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炒桂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这就是番薯?,朱拓朱元璋,糖炒桂圆,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渭沉思了片刻,随即说道:“如今的岭南百姓虽然生活越过越好,但还是有不少问题,例如要设立完整的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
“还有南面的土司,虽然咱们岭南军队愈发强盛,但是还有土司不服从大明,所以咱们要分化其部落,离间其君臣。战事乃是大事,不能大意。”
“还有民族融合问题,按照大王的思路……”
张渭认真阐述了近期朝廷的事务,又分析当前的存在问题,朱拓负责点头。
张渭年龄虽然很大了,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要不然朱拓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让他当长史。
“这些事情,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请大王多找几个帮手。”张渭说道。
朱拓点头称是,说道:“张大人的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了,现在咱们岭南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还是他娘的人才!”
“那大王有什么办法解决?”
“办法自然是有。”朱拓胸有成竹的道:“我打算在岭南开办一个学府,主要是培养各类官员,然后再安排到岭南各个地方任职。”
“另外,学府不光负责培养官员,还是要教化。现在咱们岭南的百姓有三成都是其他民族,风俗习惯语言都与汉族不同,所以这教化也非常重要。”
“张大人以为如何?”
“大善。”张渭拂须惊叹,他从前就是一名教书先生,自然知道这教化乃是重中之重。
朱拓眼前一亮,大声道:“张大人也知道这是善事对吧?所以我打算把这学府一事交给张大人,张大人意下如何?”
“这……”张渭一时间僵住了。
朱拓大声道:“张大人,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咱们把学府办起来,过个几十年,大明就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人才,那时候您就有帮手了。”
“几十年?”张渭脸都黑了,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几十年后,他骨头估计都化成灰了。
“咳咳,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十年后,老臣怕是要在阎王殿选才吧?”张渭白了他一眼。
“三年!”朱拓大声道:“您就辛苦三年,三年后,保准就有了合适的官员,到时候您就歇下来了,没事养点花草,逗逗孙子,颐养天年。”
“唉,希望大王能言而有信。”张渭叹口气,道:“那学府的事情我就先担下来。”
“张大人真是朝廷栋梁!”朱拓起身,对着张渭大拜,说道:“张大人大才,又心忧百姓,本王打算请张大人担任岭南宰相。”
“啊?朝廷不是裁撤了宰相吗?”张渭惊诧。
“朝廷是朝廷,岭南是岭南。朝廷裁撤了宰相,但是岭南设立了宰相之位。”
“哦?我怎么不知道岭南设立了宰相之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从今天开始设立的。”
张渭无语,没想到朱拓胆子这么大,竟然敢在岭南设立宰相一职。
张渭拜别了朱拓。
离开王府的时候,猛地一拍脑袋,悔恨的说道:“我本来是想让大王给我减轻事务的,没想到反而鬼使神差的担起了学府的事情。”
“唉……”
王府内,吕青忍不住说道:“大王,张大人已经很劳累了,您还将这么多事交给他。”
朱拓叹息:“没办法啊,岭南各项事务步上正轨,没了张大人不行啊。归根结底,岭南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对了,你去找几个医者,专门照顾张大人。”朱拓吩咐。
这个时候,已经秋收结束了,天气马上转凉了,朱拓可不想让张渭这个老宝贝给冻着。
吕青说道:“前一阵子大王吩咐过,我已经派两名医者定期为张大人检查身体。”
朱拓摇头:“不够,再加两名医者,住在张大人府上好生照顾,吃的、穿的、用的,一个都不能少。”
“是,大王。”
翌日,当吕青来王宫内执勤的时候,正看到朱拓坐在上位批阅奏章。
他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视,揉了揉眼睛,没错,正是自家的大王。
只见自家大王迅速翻看手中的奏章,不断的批阅回复,将处理好的奏章都堆放在一旁,看那样子,批阅的奏章堆的那么高,很显然已经批阅了好一会儿。
苍天可鉴啊!
吕青忍不住喜极而泣,自家的大王终于懂事了,终于有了贤王的样子。
这时候,朱拓也注意到了吕青,皱眉道:“大清早的,你怎么哭起来了?赶着给本王奔丧呢?”
