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的乃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章 小渔村,智能工厂,观星的乃粉,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转眼间,钟泱带着其余三人来到广州就已经过去三天了。
因为城内局势貌似有些紧张,所以钟泱他们没敢在广州城里呆,而是在城外周边找了个小渔村安顿了下来。户主叫李阿东,是一个渔民,带着老婆和5个孩子,靠出海捕鱼维生。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们,还要养五个孩子,整日要为生计奔波也因此夫妻俩都显得很黑瘦。
李阿东长得鬼头鬼脑的,眼睛整天咕噜咕噜转,是个精明的家伙,虽然他没什么学问。因为这个渔村人比较少,离广州城也不算太远,所以钟泱决定在这里住下。但是生活设施的确是简陋了一些。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说的就是这个名叫塘尾的小渔村,人口不过百,穷的远近闻名,是一个连盗贼遇上了都要泪流满面的地方。
全村也只有李阿东的木头房子稍微大点,能空出两个放杂物的房间给钟泱他们。其实李阿东和他妻子也没明白眼前这几个衣着光鲜的有钱人来他们家干什么,不过对于能有额外的收入,李阿东也懒得问那么多。
“钟泱,为什么要挑这么个地方住下来啊?”伊忠明有些郁闷,他本就是个直性子的家伙,和钟泱他们熟络之后也变得无话不谈起来。
“因为这里偏僻啊,城里我暂时还不想去。”钟泱笑着回答了伊忠明的问话,见他还是有些郁闷,钟泱就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笑了笑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嫌这里生活环境不好,不过很快你就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了。”
听到钟泱的这番说辞,伊忠明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也没说什么了,这里毕竟是以钟泱的想法为主。其实钟泱选择这里,是想着尝试一下改造这个小渔村,让这里成为一个合适的基地。
经过了这么多天的交流,对于伊忠明,虽然还不是太了解对方的具体身世,但钟泱已经决定了告诉他关于智能工厂的存在。钟泱觉得伊忠明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并且钟泱也相信他自己可以镇得住场子。现在必须要在这里站稳脚跟,然后才能全力发展去支持孙大炮的北伐。
和革命党的联络已经让刘进洋去办了,而钟泱现在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招收更多的人才。还可以在这个小渔村里先办一个教育试点,然后再观察一下实际效果如何。
“忠明,我知道你怎么想。你认为这个渔村条件太差了,我们想要做一番事业的话是根本搞不起来的对吧?如果在一般情况下,你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你很快就会明白的。”
钟泱说完,就意味深长的看着眼前显得有些疑惑不解的伊忠明。只要让对方看到智能工厂的存在,就能让他对未来再无怀疑。
正在钟泱和伊忠明说这些话的时候,李阿东就来找他们了。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从他那满是黄牙的嘴里吐了出来:“几位客人,你们要的房间都收拾好了,可以去看看了。”
原来那两间钟泱订下的杂物房已经收好了,而所需要的床单蚊帐被褥等,李阿东的妻子也拿着钟泱预付的银元去市集上采购了,还请了两个村里比较健壮的大龄孩子去帮忙。这件事传得很快,村里面的人都知道李阿东家里住下了几个出手大方的年轻人,许多人都隐隐羡慕着。
傍晚,完成了采购任务的李嫂和那两个孩子推着独轮车回来了。按照钟泱的要求,买了四床比较薄的被褥和四张凉席,蚊帐也是四份。沿海地区,蚊虫也是挺多的,你不下蚊帐就肯定是个悲剧。
拿着钟泱给的赏钱,两个孩子欢天喜地的走了。看着他们高兴地样子,李嫂也在一旁开怀的笑着。虽然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李嫂却是一个很会持家也很勤快的典型中国女性。购买这些生活用品所需的花费比钟泱自己去买节省了不少,不过对于这个钟泱也拿出一部分钱来感谢了对方。稍微推辞了一下,李嫂还是笑着收下了。
拿了钟泱的钱,李嫂也勤快的帮他们整理好房间的布置。因为在这里吃住的原因,钟泱还提前交了伙食费,并且也让李阿东去买一些熟食回来加菜。看天色,也该回来了。
因为李阿东回来的比较晚,所以晚饭的时间被推迟到了8点。幸好季节已经开始回暖,天黑的时间也变晚了一些。天色虽然还是比较昏暗,但在点了油灯之后倒也不影响吃饭的氛围。
“来来,我们坐着一起吃就可以了。”见俩东一家都站在一边,显得有些拘谨,钟泱就和颜悦色地笑着招呼他们过来一起吃。
