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下尽被同掌控,水浒新秩序,江湖野人,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构停留郴州治所郴县的第二天傍晚,随驾扈从官兵因不满城外营地又湿又热且蚊虫叮咬难耐而怨声载道。
御营左军统制苗傅早就不满朝廷一再南逃,趁机私下联络右军副统制刘正彦,意欲起兵“清君侧”。
借口则是御营都统制王渊陷害同袍(暗指赵构嘴上抗同却放弃江陵府南逃,致使大批宋军及家属陷在江北),且勾结内侍省押班康履,蛊惑皇帝南逃。
这个借口并不怎么高明,却受到了害怕前往广南东路送死的御营士卒积极响应。
刚刚赶到郴县的王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遭到了叛军伏击,当场身亡,把守城门的中军统制吴湛也认为“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而主动放叛军入城。
兵变进展异常顺利,但若是以为这场极具“赵宋特色”的兵变就能“改变历史”,只能说想多了。
苗傅行非常事,却无非常志。
俗语云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其人已经做下了这等必然要杀头的大买卖,却毫无“舍得一身剐”的思想觉悟。
直到瑟瑟发抖的小赵官家登上郴县“行宫”城墙答叛军话,苗傅都没有想清楚自己将来该如何脱身,乃至主动制止乱叫嚷的叛军——别咋呼,听官家训话。
赵构到底是经历过多次大风浪考验的乱世皇帝,见叛军头目色厉内荏,即便自己内心依然怕得要死,却还能强作镇定,当即质问苗统制为何要带兵造反。
小赵官家强作镇定的结果,便是苗统制当场山呼下拜——怂了!
然后,苗傅才解释自己起兵扰动圣驾的原因
皇帝宠信宦官冷落忠臣,大寒人心。
汪伯彦、黄潜善、王渊这等佞臣巴结宠宦就能把持高位,自己这些忠臣亡命博杀却最多混个偏郡团练。
赵构何等人?
没等叛将说完话,小赵官家便以流放奸宦,并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免罪等条件为饵,劝叛军立即回营。
苗傅虽然行事鲁莽,却不是傻子,自不可能被赵构三两句给轻易忽悠回去。
其人坚称自己举兵是为天下除害而非为自己讨要官职,并逼迫小赵官家将康履、蓝圭、曾择三名最为信任的宦官交给叛军处死。
赵构一个“未得天命”而非法登基的皇帝,帝位本就不稳固,若是连实心办事的贴身内侍都保不住,以后谁还敢会为他卖命?
但形势危急,其人知道自己不答应叛军的要求杀掉得宠的内侍,今日就绝不可能脱得了身。
面对两难当选择,赵构只能询问近前的官员如何处置。
刻薄寡恩的小赵官家揣着明白装糊涂成心甩锅是一回事,气节高于天的文臣士大夫愿不愿意为皇帝接下这身脏水却是另一回事。
当然要接!
为什么不接?!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不死奸宦就要死奸臣。
文臣、武将、宦官、外戚、宗室等力量共同构成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诸多力量互相竞争又相互制衡,皇权才能稳固。
一旦失衡,王朝就会出现各种严重问题。
武将的力量无限膨胀,就有了五代乱世;
而以文驭武,一味打压造反成性的军头而不加限制文臣的力量,就只能逼得道君皇帝开党禁用权奸才能勉强做事。
赵佶以此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最终玩脱亡了国。
大同灭宋之后,重建赵宋政权的赵构另辟蹊径,依靠少数得宠的内侍居中联络,与掌握实权的武将越走越近,以逐渐摆脱文臣的钳制。
能抓住各种机遇走上高位者,没有一个人是真傻子。
小赵官家挟大同以自重、借大战铲除异己、笼络武将以掌握实权的行为本就做得不怎么巧妙,如何瞒得过朝中的各大人精?
对有“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传统的大宋王朝来说,没有什么比皇帝意志坚定,还能得掌兵武将拥护更危险的事了!
