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木林森444,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謇道:“我不瞒各位,到是真有心在青岛开一家大生的分厂。”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一家纺织厂,于1899年开业,位于南通,也是张謇投身商海创办的第一家工厂,初成立时资本不过数万两白银,到现在己经激增到了30余万两。

盛宣怀笑道:“季直兄,这么快就决定下来了。”

张謇点了点头,对众人道:“其实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们大家也都看见了,海外华人的施政能力如何,大家心里也有数,我也不怕直说,在咱们大清国别的地方恐怕是都难以相比,而且海外华人对实业的重视,大家也都看到了,只看海外华人开办的那些工厂,就可以看得出来,海外华人不仅是重视实业,而且也懂得办实业,因此我以为在青岛开厂,必然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的。不知各位以为呢?”

盛宣怀点了点头,道:“不知季直兄打算投多少钱呢?”

张謇道:“这个我到是还沒有想好,而且还要再和海外华人详细协商才能决定,不过总要投入2、30万白银吧。不知杏荪兄又是怎么看的呢?”

盛宣怀笑道:“我到是觉得既然要做,不妨就做大一点,干脆投个1、200万,办一间大纱厂,集养积、纺纱、缫丝、织布、染印、甚致是制做成衣于一体,就像海外华人说的,做到规模化、系统化生产,如果季直兄一个人的资本不够,我愿意投资20万两入股,只要是季直兄决定了,我可以立刻让上海那边汇款过来,而且有我两人出头,再找一些其他人投资,要凑齐这200万的资本并非难事。”

张謇听了也不禁大为意外,其实他和盛宣怀的关系很一般,甚致可以不好。和盛宣怀是由商入官不同,张謇可是标准的士大夫出身,早年曾为吴长庆的幕僚,和袁世凯共事过一段时间,后来投身科举,曾四度会试不中,直到第五次才于1894年恩科,考中状元。由于那一年的主考官是翁同龢,因此张謇即成为翁同龢的门生,属于淸流一系。

虽然张謇考上状元以后,就因父丧丁忧在家,因此没有参加甲午之后对李鸿章的攻击,但翁同龢与李鸿章是政坛死敌,而盛宣怀是李鸿章的铁杆,张謇是翁同龢的门生,两人的关系自然好不到那里去。

而正是甴于丁忧,让张謇躲过了1895-1898年清廷政坛的风雨,同时也对官场心灰意冷,转而投身实业,提出“实业救国”的理念。但在最初成立大生纱厂时,张謇为了筹资,历经了艰难。状元的名号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方便之处,反到还被盛宣怀摆了一道。当时盛宣怀曾答应张謇筹资,但在大生纱厂资金告急时,盛宣怀却没有出钱投资,结果张謇不仅没能筹到钱,连回通州的旅费没有了,只得在上海四马路卖字三天,赚取旅费。

后来张謇几经周折,东挪西凑终于还是成立了大生纱厂,但纱厂投产以后,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后来张謇破釜沉舟,赊财面投产,维持运转。并用将来售出棉纱的收入来还款,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步壮大。并又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种棉基地,解决了办纱厂所需要的原料,这样大生纱厂才进入良好的运行。

不过经历了几年的商海打拼之后,张謇身上的书生意气基本消失殆尽,颇有几分喜怒不形于色,因此这次他和盛宣怀共同带队来青岛,在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当然这几天盛宣怀也有意向张謇示好,似乎想缓和两人的关糸。但现在突然表示愿意在张謇的纱厂入股,还是让张謇十分意外。

但盛宣怀肯投资,当然是好事,因为他的资本雄厚,而且人脉极广,有他出面投资,就不愁拉不来其他人入股,其实张謇又何偿不想做大一点,如果真能筹到200万股,那么这个新的纱厂规模将远远超过自己在南通成立的大生纱厂,于是张謇立刻道:“好啊,杏荪兄若想要投股,自然再好不过,只要是杏荪兄投股,那么我现在就可以决定,出资40万入股,而且这家纱厂也不必再用大生这个名号,咱们另外再取个名字,建一家新的纱厂。”

