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偶娃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费鞋,藏海沉珠,油偶娃娃,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彭氏对人苛刻,妯娌两个平时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很少有这么和气坐下来说话的时候,但今日儿子中举,彭氏心情愉悦,对人也变得和善。
顾三夫人来的真是时候。
顾三夫人说道,“大哥大嫂那里,你有没有去信,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彭氏点点头,写着请贴,“二老爷的亲笔,信已经叫管家随船送出去了,不过到京城,最快也要月余。”
顾家不做生意,却有自家的急脚,急脚会将家信通过船送出去,这是最快的了,想再快也不行了。
顾三夫人忍不住道,“还真是羡慕二嫂,生养了一个好儿子。”
彭氏真是好命,嫁进顾家后,先有顾家大房让贤,二房成了宗族彭氏做了宗妇,如今儿子又中举,真是令人羡慕这么好命。
说起儿子,彭氏满脸的骄傲,手中执的笔也停下来,“盼了这么多年,可总算盼出头来,我们顾家也有望了。”
顾三夫人闻言便道,“三公子很快会成为进士,也很快就会有官做,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这些年顾家大房仕途不顺,之前回的家信中也提到,颇有些想致仕的意思,但苦于顾家没有子弟能接替他的位置,就这样断然致仕不心甘,好在顾延年不负众望,顾家的前辈也为他运作经营。
彭氏嘴角含笑,“这都是他寒窗苦读的结果,我早就说过,没有大房,我家延年也会有出息的。”
半点不记得顾家大房的功劳,彭氏这个人心眼狭小又忘本,如今更是变本加厉。
桌上摆着的一叠大红烫金请帖,彭氏并不是亲历亲为,每一份都亲自写,她只写了重要的几分。
彭氏搁笔,突然问道,“杨家的杨四郎也中了?”
顾三夫人看她,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这个消息,这个消息对彭氏来说不是好消息。
“也中了。”顾三夫人笑道,“名次比三公子还靠前。”
彭氏脸色一变,眼底闪过一丝怒意。
“也中了?”彭氏喃喃。
这是难以置信吧,接下来顾三夫人的话简直要了彭氏的命了。
“中的是一甲。”
怎么可能?杨家那个书呆子,只会死读书,杨四郎跟着吴大儒读书,被吴公子所不喜,差点被吴公子磋磨致疾,彭氏虽然没有见识过杨四郎是何等愚昧,彭氏这是见不得别人好。
“杨家事事都要压我们一头。”彭氏恨道,“我们延年跟杨四郎比,差在哪里?”
顾延年这次好险,名次排得比较靠后。
“二嫂,你消消气,这可不值得你动气。”顾三夫人劝道,“你怎么拿三公子跟那个书呆子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如今的身份不同了,这种话往后别在人前说。”
“你倒是教训起我来了。”彭氏气笑,脸色也变得缓和。
名次什么的都不重要,对顾延年来说,只要中了,有顾家大房在京城的经营,以后会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
她们这些女人啊,总是被人教训看不到重点。
……
苏玥回到“一条胡同”,跟往常一样,她的生活过得简单重复。
每日醒来,简单的洗漱吃过早饭后,她会先去灯笼胡同一趟给林成送药,然后带着红蕉出去,运气好的话路上会遇到一个病人,运气不好的会无获。
当然也不能说运气好不好,像她这种大夫找病人,她不是名医,之前治好了保定侯府少爷的病,后有三皇孙的事,但因为她太年轻,治病这种事是要真才实学,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在性命这方面,大家都很慎重。
下午无事她会待在家里做药。
夏天的时候,苏玥做的清凉丸卖得很好。
红蕉心里想不明白。
“其实二小姐光靠卖药就能养活自己,黄妈妈都说二小姐的药很好很管用。”
红蕉硬着头皮跟在苏玥后面,在巷子里穿行,自从从宫里回来后,她们几乎每天都出来,走遍了附近的一大片巷子。
“这么走,太费鞋了。”红蕉垂头看了看苏玥磨破露出脚趾头的鞋,“回去我再给二小姐做一双。”
一个月下来,走烂了三双鞋。
苏玥回头,伸手捏了捏红蕉走得发热的脸,“那就有劳我们红蕉了。”
“光靠卖药还不够,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她跟红蕉解释道,“养活自己不难,一日三餐,要看你想怎么过。”
红蕉还真的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富贵人家大富大贵,一日三餐,鸡鸭鱼肉;穷苦人家揭不开锅,一日三餐,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我知道二小姐的意思。”红蕉说道,“二小姐想多挣钱。”
苏家不富裕,到了京城,京城是个热闹富足的地方,也好挣钱,但这么想想也不对,广州是南方的大城,也很热闹富足,不比京城差。
还真是搞不懂,她们这么奔波为了什么?
“为了根基。”苏玥说道,“不仅仅是为了多挣钱,有了根基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大树有了根基才会枝繁叶茂,根基是不是像名声一样,苏玥这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她的医术。
红蕉明白了,快走两步追上去。
因为看到她们来,巷子里的很多户人家都关上了门,关门闭户也不敢发出大的动静,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带着婢女,学什么赤脚郎中,举着一张写有“妙手回春”四个字的白色布幌,脸没有巴掌大人还没有幌子高,天天从家门口过,看着烦都烦死了。
这种不受待见的情形,苏玥一个月下来见多了。
“二小姐,我渴了。”红蕉走得口干舌燥,身子巴着墙停下来。
苏玥在一家门前停下来,“我们去这家讨口水喝。”
她一手拿着布幌立在身侧,另一只手拉着门上的铜环轻轻扣了扣门。
扣了三次,许是事不过三,第三次门内终于有了声音回应,“谁呀?”
是一个妇人,声音还很温和。
苏玥心神微定,隔着大门,说明来历,“走得口渴了,进来讨碗水喝。”
这里的乡民民风朴素,经常会有生人敲门讨水,不说讨水就是讨饭,民众也是乐善好施热情奉上。
只要不是那两个打着“妙手回春”的幌子,卖狗皮膏药的女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