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之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章 无我利他的学问,生命的觉醒,净心之旅,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束缚鸟的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故事说:一个在笼子里的鸟,看到达摩祖师走过来,由于祖师是圣人,所以身放光明,虽为畜类也会知道圣人到来,鸟说西来意教我出笼计,祖师对鸟说笼子是你的囚劳,然而笼子之外何尝不是囚劳呢,你在笼中的寿命只有几年,你在笼外也是如此。
你在笼中虽无自由,但饮食充足,你在外边看似自由,但为了食物为了生存,你会随时丢掉性命,物质的身体是没有自由与不自由的区别的,只有觉悟心灵的慧命,才是真正的自由,佛法的中心是戒定慧,禅定是必修的功课,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因为只有放下物质才能放飞心灵,小乌问祖师我该怎么能自由呢。
祖师说:你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执着物欲,你把肉身当做自已,如果你把心性当做自已,你就彻底自由了,要想自在就得看破放下身见,即然物质的鸟身不是你,那些环境物质也与你无关,那么你看到的、听到的、觉知到的能力,守护保任这种境界,这就是你自由的源泉。
欲望重和欲望轻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人的欲望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人的欲望强,就必须有满足欲望的能力,如果欲望还强,还没有满足的能力,那就只有无休止的埋怨苛责了,或者怨父母夫妇等不能挣钱满足他的欲妄,使烦恼灾难不断。
人的欲望都非常强,如果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会做出很多错事,薄情寡义等,修行就是让人减少世俗的欲望,升起净土的信心,人的欲妄轻了,对别人的抱怨苛责也会少了,自然就符合了无我利他的宗旨。
修行最重视的是戒律,戒律以心为根本,这就是让人减少欲妄最根本的方法,因戒而生定,定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净心净土中,是真心切愿的投入,经典看似很难,其实就是没有真信切愿的心。
如果真行者却是不难的,现在人看的是物欲,听的是声尘,这就是没有真信的象征,如果人能不以欲妄为中心,那么他所看所听的就是佛法净土。
为什么说自律的人肯定是有修养的人?所谓的修行就是不断强大内心的过程,无论什么人事物,什么逆缘恶境,都不能动摇净心净土的信愿,普通人的心是不定的,见到好的就高兴,不好的东西就难过,总是心随境转,所以生死轮回不止。
心执着人事物越重,境界就越低下,法界之初没有四大物质时叫自性,自性无明乱动就叫心性,自性附物质为我叫心,我对人事物的分别执着为思想,轮回生死叫意识。
随着假我的坚定,自性彻底忘失了自己,忘失了假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的,不为这个根本努力精进,却为了假我而着急上火,拼命的贪嗔痴慢,这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的进入修行壮态。
普通人的知见,和圣人的见解有什么不同呢?用身体来影响心灵是世间法,用心灵来影响身体是出世间法,药王菩萨了知世间药理了后,感觉身体的病都是心灵影响的,从治疗身体疾病的药王,由于了知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所以由世间的药王转为菩萨。
人是业力的结晶,你有什么业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意识的善是三善道的果报,思想的恶是三恶道果报,心性的净是四圣法界,所以人有什么身体有什么苦难,都是心性的结果,所以说医王难医寿尽之病,就是这个道理,经典说,菩萨有一法,能解世间一切苦,昼夜常念善法,思维善法,观察善法。
想要帮助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不付出努力任何人都帮不了,那么法会是怎样加持学子的呢,世间人只知道物质上的精进,而不知道正确的目标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比如两个人同时学一本书,一个人没有目标迷茫度日,另一个有远大的理想。
由于这两人学习的动力不同,其结果也会天壤之别,普通人只知道在可见的东西上努力,他的理想建立在一人一家一社会的基础上,而佛法了知人是由无数的生命构成的,每一个思维意识等,都是一个生命形态,无数的生命组合成一个人,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共同的愿望而合为一体的。
你越违背这个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生命体就会分散,你的记忆能力都会减弱,而这个共同的大愿就是觉悟的心性,识心才能达本,吉祥法会就是靠佛的加持力,而觉悟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能力,这才是成功的源泉。
为什么说慈悲之亲比骨肉之亲还要重?经中说:“慈悲之亲,重于骨肉”,天下的人很多很多,而身体物质的人却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一颗灵魂,这些人同样长着眼睛和耳朵,看同一种事物和东西,说出自己的感受,几乎人中没有同样的答案。
一个不好的人会增加不好的记忆沉积下不好的意识,而一个好人会总结出好的记忆和沉积的意识,而一个修行的人,无论他看到不好的东西和好的东西,都会化作心性的智慧。
可见四大和合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灵魂,物质就好比是污泥,心灵就好比是莲花,不好的人取的是污泥,好的正能量的人取的是莲花,而一个修行的人,无论他看到的是污泥还是莲花,最终都化成普度众生菩提心。
坐在自行车上笑和坐在宝马车里哭有什么区别?世间人常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世间人认为,物质条件好,性格又得好,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在佛法里就很容易解答,因为经典只追求心灵的智慧,他不在乎物质的享受,精神的愉悦,他也不在乎哭与笑,不在乎五欲六尘,对于世间人来说,没有物质,没有欲妄是活不下去的。
经中讲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智慧就是了知物质的无常易坏,精神随环境而变,只有心灵才是常乐我净的,感恩为慧命而付出一切师父们。
为什么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心情看会不同?同样的水,人看是水,天人看是琉璃,饿鬼看是浓血,地狱里看是猛火,人的贵贼、穷富、寿夭等,看似身相物资的欠缺,实则是福报业力的牵引。
一个故事里说:天堂和地狱里面的人吃饭,面前都有丰盛的食物,但每个人都拿一双超长的筷子,地狱里的人自私自利,所以想方设法就是吃不到食物,个个都成了饿鬼,而天堂的人一心为人,无我利他,用筷子夹给别人互助互受,所以个个幸福快乐。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无我利他的真心,物质只是陪福积德的道具,心灵才是真正的食粮。
怎样能达到**度的空间呢?人生活在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中,以体力为主的绝大数群体,当绝大多数人都像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一样,人的维次也会突飞猛进。
古人讲万人祈雨天必降其雨,众人的心力,可造出穿越空间的虫洞,第四维到第九维加入了时间即信息的观念,精神领域的无限思维,使人扩宽了生活的空间,精神的空间,可以自由穿越物质时间的束缚,可以回归过去,未来的任意的地点。
第十和第十一维次可以自由运用能量的空间,物质时间能量的自由转化,可以自由穿梭于天堂和地狱,了知运用唯心所现,唯实所变的无碍境界,也是智慧生命最高境界的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