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六十七章、昌元有事,纵横宋末,宋魂,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仙家板甲他们已经看见过,整个上身几乎是一体精钢铠甲。

至于手臂与大腿,也是几乎一体的铠甲保护,

即使在手臂、膝盖与肩膀的关节之处,也有如圈甲一样可以伸缩的铠甲。

可以说,天下再也没有比这种更加完美的保住铠甲了。

但是赵平摇摇头,叹了口气,沉重地说道:“舜辅这身天将板甲,初次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改进的不少。”

“什么,还有需要改进的之处。”曹克与杨云大失所望,脸色有些难看。

赵平点点头,沉声说道:“这个只是试验之物,也不知它能否使用多长时间。还有它的关节之处不够灵活,舜辅力气大极,时间短,倒是能够忍受。如果遇到一个力气稍小,体型不同的,必须会束手束脚。”

曹克与杨云听到这里,有些不相信。

曹克望着汪德臣,半信半疑地问道:“舜辅,效果怎样?”

“小圣人说得有理,关节之处确实不够灵活,吾感觉那些地方已经破皮。”汪德臣一边说着,一边脱下仙家板甲。

曹克与杨云等人也不敢相信,向着汪德臣手臂关节之处望去。

果然汪德臣关节之处已经破皮,鲜血甚至流出。

虽说男儿不怕痛苦,但是毕竟不够灵活,会影响战斗力。

曹克与杨云脸色一红,没有料到是这种结果。

两人眼睛互相看了看,点点头。

最后由杨云目前对着赵平躬身一礼:“谢谢小圣人的厚爱,不过吾等愿意接受这种痛苦。愿意接受磨炼,为仙家板甲改进提供依据。”

“既然尔等愿意接受痛苦,那就再做三套,不过我有一个条件。”赵平看着跃跃欲试的杨云、曹克、杨承三人宣布了政策。

杨云三人大喜,躬身一礼问道:“小圣人,不知是什么条件,吾等愿意接受。”

“就是你们必须把每次穿了之后感受及要求写出来,供工匠改进作为依据。”赵平扫视汪德臣四人一眼,提出自己的要求,随后还转身望着汪德臣,“当然舜辅也要如此做。”

“诺。”四人躬身一礼,马上回答。

此时舅母过来,她是来找赵平的。

赵平有些不解,舅母不是在女子作坊吗,为何过来呢?

看到赵平迷惑的目光,舅母只好告诉赵平经过,赵平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原来赵平那个昌元县的叫做袁涛的老师,现在突然遇到困难。

袁涛本来不想从政,可是余玠一纸调令,被逼上梁山。

虽然在别人眼里,他着着实实高升了,由赵家庄学堂昌元县山长晋升为知县。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是从政的料,教授学生与治理一县乃是两回事情。

他夫人袁钱氏也觉得袁涛在赵家庄学堂过得好好的,与世外桃源无异。

学堂也不是民间学堂,赵家庄学堂已经得到余玠的认可,乃是堂堂正正的官方学堂。

有了赵家庄背书,钱财物更加不是问题。

教书育人时,学生端正坐在下面,乖乖听他上课。

如果不听话,戒尺马上到来。

而且有了余玠这个山长的金字招牌,教渝及生源也不是问题。

袁涛感觉在既舒服又平安,在赵家庄学堂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弹琴作画。

在他看来,他过的是世外桃源的日子,逍遥之极。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与赵平都被绑在余玠这个战车了。

虽然不愿意,袁涛被迫上任。

可是,他乃是一介书生,教书育人乃是特长。

而官场,却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地方。

但是知县就是就是不一样,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虽然有一群手下,不少之人阳奉阴违。

他现在处境,与原来刚刚上任辛志才差不多。

后来袁涛才知道,昌元县里还有一个县丞叫税宁,他才四十多岁,也是同进士出身。

他非常有资格,仅仅次于已经被调走的县丞刘昂。

刘昂走了之后,他由县尉晋升为县丞。

由于他在昌元县经营多年,上上下下已经与铁桶差不多。

如果说他对知县这个位置没有想法,那一定是自欺欺人。

以前辛志才还有赵平帮助,但是现在赵平成都金堂县,并没有在昌元县。

看到袁涛比书呆子好不了多少,税宁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现在想法与原来刘昂差不多,把袁涛挤走,他来做知县。

即使不能挤走,也要让袁涛当一个傀儡,由他掌握实权。

袁涛上任之后,发现自己处境竟然与当初辛志才好不了多少,才知道一个知县的难处。

他寝食难安,两个月下来,白头发增加了几倍。

夫人袁钱氏看到官人升官,原本高兴。

直至看到袁涛寝食难安,白头发越来越多,才知道这个知县难当。

袁钱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翻来覆去想了想,对着袁涛说道:“官人,辛知县也是你的学生帮忙,你为何不找找你的学生?”

