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岛津齐彬,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原庭院前的一排房子,现在已经腾了出来,上面挂上了一块牌子——同文馆。
悲催的袁源,现在的工作被安排得满满的。他白天的时候,要不停地上课。
那个奇怪的元首,竟然要这些目不识丁的泥腿子学习英语。
一门英吉利语还不够,这些人还要学会简单的扶桑语。
他究竟要干什么?
袁源教的很累。那个元首只是偶尔来客串一下老师,平时只有他一个人给这些泥腿子上课。
每天上到他喉咙冒火。
这些人白天的时候还要训练,尤其是那些船上的水手,这些人是被严格要求学习英语,他们每天要学十个词语、一个句子。
还要跟船上的操作有关的。
袁源没有教材,他自己也是野路子出身,只是他有语言天赋,学的快。
他只能一边教,一边摸索。有时候那个元首回来指导他怎么写教案。还会教他一些语法。
天呐,他怎么会知道这些,洋人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这些泥腿子每天分成几批过来。这样袁源要重复上好几次课,几乎是从早上讲到晚上。
这是死命令,教不好这些人,他这个老师要被扣报酬,那些学员也要受到处罚。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要教那些洋人汉话,这真是苦了他了。
那些洋人更笨,这些人要是能学会汉话,哪里还要他们这些华人通译?
晚上的时间,袁源要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教的内容,还要送给那位元首审核。
元首的要求很高,备课的内容要按照固定的格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这些都是啥啊?
海边的训练场上。
林岳、王素、阿福、彭能在董良的面前站成了一排。
“从明天开始,你们的文化课内容是普通战士的两倍,谁学不了了,就去做大头兵去,我再从新挑选人做中队长。”
董良的表情严肃,语气严厉。
“你们难道想做一个目不识丁的将军吗?以前可能有,但是以后不会了,以后打仗用的是火枪火炮,你要是不识字,不会算数,怎么计算行军的速度,怎么计算行军所需的粮草,有怎么计算火炮的射程。”
他又指着站在另外一边的康老八和周成国道:“康八爷比咱们的岁数大了一旬,但是人家现在都能够用英文与理查德交流了。周成国学习算数,每天都要学到半夜,都会算火炮参数了。”
“再看看你们,不好好学,还偷奸耍滑。”
阿福的手不自觉的抓了一下衣角,他最害怕被二叔批评。
但是他的脑子不知咋滴,只要学东西的时候就犯迷糊。
“阿福,说你呢,你的而学习进度最慢。”
“二叔,我以后训练量增加到别人的两倍,行不行?”阿福唯唯诺诺地说道。
“不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愿意学的懒人,正是因为你心中抵触,才会感到学习很难。”董良的教师职业病又犯了。
经过了几天的筛选,董良的教导队已经成立。
都是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的战士,他每日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为这些人上课,林岳、王素这些军官同样要参加学习。
因为人数有限,护卫军的编制将暂时延续十人一小队,十小队一中队的简单分组方式。
接下来,人多了之后,会再组建大队。
至于以后会采用什么编制,暂且不论。
但是有一点,文化学习不能落下。
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
剩下的时间,董良会参与指导西表岛的建设。
整个岛屿现在进入了大开发时期。
军队的训练也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沉默玛丽号”上的船员中有十几个人愿意留在船上指导护卫军操纵战船。
剩下的人都被送到西表岛上参加建设。
至于最后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着活下来,那就要看天意了。
郭有的头顶带着一顶蓝色的三角船帽,帽子底下是个大平头,护卫军现在基本上都是这个发型。
董良也没有重新蓄发。
在董良看来重新振兴华夏文明,不一定非要留古人的发型,或者是恢复古装汉服。
那些只是流于表面而已,华夏文明的根本在于对祖先,对文明传承本身的尊重。
在于一种全民发自内心的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气神。
董良要做的是带着这个民族向前走,而不是进行一场复古运动。
