外。
不一会就已经有了四五十人围了过来。
在相互议论下,他们听到杜铁柱借钱不按时归还,纷纷对其开始了口诛笔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