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你不怕朕掐死你吗(7K)
天喵教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21章 你不怕朕掐死你吗(7K),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天喵教主,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翌日。
朝阳初照,诸大臣熙熙攘攘,来到皇城的御膳房,吃过早饭后,依次排队进入大殿。
他们的眼神中,甚至带着期待。
御膳房吃的饭,的确比家里的香,即便是同样的菜。
“吃了么您呐?”
“吃了,今日御膳房的早饭还加了鸭血粉丝汤。”
“哦?我没吃到,在何处?”
“限量的,三品以上才有……”
众大臣们议论纷纷,在洪武朝时期,开大朝会别说是管饭,朝廷发的俸禄都常有拖欠,洪武皇帝朱元璋发家于贫苦百姓,深晓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俸禄,虽说和唐宋的水平差不多,但现如今大明朝廷发的大明宝钞,购买力和唐宋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朝廷的赋税不多,官员如果纯靠俸禄养活全家吃饭都吃不起,必须得搞点其他外快。
因为如今的官员,师爷,轿夫,厨子,家中老小,还有衙门里的差役,都得自己给工钱,朝廷不管,洪武皇帝抓的又严,官员贪污六十两就要问罪立杀,抄没全家,洪武二十年时,因为官员杀的太多导致替补官员不够,曾经出现过官员戴着镣铐去办公的场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今的新天子,永乐皇帝,是真的好啊。
有谁不喜欢管饭的工作呢?
这一日三餐,能省下不少银两……
早点如此,怎么会卖了自己小妾啊……
天子为了让我等吃顿饭,把宫里的宫女都卖了不少,他真的,我……
外边的大臣正在等待进入大殿开大朝会,朝堂内,朱允炆已经和内阁诸臣,还有摄政王朱棣,蜀王朱椿,周王朱橚等,听户部侍郎,如今的内阁阁臣夏原吉讲大明朝这大明宝钞的购买力问题,还有怎么给朝堂官员发俸禄的问题……
“陛下啊,咱们不能给朝臣涨俸禄!”
夏原吉认真地说道。
接着他还非常严肃地道:“若是陛下一旦给朝臣涨俸禄,我大明平抑物价难矣。”
“呃……”朱允炆没想到自己一番好意,结果内阁的大臣全都反对。
诸王中,最懂经济的朱椿也反对。
齐泰拱手说道:“陛下,夏大人言之有理。”
“正是因为朝廷缺贵重金属,而宝钞购买力下降,所以我朝才更应该减少宝钞印制,让大明各地流通的纸钱更少,这般一来,各部官员的俸禄也就水涨船高,纸钱更值钱。”
齐泰奏言道。
“我朝减免江南赋税之后,解除人头税,商业势必发达,到时候所需要的钱财也就更多,市面上流通的钱不够,这时候钱自然也就更加值钱……”
夏原吉给朱允炆用一个比较简单的道理解释了一下通货膨胀和紧缩的原理。
这事儿朱允炆其实早就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儿,听他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朱允炆琢磨,看来治国之道,绝对不能脑门一热猛地拍板,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了制度上的,纵观明朝都没有给官员涨过俸禄,这是有原因的。
“我之后提意见,还是踩着前世的经验过河,多提点有用的,比如摊丁入亩解除人头税这种,这才是好政策,不然弄巧成拙就逗了。”
朱允炆抿着嘴,示意夏原吉详细说来。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缓缓将为何他反对给官员加俸禄之事说出。
简单点来说,大明朝缺钱。
这个“钱”乃是贵重金属,并非是大明宝钞。
如果给官员加俸禄,现如今也只能发的出去宝钞,现在大明的官员已经不是洪武初年那点人了,如今大明在册的官员就有四五千人,这还不算许多散官,属官,仆役,差役,乱七八糟吃朝廷粮饷的林林总总牵涉太多。
“我朝缺贵重银钱之事,由来已久,哎!”
