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再起波澜(2)
光阴的赞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4章 再起波澜(2),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光阴的赞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15年7月下旬,京城
大明末年的政治一向如此。总有人会找麻烦,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更有官员希望抹黑对方、斗倒对方获得名声和利益。
礼部郎中吴昌时站出来道:“周国舅,话可不能这么讲。既然刑部和都察院有意见,周国舅又一身清白,何不让他们查一查?南京诚意伯和官绅乃是我大明的根基,绝对不能让他们蒙受不白之冤。”
吴昌时是明末历史上“内阁首辅周廷儒”的铁杆狗腿子,尽管只有五品官职,但喜欢玩弄权术,因为有周廷儒的支持,很多官员都听他的;
周铉是穿越者,他知道吴昌时的短板,于是道:“你是五品官职的礼部郎中吴昌时,是吗?你讲得有道理。但本人可是听说吴大人与朝中内侍(太监)有密切来往,这是大罪,是否应该好好查一查?”
周铉的话可是再次让朝廷炸开了锅。要知道,结交内侍可是大忌,轻则罢官,重则砍头。
崇祯皇帝脸上充满疑问,他是最忌讳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此时的吴昌时脸色发红,急忙辩解道:“周国舅可是血口喷人啊!臣岂能干这样的事?”
可周铉说道:“既然你说冤枉了,那何不让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一起查一查呢?这样恰好能够证明你的清白啊!”
“你……,”
周铉打断吴昌时的话,继续道:“本人去南直隶两个月,日夜兼程,担惊受怕,为朝廷解困、为皇上分忧,却被你说成要自证清白。
本人有这么多明显的人证、物证和南京六部官员见证,却被你吴昌时大口一喷,说刑部和都察院有意见。吴昌时,你为官8年,到底干了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难道你的能力只是拉帮结派、制造朝廷纷争吗?”
听到周铉这番话,吴昌时气得脸色发紫,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崇祯皇帝或许也厌倦了这些事情,还担心开封局势和蓟辽防线,更何况周铉的确有功,于是他说道:“周爱卿此次赴南直隶有功,刘孔昭之事交由南京六部处理。今日当议开封之事。”
崇祯皇上的话总算是为此次周铉的“南直隶之行”画上了句号。
众官员的心事马上被400万银两吸引过去了。
于是,兵部左侍郎拱手道:“启奏皇上,五省总督丁启睿大人前段时间有奏折称,左良玉总兵和方国安总兵去年的军饷还未发放到位;今年到目前为止,也只发放了二成饷银。
这次驰援开封,两位总兵有6万余兵力,如果因为军饷不足,影响士气,甚至引起哗变,那可是对驰援非常不利。”
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很是无可奈何。
明末,左良玉、方国安以及很多总兵其实已经变成了军阀,朝廷给银两才打仗;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主动逃跑,保全自己的实力才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此次,周铉好不容易搞来400万银两,他可不希望一分配,马上就没有了,银两最后变成这些没有希望的官兵痞子发展实力。
于是,周铉拱手道:“启奏皇上,臣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自前年围剿流寇以来,左良玉等总兵先是让闯贼拿下了洛阳,又让献贼攻破了襄阳,接着丢失了武昌和湖广、河南两省大多数城池,这样的屡战屡败的官军,要着有何用?”
兵部尚书插话道:“敢问周国舅,有何建议?”
周铉答道:“大人,本人建议,一方面要防止左良玉等助纣为虐,一方面要让他真正为朝廷打仗。所以,朝廷要提出具体要求:驰援开封之前,发放一成军饷;驰援成功,再发放二成军饷。”
“但如此下来,如果他们军纪散漫,四处祸害百姓该如何?”
“他们如果敢这样做,那只能剿灭他们。这种事情,不能姑息养奸;长此下去,每位总兵都如此打仗,岂不是都变成了私兵?”
此时,周廷儒站出来说道:“要说私兵,周国舅的兵可真是私兵啊!”
听到这话,朝中大臣心中再次掀起惊涛骇浪,崇祯皇帝则默不作声,他也想看看周铉是如何回答。
周铉脸上充满了讥笑,他问道:“首辅大人,本人的私兵在哪里?”
“不就是周家护卫队吗?这次可是有1000多骑。”
“首辅大人可是说错了哦!本人的周家护卫队接近1300人,本人准备扩展到3000人。可无论多少人,他们都听从皇上的指挥。
他们上辽东战场杀建虏,去河南驰援开封;除此之外,还一路护卫朝廷的400万银两。所有的事情,毫无私心,一心为了大明,一心为皇上分忧。”
“可无论怎么说,你这3000人总是听你指挥,而不听从朝廷指挥。”
“首辅大人,你还挺咬文嚼字的。难道左良玉等总兵的每一位官兵都是听从朝廷指挥的吗?他们充其量也只是总兵、副将、偏将、游击听从朝廷的安排吧!但现在,副将、偏将、游击是否听从朝廷的安排,本人要严重怀疑。
再说,本人的这3000周家护卫队是得到皇上同意,他们只是家丁和仆从,而不是真正的兵。首辅大人曾经连中会元、状元,应该知道数字上的差别吧。即使是3000队员,对比几万人的官兵队伍,那可是相差很远。”
周铉讲完这些话,让周廷儒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没有继续再辩驳。崇祯皇帝也没有插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