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斯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新时代,未王策,艾克斯X,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裴亮(道明)的一声呐喊立刻引起了璞州,乃至天下民众的强烈共鸣。各地民众,不管是否信仰天道教都纷纷加入到裴亮(道明)的麾下。一些地区甚至整村、整县、整郡加入天道教。不光是平民,小商人、手工业者、外族叛党、匪徒强盗也都加入了天道教。璞州地区的一些名门大族为了躲避临州军、匪徒以及天道教自身,也加入了天道教。裴亮(道明)组建了起义军队----神兵赤衣军。设坛自封为道明天师。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攻破钜京,消灭孙室和朝廷。
等李禪(幼乐)觉察到天道教的威胁时,后者兵力已经号称二十万。李禪(幼乐)率军讨伐,军队行进至半路时听说对方已经拥兵四十万,而且正向自己扑来,顿时感觉不妙,立即率军撤退。天道教的军队便在璞州继续聚集,如同一股强烈的风暴。与河北的天道教教主齐元(玄根)遥相呼应。裴亮聚集足够力量后计划与天道教主齐元(玄根)同时西征,杀向钜京。
大将军高豹(伯义)得知天下大乱后便让小黄门董统(威山)率领西园军前往河北地区剿灭赤衣军。出乎意料的是董统(威山)拒绝了高豹(伯义)的命令。他觉得如果自己这最后一支皇室部队也奔赴前线,那高豹就随时可以废掉天子篡夺君位。高豹要是将钜京剩余的部队都派出那最后也会对自己掌控的西园军有所图谋。所以他立即找到高太后,请求她干预政事。高太后一直都想逃离朝廷中的权利旋涡,可她怎么也逃不出,不光他哥哥高豹,还有世族集团,现在又来了天道教。事实上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哥哥高豹。她再温婉贤淑也能感受到高豹急切、毫不掩饰地对权力的渴望。一旦他成功,那自己的儿女又将朝夕不保。一面是生养自己一起长大的家人,一面是自己亲生,养育长大的家人,另外还有自己诚心皈依的信仰。这些都将她来回拉扯。经过痛苦的权衡后,高皇后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她将亲自掌管西园军。用高豹可以理解的力量让他清醒。
高豹得知妹妹再次临朝后非常震惊,但也只能尊重太后的决定。他只好让羽林中郎将杨信(孟长)将禁军中仅剩的羽林、虎贲营合并为羽林军,同时请南匈奴单于挛鞮塞出兵协助讨伐河北叛乱。
此时高豹收到李禪(幼乐)的报告,李禪(幼乐)建议在函谷关附近修建潼关[1],派重兵把守。这样就可以迫使天道教进攻章武国,然后在章武国首尾不能兼顾时夺下武关地域。让章武国与天道教相互残杀。不用作战,只要过了冬天,叛军粮尽自然就会瓦解。叛军所到之处正好又替他们铲除了士人集团的根基。高豹觉得李禪出了个馊主意,但他自己兵力有限,应对不了如此局面,便打算与闻人氏和解。他将各州刺史改为州牧,成为拥有包括军权、财政在内的最高长官。期望让这些州牧能够帮助朝廷阻挡、消灭天道教。
而此时的天道教就像一场巨大的风暴,在不断加强的同时,其余波也在不断向外扩散。这其中就有一支赤衣军向东进犯岑中郡。这支五万人的大军首先的目标便是余苴。当他们即将到达余苴时,他们听说赵策在当地的声明不错,便转头直奔治所岑中城。此时的岑中仍然没有太守。官吏、大族听说赤衣军大举进犯都感到惶恐无助。他们便四处求助。
吴启(承高)得知后急忙找到还在璞州的赵策:“主公。我们的机会来了!”赵策没理解吴启(承高)在说什么。
“主公。现在岑中城正在请求我们前往救援。您现在派兵进入岑中城,您就能获得整个岑中郡。”
赵策:“可是要如何守卫岑中呢?我们只有一千人,算上新加入的义军也不过一千五百人。”
吴启:“你保卫了岑中城,整个郡的名门大族都会支持您。让他们将自己的部曲(私兵)交给您来指挥,这样就可以缓解兵力不足的问题。”