“不合适吧,我们还是等等吧。”李阿东虽然有些精明,但是毕竟生活和身份局限住了他的认知,遇到钟泱的热情招呼,还是显得有些腼腆。
“有什么不合适的,都过来坐吧,一起吃才热闹嘛。别让孩子饿着了,快点过来吧。这餐可不是白吃的啊,以后我们这些人的一日三餐可都要拜托李嫂负责呢。”
实在拗不过钟泱他们的热情,李阿东他们一家七口也都坐了过来。因为桌子太小,所以又搬来了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是一个人才围着满满一桌菜坐了下来。
在一阵寒暄之后,众人也就开始吃了起来。三男两女五个孩子,看着满满一桌的肉食,都拼命地夹着菜往嘴里塞。看他们的样子应该不是经常能吃到肉的样子,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底层百姓一年半载能吃两三顿带点荤腥的饭菜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见到孩子们的狼吞虎咽,李阿东和李嫂都有些不好意思,忙着和钟泱抱歉。尤其是李嫂,她直接斥责了几个孩子。
“呵呵,没事的没事的,又吃不了多少,孩子们喜欢吃就让他们多吃些,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钟泱笑着制止了李嫂对孩子的斥责,他和蔼的看着这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看着他们还很明亮的眼睛,就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虽然对于很多人的囚徒理论感到不屑一顾,但是对于为老百姓提供一个物资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的确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做到这一点政府,什么理由都是狗·屎。钟泱就正致力于做这样一个大商人,中国背后的财阀,去为数亿人的基本生存而努力奋斗着。而不是当什么政治家,军事家,这些人拯救不了中国。
而钟泱也并不能确定他自己就能肩负起这个重任,但有些事情总有人要去做的。别人做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钟泱他管不了,但是他可以管好他自己,这就足够了。
在一片愉悦的欢笑声之中,他们吃完了这餐丰盛的晚饭。几个半大的孩子更是满嘴荤腥和油腻,肚子也吃得圆鼓鼓的。见到他们高兴的样子,钟泱的心中也感到了一片温暖,在这个到处都是冰冷的时空里,第一次对未来还有了新的期望。成年的人已经被生活折磨得麻木不仁,但是这些还留存着童真的稚子,还有着不一样的希望。
“阿东,平常孩子们都做些什么啊?”钟泱带着试探性的语气问了问,虽然钟泱也很想开几个幼儿教育版,但毕竟他也不想显得太突兀。
听到了钟泱的问话,李阿东也赶紧放下了手里盛着热水的缺边瓷碗,略带紧张的回答道:“也没做什么,阿珍和阿玉两个年纪还大点,可以帮家里做点家务什么的。其他三个孩子都还小,每天没事就在村里野,我们也没时间去管。”
“就没想过送他们去上学吗?”
“唉,以前年景好的时候,村里也有好几百人的。那时候村里还凑了一笔钱特地从县里请来了一位私塾先生,教孩子们读点书,识个字什么的。但这几年兵荒马乱的,课税又一年比一年重,村里面的大多数有本事的人都逃荒去了。有闲钱的话,谁不想家里面的孩子能有出息啊?这不是没办法吗。”
在钟泱的耐心询问下,李阿东则是叹息着说出了心中的苦闷。原本还有些腼腆的他,此时却是完全打开了话匣子,嘴里唠唠叨叨地说着这些陈年往事。从村子的过去说到了村子的现在。
零零碎碎的记忆,加上李阿东那没什么专业技巧的描述方式。如果是一般的人,早就一头雾水了,不愿再搭理这个啰哩八唆的落魄小渔民了。
可是钟泱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李阿东所述说的事情或许有些凌乱,很多地方前后重复叠加,有些甚至并不真实。但是无论如何,村子里的情况的确是一年比一年差。塘尾这个小渔村的状态变化,不是个案,而是这个时空里正发生在中国全境内各个村庄发展情形中的一个缩影。军阀割据带来的大混战,而这又导致了居高不下的巨额军费支出,没什么经济经营理念的军阀,唯一擅长的就是增加赋税了。
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军阀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占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被无情的剥削着。这种仇恨的积累,必将会在未来的某一日被彻底激发。很可惜,注意到这一点的只有那个自苏俄取经归来的社民党,革命党的目光始终只是知识分子和那一小撮社会名流。
而就算是社民党,也只不过是存了利用的心思,根本就没真心的为农民的利益而考虑过。而钟泱,则是想着要改变中国的这种常态,塘尾村,就是钟泱的一个试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