众人纷纷叹了口气。
朱棣眸子闪烁,看了李景隆一眼,犹豫是不是要提出安南军事,按照他和李景隆的估算,要想将狼子野心的安南平定,起码需要耗费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以上,这还只是初步估算,且仗要打的比较顺,如果仗打的不顺,那就得另说了。
朝廷现如今的状况,需要两年,才能节省出这么多军饷。
朱允炆撇嘴苦笑道:“诸王,诸阁臣,你们现在知道朕这个皇帝当得有多艰难了吧?皇爷爷交给咱的,可是一架千斤重担啊,不过,朕有信心……”
“搞钱,咱在行……”
朱允炆眸子闪烁,已经想到了几个不错的来钱点子。
而之前对朱允炆到处讹诈钱财颇为不满的朱棣,蜀王朱椿,楚王朱桢,周王朱橚,全都沉默不语,他们已经不是昨日的他们了,今日早朝,朱允炆专门叫这几个王爷一起来参与御前会议,这里边儿蜀王朱椿将来要帮忙筹备大明皇家银行,楚王朱桢管理南方的皇家货殖府,周王朱橚要筹建皇家医学院,这几个地方处处都需要银子。
钱钱钱……
朱允炆低声叹道:“其实滇矿极为富饶,但是滇铜运送进京,耗费颇多,山路难行。”
“朕看,昆明,成都,武昌,长沙,这几处地方都可以放铸造炉,就地铸钱,让宝清局选派工匠前去开炉,不过在此之前,得想办法多搞点金银铜矿。”
朱允炆眸子闪烁。
他大爷的,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居然让自己赶上了。
前世那个时空,大明的第一拨儿经济危机,应该是四叔朱棣解决的,他解决的办法是大明官方的下西洋通商,各种和周边小国通商来解决财政问题,掠夺周边小国的原材料,同时用大明宝钞买他们的货物,让他们被动来朝贡,来大明花钱,这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明缺贵重金属的问题……
大明缺贵重金属之事,其实要从元朝,甚至要从金国和宋国之间的往事说起,朱允炆现在赶上,也是避无可避。
大明要想富强发展,必须得解决此事。
那就是国内庞大的生产力水平,较少的金银储备,贬值的大明宝钞,如何实现循环流通互补的矛盾。
当年忽必烈在北平大都称帝,靠着北方汉人打蒙古人,他将大量的金银全部用来收买草原上的蒙古王公贵族以及汉人军侯世家,夺得帝位后,朝廷官府的金银大量散入王公贵族手里。
元朝中央政府没钱铸造货币,于是,忽必烈改革货币,开始搞起了纸币,也就是宋代的交子。
初期还没事……
到了后期,忽必烈死后,四十年间换了十个皇帝,很多皇帝还是谋权篡位上的位,每一任皇帝上位,就要对帮助他夺权的功臣大加赏赐,还要拉拢其他的王公贵族,干脆就滥发纸钞,而纸钞不值钱,贵重金属愈发珍贵,民间有贵重金属老百姓纷纷把钱存起来,这种结果硬生生把元朝的纸币玩成了废纸。
到了元顺帝时期,元朝的货币贬值浮夸到了极点,而且蒙古本部许多牧民卖身为奴为婢的比比皆是,元顺帝只得搞货币改革,却无力回天,最后元朝灭完。
洪武朝初期,朝廷没有贵重金属,多次改革过货币,朱元璋就把洪武大钱改铸成小钱,然后掺杂别的金属,还从民间广泛征集铜料来抵税。
就这样,到如今明朝还是紧缺贵重金属。
金融危机这事儿,不是一朝一代独有,宋代,唐朝,都发生过,只不过解决的方式不同,而西方世界的几个国家,在工业革命初期疯狂掠夺非洲原材料,搞人口贸易的时候,也发生过金融危机……
既然不能够再滥印纸币,那能否在税收上进行调控?朱允炆忽然想到了印花税。
他眼睛一亮,咧嘴笑了起来。
“诸位,朕有办法了。”
朱允炆眯起眼,印花税是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
英国的金融家哥尔柏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深吸一口气,朱允炆道:“朕之前已经提出了在明年,我大明全面免除人头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今夏且在江南之地先试行,再有两个月,夏税就能收完,到时候也就知晓结果。”
“朕收到许多奏折,都是言说此事,但是他们只说到了农业税,没有说道商业税,我大明如今这种局面,说实话,主要是因为商业流通没有跑起来,无论是物价贬值还是物价通货膨胀,都与此有关,朕建议,改之前洪武朝时三十税一的商税,改为印花税,这印花税可以普及到各行各业,也是给朝廷,地方官府增加点税收,你们细细听来……”
朱允炆将印花税简单说了一遍,众人都是一听就懂。
能坐在这个朝堂上的,没有蠢人。
“秒啊!”
夏原吉感叹不已。
他叹道:“如此一来税收并非定额,而是根据货物多寡,赚钱多者多交税,赚钱少者少交税,这是好事啊……”
朱允炆咧嘴笑了笑,又谈到了安南军事。
“想必各位都知道了,安南掠夺了我大明广西思明府数县之地,将边民掠去做了奴隶,此事着实可恶,还好朕有四叔在。”
“四叔,安南之事可有对策?”
