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118【朱征君】,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钧,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付得祥离开洋州,过兴元府时,又小捞了一笔。

这次他没敢乱来,转运使是蔡京的人,随便收点礼物就走了。

提学使陆荣已收到消息,高高兴兴提酒访友,见面就笑道:“我让朱成功装病,他却办得更妥帖,以科举为由辞辟,做事堂堂正正令人叫绝。”

他拜访的朋友叫高景山,官职是利州路运判。

转运司的一二把手,都不怎么管具体事务,真正累死累活做事的,却是三把手转运判官。

金国也有个统兵大将叫高景山,但那出自渤海高氏。

眼前这高景山却是山东高氏,还有个弟弟叫高景云,如今正在朝廷做郎官。

如果历史没有大的改变,今后朱铭造反之时,肯定跟这高景山“打交道”。此君将升迁为成都府路转运副使、转运使,一直到靖康年间都在成都做官。

“你倒是有个好门生。”高景山颇为羡慕。

陆荣笑道:“只能算半个门生,我与朱成功更像忘年交。”

高景山让仆人弄来些下酒菜,几杯酒下肚,便忧虑道:“明年恐怕要对西夏用兵了。”

“你怎知道?”陆荣笑容一滞。

高景山说:“刚刚接到朝廷公文,今年利州路的捐派又要涨。去年刚涨过,今年还要涨,实在太过反常,定是朝廷在筹措军粮。”

“也不一定吧。”陆荣说道。

高景山低声说道:“今年的夏秋二粮,不全是运去京城,而是拿出一半运到西北。”

陆荣会意,沉声道:“那定是要打大仗了。”

开疆拓土是大功,,蔡京、童贯二人,谋划攻略西夏已六年,,一直在打造兵甲,一直在储存钱粮。

未来三四年内,朱铭在汉中造反都属于找死。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全部云集于西北,兵精粮足将广,随时可以杀到汉中平乱。

这个时候揭竿而起,等于是在给西夏挡枪,逼迫朝廷把征讨西夏的大军拉回来。

高景山忧虑道:“如今钱粮充足,猛将如云,克复西夏还是有希望的。就怕主帅胡乱指挥,平白葬送了大好局面。”

陆荣叹息道:“统兵主帅,肯定是那童贯!”

“唉,阉人误国,只求他能少误一些。”高景山连连摇头。

陆荣和高景山都没料到,这次征讨西夏会打成拉锯消耗战。

大宋这边年年储存粮饷,前线士兵居然在挨饿,西夏得到消息主动进攻,宋朝没做好全盘准备就提前发动。稀里糊涂打了几年烂仗,最后打得两国一起缺粮,幸好是西夏先撑不住,议和称臣给足宋徽宗面子。

两人聊了一番军事,陆荣带着酒意回家。

第二天,他骑马去提学司上班,翻出近几年的全国进士范文,又找出利州路解试优秀范文。

陆荣让提学司的文吏,把这些范文都誊抄一份,然后叫来亲随说:“给朱成功送去,入读太学不知要等到何时,他既然想参加科举,一定要做好准备。明年考不上进士,也能积累经验,再过三年或可金榜题名。”

不但送去科举范文,还送了一套《三经新义》。

虽然朱铭的兼经是《周易》,不考《诗经》、《尚书》和《周礼》,但《三经新义》也可作为参考。蔡京以新法继承者自居,极力推广《三经新义》,引用里面的注解,可以大大提高进士中奖率。

至于王安石的《字说》,类似北宋版官方字典。

这玩意儿已经被读书人厌弃,蔡京强行推广都推不动。书中大量引用佛教、道教思想不说,注解文字时也多穿凿附会,反正编撰得非常不严谨。

几日之后,朱铭收到陆提学送来的礼物。

他先是翻看利州路解试范文,发现文章水平普遍偏低。于是对着同样的题目,统一批改这些范文,找出他们的缺陷并尝试改正,接着按照题目自己来写一篇。

嗯……写出来还不如那些举人文章。

标准的眼高手低,就像一个美食评论家,点评大厨的菜肴头头是道,自己一上手就各种抓瞎出错。

连写两篇垃圾文章,朱铭觉得是辞章底子太薄,想法够了却表达不出来。

于是他从藏书楼借来韵书,一边翻查韵书,一边练习写诗赋。

脑子都搞炸了,这等于是重新学习“普通话”。

入声最是难学难记,幸好他穿越过来,已经学了一年的土话,西乡县的土话也有入声。

“朱大哥,又有人来了。”白胜喊道。

朱铭有些烦躁:“请他进来。”

朱铭拒绝皇帝征辟之后,这些日子名声大噪,总有富贵人家来请他吃饭。

唤作以前,朱铭肯定乐意赴约,可现在必须符合人设。他得先端一端,不能谁请都去,否则每天除了喝酒,都没时间干自己的事。

一个官学老师,进门就作揖:“洋州州学教谕孙晖,奉教授之命,前来拜见征君。”

