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1章 老兵重见时,大佬也要让步,至尊小神医,酒白,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很快长白山一线的村民陆续的通过崖道,大青山带来的物资也随即发放下去,上千箱的物资包括面包以及一些饼干之类的,虽然不足以满足三万人,但简单吃点,撑到下山还是问题不大。
那边拿到食物的村民,没有逗留纷纷的开始往山下走,人太多,如果一起下山,会拖慢速度。
所以大家拿到物资,就迅速的往山下走。
大概三个多小时,一群群长白山一线的村民纷纷的通过了崖道陆续的下山。
“这些人的纪律性都很不错。”王军在一旁对李扬说道。
“是不错,不愧是在战争年代我们大青山人专门指定负责补给的族群,行动快,团结行强,而且一个个协作能力十分强,确实适合后方大部队的补给供应工作。”李扬颔首道。
“李医生你觉得,让他们帮我们大青山稳定华北乃至东三省的后方运输和配送,如何?”王军说道。
“王哥,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吧?”李扬笑了笑。
“是有这个想法。”王军憨厚一笑。
“到时候谈谈看,大青山人分散的太快了,虽然钱赚了,但是离家太远了,过去是没办法,假手于人不如交给自己人,但如果有可以托付的人,倒是可以把这边市场交给他们协作。”李扬点了点头道。
“另外我刚刚趁着时间多,也就近去看了他们的伐木点,打听了一下情况,他们的木料价格完全被低估了,卖给外面木料厂的价格,后者转手就能高出数倍的价格出手,这些人需要一个领头人,要不然太吃亏了。”王军沉吟道。
“他们伐的树,是长白山的原始树木?”李扬眉头一挑,其实这个念头一直想问了,这么做可是后患无穷的,山下为何风那么大,不但是处于山谷风口的原因,还和树木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事我也问了,都是长白山一线村民一年年补栽的树,常年生活在山旁的人,还是知道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的,不过时间长了,怕也不是长法,毕竟树木成长是需要时间的。”王军解释道。
“改天过来看看地形,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不然,山下的降雪和低温,不应该和其他区域差距那么大的。”李扬看了一眼四周的山峦和浓密的森林,大山是有自我修复气候的能力,除非哪里出了差错,才会祸及山下。
“恩,我们大青山山峦除了每年洪涝之外,却是带给了我们很好的种植农作物的气候,这边的气候确实和东三省其他区域差别太大了,按理说应该相对更好一些才对。”王军也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马大奎带着十几个人过来了。
“李先生,这些是各个村进山的领头人,除了我之外,他们都是各个村的村长,我爷爷年纪大了,马家屯的人是我带领的。”马大奎介绍道。
“这是侯家村的侯村长。”
“这是赵家村的赵村长。”
“这是刘家屯的刘村长。”
“这是高家屯的高村长。”
……
马大奎给李扬介绍了另外九个村的村长。
“感谢李先生对我们的支持和援助。”马大奎等十人再次感谢道。
“大青山和长白山一线,本就是兄弟。”李扬说道。
“今年也曾多次听闻大青山,还以为只是同名不同人,没想到大青山不愧是当年的大青山,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能傲笑天下。”高村长竖起大拇指,由衷的佩服。
“诸位当初就没有想过走出大山?依长白山一线村民的努力和团结,在这个全民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应该不难实现生活富裕,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李扬询问道,虽然从马玲儿那边也听说了一些,不过毕竟是女孩子,知道的应该不多。
“自然是有想过,不过因为历史原因,我们长白山一线的村子才刚刚恢复元气,您应该也看到了,我们这边妇孺和老人过多,前些年更甚,父母在不远行啊。”高村长轻叹一声道。
李扬颔首点头,当年的连番战争长白山一线确实牺牲很大,他们不像大青山位于南方,人口基数大,加上水土好,易发展,人口能够很快恢复。
“加上这长白山幅员辽阔,我们长白山一线的村子世代就有护山守林的任务,又需要分担出去一部分年轻劳动力,但是让女人出去打工赚钱,也不合适。”
“但不得不说,还是思想的问题,一时间没有跟上发展,有些淘汰了。”
在场的村长纷纷的表示,倒也真诚,说的也十分恳切。
“发展的事情边走边说,先下山吧。”李扬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天色,冬季天黑的快,眼瞅着就有些雾蒙蒙黑了,在山上前后就耽误了五个多小时了。
“是,是,先下山。”马大奎连连点头,宠溺的拉了拉妹妹马玲儿的胳膊,让她跟在后面别掉队了。
随后李扬和众多村长边走边是聊天,虽然路途积雪甚重,路途有些坎坷,走的时候还算比较顺利,在乡下,特别是越穷的地方,能担任村长的必然是有一技之长,有能力的人。这些人能带队进深山来,对周边地形必然十分熟悉。
