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新年计划(1)
光阴的赞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 新年计划(1),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光阴的赞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15年1月初,山东,骑兵大本营
新年第二天,兵部右侍郎等朝廷五位官员、山东巡抚等一共十几人来到了骑兵大本营。
他们集体来这里拜年、欢庆春节。
众人齐聚在中军营中,兵部右侍郎还问道新年有哪些活动安排、众官军新年过得怎么样。
吴三桂、祖大弼、周遇吉带着众官员参观了兵营,兵营里有不少活动,还请来了唱戏的、表演踩高跷、爬竹杆、耍猴、舞狮子、……,周围一些做小生意的也过来,卖一些小吃、水果、冰糖葫芦等都有。
尽管天气还是很冷,但在兵营设置做生意地点里,小商贩的生意还不错,场面也很热闹。
众官员看到这一切,纷纷点头。
再次进入中军帐,兵部右侍郎问道:“周国舅、三位总兵,新的一年,皇上对大家期待很高,诸位有什么打算?”
众人眼光看向了周铉、吴三桂、周遇吉、祖大弼,但吴三桂、周遇吉、祖大弼显然不会开口。
周铉答道:“大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兵部右侍郎没想到周铉会反问他,他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建虏状况再说吧!”
随后,吴三桂主动说起建虏在山东的情况:目前建虏还没有攻破莱州、登州,但他们整体兵力可能只有约2万5千多人。
这个数字让山东众官员很担心,山东巡抚王公弼道:“还有这么多建虏,看来济南府还是很危险啊。”
周铉问道:“王大人,莱州、登州还有不少朝廷官军吧!他们防守莱州、登州有困难吗?”
王公弼答道:“莱州、登州总共还有约7000千官兵。如果建虏不出动步兵,那么莱州和登州没有危险,但如果建虏出动步兵,那就麻烦了。”
周铉这时候主动说道:“侍郎大人、巡抚大人、诸位,依本人看来,建虏的兵力还是不少。
如果本人和三位总兵弃守山东,则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莱州、登州肯定会被攻破;
如果本人和三位总兵坚守济南府,守住东昌府、兖州府,那么莱州、登州可能会城破;
但我们以8000骑兵数量,力拼建虏约7000骑兵、15000多步兵,肯定是个败局。
故本人建议,以8000骑兵威慑建虏,让他们不敢随意出兵攻打莱州、登州等地,并寻找机会一一蚕食掉他们的兵力。”
右侍郎听后,面色黯然,说道:“周国舅思路很好,可京城情况怎么办呢?我们如何上报给皇上和朝廷?”
吴三桂突然说道:“侍郎大人,洪大人那边还有骑兵约5000骑,莫若让这5000骑兵逃出京城,与我们合并,然后一起先灭建虏在山东骑兵,再去驰援京城?”
周铉一听,心道:“完蛋了”,但阻挡已经来不及了。
右侍郎听后大喜,忙说道:“这个思路好,吴将军立功了!诸位,我将此方案上报朝廷,皇上一定会很充满欣喜和期待。”
周铉无法阻止这一切,一旦阻止,那就是明显的不想救援京城、明显与众人为敌,甚至包括吴三桂、祖大弼和周遇吉。
依照众人的想法,总体算起来,大明总兵力达到1万3千骑,总不能说一点胜算没有吧!即使不能胜,身为骑兵,逃跑总可以吧。
所以可战、可退、可牵制,这样基本是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了。
即使只是牵制,也会让京城危险彻底降低。
但他们唯一没想到的是大明的官兵,从步兵到骑兵,很容易崩盘,一崩盘就会兵败如山倒,最后是一边倒的大屠杀。
朝廷的官员和山东的官员都乐呵呵,仿佛一场皆大欢喜的局面来临,而且,众官员都有护卫京城的功劳。
下午,送走了这批官员后,周铉意兴阑珊地回到中军帐。他让侍卫叫来了四名连长和20多名排长,并把中午的事情讲给众人听。
显然,众人也未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因为一路上,打胜仗的次数多,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大明的土地上,自己的骑兵总是有优势。
周铉问道:“诸位兄弟,你们认为我大明骑兵的能力水平都如同周家护卫队吗?
你们认为,他们在战斗时候会和大家一样勇猛和不怕死吗?
你们认为,建虏骑兵的骑术会与大明骑兵差不多吗?
你们认为,建虏合计的骑兵数量会低于1万3千骑吗?
你们认为,如果打败了,大明的骑兵想逃跑就能逃跑得掉吗?”
听完这五个问题后,众人这才担心起来。
依据大家这半年来打仗的经验来看,众人皆认为周铉讲的话是事实。
当兵力相当时,大明官军很容易失败,有些官军很容易“掉链子”。
失败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官军如果失败后,大明再也没有能力抵抗建虏,而且如果是溃败,则会死去很多骑兵,这样更会让京城官员和京城百姓失去希望。
张大磊、卢家良、薛华、李大武四位连长站起来问道:“总执行官,那接下来怎么办?我们坚决听从你的指挥。”
周铉想了半天后,回答道:“诸位,这次的事情一定要保密。1月初四后,你们要按照要求严格训练,不要做任何放松。
训练内容以团队协防、提高马术水平和听从指令为准。必须要求以排为单位,各班长都要听从指令,以所在排为防守重心,平日集体训练、集体出行、集体站位。
待有下一步的行动后,我再给诸位具体安排。”
众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齐声应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