新宋政权虽然还未灭亡,可其肌体已经严重腐烂且散发着阵阵恶臭。
身处其间,很多人因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内心充斥无以排解的戾气。
行事粗鲁的武夫都知道过不好就要造反,早就习惯了只论屁股所坐的位置搞党争的士大夫们更不会坐以待毙。
叛将点名要杀奸宦乃是大好事,此时还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彼时正聚在赵构身边的荆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军器监叶宗谔等文臣皆主张立即交出康履等内侍,以平息叛军之怒。
其实,将最亲近得力的内侍交给叛军,赵构并不是太心疼,毕竟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
但文臣们明显倒向了叛军一边,并向他施加压力,才让其人真正感到害怕。
而苗傅斩杀康履等人之后,也得寸进尺。
公开质疑赵构的帝位来路不正竟然还要敌国的皇帝认证,新宋屡次军事行动都被同军针对蹊跷颇多,要求赵构现场给将士们说法。
皇帝虽然掌生杀予夺大权,却不是天然就拥有这个权力,赵构这个皇帝的权力就很没有保障。
大宋早就灭亡了,新宋虽然还叫大宋,却是残宋各方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
朝中的文武众臣一旦真的放弃了新宋,投降大同或重立朝廷,赵构就算能当场拿出父兄二人亲笔所写的传位诏书,也只会被人当作笑话。
帝位来路不正是其人最大心病,被叛将当面质问,赵构顿时哑口无言。
谈判陷入僵局,一直装木头人的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朱胜非这才站了出来,主动担下与叛军谈判的危险任务。
朱相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叛军之中,对叛将苗傅晓以忠义利害,又苦口婆心地劝谏小赵官家要懂屈伸之道,先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其人如此斡旋多时,赵构终于接受了苗傅提出的停止南逃,遣散大部分宦官只保留十五人,并禅位给皇子赵旉的条件。
赵构行事果断,定下决心后,当场便命兵部侍郎李邴草诏逊位,随即老实搬到寺庙之中吃斋念经了。
兵变取得如此“圆满”的结果,众军士顿时激动地高呼“天下太平了”。
但是,天下远远没到太平的时候。
莫说说在同军的反攻下各路宋军节节败退,新宋政权随时都会覆灭,就是刚刚被逼逊位的赵构也绝不会安分,只要逮住机会就会复辟。
这件事的荒唐之处在于苗傅一手扶立的新皇帝赵旉乃是赵构独子,彼时还不到三岁,根本没办法亲政,只能由宣和太后韦氏摄政。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将昏君拉下了马,却又扶赵构的亲生儿子上位,还让其生母摄政,可想苗傅行事有多么不靠谱。
至此,这场既无“政治路线”,又无“群众基础”,还无“造反自觉”几乎儿戏一般的兵变便注定了必然惨淡收场的结局。
兵变的另一主要人物御营右军副统制刘正彦,出身很不一般。
赵构即位后,有意任用“二圣”在位时期受打压迫害的官员极其子弟,御营都统制王渊趁机推荐西军已故老将刘法之子刘正彦。
刘法被阉宦童贯坑死在夏国珠固峡后,刘正彦便由百事不愁的衙内变成了人人避之的瘟神,历经十年的人情冷暖,性格相当偏激。
其人因王渊的举荐而得到信任,却因功劳被后者侵夺而怨恨在心,苗傅寻其谋划兵变,一拍即合。
兵变前,行事偏激的刘正彦不仅支持苗傅伏杀王渊,还建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待擒获赵构后,直接前往澧州投降同军换富贵。
苗傅却担心一旦丢掉了“忠义”这面大旗,仅靠麾下几千只认钱财的叛军根本成不了事,十有在途中就被其他忠于朝廷的军将给剿了。
且其人人为就算去了大同,也换不到比当下更好的富贵,乃拒绝了刘正彦的提议。
但为了表达自己“只为天下除害”的忠心,并逼迫朝中众臣与赵构进一步划清界限,苗傅力主更改年号为“明受”,并迁行在返回郴州以北的衡州以示抗同决心。
其人的担心是有并没有错。
“郴州之变”的消息传开之前,同军就已经自东至西展开全线反攻,各路宋军本就苦苦支撑,惊闻朝廷变乱,顿时乱作一团。
自觉大势已去而谋划投降同军者有之,因恐惧而杀人放火宣泄绝望者有之,欲除回师郴州除逆却又担心大同趁机进军而整日痛哭咒骂者亦有之。