“不行,当初我的学生是在昌元县的,现在听说他在西县与胡人作战。作为一个老师,岂能拉学生的后腿。”袁涛没有一丝犹豫,断然拒绝。

他不是没有想过赵平,可是想到赵平的保安团与胡人交战,最后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昌元县对袁涛是大事,但是对于大宋乃是小事,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而赵平在西县与胡人作战,乃是关系大宋生死存亡的大事,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袁钱氏一再催促,但是袁涛始终拒绝。

无奈之下,袁钱氏一咬牙,直接给舅母修书一封。

舅母一看,心里一惊,找到了赵平舅舅李月秋。

舅舅本来就是书生,有什么法子。

他虽然一路高升,完全是依靠赵平给他铺路。

舅母想了想,觉得还是赵平可靠,最后书信到了赵平手里。

赵平通过舅舅书信,告诉袁涛施政纲领。

其一,学习金堂县,用选拔秀才方式来代替过去那种老油条。

其二,实行绩效考核,制订各房目标,根据完成任务发放俸禄及绩效。

只有此举,才能实行能者上,庸者下。

对于捕快,除了比较能干清廉的,该清除的清除。

人不足怎么办?可以从赵家庄学堂招人,如何招人,学习金堂县进行考核。

袁涛已经逼到这个地步,一咬牙,就按照金堂县及赵平的法子立即实施。

但是支持是少数,反对之人占大多数。

守旧者大部分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都是昌元县衙门老人。

有的在昌元县干了几年,甚至还有十几年。

如果实行绩效考核,失败大部分都是他们。

毕竟,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秀才选拔这一关就非常难通过。

如果他们没有人组织,袁涛还有可能实施下去。

偏偏此时税宁在后面使阴招,让这些昌元县老人上窜下跳不已。

还好,昌元县他多多少少还有熟人,加上上有余玠支持,生计还是按步就班进步。

不过税宁虽然没有极力拦住,但是却看袁涛的笑话。

他在昌元县也与刘昂一样是地头蛇,当然对于袁涛知根知底。

袁涛教书育人确实有一套,琴棋书画不错。

可是那些都是与物打交道,而衙门是与人打交道。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有人表面对你非常好,可是前后他也许在落井下石。

特别是关键时刻,比如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之类。

所以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袁涛在担任赵家庄学堂山长之前,在昌元县学堂是学正。

学正与后世教务主任差不多,基本上按步就班进行。

除此之外,袁涛基本上都是以教书育人为主,学堂基本上都是王海在打理。

王海有这个精力,更是一个强势的人。

袁涛也乐于安静,一心一意去教书。

后来到了赵家庄学堂当山长,赵平在财力与物力全力支持。

赵家庄学堂又有名气,生源与教渝(老师)都不是问题。

不但学生听话,这些新来的老师也服从管理,毕竟赵家庄不但名气大,而且俸禄也高。

但是衙门与学堂完全不一样,个个都是衙门的老油条。

并且衙门水太水,从来没有从政的经验的不怕被水淹死吗?

关键的是税宁还让人给袁涛挖了不少坑,专门等待袁涛跳进去。

只要袁涛跳进去,就不通爬出来。

到时税宁出来解决问题,这不是显示袁涛无能,他税宁能力不就是已经超过当今知县吗?

没有料到袁涛按照赵平方式,在昌元县衙门一招人。

不但有昌州之外的人来报名,就是昌州之外的人也有人来报名。

毕竟,《大宋中华报》影响力太大了。

上面一报道,立即引起整个四川的关注。

更何况,昌元县还是赵家庄的发源地所在。

人们也是通过赵家庄了解到昌元县,进而了解到昌州的。

由此可见赵家庄的影响力。

它首先是昌元县的名,其次是昌州名片。

接着是四川的名片,最后它还已成为一个大宋的名片。

如果上次金堂县搞秀才考试是原来胡人曾经占领动荡地方,那么这次则是胡人还没有到过安全地方。

是否象征以后整个四川都是这样做呢?

人们纷纷猜测,毕竟进士道路太艰难了,而金堂县与昌元县给读书人另外一条道路。

虽然这个是吏不是官,可是它还有上升空间,干得好还可以为官。

并且一样吃皇粮,一样是正式的。

但是这些人没有想过,整个四川会这样吗?

这不过是赵平说的试点,看看效果如何。

并且这两个县都有赵家庄背景,都有赵家庄雄厚经济实力作保证,

可是读书人才不管这些,他们认为是余玠在为天下读书人着想。

于是余玠在读书人心中地位迅速提高,当然更多士子认为赵平起的作用不小。

明眼人都看出两个县都有赵家庄的作坊,于是对赵家庄及赵平更加感激了,赵家庄的铜臭味道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

毕竟,不但有《大宋中华报》宣传,而且读书人也从金堂县改革得到实惠。

现在昌元县也进行类似改革,都是从赵家庄得到实惠的。

这次报名比上次更多,是上次金堂县的两倍还多。

四川各地读书人纷纷来到昌元县,导致这里第一次出现差不多上万读书人出现。

毕竟,以前人来得多,主要是充满铜臭的商家。

这次来的几乎是读书人,整个县城充满了琅琅书声。

要知道,以前昌元县出名,乃是有一个赵家庄。

赵家庄毕竟有作坊的性质的商家,在一些读书人眼里多多少少带着铜臭味道。

这次秀才考试之中,大量的读书人到来。

不知不觉之中,昌元县算是基本上洗去过去的铜臭味道,这让本来的喜欢读书声音的袁涛飘飘欲仙。

经过十天的考核,结果终于出来。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次考核入围本地人占六成。

而外地人仅仅占四成,其中成都府路占三成,其它的仅仅占一成。

来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大呼小叫,纷纷议论,觉得不对呀。

不是吗?成都府路占三成,读书人认命。

毕竟金堂县举办了类似考试,他们有这个秀才考试经验。

可是昌元县的还没有举行过类似考试,他们为何考试得如此之好?

难道有人漏题?或者有人作弊?

总之,就是考试不公平。

几千读书人来到衙门,要求公开考试试卷。

笔试试卷要公开,面试试卷也要公开。

税宁在一旁冷笑,其实这次读书人闹事就是他推波助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NBA当大佬

我是菜园子

末世龙帝:从签到开始进化

一江秋月

祖鳞剑神

COUID云墨之子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同桌是我妈

花梦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