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5章:敌人凭空消失,晓月度关山,太史春秋,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过一番详细的商议和谋划,大家一致同意了严从汉计划。
即兵分三路,分别从安定卫、阳关和哈密卫出兵,强攻东察合台汗国的前沿城池:吐番、罗卜和若里台。
严从汉命廖宏与顾小伍走北线,自哈密卫起兵,攻占吐番;
喻代求率兵走南线,由阳关出发,攻占若里台;
他自己与秦邦锐一起,走中线,从玉门关出发,攻占罗卜。
三条线各率精兵四万。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中线由严从汉和秦邦锐两人带领,若南北两线告急,均可分兵援助。
待三条线均取得胜利之后,效仿此前攻打鞑靼的方式,各派一万骑兵冲锋突进,引起敌军的恐慌,而后步兵稳步推进,逐一攻占城池。
三天之后,三路大军集结完毕,按照约定的进攻时间,各自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军。
距离若里台较近的阳关,由于平时以防御为主,守兵不多,因此敌军驻守在若里台的兵也不多。
距离吐番的哈密卫虽然驻军较多,但此前属鞑靼管辖,东察合台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一小部分驻军,鞑靼战败后,东察合台汗国还未作好兵力部署,因此,吐番的防守仍然非常薄弱。
东察合台防御最为强悍的地方是中线的罗卜,因为此地一直距离后汉的安定卫、阳关、玉门关较近,一直是东察合台派遣大军驻守的地方。
因此,北、中、南三条进攻线路中,唯有严从汉与秦邦锐攻击的中线最为难攻。
三支部队按照规定的时候到达了预定地点。
严从汉派兵在罗卜城下布下猛烈炮火,一阵炮火之后,开始率军攻城。
严从汉计划分三个批次进行强攻,若是无法攻破的话,便暂时后退十里,再设法诱敌出城。
但是令严从汉及秦邦锐感到纳闷的是,一阵炮火之后,步兵只经过一轮攻击便轻易地攻破了城池。
而且,大军冲入城内之后才发现,此地的驻军非常少。按照后汉军队的编制来算的话,东察合台汗国驻守在罗卜的兵力不超过五个千户所。
也就是说,敌军守城兵力不超过六千人。
四万人强攻六千人驻守的城池,当然很容易了。
而且这六千人还是不擅于守城的骑兵,攻城的却是擅长攻城的后汉军队。
敌军的这一情况,严从汉首先想到的便是,敌人的兵力重心肯定在南线或是北线。
至于敌人为什么会调整兵力部署和到底把兵力重心放到了哪里,严从汉暂时还搞不清楚。
“怎么会这样?明明预料是一场血战,想不到如此轻易便攻破了。敌人究竟是何打算?”秦邦锐疑惑地说。
“咱们暂时还搞不清楚敌人的想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既然我们中线的敌人防守薄弱,那么南线或是北线,总有一边的压力比较大。”严从汉说。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秦邦锐问。
“立即派出探子,分别前往南线和北线打探消息。同时,咱们不要死等回信,先各派一支一万人的队伍前往救援。”
秦邦锐立即按照严从汉的吩咐,派出两名探子,分别前往南线和北线打探消息。
同时,派出两支一万人的队伍,分别赶往南线和北线支援。
半天之后,探子回报,南线和北线均未遇到较强的抵抗,已经轻松占领了若里台和吐番。
这一情况更是令严从汉吃惊不校
三线同时进军,均是未遇较强抵抗,那么敌人的兵力重心到底在哪里?
莫非主动放弃前沿阵地,集体后撤了?不太可能。
那为什么会找不到敌人的主力呢?
严从汉顿时感到一阵后怕。
战场之上,讲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如果突然找不到敌人不说,还不清楚敌军的动向,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危险即将来临。
“严督师,顾总兵及喻总兵请示回话,部队是否按此前计划直插敌军腹地?”探子焦急地等待着严从汉的命令。
严从汉踱着步子,没有说话,内心思考着敌人的去向。
“既然敌人主动放弃前沿城池,想必已经向纵深退却,这会不会是敌人有意在唱空城计,想让我们上当而放弃攻击?”秦邦锐问严从汉。
“不,空城计只存在于小说,极难迷惑对方,能通常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任何将领都不会冒险使用这个方法。”严从汉断言道。
“那如此说来,敌人到底在哪里?他们想干什么?”秦邦锐不解地问。
“不行,立即通知南北两线部队,快速返回原驻地待命,不得有误。”严从汉突然向探子命令道。
探子领命,飞身上马,打马而去。
“严督师,这是何意?”秦邦锐迷惑地问道。
“敌人动向不明,大军不敢深入,应立即回营防守,待探清虚实后再作打算。”
严从汉说完,立即招来身边的随从,让他们组织几队人马,深入东察合台汗国腹地打探消息。
不论打探到什么样的消息,或是没有打探到消息,也必须在天黑之前返回大营禀报。
打探队伍出发后,严从汉命令大军立即后撤,沿来路往回玉门大营。
当天夜里,攻击南线的喻代求也回到玉门,想必此时的廖宏及顾小伍两人,也率军返回了哈密卫。
“严督师,到底是什么情况?”喻代求走进营帐,大声问道。
“目前三条线路情况一致,均未遇到敌军主力,曾经强大的东察合台汗国大军,就好象平空消失了一般。”严从汉也甚是不解地说。
“那现在怎么办?”喻代求问。
“不必担忧,咱们只需要守住关防即可,待探子回报之后再说。”严从汉吩咐道。
接下来,几人又聚在作战沙盘前,谈论分析着敌军的动向,同时等待着探子回报。
直到半夜时分,深入敌军腹地打探的人回来了。
“情况如何?”严从汉问。
“我们四队探子,分别沿几条线路深入敌人腹地两百多里,均未打探到敌人主力的所在。”探子说。
“完了,我感觉要出大事1严从汉突然对喻代求几人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