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流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论功行赏,桃花坞,风在流浪,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主战场,东北的缓坡上,杨义和苏定方的八百多人,正被围在中间百余丈的空地上。
他们骑着战马,游走于围着他们的突厥兵之间,时不时便可杀一人。由于是个缓坡,突厥骑兵虽多,却无法将他们进行分割包围。
再加上那五个大家伙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们可不敢进行分割包围。万一分割包围时,不小心被那些大家伙给一刀解决了,那就冤枉了。
而剩下的这八百多人里,几乎都是老兵了,他们的战力可想而知。虽然被围着,但数千突厥兵似乎不死心似的,一次次的派出与他们同等的兵力,对杨义等人进行试探,目的是消耗杨义等人的体力。
如今杨义等人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自从开始出击以来,按地上影子的方向判断,现在应该是中午了,也就是说已打了近两个时辰了。
而突厥兵更惨,一个个饿得脸色苍白,骑在马上东倒西歪的。别看他们人多,真正拼起来,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就在这儿危急时刻,远处响起了号角声,这是突厥退兵的号角声。北方草原辽阔,草原民族打仗时,以吹牛角做成的号角来命令士兵进退。
比如进攻时,用的是短号,也就是吹两三息时间便停下,换口气继续吹,两三息后再停下……如此类推。而退兵时,用的是长号,长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士兵的肺活量了。
而中原王朝的则不同,进攻用的是擂鼓的方式,轰隆隆的战鼓声,就是进攻的信号,声音听起来非常能鼓舞士兵的士气。而退兵时,用的却是清脆响亮的钟、钲、铙、锣等金属乐器,进退信号鲜明,比草原民族高明太多了。
饥饿交加、神情疲惫的突厥骑兵,听到了退兵的号角声,像似得到了解脱一般,一阵欢呼之后一哄而散,纷纷向着定襄城退去。
唐军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敌人的败退的样子,因为这时候,他们就可以乘胜追击了。唐军的士气又是一涨,对饥饿和疲惫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战鼓隆隆响,喊杀声震天,尾随着突厥兵杀去。
突厥骑兵溜得比兔子还快,盏茶功夫便跑没影了。
但那些没有马的突厥兵就惨了,在经过隘口的时候,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一群群堵在那里。
如果早早的缴械投降还好,饿了有饭吃,伤了有人治。那些不愿意投降的人在军营内四处奔逃,无一不被唐军的骑兵追上去一刀毙命。
这就是唐军的军功!谁会可怜这些不愿意放下武器的人,谁又会跟自己的军功过不去?
定襄城中心突厥牙帐,借口过汉人上元节的颉利可汗和众文武大臣一起,正抱着被他们折磨到累趴的女人,呼呼大睡着。
由于昨晚玩得太疯狂了,男女双方都非常的累。他们花样百出的玩,几乎玩了个通宵,快天亮时才陆续睡去。
恶阳岭遭到攻击,传令兵早早就来传令了。由于颉利可汗睡得正香,却被传令兵打扰了好梦,一气之下,便下令拉出去砍了。
几乎是每隔两刻钟,便有一个传令兵来报事,却无一例外都被杀了。搞得后来的传令兵忧心忡忡,都堵在大帐门外不知所措。
报告了被杀,不报告也被杀。如果报告的话,会立刻没命,如果不报告的话,可能还可以活个把时辰。
他们就这样在帐篷外等着,传令兵越积越多,不知不觉中,便到了稍微暖和的大中午了。正当这些突厥传令兵,想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去时,南边的城门处传来了嘈杂的马蹄声、喝骂声、哭爹喊娘的乱成一片。
不管是牧民还是士兵,奴隶还是贵族,都纷纷的掂起脚,翘首以盼的看着声音传来的地方。他们不明白,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没过没多久,他们就明白了。
只见一群群纪律混乱的骑兵,慌不择路的冲进了定襄城,向着颉利的牙帐而来。搞得一路上鸡飞狗跳,道路上的人纷纷躲避。
骑兵进来之后,便是如洪水般的步兵从外面涌入。这些士兵极为狼狈,有的没有武器、有的丢盔弃甲、有的如醉酒一般、有的如软脚虾……
刚进城没多远,便纷纷摔在地上起不来了。他们或趴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有的甚至口吐白沫,脸色苍白。
没过多久,先进来的人就知道错了。只见后'进来的人因太着急了,便相互推搡相互踩踏起来。
兵器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惨叫声、牧民的怒骂声混合在一起。先进的人被踩在了地上,后'进的人又被地上的人绊倒,又成了别人的踏脚石。
他们为何要这样激动?难道是城里发黄金,或者是发老婆?
