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学到力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灭夏回京,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从知识学到力量,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堂之上有欧阳修与曾公亮主持,还有李皓带着一帮人在后面摇旗支持。
再加上武将阶层的集体请愿和李皓对于赵宗汉持续以来的谆谆教导,很快开启平夏之战就在朝堂上有了定论。
不过接下来,该派谁去主持此战,就成了一个问题。
大宋承平日久,如今军中的中坚力量是顾廷烨这一代,可他们这些年剿匪平叛的事倒是干过,所带兵马最多也就是两三万人。
可此次与西夏一战,李皓等人是打算倾尽全力,毕其功于一役的,所以除去北方各路提防辽国的兵马不动之外。
与西夏相邻的各路禁军都会被征调,然后加上汴京派去的禁军,总共出兵数量将达到二十多万。
另外还需要配置厢军及相应数量的民夫,如此众多的人马让朝廷如何放心交给顾廷烨他们。
至于老一代的将领中,有过这种统兵经验的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基本上也都已经澹出了朝堂。
这种时候,英国公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站了出来,向朝廷请命亲自主持此次大战。
对于这个想法,李皓自然是不答应的,毕竟英国公年纪比起欧阳修都大,今年都已过古稀。
这要去了西北,万一出什么事情,李皓可怎么和家里交代。
但英国公在此事上却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只不过在朝堂上英国公并未多说什么,而是私底下把李皓给请到了英国公府,顺带还有英国公夫人和张桂芬在。
在这里,英国公直接说道:“今日我把你们都给喊来,就是要交代一下我去西北之后的事。”
一听这话,李皓立马便要接话,可话还没出口,就被英国公给打断了。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才不想让我去西北的,可我等武勋人家世受皇恩,如今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怎能畏惧不前。
而且我与西夏交手多年,其中恩怨已经理不清楚了,如今有了能平灭西夏的机会,让我安坐在汴京城里等着消息,我做不到。”
这边李皓刚想接话之时,张桂芬直接抢了:“若是在以前,我与母亲绝对不会拦着您的,可现在您年纪都多大了,这怎么能让我和母亲放心。
而且朝廷将领这么多,我就不信没有其他人选可用。”
英国公回道:“若是朝中有比我更合适之人,那我也愿意留在汴京,可你问问李皓,有吗?
像顾廷烨这一代人,从未经历过与辽国和西夏的战事,让他们直接去统领大军与西夏一战,谁能放心的下。
只有打过这一场仗,他们才能真的独当一面,日后也能放心让他们去夺回燕云十六州。
而且我这年纪怎么了,汉将赵充国七十有六尚且可领兵出征,我如今比他还要小上几岁,自然也是无碍。”
此时张桂芬的目光已经从英国公转向了李皓,示意李皓来接话,可李皓此时却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去说。
因为英国公所说的确实是实情,朝中的确是没有更好的人选。
看着李皓的沉默,张桂芬顿时便有些坐不住了,但也没立即和李皓计较,反倒是转头看向了自己母亲,想让英国公夫人也出面劝下。
却没想到英国公夫人此时却说道:“好,既然你想去便去吧,只是你要记住,我与芬儿就在汴京城等你,你一定要安然归来。”
张桂芬听见这话,立马说道:“母亲,您怎么能答应父亲呢?”
