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一笔巨款,我能召唤诸天神魔,阿曼答,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下诏肯定了雄霸的行动后,赵麟便将诸葛亮、杨猛和户部尚书三人给传召进殿。
“臣等参见陛下。”
诸葛亮、杨猛和户部尚书三人叩拜道。
赵麟摆了摆手:“三位爱卿起来吧。”
“谢陛下。”
三人这才恭敬起身。
赵麟扫了三人一眼,没有拐弯抹角,便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召你们三位爱卿前来,是想和你们三人商议一下,朕心中的一个想法。”
“陛下请说。”
诸葛亮三人心中微惊,拱手说道。
在经历了以往那么多事情后,他们心里很清楚,陛下的想法,一定不是什么寻常简单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石破天惊的想法。
“朕先问你们三人一个问题。”
赵麟也不急着直说,而是先抛砖引玉地问道:“你们觉得,今天为什么你们可以站在这里,成为朝廷的重臣,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诸葛亮和杨猛还是沉思。
户部尚书却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陛下英明,慧眼识金……”
赵麟笑而不语,微微摇头。
这让户部尚书的心思微沉。
难不成,他这马屁拍错地方了?
“是因为科举。”
杨猛的眼中泛起了一丝精光,“科举改变了臣的命运,如果不是科举,臣现在恐怕还只是一介狂生,根本没资格进入朝堂之中。”
“丞相,你觉得呢?”
赵麟的目光,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臣觉得,是才能。”
诸葛亮只是略作沉吟,便回答道:“若臣没有才能,陛下断不会任用亮为丞相,将朝政交托臣下。”
“才能,科举,你们都只说对了一半。”
赵麟摇了摇头。
“请陛下明示。”
诸葛亮三人皆是低着头,眼中浮现出一丝期待,想听听陛下的解释。
“朕想说的,只有两个字,教育。”
赵麟伸出了两根手指,旋即接着说道:“杨猛,你一介寒门子弟,为何能中科举?若非你上过学堂,经受过教育的话,你觉得你有机会出人头地吗?”
说罢,赵麟又看向了诸葛亮,“丞相,若你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你觉得,你还有机会拥有现在的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机吗?”
听得这话,诸葛亮和杨猛二人皆是眼睛一亮,“陛下所言极是。”
他们能达到现在这个地步,教育是最基础的一步。
若他们出身于农户之家,连书都读不起,那根本到不了这个地步,现在恐怕都还在农地里劳作呢。
“如今我大宋朝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但想要让国家更进一步,不仅要让百姓人人皆可温饱,还要让这天下百姓,人人皆可念得起书。”
赵麟的话音刚落,大殿内的三人吃了一惊。
人人皆可念得起书?
陛下的心也太大了!
要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够念得起书的,基本上都是有点家底的人家。
官宦子弟自不必说。
再往下,也基本都是商人和地主的后代。
寻常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还有余力供子孙后代去念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啊!
“朕打算开天下学堂,根据难度,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一年之内,将学堂开遍大宋朝的每个县,招收当地的学子入学读书。”
听得赵麟这话,诸葛亮三人,却是陷入了沉吟之中。
在整个大宋朝范围内,每个县都开设学堂?
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要知道,整个大宋朝,足足超过两千个县。
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建超过两千所学堂?
大宋朝的官府机构,最低只能到县一级。
再往下的村镇,便不算官府了,主要由地方士绅管理。
在那种地方,若百姓想要上学,只能念地方上开办的私塾。
但是,大多数百姓是没钱念私塾的,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学费。
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就丧失了上学的机会。
其实在整个大宋朝,认书识字的人,比例是非常低的。
一百个人里面,都未必有一个识字的。
一千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念过书的。
大量的百姓,目不识丁,拿赵麟记忆中的话来说,就是文盲!
而如今,赵麟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王朝帝国,人才的培养乃是重中之重。
而大兴学堂,正是为了培养人才之所用。
而且,赵麟要设立的学堂,并不是传统那些只教四书五经,仁义道德的学堂,而是传授实用知识的新式学堂。
早在之前,赵麟就对科举进行过改革。
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再单纯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而加入了天文地理、律法、工艺和理财之类的实用学问。
现在,这学堂的教育,自然也要加入这些东西。
“陛下,将学堂开遍大宋朝所有州县,难度很大,首先这银两方面,只怕就需要多达千万两白银之数。”
户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所说的,还只是建设学堂所需要的银两,不包括后面的购置书籍、聘请老师等费用。
林林总总算下来,两三千万两白银都抵不住。
“朕知道了。”
赵麟点了点头。
别说是两三千万两白银,哪怕就算是消耗再大,这学堂也要建起来。
而且学费必须要严格控制,不能超出寻常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
只有这样,才能普及义务教育!
再说,自从大宋朝开放港口,开设海关之后,如今国库十分充足。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气,赵麟才会提出要大办学堂,普及教育。
“银两的事情,户部尚书你来操办,算算总共需要多少银两,”
赵麟的目光十分凝重,“办学堂的银两,一分都不能少。”
“遵旨。”
户部尚书苦着脸拱手。
他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陛下今天要把他叫过来了。
原来是打算让他掏钱。
两三千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款啊,之前无论是工部还是兵部,都没有一次性要过这么多的银子。
这一次,真是大出血了。
要知道现在大宋朝年的税入,不算海关收入的话,也不过就一亿两而已。
在吩咐完户部尚书之后,赵麟的目光,便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道:“开设学堂一事,就交给丞相你权操办,不过其中武举的部分,分拆给杨侍郎来负责。”
大宋朝的科举,不仅有文举,还有武举。
武举对应的学堂,肯定要和文举区分开来。
二者教授的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