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
雪泥鸿爪ad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零三章: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儒墨杨朱之后,自然就是正统道家了。倒不是正统道家不显,主要是这一门派自己也清静无为,放第四倒也显得跟其内涵相合。
道家的内容同样可以可以按照世界观与认识论两个维度去划分。在世界观上,世界无限的,谁妄想一个人去认识完整个世界,掌握整个世界的真理,那一定是伪诈之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正是这个无穷的开放世界观导致其认识论上认为没有人能够真确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所以为了保险,最好是大家都待在已知的小国寡民不出去,清静无为,才不会犯错,不会激化矛盾。很显然其认识论上是封闭的。把个人的认识有限与拓展世界的增量知识对立起来。一下子就退化到不相信任何人的认识能力上来。
如果不存在圣人,那老庄自己怎么相信自己的就是真理呢?怀疑者可是没法怀疑自己的怀疑的。这也正是道家学问的逻辑矛盾之处。想想无穷的世界里,人只能被圈养在封闭的一小块,想想就该多绝望。
虽然不相信人人都能普遍拥有认识能力,但道家与其他学派还明显不同。
其崇尚复归婴儿,清静无为。特别是战国一来,朝廷失道而重德,缘木求鱼,导致不断滑坡,直到误入歧途。只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才是正途。
有这样认识的根源在于其认为大多数大人物的折腾都是自以为是与自作多情。
为政者最佳的做法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就是绝圣弃智,先愚君,再愚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只有上位者自己把自己变得清心寡欲的愚者,才能有机会让全民一起变愚者。
但凡上位者崇尚智慧,那百姓自然也会变得机谋巧算,难以管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的方向是单向的,观察的方向是双向的。君民可以相互观察,但学习则是民学君的单向通道。
这里面另一个意外之处在于,道家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相当有限,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则是无限的。人多的一侧总是处于学习的优势之中。这也是老子总是重视弱者,上善若水,负阴抱阳的根源。长期看来,强势的少数人的学习是赶不上弱势的大多数的,即使强势一方不腐化堕落,依然赶不上。天才的出现在全体人类中是随机的,强势方要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自然就只能被弱势方日拱一卒,直至崩溃,换上新的强势方或者其他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