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朱元璋的担忧(上)
武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2章 朱元璋的担忧(上),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武渣,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提朱元璋心中的这些感慨,只说蓝玉打算离京,回到凤阳府编书的事,就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可是蓝玉啊,刚立下灭亡北元的大功,忽然就要回家修书了?
不少文官们暗地里弹冠相庆,蓝玉现在是武勋里最大的那面旗帜,又是太子的亲家,之前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他要离京了,这对文官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而且从这事上,不少精明的人都看出了问题,蓝玉上书回家修书,朱元璋批准,这其中居然没有太孙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蓝玉都是太子的舅舅,朱允炆的嫡母可是人常氏,也是蓝玉的外甥女,算起来朱允炆同样也要喊蓝玉一声舅父。
可是如今蓝玉辞官离京,朱允炆居然不闻不问,连个挽留的姿态也没做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太孙不喜欢蓝玉?
更进一步的说,是不是太孙对武勋们没有好感?
再联系到现在太孙身边没有一个武勋子弟,这些文官们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工作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
不少人已经在心里盼着朱元璋早点死了,这样一来只要太孙登基,他们文官的春天就来了!
要知道终洪武一朝,虽然武勋被处置的很多,但是文官被处置的更多啊!
而且武勋一直骑在文官的脖子上拉屎撒尿,这些从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丘八,才不会对文官们有多尊重。
也就当年跟着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在他们面前有几分面子,那也是因为他们在大明建立的过程中出过大力。
可现在朝中的文官,大多不过是科举读书才当上官的,而且这些人一向眼高于顶,对武勋是一百个看不上眼。
认为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才熬成了一方大员,可是上面有朱元璋紧紧盯着,一旁又有他们这些整天胡嚷嚷的武勋看笑话。
更何况有些武勋那真的是大字都不是一个,就凭之前从龙的功劳,官位还在他们之上,这让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的这些人如何能忍?
蓝玉如今离京了,老一辈的国公还在京城的,就只剩下信国公了,汤和一向不怎么管事,这也是他们都知道的。
这就意味着武勋成了一盘散沙,他们想怎么拿捏,就能怎么拿捏。
有些热血上头的官员已经在私底下写弹劾信了,誓要给这群武勋们一个好看的。
蓝玉对自己离京后,武勋们的处境也是心知肚明,但他是真的护不过来这么多人。
何况很多武勋屁股下面也是一堆屎,就连蓝玉自己也不怎么看的过眼,他蓝玉别的不说,至少敢拍着胸口保证,没有克扣过士卒们的粮饷。
文臣们屁股下面也不干净,可是人家吃相上,就比武勋好看了太多,何况笔杆子在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就是蓝玉也对这些文官没什么好办法,最多只能是视而不见了。
现在的蓝玉才有些明白,为什么徐达对文官那么友善了,信国公汤和这个资历这么老的,从来不掺和具体的朝政。
他们早就看明白了,只要天下大定,武人就是比不过文人,何必在这种事上和他们这些人浪费口舌。
但只要是在位的皇帝不傻,就不会真的放弃他们这群武勋,毕竟与国同休的还是这些老弟兄们,而不是文臣。
若是真的到了王朝崩塌的时候,文臣们还可以改头换面,投奔新朝,他们这些武勋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朱元璋最近也是有些累了,毕竟年纪上来了,手下的儿子们又来了一出兄弟相残的戏码,自己最喜爱,也是最出色的儿子朱标去世。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反思,自己是真的老了,所以宁愿多抽些时间,拉着汤和聊天下棋,把其他的一些日常事务大都能交给朱允炆处理。
朱元璋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朱允炆快速成长起来,毕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朱允炆早些接触朝政,若是有什么处理不好的地方,朱元璋还能帮着兜底,可若是等他去世之后,骤然让朱允炆这个孩子接手大明,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这一日,朱元璋正在和汤和下棋,让朱允炆侍奉在旁。
朱元璋看看棋盘上的残局,老朱这次输得很彻底,也就是汤和这个老朋友了,别人恐怕就不敢下赢他,更遑论给他来此屠大龙了。
朱元璋笑着说道。
“鼎臣近来棋艺见长啊。”
汤和拱了拱手,笑眯眯的说道。
“不是臣棋艺见长,而是陛下心思在国事上罢了。”
朱元璋看着汤和,有些感慨,能跟他这样说话的老朋友越来越少了,有些是病逝了,有些被他杀了。
就连汤和如今的这番表现,又有几分是出于真心,又有几分是表演呢?朱元璋已经有些看不清了,也懒得再去深究。
朱元璋转头看向一边的朱允炆说道。
“改革之事,推行了也有半年了,派往地方的太学生、新科进士和勋贵子弟也都回来了,你去接见下他们,认真听一听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之后,朕就打算全面推行改革了。”
朱允炆有些迟疑,如今真的要就这么全面推展改革了吗?
“皇祖父,如今朝廷之中对改革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听说地方上也是怨声载道,是不是可以暂缓一下,等到朝中诸事稳定后再行改革?”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
“正是要趁现在朝中动荡才好安排人进行改革,若是朝中一潭死水,又有几人会推动改革呢?”
朱元璋的这种思路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不从什么为国为民的大道理给朱允炆解释,只说明了一点。
当官的总是想要升迁的,如果现在朝廷大肆推行改革,总有些人会因为此事出头,而朝中有些动荡,空出来不少官位,恐怕不少人都在盯着。
在这种时候朱元璋如果放出去全面改革的信号,就是为了升迁,下面的官员也会大肆吹捧改革,至少表面上要当改革的急先锋。
而朱元璋让朱允炆去接见的都是一些年轻人,有文有武,还都是到地方上采风半年多的,不管能力如何,至少态度是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