朱棣本来在思索印花税之事,听到朱允炆叫他,忙深吸一口气,将他和李景隆,徐辉祖三人商议之后的对策说出。
“我朝唯战而已。”
“洪武初年,我大明尚可止敌与边境,此时大明国土远胜过洪武初年,如何不战?”
朱棣是个十分坚定的主战派。
“安南猖獗,也和云南思茅土司有关,洪武十六年,云南麓川思茅土司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战沐英三万人,被我大明官兵击溃,自此麓川大部归顺我大明,可是余下许多土司头人逃去安南,缅甸,时常过来劫掠。”
“这些人知晓大明边军人少,需要驻防之地又多,还都熟稔当地地形,我官兵屡剿屡逃,故而使得安南愈加猖獗,不以我大明军威有多强大。”
“咱以为,现如今应当以广西卫所兵集结边境,威慑安南,同时筹备粮草,收集情报,以雷霆之势,定安南之事。”
朱棣的计策说出来之后,内阁中的齐泰,黄子澄,暴昭,还有夏原吉,都是一愣。
反应最激烈的,倒不是齐泰,反而是暴昭。
“不可啊!”
暴昭连忙拱手,上奏道:“陛下,定安南事易,但此仗打完,国库更加亏空,安南之地虽然有稻谷良田,但是民风彪悍,我朝廷大军驻扎广西尚且不易,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如何供养?”
暴昭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夏原吉却淡笑道:“暴昭大人,我以为,若是我朝多开海贸,灭安南事易,一来海船可运兵运粮,二来我官兵更可从安南国土中间登陆,此掏心法也。”
“好教陛下知道,如今南海有一大盗,名为陈祖义,乃是广东人氏,在三佛齐拥有数万艘船,此人曾经劫掠过广东福建诸省十余城,洪武皇帝悬赏捉拿,都被他逃脱。”
“此人作恶多端,但是手下有许多我大明子民,而他手下有个国王,唤作梁道明,乃是三佛齐国华人之主,在三佛齐国自立为王,手下有海船数千艘,此人多次遣使者入朝,祈求通商,且对我大明官船颇为礼遇,臣以为,若是诏安梁道明,将陈祖义收编,我大明海军瞬间可得战船数千,而且南洋商道通矣。”
“到那时,安南不过毡板刀肉,任我大明割取。”
夏原吉说完之后,朱棣抚摸了一下胡须,眼神闪烁,点头道:“南洋许多王国,如爪哇满者伯夷国,三佛齐国多有我国民逃难过去定居,此策的确是个不错计策。”
蜀王朱椿也拍掌笑道:“若是开海贸,兴建水师,我朝大军可直入安南腹地也。”
这个年代海战还没有航海大时代那么卷,大明的海军水师运送人员去安南,仍旧是碾压。
谁知,坐在朝堂上的朱允炆,却皱了皱眉。
这个计策的确是最稳妥,最稳当的,大国需要有定力,但是这需要时间,等到这个事情完成之后,我大明广西边民,不知道被安南祸祸成什么样了……
“诸位……”
“你们怕是搞错了吧,朕的大明,何时需要这般唯唯诺诺……”
“咱虽然是大国,但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太好说话了吧?”
朱允炆很是失望地瞥了一眼众人。
“安南敢来挑衅,大军出击不行,小股部队侵袭总是可以的吧?四叔,朕听说北方边军许多蒙古士兵,军纪散漫,拿了银钱就去换酒,南方的苗兵,广西的壮兵也是如此,这安南在我边境搞事情,我大明大军压境做不到,选上几千个刺头兵去他境内劫掠总能做到?”
诸臣全都傻眼。
暴昭道:“陛下,此是否过于草率,大国交战,都不似这般行径……”
“我祖布衣也,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不知礼数。”
朱允炆翻了个白眼。
“朕生来最恨小国蹬鼻子上脸,北元蒙古人侵扰跑得快,朕忍了,朝鲜撮尔小国挑衅,东北苦寒出兵不易,朕也忍了,安南也敢来扰我大明!?”
“给朕下令,如今各地监狱关押的杀人放火犯,那些穷凶极恶的,全都给朕送到安南去,让他们去安南境内杀人放火!”
“去安南杀十人,赦罪,去安南杀百人,朕允许他在安南得地封官儿。”
“呃,陛下,安南还没打下来呢……”
“迟早的事,再说给杀人犯的承诺你也信?”
