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北宋创立之,赵普,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赵匡胤身上有什么标签?

他说,两点,第一、宋朝开国皇帝,第二、得天下最容易的开国皇帝。

我问,有多容易?

他说,兵不血刃。喝醉了酒,醒来一看,黄袍披身上了。

我问,您觉得赵匡胤在这场兵变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说,类似《让子弹飞》里的姜文,既是总导演又是主演。为什么说赵匡胤是总导演?因为这个戏份只有他最熟悉,当年郭威就是靠“黄袍加身”上位的,赵匡胤作为郭威的小弟在戏中跑过龙套,事后自己又复盘细品过“黄袍加身”的高明之处,若干年后,他如法炮制。

我问,高明之处是什么?

他说,无辜、被动。意思是我从未有过反心,是手下这帮兔崽子们推动的,我不同意,将士们就长跪不起,我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一切。

我问,演这个戏的前提是什么?

他说,功高盖主!郭威是功高盖主,赵匡胤也是。能拿捏住赵匡胤的人有两个,一是郭威,二是柴荣,可惜都死了。最可惜的是柴荣,英年早逝,否则,没有赵匡胤的主角戏份。若是柴荣能活到60岁,大概率会成为千古一帝,柴荣把大统一的基础框架搭好了,没等丰满起来,挂了,赵匡胤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

我说,柴荣还托孤给了赵匡胤,也没能延续皇家梦,看来,人活着的时候感情再好,也不能指望死后手下继续忠诚。

他说,你病重时,握着媳妇的手,劝她趁年轻,继续往前走一步,不要守寡。她不同意,还训斥你,意思是生是你董家的人,死是你董家的鬼,说好的合葬就合葬,咋能半路改嫁呢?可是呢,当你真的走了,身边不断有人给她说媒,娘家人也劝她,身边男人们还总想好事,她自己也就慢慢动摇了,反正人死不能复活,生活还要继续,一个人的日子终究是太难了。于是,自己说服了自己,又婚了。

我说,赵匡胤没杀柴荣的子孙后代,也算仁义。

他说,是的,还立了个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我说,柴荣有点可惜。

他说,所有帝王里,我最惋惜、最心疼的就是柴荣,要战绩有战绩,要眼光有眼光,要仁义有仁义,结果英年早逝。

我说,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柴荣英年早逝是因为他灭佛,遭受了现世报。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里的“宗”就是指周世宗柴荣。

他说,我认为纯属巧合,柴荣是几次灭佛运动里最文明的。皇权、军阀与宗教,其实是你进我退的关系。老百姓日子过的越差越容易迷信,倘若你春风得意哪需要求佛拜神,是这个道理不?所以,民不聊生又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是佛教野蛮成长期,到后周时佛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是大量兴建寺院劳民伤财,二是出家的人越来越多,有吃有喝又不用服兵役,是咱,咱也去当和尚。在这个大环境下,柴荣颁布了一系列的禁佛举措。

我问,具体有哪些?

他说,第一、削减寺院,类似发放牌照,留大拆校第二、僧尼必须考试、注册,男子15岁以上并且能读至少100篇佛教文章、女子13岁以上至少能读70篇佛教文章的才能出家,不准私自受戒。第三、禁止自残式布施,例如斩断手脚、热油烫脸、火烧胳膊,那个南梁皇帝萧衍不就烧过嘛。

我说,这算不上灭佛。

他说,规范、优化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大量寺院被拆除,大量僧尼被还俗,若是把寺院看成佛教代理点,把僧尼看成佛祖代言人,柴荣的这些举措也算灭佛。

我问,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片场导演是谁?

他说,他的助理赵普以及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当时赵光义还叫赵匡义,哥哥上台后,避讳,改为了赵光义。

我说,能一起密谋篡权,看来赵氏兄弟非常信任赵普。

他说,是的,赵普是赵匡胤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包括北宋的统一路线也是他提出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五代十国的十国,多在南方,属于小割据系列,冷兵器时代的战力是由南往北依次递增,所以南边是最容易拿下的。当年黄巢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就把南边搅翻了天,黄巢朝北走试试?不出河北就gameover了。南边只有两块硬骨头,一是盘踞江苏安徽一带的南唐,二是盘踞四川盆地的后蜀。南唐有长江,后蜀有秦岭,跟三国时期吴蜀地形有点像。

我问,十国里有没有类似瑞士这样的中立国?

