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哦,金子!
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哦,金子!,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咦,这是什么?
金子!
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
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金钱的魅力确实无法阻挡,即便是刚刚经历了战火,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依然呈爆发式增长,从战前的45万增加到50万,正以每年10%的速度飞速增长。
这个速度有多快呢?以现代人熟知的印度为例,其人口增长率不过0.8%,而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地区是其12.5倍。
如果以这个速度发展,那么20年之后加利福尼亚将会拥有370万人口,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金矿早晚会枯竭的,没了黄金之后这片土地就不会再拥有如此大的魅力了。
虽然此时奥地利帝国的炼金技术要远超历史同期水平,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金矿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而且未来奥墨联合开发公司所掌管的土地并不会只限于加利福尼亚一地,实际上现在弗兰茨就在研究如何开发内华达的土地。
然而与加州优渥的自然环境不同,内华达的气候炎热、干旱、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可谓是“二季分明”。
内华达的地形是复杂且多样化的,包括高山,沙漠,高原,盆地和峡谷等。当地的生物除了常见的野狼和黑熊,还有内华达棕蜘蛛和内华达焦尾蝎这种独属当地的特产。
更不要说带有神秘色彩的大脚怪和食脑虫了,如果不是后世老美在内华达搞了几百次核试验,天知道里面还能找出什么怪物来。
当地肖肖尼人表示切尔诺贝利什么的都弱爆了,当地承受的核辐射是广岛的48倍。
殖民这种穷山恶水,弗兰茨自然不舍得浪费宝贵的德意志移民。实际上最适合当地的还是印第安人,适配性最高。
但是这群家伙无论是发展,还是探索资源的能力都弱爆了。除此之外更是有相当高的几率叛变,甚至是联合当地的印第安和美国人对奥墨联合开发公司进行攻击。
所以弗兰茨需要一批“忠实可靠”、“任劳任怨”的殖民先遣队。这不只是为了加利福尼亚地区考虑,实际上奥地利的殖民地依然十分缺人。
而爱尔兰人毕竟受英国人奴役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魔怔人,殖民地可以有爱尔兰人,但是比例不宜过高,更不能让其成为大型聚集地。
实际上美国在同化爱尔兰人时就遇到了很多麻烦,其中之一便是大量的黑帮和暴民。
后世只知黑衣黑帽拿着汤姆逊的意大利黑手党,但却不知道比其可怕无数倍的爱尔兰黑帮。
虽然意大利黑手党在专业技能上可以轻松吊打爱尔兰人,但是后者比起前者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更远大的目标。
其实可以换个更简单的说法,那就是意大利黑手党在乎钱,而爱尔兰黑帮更在乎的是权力。
在意大利人还在街头喋血的时候,爱尔兰人已经悄悄地掌握了更加有效的武器——权力。
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超速发展,没有任何一位总统能做到将基础建设和管理制度跟上。
这样也就造就了大面积的权力真空,于是乎爱尔兰黑帮就自发成了这些新兴城市的地下老板。
历史上称其为U BOSS,直译为地下老板,但是弗兰茨觉得翻译成地下市长更适合。
这在由鹰眼·圣·泽连·柯基主演的美剧《金斯敦市长》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虽然剧情很燃,但仍旧是一个黄四郎洗白的故事,甚至连洗都懒得洗,直接告诉你世界合该如此。
这种政治型黑帮在一定程度上似乎缓解了当地的矛盾,并且建立起一种“适合”当地的秩序。
然而这群家伙和好人两个字实在不沾边,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混乱的源头。
虽然大饥荒中的爱尔兰人很可怜,但要是让弗兰茨用本国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去换那还是算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冷漠可以解决99%的问题(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勿照搬照抄,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
实际上除了弗兰茨在找劳动力,美国人也没闲着。
历史上1845年阿萨·惠特尼向美国国会提议修筑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于是许多美国精英讨论修筑铁路事宜。
但现在美墨战争失败,再加上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并没有在美国人手中,弗兰茨觉得某些事情可能不会再发生了。
但现实是美国人依然打算修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但不再经过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了,而是直达俄勒冈。
原因非常奇葩,那就是美国的捕鲸业需要这条铁路,同时十余万美国人被两千不到的英国人挡住了殖民的步伐,这实在让人没法忍。
詹姆斯·波尔克竞选总统的两大口号就是要打击奴隶制和“重新占领”俄勒冈。
他永远是以一个硬汉姿态示人,甚至还对英国人说过“要北纬49度,还是要战争”这种话。
虽然美国打赢了美墨战争,但是损失却大得出奇,而且随着军队的解散,黄热病开始在全国蔓延开来,死亡的人数多到无法统计。
北方工厂主的军队更是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反观南方奴隶主的军队由于一直在提防法国人反而没受多少损失。
此消彼长之下南方奴隶主的话语权就变得强势起来了,更有甚者还声称是自己请来了法国人,所以才能让美利坚转危为安。
不过这一点上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北方军的将领坚持认为奥地利和墨西哥早就是强弩之末了,没有法国人美国也能取得最终胜利,还不必将一半的胜利果实分出去。
双方各执一词,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南方的势力在此时更强,所以波尔克是万万不敢动奴隶制的。
历史上的波尔克也并没有对奴隶制本身“指手画脚”,虽然民主党人士一直声称。
“詹姆斯·波尔克是一生为民主和自由奋斗、能干、正直且无法被收买的斗士。”
但实际上他一直希望它们“年轻、有效”,且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