赵策有些犹豫。他其实已经被罢免,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人揭发为叛党。一想到这里,赵策突然坚定起来,既然迟早亡命天涯。那为什么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主公史昂(威德)、为了公主、为了他心中的大义。
所以他就让华钧(正德)先行前往岑中城联络各个大族。自己也率军前往支援。当他抵达岑中城时,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将这里包围。赵策立即率军将其击败。在与城里取得联络后,赵策让周喜和华钧一同守备岑中城。自己则率领部队驻扎在岑山上与城中部队互为支援。
赵策在山上眺望敌军,发现这支数量庞大的部队都是整户、整族的平民,他们拿着兵器,但却对生存和未来充满恐惧。所以便把自己寄托于领军的少数山贼、强盗头领。各地前来增援的义军陆续归入赵策的军营后,赵策便派人到阵前大喊:“三日不降者斩!”赤衣军被激怒,他们准备发动进攻,但看到赵策的营寨建在山上易守难攻,于是便撤退回营。第二天,赵策又派人到阵前大喊:“两日不降者斩!”赤衣军没有反应。第三天,他又派人大喊:“明日不降者斩!”这一次赵策亲自上前劝降:
“天道教的民众们。一路来到岑中,无非就是为了生存,生活,所以你们才会用性命帮了少数那些为了官爵、钱财、享乐那些人。就算你们夺下岑中又如何?多年以后你们仍会回到和过去一样的贫苦生活。”赤衣军的少数人让赵策闭嘴,大部分人都沉默不语,“但是我,我可以让你们生存,生活。幸福。就像余苴县的民众那样。你们不需要再为了你们的长官施舍给你们那一斗粮食争抢,拼命。只要你们放下兵器,你们就可以公平地生存,开展生活。”
“他在骗你们。别听他的话。”山贼和强盗们告诫自己的兵众。
此时有一位临近县的天道教坛主走到阵前告诉赵策:“我等信众已经放弃大义,又参与了杀戮,恐怕死后都会变为厉鬼,不得幸福。就让我们以这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自己赎罪吧。”
赵策立即问他:“死后变为厉鬼,这是谁说的?你们死过吗?”
坛主:“这是本教”
“我没记错的话,你们也学习《道德经》[2]。里面让你们崇拜圣贤了吗?你们为了你们的‘圣贤’而活着?”
坛主如同被雷雨浇灌后拨云见日,他扔掉了手中的兵器拜伏在地上。其他教众也纷纷扔掉兵器上前拜伏。大部分的赤衣军都来到阵前向赵策请降。少部分人见不能阻止,便气急败坏率领剩余部队向赵策发起进攻。
“弩手听令!”赵策让他的弩手们准备射击,“放箭!”弩矢瞬间一齐发射飞向了敌军,敌军中箭倒地。第二队弩手立即跟进射击。敌军不断地在前进中倒下。他们也进行了回击。赵策也有弩手和弓手中箭。但凭借着地形优势,赵策军的损伤不大。
“弓手射击!”赵策一声令下,弓箭手对进入射程的敌人也开始了射击。敌人开始向己方阵地狂奔。赵策的弓弩手也拼命射击。等到敌人冲倒己方阵地前时,弓弩手全部后退,赵策策马奔驰:“我军士兵,保卫家园的时刻到了!拿出你们的勇气击退强盗。保卫岑中,保卫家乡,保卫你们的家园!”己方军随即士气大振。敌军冲倒面前,赵策军的枪阵就将他们刺杀。敌军无奈,只好也派出长矛手。敌人因为兵力优势仍在源源不断地发起进攻。有些刚刚放下武器的赤衣军又拿起武器向赵策进攻。见到敌军死战不退赵策心中也十分惊慌。枪手防线一旦崩溃,他的这支部队就会全军覆没。就在这时,战场另一个方向响起了战鼓声。周喜率领岑中一千守军抵达战场!匪军见状顿时慌乱。周喜毫不犹豫抓住时机发动突击。匪军侧翼遭到袭击随即崩溃,四散奔逃。余下的天道教民众全部拜伏余地向赵策归降。
赵策站在高地之上,望着大家的欢呼,望着拜伏归降的民众,远处零星可见逃散的敌军,远处的城市,望着天际和大地。这是他人生当中第一场独立作战的胜利。他心潮澎湃,向着大家,向着天地示意。这是他们获得的第一场大胜。他们可以,能够,并且必将迎来更多胜利!他将掌控岑中最终向钜京进击!他将平定叛乱,匡扶虞室!
