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伍崇曜召集茶商,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初冬的广州显得有些萧瑟。珠江港处商船往来繁忙,却再也没有了战前那种船帆如雪的盛况。
沉寂已久的伍家花园内,难得来了许多客人。很多人第一次进入伍家花园,被里面的豪华奢侈震惊得目瞪口呆。
伍家花园又称“伍园”,是十三行首伍氏家族的私家园林。伍园一处有两处。
一处位于漱珠涌,涌之东即为伍家花园。漱珠涌是广州城外一条南北向的河流,早已被填河造路。这处伍园又被称为“河南伍园”。
另一处位于花地,又被称为“花地伍园”,大致位置在今广州花地大策直街、联桂北街一带,醉观公园东南边。
花地伍园即馥荫园,又名福荫园、恒春园,前身为潘氏家族的“东园”。潘氏也是十三行商,曾在伍氏之前担任十三行首。潘氏没落后,伍氏购买了东园,将其改造为花地伍园。
河南伍园比花地伍园大,是伍氏家族生活、工作的地方。花地伍园内多种植花木,伍氏常在此举办社交活动。
这天,伍崇曜在河南伍园召集广州茶商,商议茶叶专卖之事。
伍崇曜是伍秉鉴的第五子,又叫伍元薇,商名伍绍荣。伍秉鉴是伍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把伍氏家族带入了巅峰。他本人很受欧美商界推崇,在西方民间也很有名声。
伍崇曜前面有四个哥哥,本无继承家业的希望。伍秉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官员,很早便为他捐了官职,派他到北京学习当官。
机遇最终落到了伍崇曜头上。长兄伍元芝、二哥伍元兰、三哥伍元莪先后去世。伍秉鉴备受打击,又年迈精力不济,便提前退休,把“浩官”之职让给四子伍元华。
伍元华出身于行商家庭,从小耳濡目染行商事迹,也是个经营奇才。但那时已是鸦片战争前夜,广州洋人与官府矛盾重重。
伍元华是十三行首,年纪轻轻,却要代官府监管洋商。国人日益沉迷鸦片,清廷“驰禁”之争愈演愈烈。千钧的重担压在伍元华身上,不是他这个年轻人能承担的。
1831年,伍元华接受英国人委托,上书广东巡抚,请求允许英国商馆在珠江边上建设一处码头。
时任巡抚勃然大怒,把伍元华抓入大狱,威胁要处死伍元华。伍秉鉴奔走哀号,大肆贿赂粤海关监督,才救回了伍元华。
两年后,伍元华郁郁而终。
伍秉鉴只得从北京召回伍崇曜,让他担任“浩官”。伍崇曜成为伍氏第四代掌门人,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伍崇曜才能不如伍元华,但在伍秉鉴的帮助下,逐渐坐稳了十三行首。他还有个女儿,名叫伍菡,虽是女流,却颇有见识。伍崇曜遇有大事,往往先征询伍菡的意见。
根据当时外国人的记载,伍崇曜早已没了伍秉鉴的风采。他凡事小心翼翼,“在最小的官吏面前瑟瑟发抖”,“目光从来不敢高过大官衣服的第九粒扣子”。
洋人的记载无疑存在夸张的成分,却把首富的卑微、官府的蛮横描绘得绘声绘色。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作为华夏第一首富,伍氏家族也深受打击。
伍崇曜夹在洋人和官府中间,自然要倒向官府。他捐了很多钱资助清军,譬如广州城防最重要的虎门炮台,伍氏一下子就捐银八万六千两。
但清军最终战败。清廷缺少抚夷之才,便让伍崇曜参与议和,给了他一个“洋务委员”的虚职。
最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朝丧权辱国。问题的根源,自然是朝廷无能、清军无能。但国人不敢指责朝廷,把怒火转向伍崇曜,骂他是“汉奸”。
伍崇曜的地位一落千丈。因为战后五口通商,十三行失去贸易垄断地位,伍家的怡和行生意也大不如前。
这次,伍崇曜召集茶商,正是想商议实行茶叶专卖,维持茶叶垄断。想当年,伍家之所以崛起,就是伍秉鉴长袖善舞,把全国茶叶生意垄断在伍家怡和行。
伍秉鉴很有手腕,同行、茶商、洋人都感其恩德。伍秉鉴做大生意,往往拉同行一起,把利润分给同行。茶叶垄断,就能维持高价,防止茶种外流,茶商也乐意这样干。