他说,中国历来讲究的是臣服,不可能存在真正的中立国。但是还真有这么一块“软骨头”,就是今天上海、浙江一带的吴越国,钱氏家族创建的。一听钱氏你就懂了,文人治国。文人治国的特点就是重文轻武,擅搞外交,他们积极与契丹、日本、朝鲜这些国家搞联谊搞贸易,对内呢?重农桑、兴水利,休兵息民。宋朝一建立,又有大统一的兆头,吴越国积极归降了,皇帝被封为淮海国王,吴越平稳过渡,江浙地区的经济没遭受打击破坏,老百姓也免遭战乱之痛。

我说,五代十国期间,吴越貌似也没怎么挨打。

他说,那时他们也是低姿态模式,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意思是你们是正统,我们只是一个诸侯国,你们让上贡我们就上贡,一是你们别打我们,二是邻居们要是打我们,你们要替我们主持公道。吴越国第一代君主钱镠很早就立下了规矩,意思是咱治理吴越国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咱钱家千秋万代,更是为了这一方百姓,咱也没有在中原大地称帝的野心,咱就偏安一隅,专心搞发展就行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局面就是钱镠始创的。

我说,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很佩服钱氏家族的大智慧。

他说,这可是最有生命力的名门望族,一是专注学问,二是远离政治。钱氏家族历朝历代最不缺的就是状元,拿近现代举例,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就这几个,够分量不?

我说,我突然想起来,《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钱姓排第二位。

他说,赵姓排首位是因为《百家姓》编成于北宋初期,赵家的天下。

我问,有没有一种可能,今天的钱氏家族也像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一直在低调的做着无冕之王?

他说,完全有这种可能。

我说,南唐的李煜不是也投降了吗?还不是被赐了毒酒。

他说,吴越是没有开战就投降了,南唐是打输了以后才投降的,性质能一样吗?另外,吴越在当时是香饽饽,他们投降谁,谁都会无比欢迎,带来大量资金和技术,带动地方兴盛,只会稳固政权,不会影响新政权,因为他们明确不做最大的统治者,只安心发展生产,对新统治者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南唐李煜呢?他是个危险的政治人物,有无数追随者,有人甘心为他献青春献子孙,随时可以再次被拥戴上台,留着当然是祸害,再加上还负隅顽抗过,能有好果子吃吗?

我问,北宋的统一之战,最难啃的骨头是谁?

他说,北汉。北汉属于后汉的残留,面积不大,之所以难啃是因为背后有契丹撑腰。当初宋朝南下一一收复时,兵力也是一分为二,一半驻守北疆,防止北汉或契丹来犯,一半南下。

我说,1979年时,战力也是这么分配的,一半守北疆,防止苏老大哥南下,一半去教训越。他说,古今中外,很多战役都有相似之处。

我问,契丹为什么难打?

他说,步兵对骑兵。虽然中原一直都很重视骑兵的发展,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马匹,也没有足够多从小长在马背上的骑手。变法时,王安石认为统一中国关键是要打败西夏,避免腹背受敌,要打败西夏应该先收复河西走廊,因为河西走廊是养马也养骑手的地方。而西夏之所以在与宋朝战斗中占有上风,就是因为宋朝以步兵为主,西夏以骑兵为主。

我说,所以,成吉思汗,所向披靡。

他说,那是后话。

我问,杯酒释兵权发生在什么阶段?

他说,政权基本稳定了,不需要南征北战了,那么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就成了宋朝最大的威胁。赵匡胤特别喜欢找赵普聊天,他问赵普,你觉得唐朝末期四分五裂,根源是什么?

赵普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赵匡胤问有没有解药?赵普就提出了12字方针: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

我问,有没有不愿意交权的?

他说,在小命与兵权之间,二选一,你选哪个?你选择主动退休,那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若是负隅顽抗?那对不起,现在中央集团有绝对的实力灭掉你,大家自然会选择主动上交兵权。赵匡胤也犹豫过,觉得有些兄弟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应该不会背叛自己的,想继续留任他们。

赵普就反问他: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意思是当年郭威对你不好吗?柴荣对你不好吗?都托孤给你了,也没影响你恩将仇报埃

我问,收缴了兵权,赵匡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说,还不能。杯酒释兵权只是拿下了当下可能有威胁的将领,但是不排除未来会有类似的奇才出现,所以要改变军队的管理办法。赵普设计了一套全新方案,叫制衡法,把禁军一分为二,一半驻守各地要塞,一半驻扎在京城周围,两者相互制衡。在制衡法的基础之上,又提出更戍法,意思是全国部队不断换防,并且要定期换防到京城,接受思想教育。你这么想,倘若后周也是这么设计的,赵匡胤根本不可能搞兵变,即便你带着10万大军兵变了,驻守在边疆的10万禁军以及更多的地方军接着就杀过来了,你很难有胜算。

我说,还是赵普想的周全,他应该是个读书人吧?

他说,自称半个文盲,貌似只读过《论语》。他身上不是有个典故吗——半部《论语》治天下,顾名思义,推崇儒学治国。

我说,释兵权、制衡、更戍,解决了藩镇擅权的隐患和禁军弄权的问题。赵普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吗?

