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罗贯中和施耐庵
天喵教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69章 罗贯中和施耐庵,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天喵教主,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
“甘肃和辽东都发生了雪灾,来年恐有蝗灾,朕有个法子,乃是饲养鸡鸭,防止蝗虫泛滥,名为鸡鸭治蝗法……”
朱允炆将鸡鸭治理蝗虫的方法讲了讲。
可别小看这鸡鸭治理蝗虫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前世那个时空,历经多年的历史验证可行。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现如今这个时代养不起多少鸡鸭。
尤其是鸭子,比较能吃,除非是应天府这种鱼米之乡,而且有充沛的粮食,糟糠,才能大规模饲养,否则不适合。
至于养鸡,在如今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也是奢望。
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当年都有一个宏愿就是让美国人家家户户天天都能吃鸡肉,这还是在那個时代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水平下。
现如今的大明,想要大规模养鸡鸭是很难的。
但是小范围的以鸡鸭治理蝗虫,却的确可行。
如今的甘肃水草还比较丰茂,养鸭子主要得防豺狼,只要控制得当,一个卫所养一些,总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少用粮食,多用水草,鱼虾,是能养得起的。
朱高煦听朱允炆说完,赞叹道:“陛下真乃是天纵之才,居然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计策,如今甘肃和宁夏一代的长城都是以水草混合泥砖夯制,甘肃许多草原一到下雨便是滩涂沼泽,饲养鸭子的确可行。”
“但是不能养太多。”
朱允炆又交代。
郑和一一记下,将这些事情整理成小抄。
“好了,都各自去做事去吧。”
朱允炆摆摆手,别说,这几天早睡早起不近女涩,自己吃得香睡得着,作息居然倒回来了,而且作息还很稳定,最重要的是迎风又恢复了二尺境界。
这再跟戴院使学一学中医的养生功法,多吃点补药。
那日后不得迎风九尺,直入陆地神仙境啊!
朱允炆觉得可行!
……
南京城外。
一个身材略胖的中年文士,坐在一辆马车上,车上坐着一名头发花白的文士,正混着摇晃的马车翻动着书卷。
马车摇动,卷起门帘。
周围人便可看到马车中的景象,那马车中居然堆砌着许多书籍。
“师傅,咱们到南京啦。”
驾着马车的文士便是罗贯中。
他长得大眼细眉,眼睛仿佛两颗黄豆,看着有些滑稽,但此人学识渊博,乃是车中那头发花白的文士施耐庵入室弟子。
听到罗贯中说到了南京。
马车内的施耐庵放下书卷,自一旁捡起一副苏州府磨制的玳瑁眼镜,戴在了眼睛上,凑出个花白的脑袋来,打量着应天府。
他面貌清瘦,双眼也较为混浊黯淡,若是不认识的人,自当认为这个小老头是个普通老秀才。
但他可是元朝时候的进士,和大明诚意伯刘伯温,韩国公李善长曾经同科参举,他和刘伯温中进士,李善长未能中举。
有元一朝,一共开科举十三次。
其中,南方人中进士的屈指可数。
多数南方汉人中了进士,都是给蒙古人当管家算账赚钱,或者是在钦天监等小地方做个小吏,也有的在户部做算吏。
施耐庵乃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天文地理,四书五经,乃至于兵书韬略无一不精,结果他中进士后被发配做个小小的教谕,整日里无所事事。
这也是元朝会亡的重要原因,大量有才华,有野心,也有能力的读书人,还有地主阶级无法上升,被排挤在国家机构之外,不被重视,但是元朝的中央对地方掌控能力又弱,搞包税制,将地方上养出来一大堆豪强。
“应天啊……”
施耐庵唏嘘不已,他伸手抚了抚眼镜,宋代华夏就已经出现了眼镜,但是真正发扬光大还是在明朝,苏州府的玳瑁眼镜举世闻名,自广东,福建进玳瑁,在苏州府能人巧匠的手中磨制,能够让老花眼看的更清楚。
“师傅,可是想张九四了?”
罗贯中一边驾车一边问道。
施耐庵默不作声。
张九死就是张士诚,他曾经当过张士诚的谋士,给张士诚出谋划策。
施耐庵看出元朝必亡,屡次劝诫张士诚不要接受元朝的招安,不要给元朝输送粮草,可是张士诚不听。
施耐庵看出朱元璋乃是枭雄,占据应天有成龙之气,劝诫张士诚在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的时候,进攻应天,但是张士诚不听。
最后,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之后,转过头顺势就把张士诚灭了。
张士诚被俘获,最终自缢身亡。
施耐庵是个有些理想主义的文人,无时无刻不在为此懊悔,走不出心中那道坎儿的他许多年不奉朱元璋的征召入朝做官,就是因此。
“朱洪武说过,张九四器小而志骄,他败乃天注定,非人力也。”
“我所怀者,乃是江南那么多跟着张九四,最后化作黄土的旧人……”
施耐庵常住苏州府,有许多认识的旧人投奔张士诚,要么战死,要么被治罪,或是在大明郁郁不得志……
罗贯中笑道:“师傅,成王败寇,俱往矣,你还是往前看吧。”
施耐庵轻轻嗯了一声点点头。
到得城门,罗贯中惊讶地啊了一声。
“现如今应天府入城,都不需要缴纳入城费了?”
罗贯中的声音高了几分。
这声音让施耐庵都忍不住探出头来。
在城门口盘查的士兵见状,笑道:“两位是外地来的嘛?南京城城门自永乐皇帝登基半月后,就不再收入城费了,入城只查路引,凭证,二位入城所为何事?”
罗贯中那黄豆似的小眼睛努力瞪大,嘴巴张了张,回头对施耐庵道:“师傅,这可是好事啊,要是推行全国,不知多少老百姓受益。”
施耐庵却眼眸闪烁,摇摇头。
二人拿出路引凭证,进入城池,应天府有一些地方正在分段式修路,至于修路的材料,自然就是水泥。
水泥的制作不难,朱允炆又是个理工狗出身,但是这玩意儿十分耗费熟石灰,大明产熟石灰的地方只有河南和陕西,甘肃,宁夏,还有后世安徽的某些地方,所以水泥路的铺设,如今举全国之力,也只能在南京城先实行。
罗贯中喜好热闹,这也是写小说储备素材,连忙上前去询问,这是何物,用来做甚?
当得知,这乃是水泥,修建之后的道路平整坚硬如石,乃是当今天子发明,此外就是施工的匠户都是大明工部的匠户,他们现如今在工部的施工公司接活儿,朝廷做预算给他们派发工作,做得多赚得多,每日都有工资。
罗贯中和施耐庵又是一愣。
走了一阵,到了修好的水泥路。
罗贯中和施耐庵都停下来看稀奇,在满大街的南京人见怪不怪目光中,蹲下来捏一捏踩一踩,罗贯中还伸出舌头舔了舔。
“师傅,真硬啊!”
“这永乐天子真能做,他搞得这个好硬!”
罗贯中滋滋称奇。
施耐庵却眯眼道:“你呀,看来我得亲自出马做大明报总编,不然以你的性子,肯定要出差错……”
罗贯中急眼了,黄豆眼眯起:“啊?为啥啊师傅。”
施耐庵冷声道:“免除入城费,又搞出许多新奇事务,推行新政,咱们这个永乐皇帝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别的不说,就说免除入城费这一项,你怎敢让全国都推行呢?”
“若是今日他说全国城池都免入城费,恐怕明日就有宫女要在永乐皇帝的膳食里下毒了……”
“故而这大明报,需得稳妥谨慎,字字斟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