“可是陛下金口一开……”
“朕不是说了嘛,安南封官,这安南没打下来关朕何事!?”
“呃……”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又说道:“广西卫所,抽调部分苗兵,壮兵,要军纪最涣散,最贪财好色最好勇斗狠的,给与武器,让他们去安南境内烧杀劫掠,匪可来,朕也要去!”
“还有各地的匪徒,抓到的也不用问斩,统统都送去安南。”
朱允炆道。
朱允炆的话虽然不是振聋发聩,但的确让人有些爽,这种事情就像是两个人打架,一个小孩子挑衅大人,大人不能一下下重手,但是却忽然一下捏住小孩蛋蛋,然后恶心小孩一样。
安南再挑衅,它也是东亚范围内的大明藩属国,如果大明直接对安南动粗,在儒家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都会被视为“不义”。
这也不名正言顺。
大明天朝上国,天军,要讲究“名正言顺”。
何况安南汉代就被汉朝收复,当地许多老百姓其实也是汉人遗种,岂不闻“铜柱倒,交趾灭”?
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化圈啊。
“此策虽然有些不合礼数,但的确是代价最小的,朝廷只需要给予一些武器和食物便可起到效果,使得安南陈朝手忙脚乱,那陈祖义不过是广东一良民,尚且在三佛齐等地坐拥万艘战舰,成一方海盗国王,若是多遣送人手,安南必自顾不暇!”
李景隆凝重地道。
朱允炆咧嘴笑了笑,说道:“还有,你们可以多派些谍子,在安南境内挑拨权贵谋反,最好煽动叛乱,如果他们乱不起来,你们就想办法让他们互相刺杀叛乱,朕这个计策不需要太多钱,拿出二十万两银子来在安南境内资助反贼,无需多久,安南陈朝就要忙的焦头烂额。”
朱允炆所说的是前世某个丑国最擅长搞得事情,但是这一招的确很厉害。
它能够花费很小的代价,甚至不需要战争,就能颠覆某些王朝,让这个国家自己乱起来。
李景隆眼睛一亮,说道:“我听闻,安南陈朝的权臣黎氏掌握军权,十分强横,多次顶撞国主,兴许我们可以在此事上做做文章……”
朱允炆问道:“四叔啊,按照你估算,完全攻下安南需要多少银子?”
“一百五十万两……”
“可以先调拨人手和银钱,帮助安南黎氏做大,若真能事成,到时候就不需要这么多了……”
朱棣说道。
朱允炆撇撇嘴,道:“以后你们就别再阻挠朕攒钱。”
“日后这天下,罪责骂名,朕来担,功劳名利,四叔你来拿。”
“朕估摸着,再卖一二百个宫女,也就攒够这笔银子了,这段时间再找和尚们化化缘,听说苏州府的和尚最富,也不知道朕跟他们是否有缘……”
“国库的银钱,开支大部分要支援九边,而且还有许多地方遭灾需要赈灾,货殖府,海贸公司又需要些本钱,攻略安南之事,就由朕来筹措银两吧。”
朱允炆嘟囔着。
内阁诸臣再也没有露出无奈表情了。
反而有些愧疚,因为国库他们收不起来赋税……
而诸王都露出沉思表情,他们看向朱允炆的眼神已经不再是昨天那种,尤其是朱棣,朱棣捏着手,眼神闪烁,自己这个大侄子,还真是为我大明鞠躬尽瘁啊……
这段时间,朱允炆靠着嫁宫女,内库其实攒下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之前虽说一名宫女嘴上说着卖一万两两万两,实际上朱允炆没能下得去手,大部分只收一万两,有的几千两,还给嫁出去的宫女发一多半做嫁妆。
诸宫女都深感天子有情有义……
嫁出的宫女,还能作为谍子坐探,安插在富户中,在朱允炆的设想里,全国的富户都得盯着点,日后搞钱也方便。
“好了,召开大朝会吧。”
朱允炆摆摆手。
内侍王中当即喊道:“诸臣进殿。”
朱允炆看向大殿外,揉了揉脑门:“咱们朝中的官儿,还是太少了啊……”
……
半月后。
日上三更,暖阳晒臀。
一晃,就是半个月时间,大明诸王全都回到了藩地,而蜀王朱椿留下帮助组建大明银行的前身,邮局。
大明拥有诸多驿站,驿站本身就有送信的业务,所以邮局并不难。
而周王朱橚则是留在南京,开始筹备大明皇家医学院。
大明皇家学院,也开始在太学筹建,一切都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内阁内,暴昭义正严词,面红耳赤地说道:“陛下,你就算是掐死臣,臣也绝对不会同意花钱买官卖官,花钱赎罪!”