其他人听了,也都来了兴趣,于是也都纷纷表示,自己也愿意参股,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众人也都看好青岛的发展,于是当下周舜卿愿意投股20万,而朱葆三、叶贻、严信厚也愿意投股15万,再加上张謇的40万和盛宣怀20万,这一下子就凑齐了115万股,因此筹集200万股,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而盛宣怀这么做自然是有缘故的,本来盛宣怀根本没想过想在青岛投资,只是想来看一看海外华人的风貌,因为现在盛宣怀名下的产业己经够多了,而且大多都是官商垄断经营的赚钱行业,因此早己经过了四处投资的时代;另外尽管盛宣怀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并且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但走得红顶商人的路线,做的都是依靠官府的垄断经营,这些条件在华东政府显然是不可能有的。

但就在五天以前,盛宣怀收到了李鸿章的电报,打算投资30万白银,以李经方、张佩纶、李菊藕的名议在青岛投资建厂,让盛宣怀帮忙张罗一下。而见了电报之后,盛宣怀也不禁大为震惊,虽然他还不能完看懂李鸿章的用意,但也能明白这表示李鸿章是在向海外华人示好,表示他看好华东政府的前途。

盛宣怀当然知道,虽然现在朝廷己是薄西山,但却认为毕竟是根基深厚,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因此海外华人要想割据一方易,但要取清廷而代之,恐怕还不那么容易。但盛宣怀对李鸿章的政治眼光还是相当信任的,既然李鸿章有意向海外华人示好,那么盛宣怀也认为自己有必要跟进。

不过也不排除李鸿章这是在两面下注,因此盛宣怀还是有些顾忌,万一将来海外华人和朝廷兵戎相见,自己恐怕会受到牵连,毕竟他和李鸿章是不同的,说得难听一点,只要李鸿章不公开造反,无论犯了多大的事,朝廷也不会做得太绝,而如果只是入股,由张謇出面的话,那么风险就小得多了。而且盛宣怀还打算向李鸿章建议,不如把他投的30万白银也在张謇的纱厂里入股算。

见一下子就筹集到100多万股银,张謇心里也十分高兴。虽然这些只是口头承诺,但张謇认为落实下来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不会轻易失信;而目现在张謇和当初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同,那时他不过是一个顶着状元名头的商场新手,有钱人也未必敢给他投资,因此当时筹不到款也在情理之中,而现在有大生纱厂的成功也证明了张謇的能力;另外张謇能够看出在青岛投资的利益,其他人自然也能够看得出来,赚钱的生意谁会不愿意做呢?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人匆匆走进了茶馆里,见了众人之后,道:“老爷们果然就在这里?到叫小人好找。”

众人看时,原来是盛宣怀带来的一个亲随,盛宣怀看了他一眼,道:“有什么事吗?”

亲随道:“张振勋张老爷来到青岛了,有急事要见老爷,正在饭店里等着老爷呢。”又看张謇一眼,道:“他还说若是见到了张老爷,也请一起相见。”

原来这个张振勋字弼士,原是广东大埔人,17岁时因家乡闹灾荒,远渡重洋到巴达维亚求生,经过30余年的努力奋斗之后,己成为南洋巨富。不过张振勋在富贵之后仍然不忘故国,荷兰殖民当局看重他在南洋的影响力,要委任他官职,但都被张振勋拒绝。1893年,清廷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途经新加坡,张振勋给予了热情接待。后来龚照瑗致函给李鸿章,盛赞张弼士“才大可用”。于是清廷任他为新加坡总领事。从此,张振勋成为亦商亦官、奔走于中国和南洋之间,并又出任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并在国内投资多处实业。现在张振勋还是中国通商银行的总董事之一,因此和盛宣怀、严信厚、朱葆三等人相识。

这次上海的工商代表团里并没有张振勋,到不是他不愿意来,而是因为这时张振勋正在广州处理粤汉铁路的事务。没想到他居然找到青岛来了,看来肯定是有大事情发生了。于是盛宣怀道:“各位,既然是弼士来了,我们出来的时间也不断了,我看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于是众人付了茶钱离开,又雇了两辆驴车,赶回到饭店。将一进饭店的大门,只见张振勋就坐在饭店大堂的沙发上等候他们。而看见他们从大门进来,张振勋立刻从沙发上起身迎了上去。

盛宣怀道:“弼士兄,……”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振勋打断道:“杏荪兄、季直兄,请们安排一下,我想和海外华人的首领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开始我只想当个演员

小莫别跑

情贵独钟

翩若婉若

崛起于卡拉迪亚

半月文青

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

河西走狼

我老婆是传奇天后

南国月三更

初夏若雨等花开

唐思雨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