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引诱
光阴的赞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8章 引诱,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光阴的赞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14年8月下旬
三天后,宁远城里收到了京城的圣旨,要求出兵护卫山海关;
监军张若麟这时候才发现事情难办,一面是朝廷的紧逼,一面是宁远城和自己的危险;
但更麻烦的是,他指挥不了这些官军将领。
按道理,山海关比宁远城更要牢固,那里已经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火炮、弓箭、骑兵都不怕,因为山海关太牢固了,太高了;
城池离地面有三丈以上的高度,山上的一些地方,连靠近城墙的树都被砍光;
如果有一点危险,那就是山海关附近的一些堡垒,但那也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攻关成功;
当然,偶尔几发炮弹也会造成威胁,但毕竟也是小范围的,而且还可以撤退。
张若麟拿着圣旨问道:“祖将军,朝廷要我们出兵,如今怎么办?如何才能解山海关之围?”
祖大寿皱着眉头,说道:“张大人,如果现在派兵出去,马上就可能被建虏给断路;
建虏有十万大军,我们只要出动步兵,就很难回到城里;
如果出动全部的骑兵,数量也只有约7000骑(扣除周家护卫队),可能被包围;
而他们的骑兵有上万,你说怎么打?”
一随军太监说道:“可如果这样等待下去,山海关失守怎么办?皇上怪罪下来怎么办?”
祖大弼插话道:“公公,建虏目前这个打法,摆明了是诱敌之计,他们是醉翁之计不在酒,而在于宁远城。
目前,建虏最大的困扰是粮草和时间。
十万多大军在外,一天需要多少粮草?所以,我们只要耐心等待,他们占不到便宜了,便没有耐心了,自然就会撤走。”
张若麟和两位公公这才点了点头,但还是要求如果有合适的时机,一定要出击,否则无法向皇上和朝廷交代。
又过两日,众人在城池上,发现一大堆穿着大明军服的人站在约1里的范围外,有人还摇着白旗,示意不要发火炮;
待听到建虏的汉军营,即早已经投降过去的人大声喊,“祖大乐将军投靠了大清!”
“松山守将夏承德弃暗投明,归顺了大清。”
“松山上所有的大明官军都归顺了大清。”
“只要投降了,我大清绝对不会亏待!”
……
甚至有人在城下远的地方叫喊道:“祖大寿将军,我这里有大清皇帝给您的信!”
这完全是扰乱军心、制造内部猜忌和纷乱。
听到这些,祖大寿、吴三桂和祖大弼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站在前面的果然是祖大乐和松山守将;
于是,三人之间相互点了点头。
这时候,张若麟、二名太监都打了个寒颤;
张若麟和二名太监当然知道祖大乐和祖大寿三人之间的关系,还知道祖大乐军中有不少祖家后辈被俘虏了,更知道祖大寿曾经投降过建虏;
他们认真地看着祖大寿、吴三桂、祖大弼的脸色,生怕他们说出“投降”、“归顺”之类的话。
但这时候,祖大寿斩钉截铁地说道,“炮轰这些王八蛋!”
张若麟等这才恢复了正常脸色。
一会儿功夫,两发炮弹就打出去了,那边出现了十几人死亡!
众多投降于建虏的汉人都四散逃开,宁远城城墙上一片欢呼!
张若麟和二名太监这才脸上露出微笑。
第二日,又有不少建虏从宁远城外向山海关方向行军,而且还是步兵;
这下可把众人弄得心惊胆战的。
因为大量的步兵出动显示了攻城的决心。
如果山海关失守,首先是朝廷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其次,宁远城则彻底被建虏所包围,长期下去,迟早会粮草耗尽的。
在监军张若麟和2名太监的鼓动下,众将领决定出去打一仗;
这次,决定由吴三桂和祖大弼带领约6000骑兵出战,采用的策略同样是快进快出。
吴三桂和祖大弼很快就出城了,他们对着城外的步兵就一阵冲击;
建虏的步兵并没有慌张,他们马上形成了阵型,并拿起了长枪,连上次大明官军使用的约15丈的长矛也用上了。
这些长矛估计是他们缴获或模仿的。
吴三桂和祖大弼感觉很棘手,如果冲乱步兵的阵型,当然可以大开杀戒;
但是,这样做会有不小的骑兵伤亡,同时,他们又担心冲乱步兵后,如果建虏的骑兵冲杀过来,那该怎么办?
在患得患失之间,吴三桂和祖大弼已经率领骑兵绕着建虏步兵转动,偶尔有机会,可以杀掉几个建虏;
但是,机会仍旧不明显;
这就是大多数大明官军和如今建虏的差别,一个惊慌失措,容易崩溃;一个临危不乱,所以导致必然相互的两种结果。
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吴三桂祖大弼只杀死了十几个建虏,而自己也有3骑被刺死,2骑受伤;
这时候,异象发生,两个方向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而且声音非常大;
吴三桂和祖大弼意识到可能有两股建虏骑兵分别从两个方向包抄过来,数量还不少,距离不会太远;
如果被建虏步兵纠缠住了或者挡住了回城的道路,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一刹那,吴三桂做出了决定,要赶紧逃命;
于是两人赶紧带领骑兵从建虏步兵中间挤过去,因为这是最短的路线。
在付出了不少骑兵的代价后,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赶到建虏骑兵到来之前,他们冲过了步兵的封锁。
待吴三桂祖大弼带领部队回到城墙下面时,建虏两股骑兵果然杀到,但为时已晚。
回到城里,清点数量后,吴三桂祖大弼大为心痛,这次一共死掉了427骑,收获了5个建虏头颅。
吴三桂对此很生气,眼睛瞄上了张若麟和2个太监。
祖大寿和周遇吉则在旁边安慰两人。
这次失败和建虏骑兵突然出现,证实了祖大寿的猜测是很正确的。
至此,祖大寿、祖大弼和吴三桂决定长期苟下去了。
监军张若麟和2个太监很着急,可是使唤不动三人,单纯一个周遇吉,骑兵数量太少,也办不了事情,危险更大。
于是,众人在等待着渡过了8月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