“臣只是没想到,大王竟然如此勤奋。”吕青道。
“这算什么?”朱拓又翻了一个奏章,寥寥写了几句话,便将奏章放在一边。
朱拓虽然不爱管事,但是每看一个奏章,就会迅速给出自己的结论。而且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那就会想方设法的完成。
所以说,朱拓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并不存在迟疑不定的现象。
“大王什么时候起床批阅奏折的?”吕青忍不住问道。
朱拓想了想道:“卯时。”
“现在已经辰时了。”
“什么?”朱拓连忙看了看外面的日头,道:“本王竟然已经批阅了一个时辰,走走走,今天还要打猎呢,吕青,快去拿弓箭。”
说着,朱拓用胳膊一扫,把奏章全扫到桌子一旁。
吕青:“……”
看来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错觉。
“大王,您不批阅奏章了?”吕青小心翼翼提醒道。
朱拓舒展着身子,大声道:“本王一大清早起床批阅奏章,都批改了一个时辰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这时有侍卫急匆匆进殿,跪下道:“大王,您差遣兵卒去吕宋找的东西,现在已经带回来了。”
“什么?”朱拓脸色骤变,紧紧盯着那人,问道:“你说什么?”
“大王派人去吕宋找的番薯,找到了,现在那些人正在城门处。”
“番薯……”
朱拓一下子站起身,眼中放光,大声道:“真是了不起,快把我马牵过来,我要亲自迎接他们!”
一年前,朱拓曾派出一只队伍,前往吕宋(现在的菲律宾)寻找番薯。
朱拓明白,番薯是明朝末年由东南亚传到中华的,所以按照时间推算,要是派人寻找,是有机会能在吕宋找到番薯的。
为了岭南百姓能吃饱饭,朱拓从军中挑选出三十个精明强干的汉子,负责前往吕宋寻找番薯。
但是,汪洋之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啊。就不说狂风巨浪,不说海中的巨兽,就说那疫病,足以把人折磨致死。
那时候的岭南又很穷,只能派出一艘方寸洞天的海船……
没想到啊,他们真的成功了!
朱拓深吸了一口气,这些人都是岭南的英雄。
等侍卫牵来马,朱拓一跃上了马背,便朝城外奔去。
岭南城并不大,朱拓领着侍卫狂奔半个时辰就到了,城门处的官员见到朱拓,立刻放行。
出了城门,正看到约有十余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虽身材高大,但已经饿的瘦骨嶙峋。
而这行人回到岭南,本来在激动地聊天,却见到朱拓骑马赶来,立刻齐刷刷的跪下行礼,其中有一人大声道:“大王,我等幸不辱命,将番薯带回来了!”
说着,他们便递上包裹。
谁知朱拓并没有接过包裹,而是亲手将他们扶起来,看着他们满是风霜的脸,动容道:“你们受苦了啊!”
“卑职不苦。”
朱拓问道:“我记得你们出海前共三十人,如今只剩下你们十六人了?”
“是。”那人话语有些低落,道:“葬身鱼腹四人,染病身亡六人,到了吕宋岛后,被岛上土著袭击而死四人……”
“你们都是岭南的功臣,岭南会记住你们的。”朱拓看着衣衫褴褛的一行人,突然觉得风沙有点大,揉了揉眼睛,泪水便落了下来。
那汉子咧嘴一笑:“尽王事足矣!”
这时又有人说道:“大王,我们在去吕宋岛的路上,遇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说的话听不懂,但是看他们的行程,应该也是去吕宋岛的。”
朱拓点头。
这个时期的欧洲,有奥斯曼帝国,有西班牙,也有佛朗机,文艺复兴刚露出苗头,封建主义正向资本主义过渡。
但这一世,有自己在,朱拓敢保证,大明帝国绝对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你们好好歇息。”朱拓拍了拍他们肩膀,对吕青吩咐道:“日后,要将他们好好安置,所有人都升爵,还有赏赐,一个也不能少。”
“至于那些丧命的勇士。”朱拓话语一顿,坚定道:“照顾好他们的家人,每月由朝廷发放粟米,在农忙时,要派人帮他们家人耕地、播种。”
“是。”吕青应下。
那些汉子闻言,又要跪下谢恩。
朱拓连忙扶着,没有让他们跪下,郑重道:“该是我代表岭南百姓向你们谢恩,有了这个东西,咱们岭南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等将他们送走后,朱拓才打开那个包裹,看到里面有几十条番薯根茎被泥巴包裹着。
虽然长相不好看,叶子发蔫了,但确实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番薯。
“大王,这东西真有这么神奇?”吕青看着这丑不拉几的东西,忍不住问道。
“那当然!”朱拓笑道:“这东西虽然平平无奇,但是可以做粮食、做面、做菜,更重要的是,这玩意亩产十石,见过这么高产的粮食没?”
“亩产十石?”吕青当即虎躯一震,脑瓜子嗡嗡嗡作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