朱允炆无语了:“你不怕死嘛!”
暴昭怒道:“臣若是怕死,何以得先帝恩遇!?”
朱允炆这才放下了掐着他脖子的手。
这昏君背着双手,无奈说道:“暴大人啊,朕也是无奈呀,先前朕内库是有些银钱,可是补贴邮局,补贴货殖府,补贴海贸采办,补贴皇家学院,处处都花钱,朕身上现在连一个铜板都无,你又不准朕卖官,朕从哪儿再搞钱啊!?”
朱允炆这小天才,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这个主意类似于前世香江的太平绅士,伯爵这类的爵位勋章,英国皇室常常会给大商人赐予这种荣誉,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儿,还能赚点钱,搞点勋章,弄个什么低级子爵发给有钱人,各取所需。
但是暴昭和齐泰都死活不同意。
因为大明的公侯子爵体系十分严格,非军功不得封爵,勋贵都是有军功在身的,朱允炆要是这么做,那之前的公侯子爵体系就不值钱了,不但暴昭和齐泰不同意,四叔朱棣也坚决反对。
无奈的朱允炆想强势压一压暴昭,结果暴昭宁死不从。
“那京官儿扩编之事?”
“此事也绝对不同意,朝中官员本就够多了,陛下您又让各地花钱举孝廉卖官入京城为官,这不就是在盘剥各地富户嘛,臣宁死也不会同意!”
“你!”
“哎!”
朱允炆摇了摇头,走出了内阁。
内阁中,齐泰和黄子澄,夏原吉,杨士奇,方孝孺等人,都同情地看向暴昭,齐泰道:“暴大人,你也不必生气,陛下也是为我大明赚取银钱啊,今年的夏税,老百姓各处都是感恩戴德,尤其是取消了人丁税,摊丁入亩后,江南不知道多少百姓给陛下烧高香呢。”
杨士奇道:“我与方孝孺大人筹备的货殖府,也让许多偏远地区百姓收益。”
众人全都点头,对朱允炆这个皇帝评价很高。
暴昭无奈地道:“我知晓你们意思,只是陛下为了攒钱,着实有些不择手段了……”
一边的方孝孺犹豫了一下。
他咳嗽一声,道:“暴昭大人不若同意……听说陛下但凡做坏事恶事,都是打着摄政王燕王的名义……”
众人:……
那昏君之前,说好名和义都让燕王拿的呢!
……
走在寝宫里,朱允炆还气得够呛。
“王中啊,有没有人跟暴昭大人有血海深仇!?或者被他排挤打压过的,又比较有钱的那种!?”
朱允炆问道。
王中看向蒋献。
蒋献连忙上前来拱手,说道:“陛下,暴昭大人在刑部时,秉公执法,从不收受贿赂,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哦?那可太好了!”
朱允炆大喜过望。
“他不让咱卖官爵搞钱,咱们自力更生!”
“你去找找以前被暴昭判过刑的富豪,或者他们家族之人,就说摄政王燕王和暴昭不和,可以帮他们报仇,到时候多问他们收银钱。”
“呃……”王中呆了呆。
“陛下,那摄政王知道了怎么办?”
朱允炆无语道:“朕这不是在帮他攒钱攻略安南么,再说我四叔本就坏事做尽,再多一点恶名不打紧。”
“还有啊,让你们给朕找的那些,官阶不高,但是又很有钱的那种官儿,你们找到没有啊?告诉他们,摄政王燕王殿下可以升他们的官儿,让他们多送点钱来,安南之事每耽搁一天,我大明就要有许多边民受难。”
朱允炆忧心忡忡地道。
王中善意地劝道:“陛下,我和蒋献都是您的人,我们出面,这些官儿应该能猜到背后是谁,到时候对您的圣名有损啊……”
朱允炆怒道:“怕个毛。”
“诸臣不敢收的钱朕收,诸臣不敢卖的官儿朕卖,诸臣不敢管的事朕管!”
“让锦衣卫没事儿就去朝中那些大臣跟前多提点提点,他们以后想要升迁升官儿,就别给上峰送钱了,全都给朕送来。”
蒋献犹豫道:“陛下,这样的话诸臣会更加变本加厉盘剥百姓啊……”
朱允炆道:“那不更好,直接抄家。”
“以后朝中有贪污行为的官儿想升迁,都得给朕送钱,乖巧懂事的朕既往不咎,要是不懂事的,给朕往死里拿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