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6章 质朴的情怀,九个哥哥团宠小甜包,旧时光,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小甜嘿嘿笑着,只当没看到自家奶奶埋怨的眼神。
“你就别宠着这丫头了,你那边怎么会缺翻译”苏奶奶对范淑芳说道。
当她老太太不知道,范释放可是在翻译司工作,找个翻译不过就是顺手的事儿。
还不是因为宠着小丫头,对小丫头的要求没有不答应的。
“嫂子,翻译虽然不缺,但有些翻译,真是说不得。”提起这个,范淑芳还是一脸鄙夷和怒气冲冲。
苏奶奶不明所以。
范淑芳接着说:“您可是不知道,现在有些小年轻,见了外国人那态度,看着我就生气。”
这几年,国家重视这一方面,对外国友人格外尊重。
有些略懂翻译的年轻人,就只顾着巴结外国人,简直就忘了自己是个华国人。
对于这种人,范淑芳从来都是敬谢不敏。
姑且不说水平没有小甜一个小娃娃好,就只是看到了外国人连一点风骨都没有的翻译,带出去都丢人。
范淑芳的一席话,让常部长也颇为感慨。
“说起这个,前几天,我见了一个翻译,对着外国人的时候,摧眉折腰的,只恨不得当成祖先供着。”
“看到了我们国家的人,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妥妥就是个汉奸!”
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常部长义愤填膺。
他的工作性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很多,对于这种现象也是不少见。
尤其是这一两年,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但碍于现在国内的翻译人才是真的少,也只能忍着。
只盼着过上几年,情况能略有好转,不至于一直像现在一样糟糕才好。
“我家小甜就不这样。”董元忠不失时机地再夸一句。
说完之后,董元忠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又说:“首温这孩子也不错,最起码骨气是有的。
其实,苏首温在语言上的天赋确实很好,对外语的掌握速度很快。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能够熟练地翻译两种外文。
只因家里有了一个各方面出色的苏小甜,才会硬生生地被比下去。
但放在外面,苏首温也是一条龙。
现在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已经得到了翻译司大领导的首肯。
这不,过完年之后,又要随团出访,担任重要的翻译工作。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李建红等人显然没有想到,能听到这些话。
这对于这几个从小在乡下地方长大,上了大学之后,又只局限于学校里的姑娘来说,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们之前还觉得,学习外语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她们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
这个专业,对于外语根本没有什么要求。
现在却发现,原来学习外语也是大有可为。
或许,她们也可以再努力一把。
三个姑娘对视一眼,那意思十分清楚。
等回头,就开始学习外语,就算不能成为专业的翻译人才,也算有一技之长。
至于老师,很容易找,苏小甜不就是现成的吗
闲聊的话题,总是转换得很快。
不过是一转眼的功夫,话题又换了。
变成了如何能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等等。
说起这个,常部长觉得,苏小甜的食品加工厂就很好。
“小甜,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桑榆县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常部长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开口问道。
苏小甜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她之前其实一直都觉得,将来爷爷奶奶肯定是要叶落归根的。
她也想过,作为从桑榆县出来的人,是不是应该为了家乡的发展做点儿贡献。
但目前,她还只是一个学生,能做的确实有限。
毕竟,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的打算。
对于苏小甜来说,大学毕业,甚至是将来研究生毕业是必须的。
“不瞒您说,老汉我也不是没想过为老家做点儿什么。”
这一次,却是一贯以来,话都不多的苏爷爷率先开口了。
苏爷爷一脸凝重。
“我们家走出大山,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可我知道,老家那些人的日子,虽然比前几年好些了,能吃饱了,可到底没有富裕起来。”
常部长很惊讶地看着苏爷爷。
一个老人,竟然想到了这么多。
难怪董元忠总说,他大哥是一个胸怀大义的人。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可也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老哥哥,难为你想这么多。”常部长感慨地说:“多少人走出来,日子好过了,就不会想着回到过去了。”
苏家其他人显然也没有想过,苏爷爷心里竟然还装着这么多的事儿。
一时之间,在座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做人真是太失败了。
太没有思想境界,还不如苏爷爷一个老人家。
“可我也不能劝着村子里的人都出来外面找活干。城里还有这么多的人没工作,咱们农民好歹有土地,不至于饿肚子,不能总来城里抢饭碗不是”
苏爷爷接下来的这几句话,让常部长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这就是一个农民最朴素的情怀。
不能抢城里人的饭碗。
“老哥哥,不存在的,能被抢走的饭碗,就不是真正属于城里人的饭碗。”吴部长说道。
“真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看,就像你们现在在城里开餐馆,甚至开了工厂,不是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了吗”吴部长直接拿苏家说事儿。
苏家的餐厅和工厂确实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是值得鼓励的。
“农民,也不一定就要专门种地才算真正的农民,只要有一颗农民深爱土地的心就是真正的农民。”
吴部长是农业这一块地,他更加希望农民都能扎根在土地上,为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增加做出贡献。
但同时,他也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是必然出现的,这是历史车轮滚动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将来,会有很多农村人到城市里参与国家建设。
也会有很多机械到农村,参与到农村的大生产中去。
只有到了那时候,实现了从农村到城镇化,才证明国家是真的富强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