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83章 伐元(卅八)天降神兵,大明元辅,云无风,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683章 伐元(卅八)天降神兵

一部主力竟然已经快要赶到归化城下,这个消息着实有些惊人。

毕竟,从前几日高务实决定调整战略到现在也还没过去多久时间,当时离归化最近的其实就是经略本部这一路。如今经略本部都还没赶到归化,居然有其他一部快要赶到了,这也太能跑了吧,难道是李如松?

但高务实没说,反而就此打住,回到了营帐,并让众将都下去好好安顿和休息。在众将临走之前,高务实很是平和宁静地说了一句:“或许今天已经是战前能睡到的最后一个好觉了。”

众将回去之后,都在心里琢磨赶到归化城不远处的明军主力究竟是哪一支。

虽说此次伐元之战搞到现在也未成功爆发大规模交战,但李如松已经用他的实际表现挣得了神行太保一般的名声,众人第一反应也毫无疑问应该是李如松跑到了。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李如松的确证明了他和他的李家军铁骑具有极强的奔袭能力,可是再强的能力也不能忽视距离本身。

李如松部在高务实转变战略之时实在离得太远了一些,后来又被要求暂时不可靠近经略本部,因此他此刻还在明安驿东北三百余里左右的原开平右屯卫(明初以后内迁)驻地,名字叫做东凉亭。

由于军令关系,李如松虽然从内心来说想要杀过去,但即便是他,也不敢违抗高务实的命令。迫不得已,他也只好趁此机会休养一下马力,近四万骑兵在东凉亭附近放养战马、加喂精料,麾下战士也难得地好好吃了两顿,算是战前的养精蓄锐。

李如松既然如此,麻承恩当然也不例外,而且麻承恩部是步骑混合编队,除非他也和高务实一样放弃步兵而单以骑兵突进,否则甚至难以跑到高务实前头去。他此刻的实际位置在李如松以西六七十里左右一个名叫双塔的地方,那地方也恰好是原开平卫本卫的驻地。

一百多年过去了,开平卫当年留下的夯土城居然还有些城墙模样,稍稍利用一下总好过完全野地扎营。而且此地之所以叫做双塔,正是因为那时候修了两座高塔,眼下也可以用来当做瞭望塔,颇为难得。

至于麻贵部,他其实是唯一没有受到高务实指示回援的,因此他还留在外喀尔喀部。麻贵接到的命令分作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继续扼守撒里怯尔和三峡口,等待之前充作图们大军掩护的阿巴岱赛音汗所部可能的回奔和林;另一部分则是控制和林并籍此控制整个外喀尔喀部,让彻底臣服于图们的阿巴岱赛音汗失去老巢。

麻贵是个很能顾全大局的将领,他放弃了亲自攻占和林这样的大功——即便现在的和林宛如全身只剩一袭轻纱的少女,轻易就能得到。他选择了将这份大功让给把汉那吉,而自己却留在撒里怯尔吃风沙,等待阿巴岱赛音汗一头撞上。

然而,把汉那吉“收复”和林非常顺利,麻贵这边却遭遇了麻烦。

之前说过,麻贵所部的军粮补给线是要经过归化的,因此当图们围了归化之后,麻贵这边实际上就断粮了。他所部携带的军粮倒是比高务实他们都多一些,用后世的术语来说就是“部队自持力”更强更久,但也经不起长期消耗。

因此当得到归化被围的消息之后,麻贵就立刻开始了军粮限量供应等措施,尽量保证自己所部能够坚持得更久一些。

这里的“……等措施”包括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找把汉那吉匀出一些奶制品供给;二是自己也出兵把周边的外喀尔喀部一些零散部落给……安排了一下。

当然,这个安排不是什么烧杀抢掠,因为高务实在战前就三令五申说了不准。麻贵实际上是把这些部落给聚拢了一下,指定他们留在撒里怯尔不远的地方集中放牧,同时给他上缴一部分“贡献”。

不过这里麻贵也有一些麻烦。一来高务实不准他对蒙古部落太苛刻,二来这些蒙古部落的生产力本身就低得可怜。这样结合起来就导致麻贵能征集到的“贡献”着实有限,至少要养活他这六万大军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只能作为一点边角料来稍稍补充一下。

把汉那吉那边因为是出征,所携带的羊群也不太多,再加上军中母马的奶制品产出,余量虽然有一点,差不多也只能算是略有盈余。两个略有盈余加在一块儿也就那么回事,麻贵所部的粮食供应依旧紧张。

此时他收到了探马来报,说在三峡口以东五十里左右发现了阿巴岱赛音汗所部蒙军的踪迹,经过调查确认的确是后者来了。这让麻贵心中一喜,立刻准备在三峡口迎战阿巴岱赛音汗的攻势,自己也从撒里怯尔带兵去了三峡口支援。

然而结果是当他赶到三峡口之时,阿巴岱赛音汗依旧没有发动攻击。这让麻贵很是意外,你老巢和林都即将不保,怎么还磨磨蹭蹭的?