赵策占据了岑中郡,另外还一下收降了尽四万支持他的民众。这让大家极其高兴。周喜(嘉聿)和赵雍(宪宁)两位不善言谈的将军登高呐喊、振臂高呼。吴启(承高)也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与赵策和同僚们祝贺:“恭喜主公!岑中既得,大业可成!”可他发现赵策却高兴不起来。
吴启便询问:“主公为何闷闷不乐?”
“天下大乱,我怎么会高兴呢?”赵策回答。实际上他还为孙室、凰仪公主担心。除此之外,他估计自己这样非法占据岑中迟早会被高豹把持的朝廷治罪。
吴启又问:“主公闷闷不乐就能让天下太平吗?我从来都没听说忧愁可以使事情成功。”
赵策想了想觉得吴启说得完全正确。自己被通缉与让天下(包括公主)幸福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想到这里,赵策豁达了许多。
于是他便下令收留更多的流民。禁止郡内任何人拥有私人武装。又制订了一项更加庞大的水利和耕地开发计划。郡内大族反对解除武装,但见到赵策突然变得强硬,还有他收留的数量庞大又都支持他的难民,因此也都屈从了他。
岑中之围中剩余的天道教赤衣军为了劫掠,继续向南流窜,他们一路南下,又收拢匪盗、壮大人口,很快便发展至三万人。打算进攻附近最富有的国家寻国。寻国的都尉[3]与国君刘宠(裕德)不和,又听说天道教赤衣军将率领五万大军即将进攻寻国,就弃城逃走。郡国兵见状也纷纷逃走。刘宠(裕德)便亲自出资募兵。天道教和土匪袭来,他就穿上盔甲率领近卫的三百人出战。他站在原地告诉对方首领,如果自己三支弩箭不能让对方倒下,自己甘愿将寻国赠送给他。匪首欣然接受,举盾策马便向刘宠狂奔。刘宠举起弩瞄准,激发。第一支弩矢向斜上方飞了很远,然后下落,稳稳命中了对方的肩膀。弩矢穿透甲叶扎进了肉里。刘宠根本就没看对方而是继续装弹瞄准,趁着对方中箭趔趄的时候射出了第二支弩箭直接贯穿了对方的脖子。这位首领坚持了两步便从马上摔倒在地。其他匪众见状便想骑马围攻刘宠。刘宠便朝他们每人射一箭,全部命中战马的眉心。这些马应声倒地。叛军刚起身全部被刘宠的卫士射杀。敌人望风而逃。刘宠便打开武库为民众发放了一万张弩,教他们射击。而且还拿出储备粮征募安抚流离的民众。寻国在短期内便征集到了十万军民。临近州郡无不为此感到惊骇。天道教乱军见状也不敢进攻寻国,便开始劫掠周围郡县,伺机南下进攻长江南岸的会州。
会州刺史何玠(仲彦)在收到州牧的任命后便蠢蠢欲动。一直以来,束缚他雄心壮志的最后一个枷锁终于被打破。他终于可以征集大军,东征西讨,然后指点江山,成为一支谁都必须侧目的豪门,成为能够左右天下之人。他一直都在觊觎寻国,那里既是他渡江北上的跳板,也是一个富庶的宝库。何玠(仲彦)便派人以抗击天道教的名义向刘宠借粮。刘宠因为本国余粮不多而拒绝。何玠便再次派除使者游说刘宠借粮,自己可以协助他保护寻国。刘宠有所察觉,当即拒绝。何玠恼羞成怒,再次派人游说刘宠。只不过,这次派去的不是说客,而是刺客。刘宠本想怒斥、训诫使者让他回去告诉何玠“远离邪门歪道,”没想到对方回应的却是一把利刃。刘宠(裕德)和他的相国猝不及防,被刺客当场刺死。寻国突然没有了国君和国相[4]顿时陷入了混乱。军队溃散,民众四散奔逃。周围的天道教叛军得知这件事后再次南下进攻寻国。何玠迅速派兵前往寻国,准备接管那里。条件是停止收容难民,并停止向收留的难民发放救济粮。寻国当初招募的士兵里有一位叫钟离无疾(子健)的江湖人士,一听说将停止发放救济粮,便告诉众人:“国君和国相正是被何玠所杀。现在他又要收紧粮食将我们饿死。我们就这样任人宰割吗?”寻国士兵和难民高喊:“绝不!”于是钟离无疾(子健)便联络了天道教叛军,双方谈好条件后,钟离无疾秘密带天道教乱军进入寻国。寻国吏民都怨恨何玠,于是也倒向天道教。何玠的部将张恢(孟升)率领大军进入寻国后,寻国的官员为他们设宴热情款待了他们。然后趁他们都休息疏忽防备时,寻国兵和天道教叛军突然冲入军营四万会州军全军覆没,主将张恢(孟升)身亡。钟离无疾就此号召大家加入天道教(叛军)。后者的兵民一下增加到十余万。