“海战的时候,占据上风位,对于一支舰队非常的重要,要是双方的舰队数量相当的时候,直接排成战列线与对方决战,如果自己的力量太弱,那么就尽量规避,寻找敌人出现破绽的时候再出击。”
理查德说道,郭有一边听,一边看着他的手势,大概懂了一些。
董良很早以前就让郭有跟着自己学习英文。
他重点给他讲了船上常用的对话和单词。
郭有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语言天赋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董良选择他统领护卫军海军。
海军的训练异常的艰辛,虽然他们一直在靠近八重山的海域训练,但是董良要求他们必须要吃住都在船上。
只有在上英文课的时候才可以上岸。
有时候,董良甚至让袁源到船上教他们,不让他们下船上课。
那些小船一部分淘汰给了西表岛的捕鱼队,一部分给了琉球渔民。
还有一些在西表岛和石垣岛之间建立了交通线。
每天都有好几班船只往来,方便了两岛之间的人员交流。
……
鹿儿岛城,岛津齐彬穿着整齐华丽的藩主官服,坐在榻榻米上细心地品着手中的茶水。
一个长相甜美的少女走进了房间。
“父亲,您的眉头都要黏连到一起了,有什么烦恼说给姬听听,也许这样您能够开心一些。”
少女的脸上有浅浅的酒窝,说话的声音清脆得像一只百灵鸟。
“宁姬,我的女儿,这些烦恼都是为父应该承受的,说给你听,岂不是将烦恼转嫁给你,哪个父亲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呢?”岛津齐彬一脸宠溺地说道。
他合了一口差,深邃的眼睛透过窗户看着窗外的风景。
这处官邸位于高处,他眼中看到的正是位于港湾处的工业区。
那一个个高耸的烟囱,是他对未来扶桑民族崛起的期望。
现在工业区已经建好,但是还有很多机器设备没有到位。
他的资金链却已经断了。
离开官邸,岛津齐彬来到了集成馆前。
这里是萨摩藩培养武士的地方。
岛津齐彬将兰学吸收到了集成馆中。
扶桑人将西洋人的学问称为兰学,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荷兰人控制了扶桑的对外贸易。
在长崎的西洋人基本上都是荷兰人。
集成馆中既教授儒学,又教授西学,甚至还有荷兰老师。
此时扶桑也流行儒学,主要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主。
传统的扶桑学者大都研习儒学。而岛津齐彬是个异类,他主张将心学和兰学结合起来,还指出了两者之间原本就有联系。
比如西方唯心主义思想与心学之间的关系。
这被很多传统文人所排斥,包括岛津齐彬的父亲岛津齐兴以及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岛津忠教。
不过这二人都已经被齐彬排斥出萨摩家的权力核心,但是他们一直盯着齐彬,等着他犯错误。
就在这时,集成馆内传出了激烈的讨论声。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一个身材粗壮,圆脸无须的男子正在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只知道增加农民的税收,这样的主意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如果紧紧这样,藩主大人还需要我们干什么?”
“在我看来,增加税负并不能增加萨摩藩的财政收入,因为那些东西在百姓手中也还是萨摩藩的。”
“如果将他们用来活命的口粮也收上来,那么与将耕牛杀了吃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西乡君,你说的好听,那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财政问题,难道钱能够从天上掉下来?”一个长着尖尖下巴的长脸年轻人反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去帮助农民改进耕种的技术,从而提高粮食产量,这样可以增加财政。还可以想办法将别人手中的财富变成我们的,这可以通过贸易、交换,甚至是掠夺来达到。”
“当今西洋诸国,大都是依靠掠夺解决自己最初的发展资金问题,然后在完成了工业建设之后,再依靠不平等的贸易来解决财政问题。”
“贸易就是贸易,何来不平等之说。”这时又有人问道。
“当然有,比如洋人生产一匹布只要一个人一天时间,拿到我萨摩,却换走十个人一天时间才能够创造出来的生丝。”
“这是不是一种不平等交易?”
西乡隆盛的话引起了岛津齐彬的注意,这个年轻的藩士是他从鹿儿岛的小吏中挑选出来放在集成馆培养的。
此人出身微末,知道农人的疾苦,不像大部分的藩士,眼睛总是向上看,从来不看那些底层从事生产的人。
实际上,那些人才是一个藩国最重要的基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