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罗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9章 彻查禁书《泉姑传》一案?,北美洲再造中华,路易罗莎,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天,泉姑叫来的二儿子阔,她告诉阔,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斗士。
她知道如今天下大旱,不仅是天人之国,世间各处的人都不好过,她甚至能够隐隐听见三儿子素尺的哭泣声,便也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愿意出手帮助世人解决问题。
大概是因为傲娇的缘故,泉姑也不说要帮助阔去解决天人之国的大旱问题,而是跟阔说,其实你有一个舅舅,名叫泉哼,生活在西方,想必也在遭受着旱灾的折磨,你带上这个壶去找他吧。
而我,则要回到贾国去看看我那个分别多年的儿子素尺,给他也带去水。
这正是羿在天宫第二次施法的第五十九天,阔得到了母亲泉姑给的水壶,听从母亲的指令西行去找舅舅泉哼。
此时的阔速度奇快,踏行于天际,大概心里也想着先找到舅舅之后再回天宫去解决自己家的问题,便飞越天宫的上空。
他还不知道的是,母亲给的壶其实是有漏洞的,恰好在羿二次施法的第六十天,阔飞越天宫上空,而这仙壶的漏洞滴出了一滴水来,正正好落在羿摆在天宫中央的炉鼎之中!
天人君臣见状,皆大喜,然而仅这一滴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羿说,他已经施法了数个月之久,为了得到这一滴水,已经竭尽他的能力了。
然而当天人与臣子们前往查看的时阵,却发现炉鼎已经装满了水。
臣民们都认为这一鼎水应该交给作为统治者的天人来喝,天人却是具有圣德的君王,他知道濒临死亡的老臣甫密才是最需要水的人,便让甫密来喝。甫密喝过之后,便顿时解除了危急状态,也终于能够解开为了减轻痛苦而绑得死死的腰带。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尽管甫密将鼎中的水都喝光了,但这个鼎很快又充满了水!
接下来天人便根据各人的需要,让他们按顺序来喝,每个人喝完之后,鼎上又会盈满水,这样人们便可以都喝到足够的水,而天人则选择自己最后来喝。
羿知道,这个国家已经摆脱了困难,便在喝了水之后与众人告别,返回家乡,深藏功与名。
而那天人的二王子阔因带着会漏水的仙壶飞越天际,每一滴落下的水,都在大地上形成了水泉。
这便是故事的全部。
郑克殷翻到最后一页,放下了书册,心中满是感叹。
尽管穿越以前,郑克殷博士其实是知道这则故事的——所以他刚翻开《泉姑传》不久便能猜出来其原型来源——但读到这种中国风满满的全新版本,心里仍是不禁满是赞叹。
这种故事可以说代表了加利福尼亚原住民最高的文学水平,故事有头有尾,当中的人物也都有血有肉,前因后果都有其逻辑,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也难怪作者会首先选取这一段故事来写书。
至于为什么郑克殷说它满满中国风,自然是因为该书将天人塑造成了一位宛如尧、舜的上古神王,本身即是世间最具圣德的楷模。
比如说故事的一开始,天人来者不拒地接纳了向往天人之国美好生活的人民,当中便也包括泉姑;而在故事的中间,当人们都开始质疑羿也是江湖骗子的时阵,天人坚持予以信任;最终天宫得到了水,天人却拒绝第一个去喝,而是将水交给最有需要的人,自己则是最后才把水喝上。
故事的原型尽管也有这些情节,但《泉姑传》无疑是将这些体现圣德的事做放大和渲染。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名字都做了汉化,有的是音译,像是天人和泉姑所生的三个儿子沃沃、阔、素尺还有高菩士、吕志、贾歇等等,后面几位甚至颇像汉人姓名;
有的是意译,包括天人、泉姑、阳鱼,有的则是根人物形象结合中国文化另起一名,最经典的自然是其中的羿。
羿的原型是那个番族神言中的日光射手,这与射下九日的后羿看起来多少有些联系,便很容易让人理解。
这些名字完全反映了作者对中国文化了解之深入。
更加可贵的,其实是本书作者的汉语言文学的水平相当高超,结合了元曲、话本、明代的风格,语言表现凝练、优美,其中又穿插了不少华美的诗歌(一如四大名著等那样),光是欣赏其文彩就已是一大雅事。
经过“汉化”之后的这则故事也多少容易让人联想到上古之事,不太容易让人意识到其原型不过是狩猎采集的番人故事,这也是令郑克殷极为赞赏的地方。
除此之外,郑克殷博士知道《泉姑传》的故事其实还有后续,既然《泉姑传》在扶桑文人之中很受欢迎,或许他可以找来作者催更,让其写下《泉姑传》的第二部?
然而《泉姑传》没有留下作者署名,只知道出版此书的书馆。
但他既然贵为青丘王,以王命强求书馆交出作者自然还是可行的——
翌日他便找来协理治安官吴外,要他带人上门去请找书馆请来《泉姑传》的作者!
“呃……这册是吗?当中写了大逆不道之事?”吴外一时有些惊讶。
郑克殷面无表情地说,吴外只管去执行命令即是,他会亲自在殿上审问那名作者!
由于吴外本身出自洪门,在市井当中颇有些人脉和手段,因而操办此事的效率很高,又过一日,便已经将《泉姑传》的作者并书馆头家抓获,送到王宫,交由青丘王亲自审理!
看到被绑起来的二人皆惶恐不已,郑克殷一时间哭笑不得,亲自起身前去给二人松绑,又令他们更加震惊。
“殿下,您把我们抓到宫里,说要彻查出版《泉姑传》一案,现在却又给我们松绑,这实在令我们摸不着头脑……”书馆头家这么说道。
“实在是抱歉了,两位先生,”郑克殷笑了笑,“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的话,只怕我们之间也没法这么快就能照枝相谈。
“实际上,出《泉姑传》一书不仅不是你们罪过,反倒是一件大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