英国公夫人说道:“既然这是你父亲的决定,咱们就要去支持他,不能阻挡他为国效果的道路。”
见张桂芬还想说话,英国公夫人说道:“这是你父亲的责任,你应当理解的。”
见自己父母都已经铁了心了,张桂芬也知道再劝也没什么用,就只能李皓一同返回澄园,将空间留给父母。
不过在回去的路上,张桂芬面对李皓,却发起了难:“你刚刚为什么不帮我一起劝劝父亲,坐一边看热闹呢。”
李皓无奈回道:“岳父大人心意已决,我又哪里劝得动,而且我刚刚也在想一件事。
此次动用如此之多的兵马,除了一众武将之外,朝中必然会派遣一位重臣前往西北坐镇。
我打算自荐一下前往西北,到时也能就近照看岳父。”
听了这话,原先还在责怪李皓的张桂芬,立马变了脸色:“父亲都已经去了战场,你如今是文官宰辅,何必去冒这个险。”
李皓回道:“为了这次的灭夏之战,我苦心准备数年时间,所以也是最清楚其中深浅的。
无论是士卒、军备都已做到了最好,对付西夏肯定没有问题的,去了其实没有太多危险,反而是去领功。
若非是岳父年纪太大,我也不会去反对此事,所以你安心就好。”
见李皓如此说,张桂芬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在诓骗我吧。”
李皓回道:“我,你还不知道吗!若没有十足把握,我哪会去轻犯险地。”
被李皓这么一带,张桂芬想想也觉得李皓说的也有些道理,当即也就没再说话。
等回了府里之后,李皓又给张桂芬好好分析了下局势,让张桂芬放心。
在这边安抚好后,李皓便在朝堂上提了出来,并征得了欧阳修和赵宗汉的同意。
以英国公为宣抚使,掌西北各路军事,总筹此次灭夏之战。
李皓为招讨使,负责协助英国公主持军务,并负责统筹西北一众地方官员。
至于禁军之中上四军除神卫军留守外,其余三军倾巢而出,再加上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下属广捷军、雄威军、神勇军、神骑军等一众精锐之师,总共近十万人马。
将领方面,顾廷烨、杨文远、袁文绍、李毅兴等一众人都去参加,其中袁文绍和李毅兴还是李皓专程调回来了,毕竟后续还有与辽国的战争,这种立大功的机会不能错过。
李皓等人出发之时,赵宗汉在欧阳修、曾公亮的陪同之下,在万胜门外亲自为大军践行,也给众多将士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出发后不久,李皓就先行大人赶往了西北,提前安排大军到达之后的事宜,督促各地文武官员组织备战。
按照规划,此次进攻西夏将分成三路,分别从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出击。
由英国公坐镇永兴军路局中调配,杨文远主持秦凤路军务,顾廷烨主持河东路军务,所以李皓需要在这三地囤积粮草军备,做好后勤保障。
至于西夏那边,此时也得到了大军要来的消息,也开始整兵备战,毕竟这么大的动静,也瞒不住人。
只是看大宋这边来势汹汹,所以西夏这边没敢第一时间开战,而是沿用以往策略,坚守险地,以守待攻。
毕竟宋军历次攻伐,大多都会出现协同失调的情况,到时便可以在内围调动大军逐一击破。
所以直到英国公他们赶到之时,边境处虽然有些风声鹤唳,但却并无大的战事发生。
等京中来到的禁军修整一段时间,恢复体力并适应下西夏环境之后,由大宋主导的此次大战就正式打响。
在约定好的同一天里,三路大军同时出发,沿着各自规划好的路线进军。
西夏军以往是从未见识过火炮的威力,所以在前期的城池据守中,根本阻挡不了宋军的进攻步伐。
被接连攻克石州、夏州、银州、洪州、宥州、韦州、兰州等地,最终让英国公兵锋直指西夏重镇灵州。
不过到了这里,英国公也开始减缓速度,等到顾廷烨和杨文远带兵赶来。
毕竟灵州是通往兴庆府的一道门路,打破这里之后,必然就会遭遇西夏的勐烈反扑。
虽然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英国公不觉得自己麾下的士卒一定敌不过,但为了避免损失,还是稳妥下好。
只是另外两路人马,杨文远领军过来比较快速,因为这次过来,李皓请动了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牵制住了西夏右厢兵力,从而让杨文远这边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相对来说,杨文远这一路并无多少大城,所以行走起来也比较容易。