他说,赵普的12字方针策略,目的是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改革措施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加强中央集权,包括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集中司法权。第二、对各级权力进行一系列的制约,增加审批、监督环节,各管理部门相互牵制,相当于给每级权力都套了一个笼子,甚至连皇权也约束在内。据说赵匡胤想买个烧香驱蚊用的熏笼都需要层层审批,一套流程走完要好几天。赵匡胤是武人出身,自然不耐烦,感叹了一句: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我说,草根还没适应贵族生活。

他说,赵匡胤不算草根,他是官二代出身,算是武人世家,读书可能少了一些,对皇家的制度略陌生。好在赵普懂这些礼制,手把手的教他:礼制也是统治催眠的一部分,权力必须有相应的牵制,成为举国运转系统的一个环节,哪怕你是一国之主,也不能带头去破坏,例如明天要跟美国总统会晤了,你不能穿着球衣球鞋就去了。有些事情赵匡胤内心可能有些不耐烦,但最终还是一一遵从了礼制。前面我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救星与克星,你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教练,实际上呢?赵普对于赵匡胤也是类似的角色,教导、辅佐。

我问,赵匡胤死后,为什么是他弟弟接班而不是他儿子?

他说,民间的说法是烛影斧声,意思是赵光义弑兄上位,烛影斧声这4个字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官方的说法是突发疾玻至于真正死因,成迷。哥哥死了,弟弟接班了,实在说不过去,所以赵普就出面帮着发布了一个“金匮之盟”,核心是4个字“兄终弟及”。金匮之盟的大意是赵匡胤抢了后周小皇帝的龙椅,他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就嘱咐他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幼子,以免重蹈覆辙。

我问,没立太子吗?

他说,没有,不仅仅是赵匡胤没有立过太子,你看五代十国这段时间里,各朝代几乎没有正规立过太子,也就是说,梁唐晋汉周的第二任统治者,都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当上皇帝的。到了后周时期,郭威传位给柴荣也是这样的,郭威没有立柴荣为太子,柴荣是以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登上皇位的。你看赵匡胤怎么安排的后事?他封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府尹,那么文武百官按照惯性去理解,赵光义将要接替皇位,而且是皇帝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光义上位,大家没有替赵匡胤儿子们打抱不平的缘故。

我说,赵匡胤跟赵普私人感情很好。

他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幅名画,明朝刘俊创作的《雪夜访普图》,你有机会可以搜来看看,里面有三个人物,赵普、赵普妻子、赵匡胤。赵普跟赵匡胤兄弟俩感情都很好,不过合作过程中也是风波不断,忽远忽近,赵匡胤甚至罢免过赵普。每次风波过后,他们之间皇权与相权的平衡都要在此消彼长中重新打破、分配、均衡。就跟两口子似的,共苦后又是无尽的相互折磨。

我问,赵普跟赵光义是怎么合作的?

他说,赵普在赵氏兄弟俩手里经历了三起三落。赵匡胤死后,赵普身上有个很重要的符号意义,他就是开国元勋系列,有非常强的话语权,他后面的两次复出,都是为赵光义灭火。第一次是众人质疑赵光义的正统身份,赵普拿出金匮之盟解围。第二次是赵光义北伐失败,大家质疑他的统治能力。于是赵光义把赵普搬出来了,赵普大刀阔斧整顿政坛,谁不听话收拾谁,帮赵光义渡过难关。类似的救火还有很多。包括金匮之盟也是给赵光义挖坑了,毕竟他还有个弟弟叫赵廷美,按照这个传承,你死后是不能传给你儿子的,而是要传给你弟弟,那赵光义就去问赵普,您看这个事怎么解决?赵普顺便创造了一个成语“一误再误”,意思是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个错误,既然意识到是个错误了,那就需要改过来,总不能“一误再误”。赵光义顺势把弟弟给流放了。

我问,赵匡胤的儿子们以及弟弟,后来怎样呢?

他说,相继英年早逝。

我说,赵匡胤哥俩祖籍河北,等于老家被别人占领着,为什么不收复幽云十六州?

他说,你以为没打过?打不过!刚才我们说到赵光义北伐,就是想收复失地。包括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两次北伐都以损兵折将告终,宋朝的文臣开始鼓吹和平相处的好处,武将也不愿意流血沙场,反正现在小日子过得挺好的,何必去拼命呢?什么一雪前耻,都是虚的。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渐渐的,连皇帝都相信了这一套理论,再没有人提及幽云十六州,就当不存在似的,宋朝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答卷,是个负数,所以现在有人称宋朝为“矬宋”。

我问,若是外敌来犯呢?

他说,花钱买平安,对辽国,对西夏,都是如此。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宋朝不喜欢打仗也有积极的一面,民众不参战,可以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富有的朝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在继母文里觉醒了

棠眠

我的小宗门

该死的小老头

被恋爱之神胁迫的我该怎么

冬霜月寒

万人迷成为渣女后[快穿]

人生重来

黑曜石之王

不灭龙王

八零小娇妻带空间赚了一个亿

熏鱼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