甚至,就连洋人也愿意为伍秉鉴效劳。有一次,美国商人索萨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多银元。他无力偿还,被清廷禁止离开中国。听说这件事后,伍秉鉴主动找来索萨,并当着索萨的面,将欠条撕毁。
伍崇曜却缺少这样的商业手腕,也没有父亲伍秉鉴那样的商业号召力。他放下身段,召集茶商议事。以他的“浩官”身份,这已属于格外“折节下士”了。
但茶商们并不领情。
年头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形是洋人强、官府弱。别看现在官府态度强硬,但商人们心里都清楚:洋人船坚炮利,真要打起仗来,官府绝不是洋人的对手。而官府外强中干,内心非常害怕洋人。
洋人绕过十三行直接采购茶叶,官府不管不问,就是管了,也只是虚样文章,从来不敢叫板洋人。
有个茶商说道:“浩官提倡茶叶专卖,这原本是个极好的,先父在世时,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十三行统一收购茶叶,由行首与洋人谈判,抬高茶叶价格,防止茶种外流。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此事有个前提,官府要对外强硬,要支持十三行对付洋人。之前,老浩官在世时,朝廷上下都主张对外强硬。
“洋人不服我们,官府便支持我们罢市。行首一声令下,便可撤出洋行里的中国仆人,切断洋行的粮食、蔬菜供给,洋人无不服从。
“但现在,官府表面强硬,内里软弱,丝毫不敢过问洋人的事。咱们这个茶叶专卖,难搞呀!”
这个茶商说的是实情。现在广州主政的,是广东巡抚叶名琛。他和总督徐广缙一样,都是口头强硬,实际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任上无事。
总督徐广缙因拒绝洋人入城,被朝廷赏了个男爵。但他徒有其名,已被世人看穿了底细。
咸丰帝以为徐广缙乃国之肱骨,令他取代赛尚阿担任钦差大臣,专门负责追击太平军。哪知道,徐广缙连赛尚阿都不如,一直躲在大后方,不肯到前线指挥清军。
太平军围广西桂林时,徐广缙躲在广东肇庆;全州之战时,徐广缙在桂林;长沙之战时,徐广缙在衡阳;武昌之战时,徐广缙在长沙……
徐广缙走后,叶名琛办公事倒也精明强干,唯独在对待洋人问题上束手无策。他深谙徐广缙对外示强、对内躲避的把戏,嘴上强硬,实际对洋人怕得要死。
官府不敢撑腰,茶商便不敢跟洋人作对,把茶叶卖给十三行。
又有个茶商说道:“我们都是华商,理应联合在一起,共同对付洋商。但问题是,现在五口通商,我们不卖茶叶给洋人,上海、宁波、厦门、福州的商人却能卖茶叶给洋商。
“特别是上海,虽是个小县城,却积极开放通商,生意都跑到了那边。江浙商人资本本就比我们多,茶商手里的茶叶量大质优。
“我们跟洋人搞商战,等于把生意拱手让给江浙商人。到时候,茶叶都烂到自己手里,这损失怎么算?要是浩官能说服江浙茶商参与十三行茶叶专卖,我们就愿意把茶叶卖给十三行。”
这话说的倒是实情,但在伍崇曜看来,未免是在为难自己。伍家势力一落千丈,连两广商人都搞不定,还怎么去游说江浙商人?
最后,茶商们议了半天,也没议出个结论出来。
不多时,一名家丁忙不迭地跑过来,对伍崇曜小声说道:“老爷,广州知府过来拜访了。”
伍崇曜心里一惊,知府可是个大官,从不会轻易登门拜访。但凡有事,知府总是一纸请帖,把自己叫到知府衙门里议事。
这次,知府不请自来,又不提前说一声,必无好事,十有又是过来要钱了。
但在茶商面前,伍崇曜还是强颜欢笑,说道:“各位,府台大人过来拜访了。我去招待府台大人,见谅见谅。今日之事,就先议到这里。”
茶商们听说知府亲自登门拜访伍崇曜,也是一惊:难不成,这伍家又要得势了?
伍崇曜狐假虎威,丢下几句话:“关于茶叶专卖这件事,先这么定下来。茶商仍循旧例,先把茶叶卖给十三行,再由我与洋人交涉,实施茶叶专卖。”
说罢,伍崇曜任凭茶商们在背后议论,自己大踏步地向万松园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