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杀不管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3章 黑克林根狙击战 (沉重一击…,法兰西1794,管杀不管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的,中校!我们在普军炮兵前沿看到树林里有辎重车的身影,也听到有军官用德语高声叫嚷‘Aufpassen’……
是的,中校,我绝对没听错,因为我就出生在斯特拉斯堡的北郊,法语与德语向来都是自由切换的使用。
事实上,我家与安德鲁统帅的出生地,阿格诺镇的女修道院,也仅有15分钟左右的路程,而且,我的父母还见过……”
在回答火箭炮指挥官相关问题的时候,这位骑兵中士显得很自豪。如果不是皮埃尔忍不住打断了对方,估计这位叫卡斯塔内的骑兵中士愿意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家人,与安德鲁统帅的各种故事。
“谢谢,卡斯塔内中士,你收集的情报非常有用。放心吧,我会在战后的报告中,提及你的名字,出生地与功绩。”说完,皮埃尔中校就将安德鲁统帅的“小老乡”打发走人。
需要说明的,德语中“Aufpassen”这个动词短语,通常是用来提醒某人注意某事或某人的安全。很显然,树林里的普鲁士军官是在反复提醒士兵对弹药必须轻拿轻放,防止人为的意外发生。
在从侦察兵的详细描述中,皮埃尔中校最终确信,普鲁士人是将弹药车隐藏于树林里。
尽管这座树林距离黑克林根的教堂小广场,超过了2干米,但对于射程可以达到4干米以上的“洛基火箭弹”,根本不存在有任何的问题。
而且,那一片树林的面积不算小,长500多米,宽300到400米,完全可以囊括火箭弹在2干到3干米射程内的散布范围。
那是在安德鲁统帅的建议下,军械工程师在火箭弹的尾部增加了平衡翼,改善了火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只是当射程超过1干米的时候,所谓的精确打击根本就是一句笑话。虽不至于漫天飞舞,天女散花,不过弹落点会分布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但是结合火箭弹可瞬间大量发射这个特性,作为大面积覆盖火力就非常好了。
毕竟,一般的身管火炮射击,是一个持续火力。而普鲁士炮兵并不蠢,在最初炮击后,就会进入掩体或者其他防护设施,并迅速的将辎重车从树林里拉走,所以炮击突然性效果并不会很好。
因此,为了保证在短时间内击中普军的弹药辎重车,继而引发一连串的殉爆,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大量发射火箭弹,从而尽可能多的在树林各处引燃熊熊大火。
想到这里,皮埃尔立刻叫来了军中几名火药工程师,让他们选择能毁灭性打击隐藏于树林辎重车的,一种最佳“纵火弹配方”。
然而,令火箭炮指挥官惊讶的,是工程师一致建议放弃填充高爆药苦味酸,而是在保留原有颗粒黑火药重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橡胶碎与蔗糖的比例。
对此,三位火药专家为皮埃尔中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尽管苦味酸的爆炸威力非常大,很难被扑灭,但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每次发射之后,发射架必须用鼓风机散热至少七八分钟,才能继续发射。
在之前的战斗中,就是因为散热不及时,不仅导致5台发射架变形,已无法继续使用了,还差点让一枚火箭弹自爆。因此,在温度过高时,不建议首选苦味酸。
但如果弹体里剔除苦味酸,整体的安全性将会大大提升,火箭弹的发射频率可达到5分钟左右一次。
在理论上,最短只需10分钟,也就在普鲁士人将辎重车拉出树林之前,完成对目标区域的三轮火力覆盖。
而且,此次的攻击目标是面积超过1.5平方干米的树林,以及隐藏里面的辎重车,弹体内部填充颗粒火药、蔗糖与橡胶碎,就能替代苦味酸,达到高效纵火弹的效果。”
当然,军火工程师们还有一句话没提及,那是苦味酸太贵了,为了保证安全性,不仅削弱了爆炸威力,还要增加各种安全性成本。
巴黎军械所的主管兼火箭弹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官,夏塞波准将曾对专家说过,处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应该尽量减少苦味酸的使用。
尽管得到安德鲁执政官的大力支持,但这位夏塞波将军还是经常在财政部、总参谋部、战争部召集的联系会议上挨训。
