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买两斤糖,重生八零娇妻飒又辣,锦禾,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施晓勇和施晓伟看了一眼施晓宏,施晓勇皱着眉头:“你去干啥在家看着小妹,对了,我和大哥中午回来吃饭,你和小妹弄点顶饱的东西!”
施晓琳这才想起来她大哥二哥都在石台村对面的秦家庄瓦厂干活,这个瓦厂是去年才建起来的,生意特别火爆,方圆十里八村都来他们家买瓦。
而施晓勇和施晓伟,他们就是在瓦厂挖泥土、踩泥巴和脱坯的人,这需要力气活儿,施晓勇和秦家庄的人熟,才弄了这个活儿,按月结算,上工一天,就是七毛八,十天就是七块八,一个月下来也是十几块钱,在他们这一带,这样的工资不算少了。
施晓宏也想去,只是,家里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太好,不愿意让他去,只要不是春种和抢收,大部分时间,他和施晓琳都在家干点轻快的活儿。
施晓勇和施晓伟勾肩搭背出去了,施晓宏忍不住焦心,他大哥施晓伟快二十五岁了,石台村二十五岁还没结婚的人,少之又少,他小妹都知道为了大哥的彩礼钱着急,他如何不着急
施晓勇着急,现在快十点钟了,瓦厂那边要求十点钟,干到下午六七点,如果活赶的话,他们会加班。
当然,这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加班是什么。
他们走后,快十二点时,王桂芬他们回来了,两口子肩上挑着箩筐,里面装着的,全是大大小小的洋芋蛋子。
这时候的洋芋是卖不到什么钱的,他们主要是用来喂猪、喂鸡和人吃,这样就能节省一些粮食来,除了上税之外,还有就是卖,这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施晓勇他们回来得很急,一人两碗的玉米饭下肚,吃饱了,两人手上拿着杨梅,转身就跑。
下午王桂芬他们还要上山挖洋芋,施晓琳就问王桂芬要了二十块钱。
彩礼钱也不够,这钱本来就是给施晓琳补身体的,别说是二十块钱,就是施晓琳全部要走,按照王桂芬宠施晓琳的态度,应该也会给的。
拿到了钱,王桂芬他们走后,施晓琳就跟施晓宏说:“三哥,走,陪我去镇上买点东西!”
施晓宏没多问,拿了两张粮票,就和施晓琳出了门。
石台村到关坝镇有三四公里的样子,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关坝镇。
施晓琳记得在供销社前面右拐,有一处黑市,说是黑市,是因为关坝镇还没开始大量个体经济,大家要什么东西,还是以票去供销社兑换为主。
但施晓琳知道,不出一年,个体经济就会以雨后春笋的速度涌现出来,春风拂来,多少人下海经商,成了国内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施晓宏见施晓琳熟门熟路,微微皱了皱眉头。
施晓琳对这里的确很熟悉,为了讨好杜文涛,她也不是只顾着从家里要钱,她也会上山摘点野菜或者是家里的腌菜等等,拿到这里来卖,换来的钱,她就汇给在省城上大学的杜文涛。
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头顶,施晓琳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的确良的布料,虽然有点硬,却很凉快,她穿梭在两侧卖各种蔬菜、鸡蛋的街道,很快,她便看到了一家店。
这应该是关坝镇最早的一家杂货店了吧,里面卖很多东西,几个月前,店里还卖蛤蜊油,还有一些糖果啊之类的,当然,也有罐头、麦乳精,这里不需要票,有钱就行。
“老板,有面粉吗”
施晓琳俏生生站在店里,老板一眼就看到了,他年纪不大,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店里堆满了东西,因为地方小,而且,他也害怕被抓住,所以,只留了一扇门。
“有,你要多少”
“给我来十斤面粉吧!”
施晓琳一张口就要了十斤面粉,施晓宏哪怕不知道价钱,也知道不便宜,他想叫施晓琳,可见她两眼闪烁着亮光,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十斤面粉,还要别的吗”
县城一斤精面是一毛钱一斤,可他从县城进货,拿回来后,他每斤涨两分钱,也就是说,十斤面粉,一块二毛钱。
“还有白糖,老板,白糖给我来两斤!”
听到要白糖,老板不由得打量了施晓琳一眼,白糖可不便宜,一般人家都舍不得吃,他这店里,也是八毛钱一斤,两斤白糖,就是一块六!
施晓琳算了算,做薯条的东西,就差番茄酱了,没有番茄酱,她打算回去熬点果酱淋上去,应该味道也差不多,就是不知道两斤白糖够不够,不过,一开始,她也不敢买多了,万一生意不好,就赔惨了。
做面包,这东西需要鸡蛋,家里的鸡蛋都送人了,她等会儿还要买鸡蛋。
“同志,你是做馒头还是包子”
又是白面又是白糖的,肯定是要做什么面食。
“同志,你如果要做馒头和包子的话,我劝你还是买点糖精吧,这个便宜,也甜,划算!白糖太贵了!”
施晓琳这才想起来,这个年代,白糖可是顶顶精贵的东西,一般人家,都舍不得吃的,每年那点糖票,攒起来兑换了送给最重要的亲戚。
糖精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东西,因为便宜,几粒糖精,可以让一锅水都甜滋滋的,这比白糖划算多了。
可来自未来的施晓琳却知道,糖精这东西,其实并不是糖,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是从煤焦油里提取出来的,吃多了影响人体健康。
她想了想,还是摇摇头:“老板,那你给我来点红糖吧,再来点白糖!”
红糖比白糖便宜一些。
提着东西出来,施晓琳感慨,这个时代的二十块钱,真的太能花了,她买了十斤面粉,两斤红糖一斤白糖,一共不到三块钱。
手里攥着十七块钱的巨款,施晓琳看了看不远处的鸡蛋:“三哥,我还要买点鸡蛋……”
“别在镇上买,贵,回家后,我去丁建国家买!”
镇上的鸡蛋比村里贵一两分钱,虽说分分钱在施晓琳看来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施晓宏却很在乎,他只知道,现在用钱,都是以分来计算的。
兄妹俩刚从丁建国家买了三十个鸡蛋,还没进门,就看到他们家院子里站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两张面孔,施晓琳和施晓宏都认识。
“桂海舅舅,你们怎么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