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向外雇工,一品寒士,鹿鸣野,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来的大农场,强制使用了磷肥和鱼骨粉。
水稻产量提高三倍都是轻的。
红薯优选优育,产量会更大,亩产十担以上都不稀奇。
喂养战马还需要种植产量小得可怜的杂粮么?
红薯从茎叶到块根,那样不能当饲料?
大批量养猪、养鸡鸭都可以了。
毕竟,猪肉才是沈麟最喜欢的。
新城于二月二十日破土动工。
监军魏无忌又出幺蛾子了。
沈麟不不愿意派兵南下剿匪?
可以!
你协防安定县的治安。
沈麟和一帮军官发愁了。
按理说,魏无忌这个建议,对泸水铁城也是有好处的。
安定县治安良好。
商业就会飞快恢复过来。
四县人口好歹过了六十万。
单单内需就是个庞大的市场。
没准儿,更大份额的走私生意,也可以开展了。
沈麟并不会因为,辽军借走私发动了一次夜袭。
就拒绝其他走私商上门。
按照俘虏宋新成的说法。
其他走私商也是求财的。
八大家如果跟铁城紧密合作。
一年三五百万的交易额,就跟玩儿似的。
还完美地避过了府城的商税。
你都不知道交易细节,怎么征税?
如此大的交易额,沈麟完全就是坐地收钱。
他的玻璃制品和书籍纸张,在辽国全是紧俏货。
单单运输牲口过来,根本抵消不了货款。
他需要大量的铜制作明轮桨叶,那就给铜钱好了。
宋新成活着消息,已经托他安插在安定城的暗线。
传回了大同府老家。
所以,他宋家作为八大走私商之首的地位。
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踪而动摇。
他的大儿子宋自立,已经继承家主之位了。
目前,宋家就是极力支持沈麟恢复走私生意的。
大家都在等安定府恢复正常。
至少让李广利消停些。
沈麟一旦派出两千骑兵巡视整个安定县境。
水泥坊就不得不多招上千的劳力。
修城的壮劳力就更缺了。
“安定东西跨度过百里。”
“正常巡逻,战马小步慢跑,需要一个时辰。”
沈麟指着墙上的地图道。
“如果中途往南北向绕一绕,来回不低于三个时辰。”
“巡逻嘛,晚上不去。”
“所以,轻重骑各半,一次出动一千人,分两队。”
“南北并进!”
“就算碰到了敌情,也足以等到支援。”
两班倒,巡查时间为六个时辰。
足够了。
大晚上,老百姓也不会出来。
就算辽军过江,夜袭并不算他们的强项。
如果来的人更多。
骑兵更喜欢在大白天正大光明地发动进攻。
铁军官兵都知道。
府城传来的告警消息,那另一对辽骑是怎么会儿事。
反正,情报处安插在沈家集的探子已经确认。
在那个时间点,沈昂曾经带领二百骑兵悄然出行。
不用说了。
哪有什么辽人的袭扰兵马?
完全是自己人贼喊捉贼好吧?
沈麟判断。
应州王作为诺大地域的统治者,麾下铁骑十几万。
他不会因为损失一万多人马,失踪个大儿子就怒而兴兵。
没有辽国水师从入海口朔流而上,彻底控制黄龙江江防。
他很难大规模渡江作战。
原本偷袭安定的计划很好。
偏偏在泸水铁城出了岔子。
既然不能硬抢了,偷袭行动可一不可再。
应州大军也折损不起。
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做走私生意。
至少,应州就在安定对面,相对于整个大辽而言。
耶律大越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偷袭,去其他地方就好了。
沈忠元建议道。
“咱们缺劳力。”
“不包吃,筑城的半大小子和老头都给到月饷一两二。”
“既然派兵巡逻。”
“咱们顺便招募外地劳工吧!”
“月饷给一两,包吃不包住。”
“反正,他们早晚可以跟着巡视骑兵上工、回家的。”
此言一出,大家都一致赞同。
扩筑城墙只是第一步。
挖两丈深度的盐湖、覆土成田,才是大工程。
沈麟欣然同意。
但要求,必须是壮男、壮妇,凑数的一律不要。
随着铁军骑兵轰隆隆地开往各地。
安定七镇和大批乡村都接到泸水招募劳工的消息。
不包住,就麻烦了。
距离太远,一早一晚就得耽误不少时间。
人家给足了一两银,还包三顿饱饭。
你总得干够了五个时辰吧?
不过,东面二十里内的乡镇百姓还是踊跃前来。
包括沈家集都不例外。
如今,距离麦熟还有三个月时间。
很多百姓,正是青黄不接,在家啃老本的时候。
难得有如此大规模招工的地方。
虽说各镇子也在修缮城墙,但都是劳役。
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钱拿?
两天内,南城外就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工地。
各地赶来的壮男壮妇足足两万人。
四千铁城百姓摇身一变。
不是当了各级工头,就是负责大食堂去了。
真正的苦活儿,全部交给外来的劳工干。
能跑几里,甚至二十里来泸水干活的,都是苦哈哈。
他们何时见过三顿饱饭,连早餐都有鱼汤喝的奢侈生活?
一个个吃的肚儿溜圆,干活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新城墙依然是分段修筑模式。
先深挖地基,再浇筑水泥墙体,三尺一层的往上叠加。
不几天功夫,地基就打好了。
二十里的长度,就像一条灰色长龙横卧在大地上。
气势恢宏。
又到了午饭时间。
渐渐有了红润气色的男女劳工,纷纷去往各食堂排队打饭。
这么多人,自然没有桌椅板凳供给。
大伙儿端着冒尖的大陶盆,吃着香喷喷的鱼肉。
这日子,别提多美了。
几十个人聚在一堆,往往都是同村的。
早中晚三顿,总共一个时辰的吃饭时间。
也是大家难得的休憩和聊天的机会。
“哈哈,今儿运气不错。”
“还有羊汤喝!”
某个上了些岁数的中年人笑骂道。
“二狗子,才吃几天饱饭,你就嫌弃了?今儿的红烧鲶鱼不好吃?”
二狗子脸一红,赶紧摇头道。
“大伯,俺是那不知好歹的人么?”
“是三癞子说的,就这伙食,泸水人都吃厌了。”
“咱们要是迁移进去,顿顿有鱼有肉,该多好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