至于原因,通常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火箭炮部队的开销太大,甚至堪比了一个野战集团军。
回到黑克林根的小教堂,尽管心中有少校疑惑,但皮埃尔中校还是选择相信了专家们的建议。而军火工程师也表示,因为没有苦味酸的介入,第一轮弹体火药的填充与安装,会在10到15分钟内完成。
换言之,目前保存完好的20个发射架上的火箭弹,将在下午3点10分之后,完成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负责指挥普军炮兵的,是冯·米夫林将军,这也是一位参加过七年战争、荷兰战争、反法战争,以及瓜分波兰的战争,年近七旬的老将军,一位来自柯尼斯堡的纯正普鲁士人。
作为一位有着40多年战斗经验的老炮兵,米夫林将军当然清楚如何选择炮兵阵地,如何部署火炮,以及应对法军火炮的反击。
当总司令布伦瑞克提醒米夫林将军,要注意法军阵地上,那种带有长长尾焰的椭圆形炮弹,那是法国人发明的,一种可以如雨点般倾泻打击的新式武器。
然而,这位老资历的炮兵指挥官,也仅仅是处于对普鲁士元帅的尊敬,礼貌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多加防备。
事实上,这位心高气傲,又固执己见的米夫林将军,压根就没把布伦瑞克公爵的话放在心中。
一方面,在诺因多夫村战事正酣的时候,米夫林将军正忙着指挥炮兵们,将大批重炮,以及辎重弹药车,从拥挤不堪的道路上,运往前线。
否则,部署于诺因多夫南面的数十门普军火炮,很快就会因为弹药供给不上而立刻停火。
因此,米夫林并没有亲眼见识到法军的数百枚“洛基火箭弹”,如何是在短短20分钟里,彻底摧毁了布吕歇尔的骑兵纵队;
另一方面,与大多数普鲁士将领一样,刻板、保守的传统早已深深印刻在这位米夫林将军的头脑里。
在他的认知世界中,只有亲眼目睹了“胜利者臼炮”的超远射程与强大威力后,他才接受这种法国制造的大口径臼炮。
至于“洛基火箭弹”,或者叫做“安德鲁的管风琴”,在他看来这种从没见过的“烟花大玩具”,在射程、精度与威力方面,应该远远不如12磅野战火炮。
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炮弹可以不通过火炮的身管,就能发射到2干之外。至于传闻5干米左右的最大射程,他认为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之所以得出上述这般的结论,那是这位炮兵指挥官让手下的工匠,依照众人描述,仿制出火箭弹及其发射架。
没错,就是工匠。普鲁士军官对国内的军火专家这样称呼的,当然,也可以称呼他们是“手艺人”。
毫无疑问,这种没有尾翼等稳定设计,而且推进火药极不合理的“普版火箭弹”,发射到天空后,就像是“窜天猴”一般,四下胡乱飞舞。别说要打击2公里外的固定目标,甚至还要防范火箭会在半空中突然自行掉头,一下子打到己方的阵地上。
基于此,这位过于自负的炮兵指挥官认定,所谓的“洛基火箭弹”的超远射程与巨大威力,要么属于法国佬胡乱吹嘘的,要么就是那些战败者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
下午2点55分钟,已准备就绪的普鲁士军队发动了攻势。照例开场的,依然是米夫林将军指挥的炮兵部队。
在普军这边,动用了总共68门8磅与12磅野战火炮,对着1到1.5公里外的法军阵地,就是好一阵的狂轰滥炸。
尽管普军的指挥官们,并不清楚在法军胸墙前面一百到两百米范围内,耸立的那两道用木桩和铁丝构成的防御工事的凶狠程度,但他们相信其用途,肯定是与壕沟类似,目的是要迟滞步骑兵的攻击速度,延缓普军的推进步伐。
米夫林看不到所谓“安德鲁管风琴”的发射基地,加之法国人也没在胸墙附近设置传统的火炮阵地,于是在负责指挥步兵从正面进攻的奥朗格将军商议过后,炮兵指挥官决定轰炸法国人的铁丝网、堑壕与胸墙,尽可能对法军的防御工事造成足够多的破坏,继而减少奥朗格步兵师的伤亡。
整个轰炸从下午2点55分开始,一直持续了15分钟。
正当米夫林借助望远镜,观察了法军阵地的打击效果,继而嘱咐部下,将炮击时间再持续15分钟的时候,他内心不由得一紧,那是从北面的黑哥林根方向,传来了一种从未听过的巨大声响。
显然,这是法军在发射“洛基火箭弹”了。
在短短10分钟内,2百多枚重达64磅的火箭弹,发出一种令人心惊胆战的尖啸声,从黑克林根村的教堂广场上腾空而起,每个火箭弹都托着长长的尾焰,朝着普军炮兵阵地疾速而来。
米夫林这时才发现,这种火箭弹的飞行距离竟然超过了2500米。他赶紧命令炮兵做紧急疏散。怎料,大部分火箭弹直接飞过了炮兵的头顶,目标却是他们身后的树林。
很快,2百多枚火箭弹就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将大片、大片的树林在瞬间变成了一片燃烧的火海,一个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