朱铭作揖还礼:“莫要叫征君,唤我朱成功便是。”

征君,又叫徵君,是对拒绝征辟之人的尊称。

在世人眼里,被皇帝征辟属于极大荣耀。如果拒绝皇帝征辟,那就更牛逼了,必然是才德兼备的真君子。

孙教谕说:“征君当面,不便直呼名字。”

“孙先生快请坐。”朱铭不敢怠慢。

因为洋州州学的老师,要么是进士出身,要么是太学生出身。

别人做几年老师,就极有可能升调为知县。

朱铭问道:“还没请教,孙先生是哪榜进士?”

孙教谕说:“大观二年太学上舍生,官家钦赐同进士出身。”

好吧,这人是浪子宰相李邦彦的同学,而且还属于同一届毕业生。但混得属实有点惨,李邦彦已经做了知州,孙教谕却还在州学当老师。

聊了几句,孙教谕说道:“州学欲新建藏书楼,听闻征君为洋州书院作一名联,魏教授也想请征君为州学藏书楼作联。州学不如书院财大气粗,润笔费只拿得出三十贯。”

“为州学作联,此吾之幸也!”朱铭非常高兴,卖对联赚钱太轻松了。

他提笔思索,想起以前参观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这玩意儿肯定还没有写出来。

朱铭的书法普普通通,以自己的最高水准写出来: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孙教谕凑近了一看,顿时赞道:“好联!此联挂在藏书楼,可勉励学子胸怀天下万民。”

一副对联就赚了三十贯,朱铭恨不得再写几幅。

把孙教谕亲自送出去,朱铭回房继续学习韵书、练习诗赋。

这还没过多久,又有人来拜访。

却是真符李氏的老太公死了,出价一百贯,请朱铭写一篇墓志铭。

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铭当场婉拒,说自己不擅长写这玩意儿。

这回他是真扬名了!

对于洋州的大家族来说,八行士子没啥意思,八首惊艳诗词也无所谓,带兵剿灭了“反贼”更是小事一桩。

这些事迹,都不如拒绝皇帝征辟!

大宋开国以来,洋州还未出过征君,朱铭属于蝎子粑粑独一份。

第二天,又有人来请他下山吃饭。

朱铭不堪其扰,跑去找到陈渊说:“陈先生,我打算回西乡县躲一阵,等到秋天解试再来洋州。”

陈渊也知道他的处境,点头说:“一道去吧,正有疑惑想请教令尊。”

两人结伴去向闵文蔚告辞,师生们听到此事,竟有三人愿意追随。若非秋天就要科举,大家都忙着备考,追随他们的恐怕更多。

“大郎,俺……俺这次就不去了,等秋闱过后再来请教学问。”白崇彦觉得很愧疚。

朱铭笑道:“三郎何必如此,求学不在一时,当以科举为重。”

他非常理解白崇彦的选择,白家只是乡下土财主,全家都指望他科举有成,比不得那些潇洒的大族子弟。

李含章和令孤许倒是跟来了,令孤一族,虽不如洋州四大家族,却也是从唐代就定居于此,家族底蕴非常深厚。

众人来到汉江边,还未登船,闵子顺就匆匆追来。

“先生下山,俺今日方知,愿随先生治学。”闵子顺恭敬作揖,他极为仰慕陈渊,甚至打算跟着陈渊一路前往福建。

朱铭来洋州时,只有区区几人。

回去时却变成十多人,闵子顺、令孤许他们都带了随从。

众人坐船,顺流而下。

至黄金峡时,又请来纤夫拉船。

因为有几处险滩,必须慢慢行驶,纤夫的作用是拉住船只、减缓速度。

那些礁石,几百年后都被炸药给炸了,此时的人们却对此毫无办法。

行船经过上白村,这里的油菜花已经凋谢,皆用朱国祥传下的油菜育苗移栽法,可以省下许多人力和时间。

继续行驶到大明村,村里的情况大变样。

穷还是很穷,主要是精神面貌不同,一个个都带着生活希望,也不知道朱院长给他们灌了什么鸡汤。

众人在河口下船,大船进不去小河。

一路步行观察,陈渊点头赞许:“听说此地去年还是贼巢,而今农事兴旺,朱先生不愧为大儒。”

朱铭笑道:“家父曾言,一年时间,解决村民温饱,两年便让村民富裕起来。”

“极好!”陈渊笑着说。

再走一阵,高转筒车出现在前方。

来自洋州的几个士子,看着那庞然大物,全都瞠目结舌。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诸天之从僵约开始

睡觉小哥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真实世界(小刀锋利)

小刀锋利

沈晚娘霍君安

墨西歌

我在末世建浮空城

叶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