对会州来说,寻国是通往江北的桥头堡,反过来,对叛军来说寻国也是南下进攻会州的跳板。于是在叛军头目之一戴凤(明羽)的率领下,他们乘胜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侵袭会州。何玠没想到自己竟然帮助一路天道教乱军壮大,只能亲自率领三万会州军抵抗,结果战败。何玠弃军逃跑,叛军一路追杀,最后追到了他的家中,何玠(仲彦)带着他的家人、财富、名望以及自己能力远远不能支持的野心在家中自缢身亡。会州全境被天道教叛军掌控,仅有何玠(仲彦)的长子何钦(子袭)一人逃生。
虽然天道教内部并不认可这支叛离他们却还以天道教名义活动的乱军。但道明天师(裴亮)并不在意他们的活动。在他的眼中。南路天道教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于是他们便开始率领三十余万大军西进,完全不理会身后的岑中、陈殇等地还有朝廷的抵抗军。南路天道教的大军如同洪流,任何处在他们面前的一切势力,要么是与他们一起汇作奔腾咆哮的力量,要么就是被他们吞噬并摧毁。会州,璞州、宜州、桑州三州的广大地区全部被天道教攻占。此时道明天师的眼中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目标。那就是杀入钜京。消灭孙室还有大将军高豹。
大将军高豹此时正在钜京的将军府里,形势对他越来越危及。东路的天道教正来势汹汹。西路闻人氏的军队也开始向钜京进军,而陇右军内部似乎对闻人氏和朝廷存在很大分歧。南路征讨章武国的禁军‘北军’又久攻不下,损伤惨重。只有在河北作战的羽林中郎将杨信(孟长)传来了捷报。高豹赶紧让李禅的部队和偏将军曹炎的部队向钜京靠拢。同时写信让田云也率军支援钜京。
就在高豹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妹妹高太后找到机会看望自己的儿子孙京。几个月没见,高太后惊讶地发现孙京的体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变得肥胖。原因就是高豹安插的宦官经常用孙京爱吃的糖饼、蜜饯引诱他接受训练,和他们玩游戏。
高皇后回到自己宫中失声痛哭。大哭一场后,她振作起来。将常侍邓让(东付)召入宫中,开始与他谋划如何废除自己的哥哥高豹。
邓让(东付):“陛下,朝中已有许多大臣或明或暗地表达了他们对大将军的不满。如今西园军已经效忠于您。只要等天道教大军到达函谷关,大将军将钜京内的军队调走,您就可以下令让西园军围剿将军府。废除大将军便指日可待。”
高太后略为担忧地问:“我听说天道教已经率领大军正直奔钜京,这个时机废除大将军,会不会影响钜京的防卫?”
邓让:“大将军没了,我们还有闻人氏,他们可以率领军队剿灭天道教。除此之外我看羽林中郎将最近表现异常杰出。我看他也许能替代大将军消灭天道教。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秘密召他回来。”
高太后:“爱卿这样说来,哀家就放心了。我们必须结束朝廷纷乱,平定叛乱。让天下回到太平的时代。”
【作者题外话】:全篇脚注:
[1]潼关,“关中四塞”之一,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处于黄河南岸,距离函谷关约60公里。虽然距离较近但却是中原地区通往黄河以西地区的咽喉要道。潼关以西既是关中平原,从这里出发向西到达长安,向东到达洛阳都十分便立。历史上潼关最早是由曹操下令建造的。
[2]原文为“不尚贤,使民不争。”长期以来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里,这句话令人困惑。笔者的理解是过度信奉圣贤的话就会束缚、封闭人的思想意识,还会以这种价值观评判事物。个人和小集体追究功利主义容易让人自私,会与其他人产生纷争。
[3]王国都尉,比二千石。专掌军事。都尉这个官职在东汉尤其是末期仅在边郡设置都尉区和属国(归降、内附外族人口聚集区)设置,此外极少数紧急情况时会设置都尉区,设置都尉。过后取消。
[4]国相,二千石,王国设置,同太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