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同帝国才完成一扩张,暂时还没有胃口立即吞并仍据有蜀、湖、江、广等地域广阔民情复杂的九路百余州的新宋政权。
不过,正乾皇帝布局天下十余载,且行事堂堂正正,天下终归还是有人能从大同的国政中勉强看出一丝端倪。
一片混乱之中,驻守澧、鼎等州清剿洞庭湖贼,并担负阻挡同军南下重任的韩世忠便通过分析大同的国政,找出了一个破除当前危机的办法。
其人早在十年前参与平定方腊之乱时,就曾见识过正乾皇帝的绝世风采。
可惜,彼时还是副指挥使的韩世忠眼皮子太浅,竟然拒绝了对方的招揽。
韩世忠虽然从未向他人提及此事,却时不时会回忆起这段隐秘的往事。
尤其是大同平灭夏国,并给了还留在陕西老家的袍泽们另一条出路后,其人更是会私下琢磨正乾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韩世忠其实还是看不懂正乾皇帝的高端操作,却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大同绝不会坐视苗刘二人胡作非为。
其人这些年来都极为相信自己的直觉,且是想到就做的性子,当即便作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
致信已经杀入澧州的同军第七军军正岳飞,如实相告“郴州之变”,请求两军休战,待自己回军郴州,平定叛逆之后再来应战。
岳飞和韩世忠皆是当世罕有的统军之才,之前还有多次交手,正所谓英雄惜英雄。
二人虽然从未谋面,韩世忠却坚信岳飞会相信自己。
而岳飞收到敌将这封特别多来信后,也果真不负韩世忠所望——立即快马急奏朝廷,请正乾皇帝定夺。
徐泽不仅同意了韩世忠的请求,还明诏天下
再次强调同兴宋灭的讨宋之战事关华夏正统,所有有志于天下兴亡的个人和势力都只能在同宋两国之间选边站队,而绝不允许捣乱。
苗傅等人阴谋叛乱,挟持赵宋朝廷实现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就是公然扰乱这场同宋之间的“公平之战”,已是“天下贼”,就应该受到天下人的讨伐。
正乾皇帝在诏令中明确要求已经攻入宋境内的各军兵马谨守当前战线,立即停止对宋军的进攻,以支持赵宋忠臣讨伐逆贼。
诏令下达之后,同军果真暂停了对宋军的全线进攻,并向对面的新宋守臣宣告了正乾皇帝的诏令。
就在不少宋臣猜测这道匪夷所思却又极富“正乾特色”的诏令真实意图时,新宋荆湖北路招捉使韩世忠却第一个做出了反应
其人与承宣使御营前军统制张俊、长沙府留守黄潜善二人联名传檄,号召各地豪杰立即起兵南下勤王。
而已经进入衡州的苗傅惊获大同已经介入新宋内乱,以及韩世忠等人起兵的消息,顿时慌了手脚。
其人听信他人之言,仓促请出“睿圣仁孝皇帝”(赵构逊位后,苗傅等人为其上的尊号)复位,逼迫赵构下诏,不许各地兵马勤王。
还打算扣押韩世忠之妻梁氏及子彦直为质,却又被宰相朱胜非忽悠,主动送梁、韩二人前往韩世忠军中,指望以此稳住后者。
平乱过程乏善可陈。
在韩世忠带兵赶到衡州前,苗傅和刘正彦自知大势已去,拿着赵构所敕赐的“免死铁券”,仓惶窜入广南东路境内。
但二人才跑到英州就为韩世忠所擒,并被押解回衡州受磔刑弃市。
动乱平定之后,赵构大肆封赏众有功之臣。
期中,多次勤王保驾的韩世忠获封最重加少保,封清海、建武两镇节度使。
韩世忠却不敢接受如此厚赏,并坦言自己为了率军勤王,曾写信给同军将领“求放过”一事,请官家治其通敌之罪。
大同正乾皇帝摆明车马支持宋将韩世忠等人平定新宋内部的叛乱,如此诡异之事,怎么可能不引起新宋皇帝赵构的注意?
莫说苗、刘等贼此番叛乱极大动摇了朝廷及皇帝的权威,就算没有这次叛乱,已经输掉了攻浙之战并遭到同军反攻的新宋又能存活几日?
事已至此,赵构已经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而且,正是因为韩世忠的背后站着正乾皇帝,其人更不能治他的罪。
赵构乃以韩世忠心怀赤诚忠心可鉴日月为由,坚持加封其人,并赐其玉带,御书“忠诚”以赞其忠,还另封其妻梁氏为护国夫人。
稳住了内部后,小赵官家也没有忘记自己能够得救的真正恩人是谁。
当月,赵构向大同正乾皇帝上表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
正乾皇帝并未接收赵构的上表,而是诏谕其人
“稳住南疆,汝便有功!”
新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