结果又等了足足两天,阿巴岱赛音汗那边依旧不见动静,反而撤军向东二十里——离三峡口七八十里左右。

这是一个安全距离,加上探马发现和回报的时间,即便三峡口的明军出兵来袭,阿巴岱赛音汗如果想跑也来得及。而他如果想战,同样也占据优势,因为明军如果跑上七八十里,那肯定是疲惫不堪了,此时出击正当其时。

这个道理以麻贵这样的宿将来说当然再清楚不过了,只是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阿巴岱赛音汗能对和林丢失无动于衷。

虽然因为蒙元的整体大衰落,多年下来和林的城池也荒废得不行了,但再怎么说,多多少少还是有个城池模样的。和林在手,这外喀尔喀部之王才算实至名归不是?

再加上此地的地位非常特殊(前文有述),丢失和林怎么说也是极其严重的大事啊,他怎么就不在意呢?

又过了一天,麻贵才大概算是知道了原因。把汉那吉派人来报信,说和林已经轻松收复,但差不多只是收复了和林一座空城——如果现在的和林还能算城的话。

把汉那吉表示,和林城中只有老弱病残,连妇孺都没有,全城居然只有不到五百人,差点就成死城了。

而他在连续派兵于和林周边时又发现,其实不仅和林,和林周边地区也差不多空了。剩下的一些小部落人数非常少,而且还有不少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与阿巴岱赛音汗并不同心的那些人。

大概唯一算得上好消息的是,这些留下来的人大多将把汉那吉视为自己人,对于纳入土默特彻辰汗的统治毫不抵触,甚至还颇为开心。

当然,无论是把汉那吉还是麻贵都很清楚,这些人虽然大多数应该正如消息里所说是倾向土默特统治的,但也难免没有阿巴岱赛音汗或者图们汗掺的沙子,这需要慢慢斟辩,很是麻烦。

此时麻贵就越发觉得棘手了。把汉那吉把手伸进外喀尔喀部,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主要是高务实的主意,把汉那吉本人对于统治外喀尔喀部反而兴趣并不大——你要问这是什么道理?

嗯,南宋百姓为什么不愿意朝廷收复中原?这两件事的性质大抵类似,只不过把汉那吉本人也有和南宋寻常百姓差不多的想法罢了。

简单的说就是,外喀尔喀部对于此时的土默特而言,其实是个“负资产”。它的社会生产力远低于逐渐汉化的土默特,各种产出非常少,而把汉那吉如果要统治它,却可能要付出很高的统治成本,因此这事儿很不划算。

只是高务实认为大明更不方便直接统治外喀尔喀,只好让把汉那吉去接这个倒霉盘。把汉那吉当然也不能拍拍胸脯不问缘由便接下这个差事,因此高务实提出将来会开发外喀尔喀,把汉那吉这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至于怎么开发,高务实没说,但把汉那吉在这个问题上对高务实很有信心,所以没有继续反对。

既然他将来需要统治整个外喀尔喀,此刻当然还得继续征服或者说服外喀尔喀部的其余部落,由于外喀尔喀部辖区的范围很大,差不多就是后世蒙古国的疆域,而蒙古人是游牧,把汉那吉便只好一个个的去“说服教育”,如此一来他也就没有多余的力量来支援麻贵了。

与此同时,麻贵当前还面临着阿巴岱赛音汗这里到底该怎么办的问题。

论兵力,麻贵手头有六万人,相较于去年有所损失的阿巴岱赛音汗有着两倍左右的优势,但从东部通往和林的道路主要有两条,就是他现在镇守的撒里怯尔和三峡口。麻贵这六万人并非都是骑兵,实际上骑兵只有两万左右,剩下四万都是步兵。