都不是,他们是碰到了性命攸关的事情了。
由于执思失力喊完撤退时,骑兵就跑没影了,只剩下他们这些没有马的骑兵,在后面替前面的人挡刀子。一千唐军骑兵追赶着这五千多人,从恶阳岭追赶到了定襄城外。
要不是城内的士兵放箭,估计他们便在城外被唐军给屠光了。即使是这样,只围着木栅栏的定襄城,也没能阻挡的了多少唐军的屠杀。
守城战,突厥人并不擅长,他们擅长的是骑兵攻击。
好在唐军追击的人少,他们胡乱放了一通弓箭后,除射死了一些唐军和自己人外,才勉强地击退了唐军的屠杀。
这些死里逃生的人,看着这座巨大而熟悉的棚户区,感觉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们也不管地上被踩踏致死的人,纷纷向着牙帐的方向跪下,跪拜这座赋予他们第二次生命的棚户区,定襄城!
唐朝贞观时期的定襄城,为东'突厥王庭所在地,也是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唐朝的定襄城并不是现在的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这两个地方名字相同,却毫无渊源。
那时的定襄城,在今大同市西北直线距离一百多公里处,也就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和林格尔县附近。比现在的忻州市定襄县,相距二百多百公里。
汉高祖刘邦时,在这里设置定襄郡。到北魏时,在河东黄河以北五十里设置云中郡,辖区包括定襄城,距离定襄城四十多公里。
隋朝开皇五年,在此设置云州府总管。到开皇十九年时,启民可汗得到隋文帝的同意,才在云州筑大利城,置大利县,后又改为定襄城。
定襄城坐落于阴山东段以南,吕梁山北缘的盆地内,这里四面环山,山岭平缓,小树林斑斑点点分布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这里牛羊成群,牧民众多,野兽出没,水草丰美,是不可多得的肥乡沃野。
定襄城南边二十里的恶阳岭,如今已完全落入了唐军手里。这一仗可以说是大获全胜,狠狠的挫败了突厥的锐气,大大的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只要将这里守住,前可进攻定襄城,与颉利可汗决一雌雄。后可退回大唐境内,日后卷土重来,乃兵家必争之要道。
傍晚,李靖和校尉以上的军官,坐在临时营帐外,听着张公瑾汇报这一仗的结果。
“此次大战,共斩首级二百余,歼敌七千余,俘虏八千余,俘虏百姓两万。牛千头,马两万匹,羊五万只,兵器铠甲无数。执思失力带领约五千残兵,狼狈的逃入了定襄城不计。”
众人听得眼光大亮,没想到在打扫战场时,时不时的牵回一头牛,赶回一群羊,居然在积少成多之下,变得那么多战利品。
“我方阵亡两千余,重伤四千余,轻伤八千余。折损马匹八百,刀千柄,长枪三千杆,盔甲四千件!”
“好!好!好!”张公瑾将战报一念完,李靖便拍着大腿站了起来,大声的吼了三个好字。
“既然统计了斩获和战损,那就再麻烦你一下张副帅,督促一下他们将战功快快统计出来。本帅要给首功者,办一次大大的庆功宴。”
“回大帅,功劳也已算出来了。”张公瑾说到这里,特意的顿了顿,眼睛向四周扫射而去。
正如张公瑾想的那样,在场之人除了杨义和那十个家伙外,人人都竖起了耳朵,恨不得将那功劳薄一把抢过来自己看。
李靖也是左右看了看,才问张公谨“谁当首功啊?”
“呵呵!”张公瑾神秘的笑了笑才说道“此次首功者有二人,乃苏定方和杨义!”
众人没想到是这两人,除了议论纷纷外,还给予这两人热烈的掌声。
苏定方满脸笑容,骚包的向大家拱手致意。而杨义则懒散的坐在一边,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
李靖接过功劳薄看了一下,然后看向众人“本帅知道,你们不怎么认可这两位首功!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二人率领部下,拦住了突厥人获得战马,你们能经得起突厥骑兵的几轮攻击?”
所有人这才微微的点头,这下他们是心服口服了。
李靖见了大家的表情,清清嗓子说道“苏定方升为骁骑郎将,赏杨义两只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