有几个村长陪同,下山就快速了许多。
等到了山下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就看到一片片村子烟囱都冒着烟的,与此同时负责留在山下的一个大青山人也走了过来。
“李医生,老兵们已经坐飞机降落在了辽省飞机场,正乘车赶来的路上,估计也快到了。”一个大青山人说道。
“知道了。”李扬点了点头。
很快李扬等人齐聚在马家屯,马村长迎了过来,也主动和另外九个村长交流了一下,顿时九个人急忙去召集人,当年入朝的大青山老兵要过来,那可是盛事,每个村,每个屯子都还有老人在的。
与此同时,提前下山的长白山一线的村民,此刻都在除雪,拓宽道路。
这个时候马家屯的那个老人又出来了,他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尽管已经有些泛白依然显得笔挺,他有两个年轻人扶着,他是马村长的六叔,名字叫马六,名字已经不重要,认识他的人,不是喊六爷爷,就是六叔,六伯。
“快,点火把,当年我四哥带人来的时候就是晚上,当时长白山一线皆是火把扬起,欢迎大青山人。”马六发话,马村长急忙去照办。
很快另外九个村的老人也都穿着绿色的军装,聚在了一起,这些人都是每个村硕果仅存的老人,辈分极高。
很快一个个火把点起,长白山一线的村民纷纷的走出了家门,年轻人皆是扬起了火把站在每个村的道路前,使得整个长白山一线皆是火光缭绕,犹如一条火龙一样,照亮了整片村子,显得一边天色都亮堂至极。
“六哥,这和当年一模一样啊。”
“是啊六哥,当年我才十二岁,记得可清楚了。”
“当年一**的大青山人来我们长白山一线,忆往昔峥嵘万世情。”
一些老人纷纷和马六交谈着,这些老人的话也多了,眼眸内也泛着红润,好似想到了当年那段岁月。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很快一道道的车灯亮了起来,车辆看上去很多。
“来的人还有谁?”李扬道。
“老兵重见,还是入朝作战,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老兵,李先生恕我唐突,这件事我有义务上报给省委,辽省一号和二号都来了。”徐董走了过来不好意思道。
“徐董做的没错,只是天这么晚了,一号和二号为了赈灾工作那么忙碌,请他们过来,有些劳师动众了。”李扬笑了笑。
“这是我们下级部门的工作失误,竟然让烈士的后人以及军属最后留在灾区等待救援,这件事情上,一号已经做了重要批示,从上到下一定会严肃处理,不管牵涉到谁,绝不姑息。”徐董正色道。
李扬点了点头,是要给个交代。
当年的大青山如此,此刻的长白山一线也是如此,哪怕为国家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也从不求功,如果论功行赏,卫国勋章也应该有他们的一份。
大概十几分钟之后,天色已黑但有火把,反而十分明亮,晚上七点多的时候,车队就到了村口,多亏了王军提前安排人重新加固了桥梁,要不然一号和二号可就要步行过来了。
此次车队,除了送大青山老兵过来的车辆之外,还有新一批的救援物资,一辆辆大货车排了上千米远,除此之外,自然还有辽省一号和二号等领导的车辆。
此刻坐在车内的辽省一号黄振看向远处一道道的火把,明亮耀眼。
“领导,到了。”秘书低声道。
“让老兵先下车,我们走在后面,这是欢迎老兵的,我们只是客人,还是一个严重亏欠了当地主人的客人啊。”黄振轻叹一声。
“您也曾今连番数次做出指示,提升军属的待遇,只是下面的慢待,加上这边的老兵没有立即申报,这不怨您。”秘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
“错了就是错了,没想到我们辽省还有一个兵源之地,我竟然不知道,何况这次大青山来的老兵们,带的是卫国勋章啊,在国士面前,我也要让步的。”黄振摆了摆手道。
“我调查过,曾今这里确实是兵源之地,不过只是辅助大青山的,而且和平年代承平太久了,很多老人都忘记了这个称号,所以很多人只记得大青山,除此之外的兵源之地已经不被认可了。”秘书解释道。
黄振点了点头。
很快那边传达了黄振的命令,先让大青山的老兵先下车。
随后车门打开,十个大青山的老人从车里陆续走下来,陪同一起过来的是郭三千,十个老兵说是大青山的传承也不为过,为了大青山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三千亲自陪同过来了。
为首的正是王家老人,其余九个人站在左右,十个人都身穿军装,皆是几十年前那一身古朴的军装,即便此时此刻依然透着彪炳的战意,每个老人身上竟是挂着一道镶嵌有国徽的勋章,只此一枚,胜过所有,因为那是卫国勋章。
国家为大青山颁发了二十二枚卫国勋章,此刻来的十人身上带有十枚,而余下的十二枚是颁发给了已经牺牲的大青山先辈,初次之外,王家老人怀里还抱着一个木制的盒子。
王家老人望着长白山一线,望着那一道道的火把。
“还是当年啊,还是当年的长白山一线的兄弟啊。”王家老人眼眸内陷入回忆,其余老人也是纷纷的陷入了那段历史岁月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