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尽毁
武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尽毁,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武渣,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段时间来,北平和南京来往的驿件还真的不少,就是八百里加急也连着出了好几次。
连驿站的驿卒们都在骂娘,前些时日里,大军出塞,征伐北元八百里加急都没有这么多,怎么等到战事结束了,又冒出来这么多快件。
压根就不让人过的安生点!
也不知道北平又发生了啥事,总不会北元又有什么异动?
太子朱标收到朱元璋的召唤,匆匆赶往宫里,面见朱元璋。
一路上他也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会这么急,难道北元降人的处理出了什么差错?
等看到朱元璋的时候,老朱手里有三五份北平来的奏报,朱元璋已经是看完了的,面上平静,看不出喜怒。
朱元璋先行做着批示,让朱标在一旁静候。
等到朱元璋批示完这几份奏报后,才抬眼看向朱标,说道。
“太子识人不明啊!”
朱标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出什么大事了?怎么就会说他识人不明?难道降兵的安排真的出了什么事?
黄子澄等人没有按自己的吩咐,只是监管,而是直接插手降兵处理吗?
太子朱标心思一片繁杂,看着朱元璋,脑门上都见汗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他还没看过这些报告,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倒也没有再多苛责他什么,只是问道。
“太子,方孝孺等人主张朝廷发钱发粮,安抚北元降兵,帮他们在草原安居乐业,沐浴皇恩,让其他蒙古部族主动归附,从此边境安宁,对他们这样的策略,你怎么看?”
朱标很是无奈,这策略和之前北平方面递交上来的策略相差何止一筹,但方孝孺等人毕竟是自己的臣属,只能含糊道。
“这个治国当以仁义为先,他们这么想也不能说有错,只是有些迂腐了。”
朱元璋冷笑道:“有些迂腐?何止是有些?”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上一个这么厚待蛮夷的是唐宋,唐朝的安史之乱,宋朝给了岁币,偏居河南,都没落到什么好,可见蛮夷的德性也就这样了。”
“现在国内甲兵百万,也都是一路征战而来的精兵强将,我自然是不会怕他们,但是你性子仁厚,恐怕不好处理这些蛮夷,所以我想着在我死前能处理就处理了。”
“本来嘛,北平方向给的这些策略已经很完备了,可是你派去的这些人偏偏想要搞自己的那套,关键是又比不过北平的方案,要真按他们这样做,以后边境就永远不会安宁了!”
“为大明作战的将士们还没进行封赏,就要厚待敌人,这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以后还会有谁,为大明作战?”
朱标讷讷不言。
朱元璋又丢给朱标一份奏章,不待朱标细看,就又开口说道。
“若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可看看他们,又在北平城里做什么宣讲,结果一口气全被人打了,这背后要是没人纵容,绝对不可能!
但现在,也不要再进行查处,只能私底下用些手段,不然你这个太子就真的要和北地的百姓们离心离德了。”
朱标大吃一惊,他此前压根不知道,他派去的东宫臣属们被打了,这下朱标也是心乱如麻。
朱标急忙追问道。
“父皇,他们伤势不严重吧?”
朱元璋似笑非笑的说,“出手的人还是挺有分寸的,伤得都不重,就是脸面,嘿嘿。”
朱标更觉得委屈了,这都什么事呀,把他的脸打的啪啪响。
朱元璋不知道想到什么,更加生气了,很是失望的说。
“你那个同门方孝孺,我本来还觉得他人品方正,就是欠缺了点庶务上的磨练,要不然也不会答应你,把他跟着你的那些属臣派过去。
结果,就现在来看,是我看错他了,烂泥扶不上墙!没能力,就是没能力!
包括你的那些属臣,也是一样的,此次回来就不要再入你的东宫了,全部赶回去教书好了。”
“倒是你手底下的那个黄子澄还不错,能力说得过去,可堪一用。”
朱标脸色大变,朱元璋这话,等于直接判了方孝孺和朱标的这群东宫属臣们死刑。
朱元璋在位一天,他们就别想出头做官,即便是等到他朱标继承大统。
有道是居三年不改父志,还是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法启用他们,就是启用了,这么大一个污点,不会有人装作看不到,也就是说方孝孺和这些属臣们的仕途已经结束了。
“父皇!”朱标想要替他们求情,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东宫的臣属,平日里自己虽然有些厌烦,但也没想过把他们全部弄成这样。
朱元璋摆了摆手,不让朱标继续说下去。
“我留他们一命就不错了,提的意见是祸国妖言;办的这些破事,让皇室威严有失,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都想把他们全砍了!”
见到朱元璋的态度如此坚决,朱标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在心里跟他们说声抱歉,等到他们回京,朱标还是会好好照顾他们的,该安抚的还是要安抚。
等到朱标退了出去,朱元璋才更是忧心的叹了口气,他这样处置方孝孺他们自然有他们办事很让老朱失望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事朱高燧掺和进去了,朱元璋接到锦衣卫的密报,把朱高燧在整件事里的作用,说的很明白。
他肯定是没法下手处理朱高燧的,到底是亲孙子,甚至因为这个对方孝孺更添了一份怨念,觉得方孝孺过于废物,连个小孩都斗不过。
朱元璋现在看到朱标身边这么多无用的废物,对未来朱标继位的事,就很焦心。
朱标的威望够了,能力也够了,但是耳根子软,身边又有这么多不能成事的人,大明的未来,还真不好说了。
……
北平,密云大营。
东宫的这些臣属,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回京了,黄子澄和方孝孺和他们一一告别,只希望他们接下来能一路顺风。
来时一共三四十人,到现在就只剩下黄子澄、方孝孺和李景隆三人了,其中李景隆还不太愿意和黄子澄他们站一块。
黄子澄现在也只能听之任之,只要李景隆现在不影响大局,他也懒得再去管人了,毕竟他们出了这么大篓子,能怪李景隆不仗义吗?
黄子澄现在也是为太子感到揪心,北平城出了这么大事,东宫臣属被打,这事是瞒不下来的。
现在关于方孝孺这些人当初的言论,也是传的到处都是,最近军营里已经有很多人,看黄子澄不顺眼了。
说不定,已经有不少人认为太子假仁义,不爱惜士卒,反而关怀蒙古人。
一旦出现这样的想法,太子的人望在北地就没了,可是话是方孝孺等人自己说的,也没人逼他们。
他们作为太子的臣属,那就不要怪别人把根源定在太子身上了。
就是黄子澄心里明白,太子也明白,这事纯粹就和他没关系,但其他人眼里就不是这回事了。
这次朝廷上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风波来,恐怕又会有不少人会被调到北平了。
事情是在这发生的,肯定和这里的官员和豪强有一定关联,总要把官员换上一批,再整顿下北平,至少不能在这酝酿对太子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