可顾廷烨这边就不一样了,一路上各处城池阻碍繁多,真是一路攻城拔寨。
见此情形,英国公思考一番过后,会合两路人马之后,已经足以应对,便决心开始攻打灵州。
另外传令顾廷烨,不用前来灵州了,直接赶往怀州牵制住西夏一部分主力,为自己策应。
三路大军在英国公的指挥下,确实发挥出了原有的力量,甚至更强,西夏大军被打的连连败退。
见此情形,在攻破了灵州城后,英国公更改了当初设定的作战计划。
原先本意是想打突击战,在扫清必要的障碍之后,直接合围西夏王都兴庆府,以最快的速度灭亡西夏。
但这样显然是有所缺陷的,毕竟就算是攻破西夏王城,但在静州、定州、顺州依然还有西夏部分主力在。
一旦发现都城被攻破,这几地的西夏军必然会逃窜离开,到时再想消灭就麻烦多了。
所以之后除英国公这一路兵锋直指兴庆府之外,杨文远和顾廷烨所部分别前往攻打西夏的其余重镇,为以后扫清障碍。
当然,为了弥补英国公这里兵力有所不足的情况,李皓亲自率领留守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兵马上前,支援英国公。
不过计划虽然实现的很顺利,但显然辽国并不愿意让大宋就这么简单灭亡西夏。
于是开始在辽宋边境布置军力,给大宋施压,并派遣使节前往汴京,让大宋主动撤军。
在李皓收到后方的八百里加急通报之后,便找到英国公说道:“灭夏之战不能再等下去了,如今辽国蠢蠢欲动,必须尽快解决这里的战事。
否则万一让辽国找到机会,只怕我们会前功尽弃,而且汴京城那边我也有些担心,不知道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对于李皓的提议,英国公也是十分赞同,于是便召回了在外的杨文远和顾廷烨所部,围攻兴庆府。
面对这样的攻势,西夏自然抵挡不住,在坚守城池五天之后,兴庆府正式被攻破。
虽然,夏惠宗李秉常趁乱在一部分质子军的保护下,向北逃离了兴庆府。
但因为西夏的军队,大多都被成建制消灭,还剩下的兵马也不足为凭。
而且西夏较为繁华的河南、河西之地全部落入大宋手中,只凭贫瘠的河外之地,也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本事了。
到此时,李皓立即写了一封大捷军报,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汴京。
另外由顾廷烨带一部分人马留下,并协同原西北各路的驻军留守西夏各州,防备李秉常,顺便等待朝廷发回指示。
至于其余从汴京城而来的人马则迅速往宋辽边境集结,以做支援。
经过这一次大战的洗礼,顾廷烨、杨文远的等一帮将领,基本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于是在英国公的放手之下,面对辽国兵马的挑衅,杨文远、袁文绍等人各自领军在边境与辽国兵马碰了一碰,小有成果。
而此时,辽国也已经知道兴庆府被破的消息,再见到宋军兵强马壮的样子,便也有了退意。
当然,在面子上辽国自然是不肯松口,非要宋朝将占领西夏的领土还给西夏。
李皓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将前线的事情托付给了英国公主持,反正现在也没有进攻辽国的打算,英国公可以坐镇后方好好休息。
毕竟原先的装备的粮草辎重在西夏消耗的差不多了,在攻破西夏之后也没得到多少补充。
没办法,谁让西夏穷呢,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补充了大量的战马,而且自此大宋有了养马之地,以后也能大规模培养骑兵了。
等李皓赶到汴京之时,辽国使臣也是刚到不久。
于是接下来的谈判,李皓就在欧阳修的同意下,顺势接了下来。
总体来说,李皓的打算是示敌以弱,反正辽国素来看不上西夏和大宋的。
纵使是大宋灭了西夏,估计辽国也未必会觉得大宋有多厉害,既然这样李皓就打算忍一时之气。
占了的土地,李皓自然是不会还回去的,但银子什么的李皓是舍得给的。
反正就这么最后两年,等李皓这边攒足了再次开战的本钱,到时候自然百倍、千倍的从辽国直接拿回来。
在李皓的刻意拉扯之下,大宋给辽国加了一些岁币,就将此事趟了过去。
接下来宋辽再次恢复和平,出征的禁军便可以返回汴京城。
当然,他们回来并不是马放南山,而是继续艰苦训练,以迎接与辽国的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