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而言,他只能各以两万步兵分别把守两地,自己亲率两万骑兵作为机动兵力来支援受到威胁或者直接袭击的一方,而很难主动出兵击败阿巴岱赛音汗。

如果以最稳妥的方式出兵,即两万步兵两万骑兵联合出击,麻贵认为打自然是打得过,但对方未必肯应战,这从此前的战争进程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得出来。

如果要对方敢于应战,自己首先要露出破绽,让阿巴岱赛音汗觉得有了可趁之机。比如不顾这七八十里路强行出兵,等着被人打个师老兵疲的窝囊仗;亦或者不带步兵,就用两万骑兵去和对方三万骑兵硬杠。

前者被麻贵直接否决,他认为骑兵虽然珍贵,但从此时的任务而言,反而是步兵不能有失,否则封堵阿巴岱赛音汗的计划就可能失败。

带骑兵出击?麻贵认为可行。这虽然看似更加危险,但骑兵不一定非要一次跑完七八十里路——我走一半就休息,又不需要像步兵一样扎那么多防御工事,你敢来偷袭,那我就应战好了,我又不是没有哨骑探马。

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麻贵带着两万骑兵刚刚出三峡口没多久,探马来报说阿巴岱赛音汗直接调头就跑了。

这可真是把麻贵都整懵了。我两万你三万,还是打骑兵战,你一个蒙古大部的汗王居然二话不说直接开溜?这话传出去,你就不怕成吉思汗从陵墓里跳出来骂你不肖子孙?

麻贵试着追了一下,发现不行,明军骑兵现在负重明显高于外喀尔喀部的穷鬼骑兵,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根本追不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贵见状也只好退了回去,仔细思索如何破敌。

实际上他不破敌也行,毕竟他的任务是堵死阿巴岱赛音汗的西行之路,高务实只是不许后者去和图们会合。至于打败不打败倒是没多大事,毕竟到了冬天如果对方还没个落脚处,自己就得冻死大半。

无非是麻贵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觉得人家都晃悠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都拿不下来,委实有些憋屈。而果不其然的是,麻贵一退回去,阿巴岱赛音汗又立刻跟了回来,继续在之前那个位置停了下来,搞得麻贵十分不爽,再次出兵——结果人家故技重施,又来一次兜圈子。

北线出现诡异的僵持,意味着无论是麻贵还是把汉那吉都没有可能南下救援归化。这里神奇的是把汉那吉居然不着急——他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他相信高务实的承诺,也相信戚继光的本事。

没错,南下速度极快的正是禁卫军。禁卫军作为戚继光亲自训练数年的大明第一军,不仅各项物资待遇冠绝百万明军,连步兵都配备了马匹,变成了所谓的骑马步兵,而且严苛的训练也让他们拥有了极强的机动性。

机动性这种东西,在古代条件下显然是有极限的,而训练水平的不同则会让不同部队的极限差距很大。

举个例子,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俺达汗在久围大同不克之后移师东去,自古北口长驱直入,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算。当时的明军一触即溃,立营于潞河东二十里之孤山(后世通州东北)、汝口等处,兵锋直指京畿,京师戒严。

彼时的大明京师,自土木堡之变后久未遭兵祸,得闻如此变故,嘉靖帝急忙下令各镇边军入京畿勤王。

此时的明军边帅仇鸾在居庸关暂住听征,当俺达突袭进入京畿后,仇鸾听诏于八月十七从居庸关出发,八月十八日即抵达通州列阵。

仅仅一天一夜,急行约莫150里(此为明里计数,1明里为180丈,约莫现代560米,略大于我们常说的一里),救援速度之快让嘉靖皇帝都感到十分惊喜——所以仇鸾后来被重用也不完全是吹嘘战功。他的战功虽然很多都是假的,但至少那一夜的表现还是证明他并非完全的废物。

戚继光这一次看来是不打算让李如松专美于前,高务实在和部下们说到此事时,他已经绕行到了归化城西北方向的赤儿山,离归化城仅仅二百里出头,却正好在图们的探马范围之外,可谓是天降神兵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胖带纸”、“o尚书令”、“曹面子”、“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谢谢!

www.yqxsg.cc。m.yqxsg.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相公是剑客

东方少卿

麻衣神算子

骑马钓鱼

大道之极

黄昏吟唱

九州道主

乱血的墨

诸天神国时代

零度燃烧

影视世界中的旅行者

星际大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